什麼是課題?

General 更新 2024-06-02

什麼是課題?

。 對於很多教師來說,搞課題研究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不知道從何下手,找不到合適的研究課題。實際上,教師們要研究的課題俯拾即是。凡老師們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就應該是要研究的課題。教師們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直接性問題。就是明顯存在,需要我們直接面對,又必須想辦法加以解決的問題,比如學生的成績很差、學生紀律鬆散等等。二是探索性問題。就是將教育理論、教育觀念、教育成果轉化為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時所遇到的問題,比如,啟發式教學應該怎樣操作,綜合實踐活動應該怎樣搞,等等。三是反思性問題。這是具有“問題意識”的教師,為改進自己的專業水平,通過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回顧和檢討所發現的問題,比如“為什麼會這樣?”“應該做哪些調整和改進?” 建議老師們做課題以小課題為主。因為小課題研究對象必定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研究上的付出,必定從教學質量的提高上得到回報。長此以往,我們的教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也會品嚐到研究帶來的甜頭。務實的小課題研究必定讓每個教師真正參與其中,及時反思、總結,尋找對策。需要全體教師動起來,發揮主觀能動性,因此對教師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這對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也是一個促進。當一個小課題研究的成果真正有效時,它的及時推廣、持續應用,會內化成教師的專業素養,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項目和課題有什麼區別

所謂課題,是人們從事研究前人或同時代的人還未認識或解決的問題,它具有較為單一而又獨立的特徵。例如,“兩種不同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效果比較”“克服中學生學習焦慮情緒的實驗”、“職高學生的職業心理調查”、“建立家庭實習基地在農村職中的地位和作用”、“青年教師需要現狀及其激勵方法”、“情感在中師教育中的作用”、“大班幼兒自理能力培養”、“教師素質與崗位培訓相關研究”等等。

所謂項目,是指事物分成的門類,或者說是由若干個彼此有聯繫的課題所組成的一個較為複雜的、帶有綜合性的科研問題。例如,“學校教育綜合改革實驗研究”就應稱為飢研項目,而不應稱為課題。它可以包含以下一些課題:綜合改革實驗的目標、評價研究,幼小、小中銜接研究,課程、教材,教法綜合改革研究,德育、美育、體育綜合管理研究,以及學校與家庭社會教育的溝通和聯繫研究等。

課題與項目既有區別又有聯繫。一方面,課題是科學研究的最基本單元,課題的有機組合形成項目。另一方面,課題與項目的劃分標準也是相對而言的。對某一個研究者或研究群體來說,也可以從單個的課題入手,不斷深入,形成系列的課題,從而組成項目。或者承擔一個項目後,分成若干個課題逐一進行研究,最終取得較大的突破。

課題是什麼

課題研究的要求、方法和步驟   (一)選題   選題是課題研究的起始,也就是確定自己要研究什麼課題。   1.課題來自哪裡?   (1)學校或學校以上相關部門提供的參考課題或供申報的課題   (2)教師自己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中感到困惑或感興趣的問題上升為課題   2.選題的一般原則   科學性:要有理論基礎和事實依據,必須符合科學原理;預期結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確嚴謹,要有可行性和創新性。   3.選題的一般過程   (1)明確方向——發現問題   (2)濃縮範圍——經驗分析   (3)提示焦點——形成課題   4.選題的注意事項   (1)選題宜小不宜大   (2)選題應結合學校的實際,來源於教育教學的現實問題。選題要有新意。課題的表述應簡明、具體。   (3)選題要考慮研究者的優勢,與自身工作相結合,與研究者的能力相適應。   (二)申報課題   申報課題,也就是設計研究方案,是如何進行課題研究的具體設想,是開始進行課題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進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證研究順利進行的必要措施;使研究具體化的中心環節;是研究成果質量的重要保證;有利於檢查和自我檢查;有利於協作研究。一般上級部門開展的課題研究都附有課題申報表。   1.課題申報表(課題研究方案)組成:   (1)課題的表述與界定:課題的名稱或題目必須明確表述所要研究的問題,要體現研究對象、研究問題、研究方法。如“強化預習指導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2)研究的背景、目的、意義:   研究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研究。   研究目的意義:即為什麼要研究、研究的價值是什麼、解決什麼問題,包括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外在目標(目的)、內在目標目的——學生髮展)。   研究綜述:本課題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問題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3)研究範圍:對研究對象的總體範圍的界定;對研究對象的模糊概念進行界定;對關鍵概念的界定。   (4)研究內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提不出具體的研究內容,就無法研究。   (5)研究方法:   ①注意事項:注意多種方法的使用;方法要寫詳細些;不能濫用方法   ②主要方法:行動研究;實驗研究;個案研究;調查研究;文獻研究。   (6)研究對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使研究結果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7)研究程序(步驟):研究的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收集資料、開題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8)預期成果的形式:①論文、研究報告、著作等;②學生變化   (9)研究成員(及負責人、分工)   (10)經費預算及其他所需條件   2.填課題申報表(立項論證)   3.填寫課題申報表的注意事項   (1)認識填寫申報表的重要性。是成功的一半,不能應付。   (2)一式幾份,要自己留一份,最好在電腦中保留一份。   (3)核心是目的意義、研究步驟、研究內容方法。   4.課題申報表   (三)開題論證   1.開題論證的含義、意義   2.開題報告的撰寫方法   3.與立項論證(申報課題)區別   4.召開開題論證會   (四)實施研究   一.重視理論學習和理論的指導作用   二.重視選擇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的特徵:   ⒈ 為行動而研究   為行動研究指出了行動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不是構建系統的學術理論,而是解決實踐工作者所處的情境......

課題類別是什麼

課題類別:A:原創性課題B:滾動發展性課題C:成果推廣性課題

O(∩_∩)O~呵呵 給分吧

課題和主題是什麼區別

很明顯,二者詞性就不同,“課題”是名詞,標示的是某一堂課的主題也就是主要內容的標題;而“命題”則是動詞,字面意思表示給題目命名,深層次的說就是以某個主題作為核心來續寫內容。

另外一點,課題只能是一個詞語或者短語或者一句話,而命題還可能會是一大段的描述。

什麼是課題研究?

1.問題即課題所謂課題,就是指我們要研究、解決的問題。【現代漢語詞典】對課題的解釋為:研究或討論的主要問題。一切科學研究始於問題——問題即課題。我們認為課題的確立首先要著力於解決問題,只有通過研究解決教師的困惑或疑難問題這樣的課題才會受到教師的歡迎和認可,才會使教師努力進行實施和研究;課題的確立其次要著眼於熱點問題,關注熱點,能及時有效地提高教師的認識水平,使他們正確看待這些問題,同時能集思廣益,藉助討論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產生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見解,給老師們創設成功的機遇,滿足其求成心理需求,進而激起其更強的科研熱情;課題的確立最後要著手於教學服務,為幫助青年教師迅速提高教育教學經驗和班級管理的能力,要加強個案分析研究,使科研與教育教學密切結合起來。要求教師對某一教育教學活動從背景、教育方式、效果等方面進行分析,再進行分類,把成功的經驗反饋給老師們。2.教學即研究所謂研究,就是對問題(課題)的鑽研和探求、考慮或商討。對教師而言,研究貫穿於教學的始終——教學即研究。教學活動是教師最經常、最普遍的行為。抓住教師教學,使每一節教學都能成為教師研究的案例,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了,研究能力也隨之提高了。教師在課前要制定計劃,對自己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將常規備課轉化為問題解決式的教研活動;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共同探討存在的問題,解決的辦法,使教研活動儘可能貼近實際工作;教師在課後要進行教學反思,把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在自我記錄過程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並在反思中回過頭來改進自己的教育實踐。3.成長即成果。科研工作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促進教師的成長——成長即成果。教師的科研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的重要途徑,因為教師校本科研不但可以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同時也可以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由於在科研中教師是主體,以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學校的發展為根本目的,因此,它能更好地調動起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更能發揮教師的主人翁精神,更能使教師正視學校的問題,關注學校的問題,解決學校的問題,從而為學校的發展注入了不竭的動力。最終使教師走專業化發展的道路,成就了教師,促進了教師的成長教育課題研究是以教育教學的實施者和研究者為研究的主體,通過觀察、調研、實驗、文獻分析、理論探索等方式,探討或解決教育教學領域中各種有價值的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一種教學實踐活動。

2015年教師課題申報什麼課題好

一、要正確選題,關鍵是選題要有特色並取得了豐富的前期研究成果。 第一,申報的課題應該是你已經開始或正在研究的課題,應有豐富的前期研究成果。專家在評審時首先要看申報者是否有前期成果。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因此,我們平時的科研就要有穩定的研究方向,並持之以恆,長期積累。人的精力是限的,研究方向不要太廣。從評職稱的角度看,因為要求成果的數量,你可能會短平快地多寫、快寫那些好寫的不同方向的文章。但從報課題和搞研究的角度看,要求有豐富的前期研究成果,所以要早定研究方向,且要穩定研究方向,從小課題做起,從小文章寫起,並持之以恆,不斷積累。 另外,除了要有自己的前期成果外,還應瞭解國內對這個領域的研究情況。這對掌握學科前沿,明確具體研究內容,使自己申報的課題具有先進性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選題一定有要特色。首先要體現時代的特點,要選擇當前社會關注的重點、熱點、急需解決的問題作為研究方向。其次,要體現不同院校專業的特點,有特色才會有優勢。選題要象做生意一樣\\“你無我有,你有我強,你強我轉”。另外,對申報的課題如有實地調查的資料,或有總結實際工作部門經驗的資料最好。因為實地調查的資料是特色的最好體現。有實際調查的資料才能申報出你所報課題的特色,否則你的課題就不能打動人。 第三,申報的課題要符合\\“課題指南”的要求。當然不是說,我們申報課題,一定要用\\“課題指南”的題目作為選題,而是說,申報的課題要符合\\“課題指南”的範圍。 國家社科基金是每年制定一次指南,教育部的課題是每個五年規劃,委託各學科學者制定五年規劃的諮詢報告,提出五年內各學科應研究的主要問題。 為什麼必須符合\\“課題指南”的要求呢?因為\\“課題指南”所提出的題目都是當前需要研究的基礎理論問題和現實中的重要問題。特別是重點課題是國家急需研究的問題。所以我們申報的項目一定不要脫離指南,要圍繞指南來選題。 二、嚴密科學地進行課題論證 課題論證非常重要,論證的好壞是決定能不能被立項的前提條件。因為同樣的課題申報者往往有幾家甚至幾十家,哪個能評上,哪些評不上,主要看論證。專家看論證主要看以下幾點: 第一,你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 第二,你所研究的課題,主要解決什麼問題; 第三,解決主要問題的難點是什麼,怎樣解決,如何突破; 第四,前期成果。 所以在論證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周到,能讓評委很清晰地知道你這個課題所要解決的是什麼,難點是什麼,表明你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 三、要注意課題組成員的整合 課題組成員的材料是衡量課題組成員的水平及能否完成課題任務的關鍵。過去就有因為課題組只有申報者一兩個人,或者結構不合理、成員水平不高,儘管論證得非常好而沒有立項。 為什麼對課題組成員要這樣重視?因為當前的課題研究主要靠集體研究,一個人或兩三個人,很難研究出精品來。只有大家合作,互相討論,發揮集體智慧才能出精品。 課題組成員要合理地搭配、整合。 第一,校內外結合,既有校內的,也有校外的,體現合理的地緣結構。而且容易獲取不同地區的研究材料,降低研究成本。 第二,對於應用型研究課題,研究部門與實際工作部門結合,成員中除理論工作者外,還應包括一些實際部門的工作人員,這樣便於調查,而且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原則在隊伍結構上的體現。研究基礎理論的課題,成員中應有造詣較高的教授,還要有從事該領域理論研究的具有博士學位的青年學者。 第三,不同研究特長人員的結合,體現研究隊伍知識結構的合理。比如在研究方法上,我們都會寫要定性定量......

什麼是課題研究基礎

研究基礎說白了就是你要研究這個課題已具備的各種條件撫比如,人員(科研能力及資質)、財政(科研經費的保證)、硬件環境(課題研究活動等能否保障開展)、已完成過的科研成果、你要開展的課題的現狀情況等等、不用都寫上,撿你強項的寫幾項,給人以準備充分、力量雄厚的感覺就好

什麼是軟課題?

先說什麼是“軟技術”

21世紀,人類進入了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集成發展的年代,隨著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的進展,人們正在更新對知識、企業、工作甚至是對國家和科學的概念和觀念。

我們通過對現代技術體系的分析和對幾千年來技術史的考察,主張迴歸到柏拉圖對於技術的理解和分類,把對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操作歸結為硬技術;而對人類之行為和心理的操作被歸結為軟技術,並把軟技術按其應用領域分為商務技術、社會技術、文化技術、體驗技術、工程軟技術等諸多類別。軟技術是那些來自非自然科學知識和非傳統觀念的科學知識的操作系統,也是圍繞人的思維、人體、人的行為、人類社會進行創新的智力技術。

至於軟硬技術的稱謂,是受到計算機軟件和硬件不同功能的啟迪,硬技術物化在有形的產品中,而軟技術則包含在過程之中。比如,服務就是過程技術,屬於軟技術範躊。一切與價值理性相關的技術都可歸在軟技術範疇內,在這種意義上也可以把“軟技術”視為操控“硬技術”的技術。實際上任何實際的技術活動,包括技術開發、技術創新、技術轉移和技術展望等,都是由軟硬技術集成的複合技術系統。儘管軟技術的實踐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但軟技術理論卻處在奠基階段,軟技術研究還是一塊待開墾的土地。

鑑於此,可以回答,

包含在過程之中——與價值理性相關——對人類行為和心理的操作——就是軟技術。而針對軟技術展開的研究課題即軟課題。

課題性質是什麼

所謂課題,指要研究、解決的問題,所以課題背景就是指該問題是在什麼情況或條件下產生的,課題研究有什麼意義,等等。課題包括:市級課題、省級課題、國家級課題等。

課題性質即科研課題屬於哪一種類型的問題。有三種分類法:

1、按研究過程分類:科研課題有理論研究型、應用研究型和開發研究型。

2、按研究方法分類:科研課題有實驗研究型、調查梗究型、觀察研究型。

3、按研究者的風險分類:課題研究有探索研究型和發展研究型兩類。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是課題?
什麼是標題欄?
什麼是專題研究報告?
什麼是課時教材分析?
什麼是課堂導入?
什麼是課文的線索?
什麼是課外書?
什麼是課例分析?
什麼是偽命題?
什麼是多媒體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