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用賢才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古今名人任用賢才的作文素材200字

齊桓公用人不疑

齊桓公為了稱霸天下,廣求天下賢士輔佐。衛國人甯戚聽到這個消息也想投奔桓公以施展自己的才華,但他家裡貧困,苦於沒人舉薦自己。最後他心生一計,於是就替衛國商人趕著貨車來到齊國。他們趕到齊國國都時,已經是傍晚,只好露宿在城門的外面。

這一天,齊桓公正好在郊外迎接賓客,夜裡打開城門,讓裝載貨物的車子讓開。迎賓隊伍中的隨從很多,火把也很明亮。這時,甯戚正在車下喂牛,遠遠地望見了齊桓公,悲從中來,於是就敲著牛角大聲地唱起歌來。

齊桓公聽到了歌聲,細細品味歌詞,說:“真是與眾不同啊!這個唱歌的人絕對不是一個凡夫俗子!”說罷便下令把甯戚帶回去。

齊桓公回到宮中後,侍從們請示桓公如何安置甯戚。齊桓公賜給他衣服帽子,隨即召見了他。甯戚見到桓公後便用如何治理國家的話勸說他,桓公非常滿意。

第二天,齊桓公再次召見了甯戚。這一次,甯戚又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話勸說桓公,桓公聽了以後更加高興,準備任用他擔任要職。

大臣們聽到這個消息後,紛紛勸諫道:“甯戚是衛國人,我們對他的底細還不是很瞭解。大王還是先核實一下,如果他確實是個賢德之人,再任用他也不晚。”

齊桓公笑著搖了搖頭,說:“不必了。用人而疑之,這正是君主失去天下傑出人才的原因。 最後,齊桓公沒有聽從大臣的意見,對甯戚委以了重任。

唐太宗任用賢才的故事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啊。——這堪稱對魏徵人生價值的最高評價。

---------

有一次,魏徵在上朝的時候,跟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唐太宗實在聽不下去,想要發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丟了自己接受意見的好名聲,只好勉強忍住。退朝以後,他憋了一肚子氣回到內宮,見了他的妻子長孫皇后,氣沖沖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巴佬!”

長孫皇后很少見太宗發那麼大的火,問他說:“不知道陛下想殺哪一個?”

唐太宗說:“還不是那個魏徵!他總是當著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實在忍受不了!”

長孫皇后聽了,一聲不吭,回到自己的內室,換了一套朝見的禮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驚奇地問道:“你這是幹什麼?”

長孫皇后說:“我聽說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現在魏徵這樣正直,正說明陛下的英明,我怎麼能不向陛下祝賀呢!”

這一番話就像一盆清涼的水,把太宗滿腔怒火澆熄了。

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一個人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看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做得對不對。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了。”

中國古代統治者任用賢才事例

姜子牙願者上鉤以及孟子的“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都是任用賢才的事例,而且都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其他朝代的知人善任的事例也有很多,比如唐太宗的“房謀杜斷”與魏徵,比如唐玄宗的“走馬任姚崇”等等。

古代帝王重用賢才的故事

善於納諫的齊威王

大凡有作為的政治家,都有非凡的性格和奇特的經歷。在齊國曆史上,如果說齊桓公以任用賢才而著名,那麼齊威王則以善於納諫而著稱。

戰國初年,齊國的新興力量田氏把齊國最後一個國君齊康公直到海邊,給了他“一城”之地,後來索性連這塊地方也奪了過來。公元前386年,田和稱諸侯,沿用齊的國號。田氏代齊後,新興地主階級在齊國就完全掌握了政權。為了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秩序,為了和其他六爭奪天下,田氏取得政權以後也進行了一些社會改革,使齊國出現了中灑的局面。其中最有作為的就是齊威王。

齊威王叫田齊,是田和的孫子,公元前356年——前320年在位。齊威王以善於納諫聞名諸侯,齊國的中興,也正是齊威王通過廣泛納諫,採群策進行改革而實現的。據說齊威王即位後的前9年,只是吃喝、玩、氏,根本不理國家大事,一切政事全由卿大夫掌管。在這9年中,韓、趙、魏、魯等各國時常攻打齊國。齊國經常打敗伏,出現了“諸侯並伐,國人不治”的局面,面對國家的這種困境,齊威王也好像心安理得,置之不問。不過知情的人都看到齊威王並不是平庸之輩,關鍵的問題是怎麼使他振作起來。

當時,齊國有個大臣叫淳于髡,他人生得很矮小,但很有口才,非常幽默風趣,他每次出使諸侯國,都能順利完成任務,是齊國的外交人才。他看到齊威王通夜喝酒,不理政事,政治紊亂,國勢危急,心中十分著急。但又怕得罪君主,於是便用隱語進諫。他對齊威王說:“我們國家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也不鳴。大王,你知道是什麼道理嗎?”齊威王立刻意識到淳于髡是在用大鳥比喻自己,說他呆在宮遷裡,百事不管,毫無作為。於是回答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齊威王從此就開始振作起來。淳于髡還勸齊威王不要通夜喝酒,並以自己親身體會說明:“酒極則亂,樂極則悲。”齊威王就改掉了通夜喝酒的毛病。

齊威王納諫有許多生動的例子,其中最有名的當屬鄒忌鼓琴取相的故事。鄒忌是一個很有才學的人,他看到齊威王的所作所為,也很想勸諫他振作起來。但作為鄒忌當時的身份就連見到齊威王都不可能,又怎麼能向他進諫呢?他聽說齊威王喜歡聽音樂,就想出了一條計策。有一天,他抱著一架琴進宮求見齊威王。他說他是本國人,叫鄒忌,是個琴師,聽說國王愛聽音樂,特來拜見。

那天齊威王正無事,感到很無聊,捉說來了一個琴師,心中高興,就趕忙令人傳話讓他快進來。鄒忌拜見齊威王之後,就坐下調著弦兒好像要彈的樣子,可是兩隻手擱在琴上不動。齊威王挺納悶地問他,說:“你調了弦兒,怎麼不彈呢?”鄒忌還是不彈卻說:“我不只會彈琴。還知道彈琴的道理。”齊威王雖說能彈琴,可是不懂得彈琴還有什麼道理,就叫他細細講講。鄒忌從伏棲氏作琴講起,一直談到文王、武王各加一弦,越講越玄。齊威王些聽得懂,有些聽不懂。可是說了這些個空空洞洞的閒篇有什麼用呢?齊威王聽得有些不耐煩了,就沒好氣地說:“你說得挺好,挺對,可是你為什麼不彈給我聽聽呢?”鄒忌聽了齊威王這話,就正色說道:“大王瞧我拿著琴不彈,有點不樂意了吧?怪不得齊國人瞧見大王拿著齊國的大琴,9年來沒彈過一回,都有點不樂意呢!”齊威王這才恍然大悟,就趕忙站起來,“原來先生是拿彈琴來勸我,我明白了。”他叫人把琴拿下去,就和鄒忌談論起國家大事來。鄒忌勸他重用有才能的人,增加生產,節省財物,訓練兵馬,好建立霸業。齊威王自稱要發揚他父親桓侯午的業績,遠的要祖述黃帝的不光輝,近的要繼承齊桓公、晉文公的霸業。後來齊國中興,從而成為東方強國。

(來自百度)

任用賢才對當今社會治理國家有何現實意義

1.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並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按照國際上的分法,現在普遍認為人才分為學術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術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四類。2.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人才是社會文明進步、人民富裕幸福、國家繁榮昌盛的重要推動力量。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方興未艾,加快人才發展是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的重大戰略選擇。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大力提高國民素質,在繼續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的同時,加快形成我國人才競爭比較優勢,逐步實現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才強國的轉變。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人才工作,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提出了一系列加強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培養造就了各個領域的大批人才。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大決策,人才強國戰略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基本戰略,人才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科學人才觀逐步確立,以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的各類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有利於人才發展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初步發揮,人才效能明顯提高,黨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人才發展的總體水平同世界先進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比還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主要是: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匱乏,人才創新創業能力不強,人才結構和佈局不盡合理,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障礙尚未消除,人才資源開發投入不足,等等。未來十幾年,是我國人才事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危機感,積極應對日趨激烈的國際人才競爭,主動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堅定不移地走人才強國之路,科學規劃,深化改革,重點突破,整體推進,不斷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新局面。

龔自珍通過詩向什麼,什麼時代要變革,需要破格任用賢才

1、原詩:

已亥雜詩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2、

【譯文】 只有風雪激盪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氣,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語終究是一種悲哀。 我奉勸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3、【賞析】 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全詩層次清晰,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第二層,作者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觀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盪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第三層,作者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於人材,而朝庭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材,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徵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

4、作者通過他的詩歌向政治昏暗,人才凋零,官吏腐朽的時代提出要破格使用人才的呼喊!

從古至今任用賢才的故事

管仲和鮑叔牙

後來,管仲和鮑叔牙都從政了。當時齊國朝政很亂,王子們為了避禍,紛紛逃到別的國家等待機會。管仲輔佐在魯國居住的王子糾,而鮑叔牙則在莒國侍奉另一個齊國王子小白。不久,齊國發生暴亂,國王被殺死,國家沒有了君主。王子糾和小白聽到消息,急忙動身往齊國趕,想搶奪王位。兩支隊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為了讓糾當上國王,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誰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帶上的掛鉤,沒有傷到小白。後來,小白當上了國王,歷史上稱為“齊桓公”。

齊桓公一當上國王,就讓魯國把王子糾殺死,把管仲囚禁起來。齊桓公想讓鮑叔牙當丞相,幫助他治理國家。鮑叔牙卻認為自己沒有當丞相的能力。他大力舉薦被囚禁在魯國的管仲。鮑叔牙說:“治理國家,我不如管仲。管仲寬厚仁慈,忠實誠信,能制定規範的國家制度,還善於指揮軍隊。這都是我不具備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國家,就只能請管仲當丞相。”齊桓公不同意,他說:“管仲當初射我一箭,差點把我害死,我不殺他就算好了,怎麼還能讓他當丞相?”鮑叔牙馬上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是不記仇的。更何況當時管仲是為王子糾效命。一個人能忠心為主人辦事,也一定能忠心地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稱霸天下,沒有管仲就不能成功。您一定要任用他。”齊桓公終於被鮑叔牙說服了,把管仲接回齊國。

管仲回到齊國,當了丞相,而鮑叔牙矗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鮑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齊國成為諸侯國中最強大的國家,齊桓公成為諸侯王中的霸主。

鮑叔牙死後,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想起鮑叔牙對他的理解和支持,他感嘆說:“當初,我輔佐的王子糾失敗了,別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卻甘願被囚困,鮑叔牙沒有恥笑我沒有氣節,他知道我是為了圖謀大業而不在乎一時之間的名聲。生養我的是父母,但是真正瞭解我的是鮑叔牙啊!”

漢武帝在任用賢才上採用什麼制度

察舉徵辟制

漢代的選拔官員制度。

所謂察舉,就是由州,郡等地方官,在自己管轄區內進行考察,發現統治階級需要的人才,以“孝廉”“茂才異等”“賢良方正”等名目,推薦給中央政府,經過一定的考核,任以相應的官職;所謂徵辟,是由皇帝或地方長官直接進行徵聘。察舉和徵辟,對於原先實行的世祿世卿制來講,是一大進步。但是這一制度又帶有舉士和舉官不分,選舉和考課不分,選舉與教育分離,沒有選官的專職官員,先選後考等特點,給各級官吏在察舉和徵辟中徇私舞弊留下很多縫隙,所以到了東漢末年,竟然出現了“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潔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的怪現象。

致治在於任賢,興國在於務農什麼意思

見晉·陳壽《三國志·魏書·楊阜傳》。

致:達到。這兩句大意是:達到大治在於任用賢才,興旺國家在於盡力發展農業。

相關問題答案
任用賢才是什麼意思?
任職部門是什麼意思?
任命關聯是什麼意思?
招納人才是什麼意思?
網絡用語生是什麼意思?
通用設備是什麼意思?
王佐之才是什麼意思?
生意奇才是什麼意思?
濫用成語是什麼意思?
非商用字體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