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別史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什麼是編年史、國別史、紀傳體通史?

編年史通史 是一個整體對紀年的統一的體裁,是一種形象化的歷史記錄方式。特點是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來記載歷史事件。有利於讀者按照事件發展的先後順序瞭解歷史事件,便於瞭解歷史事件間的互相聯繫;但是不便於集中描寫人物、事件,一個人物、事件分散在不同的年代,讀者不易瞭解其全貌。

如:*年*月*日,*國*人發動了*政變或光緒*年*月*日,*地發生了*事件。《春秋》,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的;《左傳》,我國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原名《左氏春秋》,相傳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名為《春秋左氏傳》,簡稱《春秋》;《資治通鑑》,是我國編年體通史的傑作,北宋司馬光(1019—1086)主編,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記載了1362年的歷史,花了19年的時間編寫成的。

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國語》是中國第一部國別體史記,又稱國記,是一部分國記事的歷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訖於戰國初年的魯悼公,分載周、魯、齊、晉、鄭、楚、吳、越等八國的歷史。它最初的記錄者可能是各國的史官,在春秋戰國之際由晉國的史官編纂成書。《國語》的記事比《春秋》詳細生動的多,也保存了許多珍貴的史料。《戰國策》是一部戰國時期的史料彙編。西漢後期的劉向校理群書,加以整理,去其重複,得33篇,按國別分為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宋、衛、中山12國策,定名為《戰國策》。晉陳壽《三國志》記載了魏、蜀、吳三國的歷史。 紀傳體:通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紀傳體史書的突出特點是以大量人物傳記為中心內容,是記言、記事的進一步結合。從體裁的形式上看,紀傳體是本紀、世家、列傳、書志、表的綜合。本紀,基本上是編年體,兼述帝王本人事蹟。世家,主要是記載諸侯和貴族的歷史。列傳,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傳記。書志,是關於典章制度和有關自然、社會各方面的歷史。表,是用來表示錯綜複雜的社會情況和無法一一寫入列傳的眾多人物。優秀的紀傳體史書把這些體裁配合起來,在一部史書裡形成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它既有多種體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規格。如《史記》、《漢書》等,西漢史學家司馬遷首創紀傳體史書之後,我國古代的“二十五史”都是這種體例。《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敘了上自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共約3000年的歷史。共計130篇,包括本紀12篇,表10篇,書8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共約52萬餘字,由西漢司馬遷著。

斷代史:主要特點是隻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如《漢書》。《漢書》是我國第一部記傳體斷代史,分為12篇紀、8篇表、10篇志、70篇傳,共100篇,80來萬字。記事上起漢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曆史。從《史記》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記》以外,均為斷代史。 實際上,同一史書按不同標準可同時歸入不同的體例。如《三國志》,就既是紀傳體史書,又是國別體史書,同時還屬斷代史。 呵呵!

國別史的背景知識

中國的史書卷帙浩繁,種類很多,大致可以分為下列幾種。正史:以紀傳體、編年體的體例,記載帝王政績、王朝歷史,人物傳紀和經濟、軍事、文化、地理等諸方面情況的史書叫正史。如,通常所說的二十四史。除少數是個人著述(如史記的《史記》、范曄的《後漢書》、陳壽的《三國志》、歐陽修的《新五代史》)外,大部正史是由官修的。別史:主要指編年體、紀傳體之外,雜記歷代或一代史實的史書;由著名學者創作的,有時與雜史難以區分。比如《漢晉春秋》雜史:只記載一事之始末,一時之見聞或一家之私記,是帶有掌故性的史書。野史:有別於官撰正史的民間編寫的史書。稗史:通常指記載閭巷風俗,民間瑣事及舊聞之類的史籍,如清代人潘永因的《宋稗類鈔》,近代人徐珂的《清稗類鈔》。有時也用來泛指“野史”。

什麼是編年史,國別史,紀傳體通史

編年體——史書編著的一種體裁。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是編寫歷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簡便的方法。其優點是給人以明確的時間觀念,比較容易反映出史事發生和發展的時代背景;其缺點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歷史事件前後的聯繫。彌補方法是,在記載史事時,有時要追敘往事,有時也附帶記述後事。

國別體:以國(諸候國)為主體記載,比如《國語》即是。

紀傳體——史書的一種形式,以為人物立傳記的方式記敘史實。例如《 三國志 》《 史記 》等都是紀傳體。

斷代史體例——以朝代為斷限的史書。此體裁創始於東漢史學家班固,他所著的《漢書》,寫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漢王朝230年的歷史。二十五史中除《史記》為通史外,其餘的二十四史都屬此體。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舉數朝,仍然屬於斷代史的範圍。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的史書,以朝代為斷限的也屬於斷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漢史》、《隋唐史》等,也屬於斷代史範圍。

編年史——就是編年體史書,編年體史書是按在世皇帝的年號記錄,所發生的事件。宋代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鑑》是我國現存編年體史書中影響最大的一部。

紀事本末——紀事本末體,是以事件為中心的著史體裁.它與編年體,紀傳體,合稱為古代三大史體. 紀事本末體裁,每事一題,為一專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時閒先後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編年體和紀傳體的優點,詳於記事,方便閱讀。它創立於南宋袁樞的《通鑑紀事本末》。

地區國別史都是研究啥

研究地區與國別的歷史[qq:13]

區域國別史具體研究的是什麼?

在某一範圍情況下的世界各國曆史。如資本主義各國國別史,歐洲國別史什麼的。

甚麼叫紀傳體國別史

紀傳體國別史:以國家為單位,通過記敘其中人物的活動反映歷史事件的史書體例。

《三國志》-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國別史

《三國志》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記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後漢書》合稱“前四史”,又為“二十四史”之一。該書計65卷,包括《魏志》30卷,《蜀志》15卷,《吳志》20卷,題晉平陽候相陳壽撰。記事上起漢獻帝二十五年,即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下迄西晉滅吳之年,即吳末帝天紀四年(280年),包括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60年的歷史。其內容被史家稱為是“於隱晦處寫出歷史的真實”。

參考資料:古代史書的體例

美,英,法的國別史!要詳細的!!

英國國別史

1640-1688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英國君主立憲制政體的政治建構:

①《權利法案》確立君主立憲制;

②責任內閣制形成; 首相、內閣、議會

③議會制發展(選舉權擴大);1832

④兩黨制的形成和演變。 工黨和保守黨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成為世界工廠(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技等優勢)

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殖民帝國”,相對削弱

一戰後,實力削弱,喪失了經濟霸權,在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中仍保持世界霸主地位

二戰後,追隨美國,加入北約。後加入歐共體。

法國國別史 曲折艱難的共和曆程 到1875年前經歷三次共和國和兩次帝國

1789---1792年

大革命爆發與

君主立憲制時期

1792-1804年

法蘭西第一共

和國,三個派別

1804-1814年

拿破崙

第一帝國

1815–1830-1848年

王朝復辟和七月王

朝(君主立憲)時期

1848-1852年

法蘭西第

二共和國

1852-1870年

法蘭西

第二帝國

普法戰爭

1870-1940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75年憲法,共和政體最終確立

一戰後,實力削弱。二戰後從歐共體發展到歐盟的主要成員國國

美國國別史: 注意中美關係演變

北美獨立戰爭和1776年《獨立宣言》

美國聯邦政府建立和《1787年美國憲法》

1861年南北戰爭和廢除奴隸制度

兩次工業革命快速發展

一戰後實力大大增強

1929經濟大危機和羅斯福新政

二戰後美蘇兩極,政、經、軍成為世界霸主

美國資本主義新變化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兩大體系,三大支柱)

70年代滯漲;遭到盟友(西歐、日本)挑戰;陷入越戰泥潭;同蘇聯爭霸處於守勢

90年代一超多強成為唯一超級大國,經濟全球化的主導國家;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首先在美國興起。

附贈德日俄

德國兩次統一和三次迅速發展稱為歐洲強國 可以聯繫德國疆域變化

分裂—— 統一(德意志王朝戰爭,1871年統一)——分裂(二戰後兩個德國分立) ——統一(東歐劇變時民主德國併入聯邦德國)

15世紀後期起,文藝復興向德意志地區擴展

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興起,路德 《九十五條論綱》

19世紀,工業革命向德意志擴展,但分裂局面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19世紀60年代,普魯士王國通過三次王朝戰爭(重點關注普法戰爭),完成了德意志統一,為資本主義發展鋪平了道路,保留有大量軍國主義和封建殘餘,也使德國成為歐洲富有侵略性的國家。

在向帝國主義過渡中,德國工業增長速度僅次於美國,躍居世界第二(歐洲第一),對外爭奪霸權。

1918年,德國革命推翻帝制,魏瑪共和國成立。1929年又成為歐洲第一(不包括蘇聯)。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沉重打擊了德國,納粹黨和希特勒趁機上臺,實行法西斯統治,對外積極擴張。

二戰後,德國分裂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20世紀60年代初,重新成為歐洲第一。1990年,東歐劇變,東德和西德合併,實現統一。

日本國別史: 注意中日關係演變

19世紀中期 明治維新;

甲午戰爭前後,成為亞洲強國;

參加一戰,實力增強;

對中國的侵略到發動二戰;

二戰後先美國佔領,後扶植日本;

進行社會改革等崛起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對外由聽命於美國到希望建立平等的夥伴關係,開始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

俄國(蘇聯)    注意聯繫俄國十月革命後到蘇俄再到蘇聯的變化,蘇聯解體

注意中俄(蘇)關係的發展變化

17世紀的彼得一世改革,增強了俄國軍事、經濟實力。

1861年亞歷山......

什麼是編年體,紀傳體,國別體

編年體 ——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是編寫歷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簡便的方法。其優點是給人以明確的時間觀念,比較容易反映出史事發生和發展的時代背景;其缺點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歷史事件前後的聯繫。彌補方法是在記載史事時,有時要追敘往事,有時也附帶記述後事。 《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期間的歷史大事。其記述內容基本可信,史料價值很高,但是不完備。 《左傳》我國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 紀傳體 ——以為人物立傳記(皇帝的傳記稱“紀”,一般人的稱“傳”)的方式記敘史實。《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以前的史書多以編年體記述),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記》體例,以紀傳體編纂而成。 國別體 ——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國語》是中國第一部國別體史記,又稱國記,《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著作,記錄了周朝王室和魯國、齊國、晉國、鄭國、楚國、吳國、越國等諸侯國的歷史,是一部分國記事的歷史散文。

相關問題答案
國別史是什麼意思?
在三國殺鴆是什麼意思?
藩屬的貢史是什麼意思?
中國智庫是什麼意思?
別在是什麼意思?
楚國不穀是什麼意思?
太史是什麼意思?
做夢打別人是什麼意思?
納稅識別人是什麼意思?
三國講的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