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項目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什麼是調研課題

所謂調研課題,就是有關部門和組織針對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定出現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行深層次、前瞻性和對策性研究的問題。通常調研課題都是有較強針對性,為領導和有關組織部門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項目預言和項目調研是什麼?有什麼區別

項目預言?應該是項目預研吧,就是預可行性研究

在調查報告中調查項目是什麼

調查項目就是你所想調查的內容,你想調查什麼就寫什麼。

調研都需要什麼準備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調研工作操作流程

調研工作包括調研動議、方案擬定、前期準備、組織實施、後續工作五個階段。

一、調研動議

相關課題的提出、提議。

二、方案擬定

1、調研目的(調查中要解決的中心問題)、調研時間、調研內容(分定點調查與面上調查);調研形式、參加人員;調研活動的日程安排;組織機構及職責分工。

2、組織有關部門實地勘察調研路線。

3、修改完善調研方案、審定印發調研方案、召開會議安排部署。

三、前期準備

1、資料準備:製作會務手冊,制發通知或函件,製作展板圖紙,撰寫調研點簡介,安排線路及乘車等。

2、物品準備:話筒、音響、照相機、帽子、雨傘、飲用水等。

3、協調服務:工作人員及時與調研點領導對接,通知並組織人員,組織安排車輛,準備會議室,通知新聞報道人員等。

4、後勤保障:安排就餐住宿、安全保衛工作。

四、組織實施

1、出發前:分發調研相關資料,落實參加人員、車輛,組織乘車,安排車輛行進次序。

2、出發後:保持車隊隊形,把握行進路線和行進速度,安排停放、掉頭等。

3、調研中:準備好話筒音響,做好記錄、錄音、拍照及相關協調服務工作。

4、召開會議:按照會議流程做好會前、會中、會後的各項準備和協調服務工作。

5、後勤服務:安排就餐住宿事宜,做好安全防範及後勤保障等工作。

五、獲取信息的方法及運用

1.觀察法

觀察法是調研人員通過觀察被調研者的活動而取得一手資料的調研方法。在實際操作中,一般由調研人員採用耳聽、眼看的方式或藉助各種攝像錄音器材。在調研現場直接記錄正在發生的行為或狀況。觀察法是一種有效的收集信息方法,與其他方法相比,觀察法可以避免讓調研對象感覺到正在被調研,被調研者的活動不受外在因素的干擾,從而提高調研結果的可靠性。但現場觀察只能看到表面的現象,而不能瞭解到其內在因素和原由,並且在使用觀察法時,需要反覆觀察才能得出切實可信的結果。同時也要求調研人員必須具有一定的業務能力,才能看出結果。

2.專題討論法

專題討論法是指邀請6-10人,在一個富有經驗的主持人的引導下,花幾個小時討論某一個話題,如一項服務、一種設計要素等。主持人應保持客觀的立場,並始終使話題圍繞在本次討論的專題上,激發參與者進行創造性思維,自由發言,所以對主持人的素質要求較高。談話應在輕鬆的環境下進行,如在家中並通過供應飲料使大家隨便一些,從而得到較自然真實的看法。

3.問詢法

問詢法是指通過直接或間接詢問的方式蒐集信息,它是一種常用的實地調研方法。問詢的具體形式多種多樣,根據調研人員同被調研者接觸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面談法、電話問詢、郵寄調研和留置問卷等方法。

4.實驗法

實驗調研方式是研究各因素之間因果關係的一種有效手段,它通過對實驗對象和環境以及實驗過程的有效控制,來達到分辨各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影響程度,從而為企業管理者決策提供意見參考。

5.統計調查 制定統計表,分解要素,分層填報彙總。

6.對比分析法。

六、後續工作

1、收集整理資料,起草調研報告,整理會議紀要,按照發文程序審籤、制發相關文件,按照督查流程跟進督查落實。

2、製作並播出新聞稿件。

3、審核並結算各項費用。

4、總結調研工作的經驗教訓。...

什麼是調研策劃

就是對調研項目進行全程計劃,包括背景、時間、地點、參與人員、負責人、預算、執行流程、耽蓋範圍等與該調研相關的事情。

什麼是調查項目和任務

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務

1.問題識別

(1) 功能需求:明確所開發的必須具備什麼樣的功能。

(2) 性能需求:明確待開發的的技術性能指標。

(3) 環境需求:明確運行時所需要的軟、硬件的要求。

(4) 用戶界面需求:明確人機交互方式、輸入輸出數據格式。

2. 分析與綜合,導出的邏輯模型

分析人員對獲取的需求,進行一致性的分析檢查,在分析、綜合中逐步細化功能,劃分成各個子功能。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建立起新系統的邏輯模型。

3. 編寫文檔

(1) 編寫“需求規格說明書”,把雙方共同的理解與分析結果用規範的方式描述出來,作為今後各項工作的基礎。

(2) 編寫初步用戶使用手冊,著重反映被開發的用戶功能界面和用戶使用的具體要求,用戶手冊能強制分析人員從用戶使用的觀點考慮。

(3) 編寫確認測試計劃,作為今後確認和驗收的依據。

(4) 修改完善開發計劃。在需求分析階段對待開發的系統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所以能更準確地估計開發成本、進度及資源要求,因此對原計劃要進行適當修正。

調查設計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一、明確調查目的並將其具體化到指標。

明確調查目的是調查研究各個環節中最核心的問題。確定調查目的時應注意是要了解總體參數還是研究相關聯繫。指標要精選,儘量用客觀、靈敏、精確的定量指標。

二、確定調查對象和觀察單位。

根據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即要確定調查總體及其同質範圍,觀察單位可為人、物、群體、地區等。

三、確定並選擇調查方法

根據調查目的和要求確定並選擇調查方法,有以下幾種:

1.普查(overall survey): 對總體中所有的觀察單位進行調查,一般用於瞭解總體在某一特定“時點”上的情況,如年中人口數、時點患病率。 在醫學領域的適用範圍是:①發病率較高的疾病;②具有靈敏度和特異度較高的檢查或診斷方法;③普查方法便於操作、易於接受;④具有實施條件。

2.抽樣調查(sampling survey):是醫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過隨機抽樣(random sampling)方法從總體中隨機抽取一定數量具代表性的觀察單位組成的樣本進行調查,然後根據樣本信息來推斷總體特徵。 常用的抽樣方法見第三節。

3.典型調查(typical survey):亦稱案例調查。即對事物進行全面瞭解的基礎上,有目的琺擇典型的人和單位進行調查。如調查幾個衛生先進或後進單位,用於總結經驗教訓。

此外,流行病學中的病例對照研究和隊列研究也屬於調查研究的範疇。

四、確定樣本含量

詳見第13章“試驗設計”和有關的流行病學書籍。

五、確定資料的蒐集方式

1.直接觀察法:直接觀察、檢查、測量。

2.採訪法:調查者直接或間接與被調查者交談,又分訪談、信訪和開調查會三種。

六、確定觀察指標

結合調查的實際問題,將調查目的轉化為具體的調查指標。

七、擬定調查項目和調查表

根據調查目的擬定預期分析指標(項目),按邏輯順序列成表格即是調查表。

1.調查表和問卷的一般結構

(1)說明部分:主要說明調查目的。

(2)填寫說明:詳細說明填寫表格的要求。

(3)核查項目:指與調查目的無關,不向調查對象詢問的質量控制項目,如調查員姓名、調查日期、複核結果、未調查原因等。

(4)調查項目:一般包括背景資料、人口學項目、研究項目三部分內容。其中研究項目是調查的核心內容。

2.問題的形式

開放式問題:對問題答案不加限制,由調查對象對問題自由回答。

封閉式問題:根據問題可能的答案,提出兩個或多個固定答案供調查對象選擇。

3.問題設計的一般原則

(1)儘量避免醫學專業術語

(2)避免混淆

(3)避免雙重問題

(4)避免誘導或強制

(5)問題應適合全部調查對象並符合邏輯

(6)涉及敏感問題(sensitive question)應採用特殊調查技術進行調查。

八、制定調查的組織計劃

包括組織領導、時間進度、分工與聯繫、經費預算等。

九、整理、分析計劃的制定

1.資料核查

2.設計分組

3.數據的計算機錄入

4.擬定整理表和分析表

5.歸納彙總

?? 6.統計分法(方法選擇)...

相關問題答案
調研項目是什麼?
賽馬場項目是什麼?
主控項目是什麼意思?
擬建項目是什麼意思?
水利基金項目是什麼?
經營性應付項目是什麼?
個體戶定額項目是什麼?
調研假設是什麼?
核准項目是什麼意思?
航空調研對象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