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生平?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聞一多的生平簡介和主要事蹟

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聞家驊,字友三,生於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新月派代表詩人和學者。1912年考入清華大學留美預備學校。1916年開始在《清華週刊》上發表系列讀書筆記。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七子之歌》。[1]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2] 1932年聞一多離開青島,回到母校清華大學任中文系教授。[3] 1946年7月15日在雲南昆明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聞一多的生平事蹟

1925年夏,聞一多從美國留學歸國。走下海輪,詩人難以抑制心頭的興奮,把西服和領帶扔進江中,急切地撲向祖國懷抱。

然而,等待他的,卻是無邊的黑暗和奇恥大辱……

放眼家國故園,山河破碎,風雨如磐,豺狼當道,列強橫行,祖國母親被瓜分割佔……詩人悲憤地寫下了詩歌《發現》,並旋即在《現代評論》上發表了著名的愛國詩篇《七子之歌》。

“七子”是指當時被列強霸佔的七塊土地,澳門只是“七子”之一。祖國母親被掠去的七子分別是香港、澳門、臺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和旅大(旅順大連)。

歷史不會忘記1842年那個屈辱的8月,清政府官員卑躬屈膝,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國軍艦“康華麗”號,在荷槍實彈的英國士兵環視下籤署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規定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列強瓜分中國的序幕從此拉開。

1860年,中英簽署《北京條約》,英國割佔九龍半島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香港的姐妹”九龍半島其餘部分劃為“新界”,租給英國99年。

1887年,中葡簽署《友好通商條約》,在明代中葉以“晾晒貨物”為名獲准在澳門居留的葡萄牙人從此強據了“蓮花寶地”澳門。

1895年,中日簽署《馬關條約》,“東海的一串珍珠”寶島臺灣割讓日本,與她同時被割讓的還有渤海灣畔的“孿生兄弟”旅順和大連。

1898年,中英簽署訂租威海衛專條,“防海的健將”威海衛租借英國25年。

1899年,中法簽署廣州灣租借專條,“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廣州灣被租讓給法國。

到1900年,帝國主義列強已在中國土地上強行開闢商埠上百處,在10多個城市劃定租界20餘處。“中華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國主義列強的淫威下四散飄零。有一首詩代表了當時愛國志士們的心境:“沉沉酣睡我中華,哪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七子盡淚下,詩人獨悲歌。聞一多目睹“國疆崩喪,積日既久”,有感於神州故土“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因擇其中與中華關係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興云爾。”

激盪在詩行間的熱愛祖國、熱盼統一的濃烈情感立即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一位姓吳的青年在給編輯部的信中寫道:“餘讀《七子之歌》,信口悲鳴一闕復一闕,不知清淚之盈眶。讀《出師表》、《陳情表》時,故未有如是之感動也。”

被列強擄去的“中華七子”,是民族罹難、國家浩劫的象徵。它表明:“國弱民受辱”、“落後就要捱打”;它警示國人:“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10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了國家富強、民族獨立挺身而出,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上下求索,譜寫了一首首恢弘壯麗的歷史詩篇。

中國人民不屈不撓追求統一的意志匯成不可阻擋的洪流。1930年10月,中國收回威海衛;1945年,中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10月25日,日本在臺灣的最後一任總督安藤利吉在臺北中山堂向中國政府遞交投降書,臺灣從此重歸中國版圖。與此同時,廣州灣、旅順和大連也相繼回到祖國的懷抱。

祖國大地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聞一多之子說:“願父親九泉下有知,與我們同樂”

精誠所至,金石能開

誠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聞一多《七子之歌·詩序》

“中華七子”命運的歷史性轉折發生在1949年金秋的北京。在這塊曾被八國聯軍燒殺擄掠的土地上,毛澤東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宣佈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徹底結束了中國近代史上一幕幕慘痛的悲劇。

1971年,中國恢復在......

聞一多的簡介

聞一多

(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詩人,文史學者。

生平

聞一多本名家驊(huá),字友三,亦字友山,後改名多,又改名一多。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出生於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家傳淵源,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

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喜讀中國古代詩集、詩話、史書、筆記等。1916年開始在《清華週刊》上發表系列讀書筆記,總稱《二月廬漫記》。同時創作舊體詩。1919年五四運動時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曾代表學校出席全國學聯會議(上海)。

1920年4月,發表第一篇白話文《旅客式的學生》。同年9月,發表第一首新詩《西岸》。

1921年11月與梁實秋等人發起成立清華文學社,次年3月,寫成《律詩底研究》,開始系統地研究新詩格律化理論。

1922年7月趕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年底出版與梁實秋合著的《冬夜草兒評論》,代表了聞一多早期對新詩的看法。

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紅燭》,把反帝愛國的主題和唯美主義的形式典範地結合在一起。1925年5月回國後,歷任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28年更名為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任文學院首任院長並設計校徽)、青島大學、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政治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曾任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教務長、南京第四中山大學外文系主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長、青島大學文學院長。

1928年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在頹廢中表現出深沉的愛國主義激情。此後致力於古典文學的研究。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稱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1937年抗戰開始,他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抗戰八年中,他留了一把鬍子,發誓不取得抗戰的勝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戰到底的決心。

在西南聯大時期,特別是1943年以後,聞一多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和領導下,積極投身於反對國民黨政權的獨裁統治、爭取人民民主的鬥爭的洪流。 1944年,參加西南文化研究會,隨後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從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雲南省支部領導人的身份,積極參與社會政治活動,成為廣大革命青年衷心 愛戴和無比尊敬的良師益友。

在“一二.一”學生愛國運動中,聞一多始終站在廣大愛國學生一邊,指導和鼓舞他們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為“一二.一”運動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聞一多1945年為中國民主同盟會委員兼雲南省負責人、昆明《民主週刊》社長。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樸先生大會上,發表了著名的《最後一次的講演》,當天下午即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21日,西南聯大校友會召開一多先生追悼會。

其遺稿後編成《聞一多全集》四卷。

聞一多的兩次轉向

1.由狂放歸於沉靜

1912年,年僅13歲的聞一多從湖北鄉間一戶富裕人家來到北京清華學校,開始接觸到西方文化。1922年他赴美留學專攻美術。從考入清華到1925年留美歸來這十餘年間,聞一多基本是沉浸在藝術與文學之間,對政治只是偶有所涉。

在回國近兩年的時間裡,聞一多耳聞目睹的都是陰謀、戰爭、屠殺,面對民族的巨大災難,他再也難抑悲憤,發表了《貢獻》、《罪過》、《收回》、《你指著太陽 起誓》、《心跳》、《一句話》等充滿愛國激情和痛撻社會現實的詩歌。但火山噴發之後,他又備感無奈,最終走了一條文人的傳統老路,躲進書齋,鑽入故紙堆, 成了對世事過問無多僅求獨善其身的冷靜學者。

2.由“自由學者”轉為鬥士

抗日戰爭的爆發,使聞一多等學院派知識分子的處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在從北......

聞一多的平生大事件

聞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聞驊,號友三,生於湖北浠水。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

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喜讀中國古代詩集、詩話、史書、筆記等,1916年開始在《清華週刊》上發表系列讀書筆記,總稱《二月廬漫記》。1920年4月,發表第一篇白話文《旅客式的學生》。同年9月,發表第一首新詩《西岸》。1921年 11月與梁實秋等人發起成立清華文學社,次年3月,寫成《律詩底研究》,開始系統地研究新詩格律化理論。1922年7月趕美留學。年底出版與梁實秋合著的《冬夜草兒評論》,代表了聞一多早期對新詩的看法。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詩集《紅燭》,具有唯美傾向。1925年5月回國,任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教務長。1926年參與創辦《晨報.詩鐫》,發表了著名論文《詩的格律》。1927年任武漢國民革命軍政治部藝術股長。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學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詩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雜誌列名編輯,次年因觀點不合辭職。1928年秋任國立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從此致力於研究中國古典文學。1930年深秋去山東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國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華大學國文系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校南遷,同學生一起從長沙步行到昆明,此後在西南聯大任教8年,積極投身於抗日運動和反獨裁、爭民主的鬥爭。1944年加人中國民主同盟。抗戰勝利後出任民盟中央執委,經常參加進步的集會和遊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樸先生大會上,憤怒斥責國民黨暗殺李公樸的罪行,發表了著名的《最後一次的講演》,當天下午即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著有:

《冬夜草兒評論》與梁實秋合著,1922。

《紅燭》(詩集)1923,泰東;1981。

《死水》(詩集)1928,新月;1980。

《聞一多全集》(1一4冊)1948,開明;1982。

《楚辭補校》(古典文學研究)1942。

《神話與詩》(古典文學研究)1956。

《古典新義》(上下冊,古典文學研究)1956。

《唐詩雜論》(古典文學研究)1956。

《聞一多論古典文學》1984。

《離騷解詁》(古典文學研究)1985。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聞一多先生的一生

1946年7月11日,民盟負責人、著名社會教育家、當年救國會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樸,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暗殺。聞一多當即通電全國,控訴反動派的罪行。他為《學生報》的《李公樸先生死難專號》題詞:“反動派!你看見一個倒下去,可也看得見千百個繼起來!” 1946年7月15日,在雲南大學舉行的李公樸追悼大會上,主持人為了他的安全,沒有安排他發言。但他毫無畏懼,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發表了《最後一次演講》,痛斥國民黨特務,並握拳宣誓說:“我們有這個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勝利的,真理是永遠存在的”,“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精神,我們隨時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後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下午,他主持《民主週刊》社的記者招待會,進一步揭露暗殺事件的真相。散會後,聞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國民黨特務伏擊,身中十餘彈,不幸遇難。[2]

相關問題答案
聞一多生平?
聞一多的生平簡介?
我的先生聞一多?
聞一多詩歌代表作?
聞一多的故事?
聞一多的愛國詩?
聞一多事蹟?
聞一多的愛國詩歌?
聞一多著名?
一句話聞一多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