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打過敗仗嗎?

General 更新 2024-06-17

粟裕是十大元帥十大將中打的敗仗最多的嗎

元帥和大獎將裡只有林和粟軍事能力最強,粟裕最大的敗仗就是金門島戰役,但不能抹殺他的功勞,就連心高氣傲的林彪都對粟裕讚不絕口

粟裕大將唯一一次敗仗敗給誰了

王耀武

粟裕一生征戰無數,屢戰屢勝,唯一一次讓他親口承認的敗仗是在早期紅軍時與國民黨軍隊發生的譚家橋戰鬥。

此戰之中,紅10軍團敗在了王耀武手下,尋淮洲陣亡,方誌敏被俘,粟裕等少數人突圍而出

吃過敗仗的粟裕為何叫常勝將軍

粟裕早年是吃過敗仗,但那時候他屬於低級或中級指揮員,影響力有限,行動還受到很大制約,所以不作為主要參考。

粟裕的作戰指揮這麼強。打過的勝仗也不在十大元帥之下,為什麼沒在十大元帥之列?

1955年軍銜的元帥人選,想必各位都知道,原為13人( 毛澤東不算在內,擬為大元帥,與斯大林平極,學習蘇聯嗎 。可能後來老人家還是覺得穿便服為好)。除了後來的十位元帥外,另三人是: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後因為眾多因素改為10人。元帥的評定,基本在1952年就確定,54年新的軍委成員組成實際已經等於公佈了元帥名單。如果高崗不出問題,1954年新軍委中,很可能有高崗。 從元帥的組成來看,資力和淵源是第一位的,如朱德,賀龍,陳毅,葉劍英等,戰功是第二位的,如彭德懷,林彪,劉伯承,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等。資力相當,再加戰功,就涉及到名次先後的問題,如林彪。當然,確定元帥的另一個看不見的因素乃是路線和立場。中國某政治集團軍隊成立於1927年。政權建立於1949年。在長達22年的歷程中,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是中國某政治集團軍隊與前蘇共軍隊最大的區別。列寧則是先有十月革命,先有托洛茨基帶著一批不願打仗的沙皇水兵在彼得堡暴動,隔年2月才有托洛茨基建立的紅軍和紅海軍。可後來,在喀琅施塔得造反的恰恰就是十月革命的暴動官兵。因此,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中國某政治集團的最大特點。由此,對黨的忠誠 (主要是對毛澤東路線的忠誠 ),對黨內領導人的忠誠,對軍銜高低起著的至關重要得因素。軍隊中高級領導人( 元帥級 ) 的個人好惡及感情因素也對下級將領定銜的高低產生了重要影響。 粟裕,紅軍時期的師長,和7軍團參謀長(1934年7月)。與羅榮桓同級。抗戰因戰場不同 ,粟裕先後為支隊長,師長。理論上講,組建新四軍。但南方八省健兒東一塊兒,西一快兒,真要形成有效的戰鬥力談何容易。 據說高敬亭被槍斃之前大罵項 英 ,葉挺無恥。加上延安毛澤東與長江局王明,項英之爭,不用說粟裕了,就是葉挺的話,也只能在 皖南 的新四軍軍部傳達傳達,還要看項英,袁國平,周子昆高興不高興。 上不了檯面,粟大將如何展示才華?皖南事變後,新四軍重組,八路軍部分南下部隊歸屬新四軍,粟裕 的一師也方開始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從新四軍組建時的約一萬人,到抗戰後期約十五萬人,看似好像新四軍有了很大的發展,實際並非如此。在這15萬人中,大部分是八路軍後來劃歸新四軍系統的。真正的南方八省新四軍基本在皖南被消滅。剩餘的只有粟裕部 ( 蘇中 )。其主要將領是葉飛,王必成,陶勇等。而且陶勇本身還是鄂豫皖出來的,與許世友是同鄉。 1946年以後是粟裕才華橫溢的年代。因為歷史的原因,華東的部隊開始實際由四部分組成:蘇中,淮南,魯中和膠東。粟裕能夠調動的只有蘇中部隊。 即便後來中央指定陳,粟統一指揮華東全軍時,也多次遭到臨沂方面的陳士渠,唐亮 ( 八路軍系統 ),膠東方面的許世友,譚震林( 八路軍系統)的抵制。以至於陳毅對葉飛說:一縱(葉飛)要是再打不好仗,恐怕在山東連飯都沒的吃了。葉飛只有苦笑。一縱打不好,一則是陳毅瞎指揮;二則,葉飛向黎玉等人(山東省委)和陳,唐(山東八路兼新四軍部)要錢沒錢,要糧沒糧。這點在46年6月至47年初表現的極為突出。整個華東戰場初期,真正打得漂亮的只有粟裕從四明山帶到華中的部隊(王必成陶勇部)和後組建的張震縱隊。這期間,葉飛一縱歸山東軍區負責,幾乎撈不到仗打,又受到山東軍區的白眼,縱隊上下紛紛要求去東北。而陳毅則奔波與臨沂和淮南之間。才能有限,指揮又不靈,陳毅的心情可想而知。 粟裕在整個華野的威望首建於打掉馬勵武的整編26師和第一快速縱隊。這在1947年1月是個非常了不起的勝利。也是共軍首次基本殲滅國軍一個整編師。華東地區,包括山東無疑是老區,也是抗戰結束時,中國某政治集團力量最強大的地方。抗戰......

粟裕打過什麼仗

粟裕親自操刀指揮的大戰役有:淮海戰役、渡江戰役,這都是古今中外戰史上的經典名戰。。

敗仗也有,主要是金門島之戰,三萬多人全軍覆沒。

粟裕是共軍中能征慣戰的幾個最高級將領之一。從古以來就不可能有常勝將軍,名將打仗,勝敗都是常用事,最關鍵的是看,最後誰勝了。

粟裕軍事生涯中所打的幾個敗仗?拜託了各位 謝謝

從無敗績,粟裕不戰則已,戰則必勝

國共內戰時,解放軍打過哪些敗仗

多了去了

1.第二次四平戰役

1946年4月18日-5月18日。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率其部下新六軍、新一軍、七十一軍,攻下四平街。林彪部隊十萬餘人大敗,潰不成軍,往哈爾濱倉皇撤退,損失在4萬以上。國軍繼續往長春、永吉進攻。

2.第三次四平戰役

1947年6月11日戰鬥打響,6月30日結束。共軍反攻,國軍堅守。共軍東北民主聯軍總指揮林彪、羅榮桓,前線指揮李天佑、洪學智、鄧華。這是共軍第一次大城市攻堅戰。國軍前線指揮71軍陳明仁。最終共軍反攻失敗。國民黨守軍總共只有2萬餘人,未被殲滅,卻殺傷了1.3萬共軍.

3.挺近大別山

解放軍損失最慘重的戰役,1948年劉鄧大軍11.4萬人待到突圍之後只剩5.8萬,且丟掉了全部的重裝備,這是典型的圍殲戰,雖然國軍最後未能全殲劉鄧大軍,但是也殲滅了其中很多部隊.

4.大同,集寧戰役

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的一次慘敗。傅作義在解放戰爭中著名的經典戰役之一,圍魏救趙,攻集寧,解大同之圍。軍史上稱之為大同集寧戰役。 我軍戰報稱消滅國民黨軍1.2萬人,至於我軍的傷亡人數,我們一直諱莫如深,沒有任何一種史料提及.但我國水利部長,傅作義先生當時得意忘形,以為已得天下,授意手下在46年9月20日《奮鬥日報》發表了一封《致毛澤東的公開電》,其中到是提及了他的部隊打掃戰場時掩埋的我軍犧牲人數為2萬餘人,未提及受傷人數.傅作義的電文引起全黨全軍的憤慨。據說,毛澤東當說了八個字;“不報此仇,誓不為人。”

5.張家口戰役

此外傅作義還在差不多的時間在張家口打了一場著名的明修棧道,暗渡陳昌的經典戰役,佔領了張家口.這場戰役雙方的損失人數不祥,後果是解放軍喪失了大量的解放區土地,說老實話,華北國民黨軍還是很強悍的,至少比西北胡宗楠和山西閻西山的部隊強.

6. 淮陰之戰 1946年9月,張靈甫率蔣軍整編74師主攻蘇皖解放區首府淮陰,整編74師一路突破華野在運河與洪澤湖之間設置三道防線,到達淮陰城下,譚震林下令扒開運河大堤,放水也無法遲滯74師的迅猛攻擊。18日張靈甫親臨一線督戰,發起夜戰,從共軍各縱的結合部成功突破,用假口令詐開南門,對華野進行內外夾擊,三野反擊未能奏效,全線崩潰,被迫於19日撤出淮陰。74師繼續追擊,又於22日攻佔淮安,至此,蔣軍控制兩淮,張靈甫獲三等雲麾勳章。三野在華東只剩下了山東解放區,華中主要工商區兩淮的丟失對於華野兵力補充、後勤補給和部隊迴旋都造成了致命的打擊。

7.第二次漣水保衛戰 1946年12月,張靈甫統一指揮蔣軍整編74師和整編第28師第192旅以及新7軍一部共5個旅二攻漣水,張靈甫吸

取以往教訓,以一部從西面攻擊漣水,三野措手不及,華野三大主力之一的第6師奉命回師增援,在漣水城外被74師重創,6師傷亡達5000人以上,完全喪失了戰鬥力。74師勝利攻佔漣水。由於漣水接連失利,蘇皖解放區絕大部分地區被蔣軍佔領,華中野戰軍主力被迫北撤山東。

8.南麻戰役,臨朐戰役 華野殲滅整編74師後粟裕開始輕敵,認為胡璉的整編11師是個軟核桃,1947年7月開始攻擊南麻,不想胡璉花了二十餘日在南麻村莊周圍構築了無數集團梅花形子母堡工事。共軍每打下一地堡,僅僅消滅對手兩三人,而自己卻付出去了至少一個排的有生力量。這樣進攻了三天,南麻紋絲不動,而黃百韜集團軍的援兵已經到了。粟裕兩面受敵,難以支撐,不得已下令退兵。粟裕手下的四個縱隊傷亡慘重。蔣軍損失在8000人,三野大約在14000人。

南麻戰役失利後粟裕為了鼓勵低落的士氣,匆忙中決定攻打臨句的李彌,不......

粟裕輸過嗎?

例如粟裕指揮的南麻臨岣都算消耗戰,也可以說輸了。

另外,兩淮保衛戰也沒成功,還有懷玉山失敗,是粟裕的最大恥辱。

再細說

南麻戰役 時間:1947年7月中旬

地點:南麻

我軍軍團:華東野戰軍 指揮員: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 副司令員粟裕 副政治委員譚震林 副參謀長劉先勝、張元壽 政治部副主任鍾期光

敵軍軍團:陸軍總司令徐州司令部 指揮員:總司令顧祝同 副總司令韓德勤、範漢傑 參謀長郭汝瑰

南麻戰役歷時四天五夜,解放軍方面戰史稱殲滅整第十一師五千餘人、整編第二十五、第六十四、第九師四千餘人,共計九千餘人,自身傷亡一萬餘人(南麻、臨朐兩戰損失二萬一千,扣除臨朐戰損一萬一千餘人而得)。國軍戰報稱斃傷共軍二萬餘,生俘三幹餘人,獲步槍三干支,輕重機槍二百餘挺,整十一傷亡四千餘人。粗略分析一下:整十一師傷亡分歧不大,大致在四千至五千之間,其中半數(兩千多人)是九縱當面的第十八旅。九縱在解放軍三個攻擊南麻的縱隊中傷亡最慘重,約四千六百人;六縱傷亡兩千五百人左右;二縱傷亡四千人左右,其中第二縱隊第五師政治委員秦賢安、第六師第十八團副團長胡大炳、第四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魏自強均陣亡。這樣整十一師當面的三個縱隊傷亡約在一萬一千餘人。南線的阻擊戰,第六十四、二十五師在牛心崮、於家崮一帶的損失很大,僅牛心崮一地就有約兩千人的傷亡;第九師未經激戰,損失輕微。因此國軍這三個師總損失至少在三千至四千人,當面的七縱傷亡兩千五百人,加上地方部隊,共約三千人。綜合的戰果,國軍損失約在八千至九千人,解放軍大約在一萬四千人左右。

兩淮保衛戰 地點:淮陰 淮南

我軍軍團: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

國軍軍團:第7軍,整編第74師、25師、28師、65師、67師、83師。

我軍指揮員:粟裕、譚震林、陳毅等

進攻華東之國民黨軍,為首先侵佔蘇皖解放區,並攻佔我邊區首府淮陰,曾組織了數路敵人向我進攻。敵在7月份朝陽集戰役中遭我打擊後,其李延年集團乘我山東和華中野戰軍分別在蘇北沭陽和蘇中海安作戰之際,即指揮其整編第74、第28師和第7軍,由宿遷南下進攻我淮陰,並以一部北上佯攻沭陽,以牽制我山東野戰軍。

9月10日,敵由宿遷南下,先對泗陽展開進攻,而後東進淮陰。此時,淮陰我軍兵力空虛,形勢緊迫。9月11日,我即調整部署,令山東野戰軍移師泗陽、淮陰間,求殲由泗陽東犯之敵。調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進至淮陰以西阻敵。華中野戰軍主力當夜由蘇中北上,會合山東野戰軍尋機殲敵。但我部署尚未調動就緒,敵人即於9月12日對淮陰發起了進攻,19日攻佔淮陰。敵進佔淮陰後,其整編第74師又向淮安進攻,雖遭我第6旅之阻擊,但仍於20日佔領了淮安,並繼續向我蘇北、魯南解放區進攻。我華中野戰軍疾速北進,相繼在運河、東臺組織了運動防禦,在殲敵一部外,又進行了漣水保衛戰,殲敵9000餘人,遲滯了敵人的進攻,掩護了我華中後方的轉移。此役,我殲敵5個團,共1.4萬餘人。

戰敗懷玉山

時間:1934年6月

地點:懷玉山

我軍軍團:紅七軍(抗日先遣隊)

敵軍進團:14個團 (有些保安團)

我軍指揮員:紅七軍團軍團長尋淮洲,政委樂少華,參謀長粟裕,政治部主任劉英

敵軍指揮員:不詳

紅7軍團一路艱苦轉戰,擊破攔路敵軍頑強突進。好在國民黨軍主力都在圍剿中央紅軍,沿路並無重兵,總算是有驚無險。歷經近4個月的轉戰,紅7軍團終於進入了方誌敏等人建立的閩浙贛蘇區,此時全軍減員已達一半。方誌敏立即組織人送來了幾百頭豬及大量雞鴨被服等物,還有上萬雙草鞋,來慰勞這......

相關問題答案
粟裕打過敗仗嗎?
粟裕打仗究竟有多厲害?
關羽能打過呂布嗎?
印度能打過中國嗎?
比特犬能打過獅子嗎?
藏獒能打過老虎嗎?
伊拉克現在還在打仗嗎?
孫悟空能打過二郎神嗎?
大猩猩打得過老虎嗎?
打敗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