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改增是怎麼回事?

General 更新 2024-06-16

營改增是怎麼回事?

‘營改增’的目的就是從制度上解決貨物與勞務稅制不統一和營業稅重複徵收問題,使稅收更加科學合理。

稅率變了,稅收降了

據瞭解,本次“營改增”在現行增值稅17%和13%兩檔稅率的基礎上,新增11%和6%兩檔低稅率。其中交通運輸業適用11%稅率,部分現代服務業中的研發和技術服務、信息技術服務、文化創意服務、物流輔助服務、鑑證諮詢服務則適用6%稅率。

簡單來看,和以往統一徵收5%的營業稅稅率相比,無論是11%、6%兩檔稅率都從表面上都高於營業稅稅率。那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營改增’實現了從‘道道徵收、全額徵稅’向‘環環徵收、層層抵扣’的轉換,打通了連接第二、三產業增值稅抵扣鏈條。這當中,稅基的標準是有差異的”。說到這裡,楊明耀給記者打了個比方:

“一家汽車運輸企業一個月全部運輸收入200萬元,按營業稅稅率5%計算,他必須要按全部收入交稅10萬元,進項稅金不得抵扣。‘營改增’以後,就要核算它的成本費用。比如該企業的油費和維修費用為117萬元,其進項稅金17萬元。企業按11%計算銷項2000000×11%=22萬元,進項稅金17萬元可以扣除,實際繳納5萬元的稅收。從這個例子講,該企業原來戶月交10萬元,現在只需要交5萬元了”。

營改增是怎麼回事?

增值稅與營業稅是我國兩大主體稅種。2011年10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選擇部分地區和部分行業開展營業稅改徵增值稅改革(簡稱營改增)試點。2012年1月1日,上海作為首個試點地區啟動“營改增”改革。2013年“營改增”試點擴大範圍,並選擇部分行業在全國範圍試點。如今,李總理又開會研究要全面推開“營改增”。

所謂“營改增”,通俗來講,就是把產品和服務一併納入增值稅的徵收範圍,不再對“服務”徵收營業稅,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而增值稅就要求納稅人只需對產品或者服務在本環節的增值部分繳稅。

小編打個比方,一家工廠購買了價值10000元的產品,經過加工後以15000元的價格出售。在營改增之前,這家工廠的應稅額是15000元;而實施營改增之後,這家工廠的應稅額就只是增值的5000元。

很顯然,營改增對於企業來講,不得不說是一個利好消息。此外,營改增還被認為是我國稅制改革的起點,是我國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那麼,下面小編就來具體講講營改增的好處。

首先,營改增避免了營業稅重複徵稅、不能抵扣、不能退稅的弊端,實現了增值稅“道道徵稅,層層抵扣”的目的,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稅負,增強企業發展能力。

從理論上來講,從一項商品的源頭到最終銷售,生產、流通環節鏈條越長,營業稅交的次數越多。如果(總交易金額*營業稅率)大於(最終產品價格*增值稅率)的話,營改增就能降低企業的稅負。

從營改增的試點過程可以看出,大部分試點地區,都有較為明顯地減少稅負情況。來自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的數據顯示,2012年,試點地區共為企業直接減稅426.3億元,整體減稅面超過90%。其中,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小規模納稅人減稅力度更大,平均減稅幅度達到40%。

另外,營改增通過消除重複徵稅弊端,將為第三產業比重和質量提升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礎。無論是從深化產業分工還是從降低產業稅負的角度,“營改增” 對第三產業發展的積極效應都比第一、第二產業更為直接和顯著,更有利於第三產業規模擴大和比重提升。

同時,第三產業規模越大、層次越高,其所要求的產業分工就越細,所形成的產業鏈條就越長。因此,營改增所帶來的稅制環境改善將更加有助於研發服務、商貿物流和融資租賃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壯大,從而促進第三產業整體質量的提升。

就像李總理在座談會上指出的,全面推開營改增,進一步較大幅度減輕企業稅負,這將對發展服務業尤其是科技等高端服務業、促進產業和消費升級、培育新動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重要作用。

另外,還要強調的是,“營改增”可不是稅種的簡單轉換,而是一項重大制度創新,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改革,推進“營改增”,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也是促進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點”。

可以相信,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改革紅利的不斷釋放,作為中國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營改增將使更多行業和企業受益,助推中國經濟的轉型發展。

營改增是什麼意思

營改增就是營業稅改增值稅。

(一)現行增值稅是對在我國境內銷售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進口貨物以及提供部分現代服務業服務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取得的增值額為計算依據徵收的一種稅。

(二)營業稅是對在我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取得的營業收入徵收的一種稅。

(三)增值稅和營業稅是兩個不同的稅種,兩者在徵收的對象、徵稅範圍、計稅的依據、稅目、稅率以及徵收管理的方式都是不同的。

(四)增值稅與營業稅是兩個獨立而不能交叉的稅種,即: 交增值稅時不交營業稅,交營業稅時不交增值稅。

1 、徵收範圍不同:凡是銷售不動產,提供勞務 ( 不包括加工修理修配 ), 轉讓無形資產的交營業稅。凡是銷售動產,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部分現代服務業服務交納增值稅。

2 、計稅依據不同:增值稅是價外稅,營業稅是價內稅。所以在計算增值稅時應當先將含稅收入換算成不含稅收入,即計算增值稅的收入應當為不含稅的收入。而營業稅則是直接用收入乘以稅率即可。

(五)2016年1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座談會。決定營改增作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前期試點已取得積極成效,2016年要全面推開,進一步較大幅度減輕企業稅負;增值稅分享比例在全面推開營改增後要做合理適度調整,引導各地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2016年全面推開營改增並加大部分稅目進項稅抵扣力度,將帶來大規模減稅。

為什麼要進行營改增?分別有哪兒些行業營改增了?

您好,“營改增”,簡單地說,就是把產品和服務一起納入增值稅的徵收範圍,不再對“服務”徵收營業稅。營改增之後,如果這項政策正如前兩天兩會所說要全面推行的話,以後營業稅該是要退出歷史舞臺了。而到目前為止,前兩年試點的交通服務業、部分生產性現代服務業、郵政服務業和電信服務業基本全面實行營改增了。今年全面推開“營改增”改革,主要將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納入試點範圍。

對於為什麼要進行營改增,我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和理解:

1.營業稅的壞處和增值稅的好處

增值稅是最主要的流轉稅種之一,其最大特點是能夠最大限度地消除重複計稅。增值稅通過銷項稅額-進項稅額核算資源在企業內增值部分應繳納的稅款,不增值不交稅;而營業稅則一般是通過營業額乘以適用稅率計算應交營業稅,不能減除進項稅額,導致資源在流轉過程中可能出現多次計稅的現象。‘營改增’的內在機理就是它減少了營業稅的重複徵收,降低企業成本和稅收成本,這將對發展服務業尤其是科技等高端服務業、促進產業和消費升級、培育新動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重要作用。

2.“減稅”是“營改增”的功能之一。

營改增不僅是將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同時還要降低增值稅的稅率。

3.營改增”還具有財政體制調整方面的功能。

增值稅是中央與地方共享稅種,營業稅為地方的主體稅種。“營改增”不僅關係著稅收體制全局穩定,也關係到中央和地方各自的利益分享。

我認為大概就這幾點了,,可能還有一些深層次的原因我還沒有解讀到,請見諒。

營改增是怎麼回事?

營改增其實就是部分行業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

增值稅就是對於產品或者服務的增值部分納稅,減少了重複納稅的環節,

同樣營改增就是對以前交營業稅的項目比如提供的服務也採取增值部分納稅的原則計稅。

營改增通俗來講,就是改變對產品徵收增值稅、對服務徵收營業稅的方式,將產品和服務一併納入增值稅的徵收範圍,不再對“服務”徵收營業稅,並且降低增值稅稅率。其目的就是減少重複納稅,可以促使社會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環,有利於企業降低稅負,“營改增”可以說是一項減稅的政策。

2012年1月1日上海作為首個試點地區啟動“營改增”改革,2012年7月25日決定擴大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範圍,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將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範圍,由上海市分批擴大至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廣東和廈門、深圳10個省(直轄市、計劃單列市)。2013年繼續擴大試點地區,並選擇部分行業在全國範圍試點。

參見百科

為什麼要進行營改增

營改增最大的特點就是減少重複納稅,可以促使社會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環,有利於企業降低稅負,“營改增”可以說是一項減礎的政策。從上海試點期間看大約九成試點納稅人稅負降低。但上海“營改增”試點中也出現了部分企業稅負上升的現象,卻讓新一輪試點城市的企業感到憂心。從“營改增”試點內容來看,小規模納稅人稅負下降非常明顯,試點方案規定銷售額500萬作為分界點,銷售額小於500萬的企業可以選擇做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一旦劃定為小規模納稅人,稅率就從原來營業稅的5%,降為增值稅簡易徵收的稅率3%,稅負下降超過40%.

儘管改徵增值稅後,試點企業能夠抵扣外購產品與服務所含稅款,起到減稅作用,但不同企業由於外購產品與服務的價值與比例不同,所以減稅程度也有較大差異。“企業稅收負擔的最終變化情況,取決於減稅效應和增稅效應兩者疊加在一起所產生的淨效應。”

什麼是營改增?為什麼要營改增

我國現行稅制結構中,增值稅和營業稅是最為重要的兩個流轉稅稅種,二者分立並行。其中,增值稅的徵稅範圍覆蓋了除建築業之外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大部分行業則課徵營業稅。這一始於1994年的稅制安排,適應了當時的經濟體制和稅收徵管能力,為促進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增長髮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這種劃分行業分別適用不同稅制的做法,日漸顯現出其內在的不合理性和缺陷,對經濟運行造成扭曲,不利於經濟結構優化。

首先,從稅制完善性的角度看,增值稅和營業稅並行,破壞了增值稅的抵扣鏈條,影響了增值稅作用的發揮。增值稅具有“中性”的優點(即在籌集政府收入的同時並不對經濟主體施加“區別對待”的影響,因而客觀上有利於引導和鼓勵企業在公平競爭中做大做強),但是要充分發揮增值稅的這種中性效應,前提之一就是增值稅的稅基應儘可能寬廣,最好包含所有的商品和服務。現行稅制中增值稅徵稅範圍較為狹窄,導致經濟運行中增值稅的抵扣鏈條被打斷,中性效應便大打折扣。

其次,從產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的角度來看,將我國大部分第三產業排除在增值稅的徵稅範圍之外,對服務業的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由於營業稅是對營業額全額徵稅,且無法抵扣,不可避免地會使企業為避免重複徵稅而傾向於“小而全”、“大而全”模式,進而扭曲企業競爭中的生產和投資決策。比如,由於企業外購服務所含營業稅無法得到抵扣,企業更願意自行提供所需服務而非外購服務,導致服務生產內部化,不利於服務業的專業化細分和服務外包的發展。同時,出口適用零稅率是國際通行的做法,但由於我國服務業適用營業稅,在出口時無法退稅,導致服務含稅出口。與其他對服務業課徵增值稅的國家相比,我國的服務出口由此易在國際競爭中處於劣勢。

營改增是什麼意思增加了?

從事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中的研發和技術服務、信息技術服務、文化創意服務、物流輔助服務、鑑證諮詢服務、有形動產租賃服務實行了營改增。從行業上分析現代服務業相對受益比較明顯,大部分小規模企業已經一般納稅人企業可以正常取得進項稅票的企業稅負基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致使企業收益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交通運輸業的一些企業可能有稅負增加的,因為稅率為11%,而可以抵扣的部分又不能完全取得增值稅專用票用以抵扣(比如支付給非試點地區的一些費用,加油等),從而導致稅負增加再有一些可以實行差額徵稅的企業,他們的一些費用支出只能是針對支付給非試點納稅人,而支付給試點納稅人的部分款項是不允許扣除的,所以導致一些企業稅負增加了。 稅負的增加也使企業減少了收益,有些對於稅負增加的部分駕馭到客戶身上,從而使一部分企業加大了成本,減少了收益。

為什麼要營改增???

減輕中小企業負擔,避免重複徵稅,簡化稅種,便於稅務局統一管理

為什麼要營改增呢

對於營改增通俗來講,就是改變對產品徵收增值稅、對服務徵收營業稅的方式,暢產品和服務一併納入增值稅的徵收範圍,不再對“服務”徵收營業稅,營改增最大的特點就是減少重複納稅,可以促使社會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環,有利於企業降低稅負,“營改增”也可以說是一項減稅的政策。

相關問題答案
營改增是怎麼回事?
肺紋理增多是怎麼回事?
脾臟增大是怎麼回事?
乳腺增生是怎麼回事?
增壓泵漏電是怎麼回事?
宮頸萎縮是怎麼回事?
鼻子上冒汗是怎麼回事?
身體冒冷汗是怎麼回事?
腰一側疼是怎麼回事?
金魚身上髒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