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滅亡的原因和教訓?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宋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北宋滅亡的原因是皇帝昏庸,宦官專政。南宋滅亡的原因是皇帝無能,缺少大將。

為什麼南宋不借鑑北宋亡國的教訓,聯合金,抗元?

仔細分析一下,並不是當時的南宋不明白脣亡齒寒的道理,而導致南宋並不聯金抗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金與宋一直存在矛盾,加上北宋亡於金的經歷,使得南宋的統治者看到金在後期被蒙古欺凌,甚至會有一種快感~~

(2)關於訂立攻守同盟,蒙古人的行動也比金國快得多。早在蒙古伐金之前,其使者就曾多次到南宋遊說,希望宋、蒙聯合,共同對付金國。而當時的金則還沉浸在自己的“強大”之中,渾然不覺大禍將至。

(3)對於蒙古人是否會在滅金之後,繼而繼續效仿當年金滅遼,而後滅北宋的故伎,南宋其實也有所忌憚。但以當時冷兵器時代的戰爭特點,但凡北方的遊牧民族南侵,打到長江一線,基本上就到了“極限”(這從金多次南下都是如此,更是讓南宋統治者深信此理)。再加上南宋趙氏偏居江南已有100多年,對於“不圖北方中原,只願苟安一隅”的目標,他們還是有信心的。但他們卻不知真正的亡國之道,根源還在於正治上的腐朽.....

北宋滅亡原因

我們談北宋這樣一個在唐文明基礎上發展的社會文明高度發達的國家。為什麼都會淪為一個割地賠款,受盡外部勢力侵略的朝代。最普遍的就是北宋的制度造成重文輕武之風。但北宋並非是輕武的朝代。相反而是一個在歷代中最重武備的朝代。其武備在國家經濟中佔的比重,幾可和窮兵贖武的前蘇聯相比。

由於北宋立朝之初,其王朝生存環境的惡劣,是歷代所無法比擬的。北有遼西夏等國。因為其吸收了漢人的經驗和技術,開始推廣農業,使其農耕文明的程度大大提高。使軍隊得以經受持久戰,而沒有單純的遊牧民族匈奴和突厥的缺點。另一方面,它們卻還保存著遊牧民族作戰的迅猛和機動性。其已是一個集遊牧和農耕民族優點於一身的半遊半耕民族,其文明的發展程度並沒有比北宋差多少。而北宋由於公元936年後晉石敬瑭對遼稱“兒皇帝”,並割幽雲十六州給遼。從此北方門戶洞開。北宋因此失去抵抗遊牧民族高機動騎兵入侵的天然屏障。

而河西走廊河套一帶不在手中,北宋沒有了養馬的草原,使北宋的馬匹極為稀有。靠用鐵和荼這種貿易方式交換遠遠不能滿足要從而失去漢代發明的對付遊牧民族以師夷之技以治夷抵擋遊牧民族入侵的最好方法。

如此的惡劣生存環境,迫著北宋的決策者將防務當成主要任務,圍繞這一中心形成一個軍事化的經濟體系。北宋當兵的社會地位極高。在北宋在王安石變法以前是實行募兵,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實行招志願兵來擴充部隊,可見當時當兵的生活水平在當時社會還是處在一個很高的地位。

趙匡胤為了消除地方武裝對中央皇權威脅,訂製出一整套以文制武、兵權分立的措施。使軍隊內部互相牽制、動輒掣肘,弊病叢生。正如賈昌朝所言:“今陝西四路總管而下鈴轄、都監、巡檢之屬,悉參軍政,謀之末成,事已先漏,甲可乙否,上行下戾,主將不專號令,故動則必敗。”再加其弟弟趙光義所訂製的“將從中御”,政策。當部隊出征時,他總是預授將帥陣圖。這種做法違背了因地因時便宜行事的指揮作戰的起碼要求、而由幽居深宮、遠離前線的皇帝和二三大臣,依據主觀臆測,制定作戰陣固,錯誤地鉗制剝奪前方將帥的機動指揮權。極大地扼殺了主將戰場上臨機應變的主觀能動性。這種做法並被其後代繼承了下來。使北宋兵多而無所用,連吃敗仗是必然的。

而北宋在趙匡胤之後由於連連吃敗仗。而不斷的擴大部隊,望能通過數量上來彌補質量上差距。北宋初建之時,朝廷直轄的禁軍數量只有19萬人,尚能兩度主動攻遼,雖未獲勝還形成了僵持。此後幾十年間禁軍增加到82萬人,加地方廂軍,總兵力達125萬(軍隊數之多在中國古代史上僅次於明代),戰鬥力反而日益下降。出現當時人稱“冗兵”的現象。

雖然北宋有著發達的經濟。有遠超過前朝的財政收入,且多用於養兵、養官,卻因兵額增長太快和官員中飽私囊而總感軍費不足,便允許軍隊經商。此風一長,軍隊訓練廢弛,平日多從事“綱運”(即官府長途販運)雜役,士兵織毛緞還成了官員的財源。這種武藝荒疏的軍隊,對西北小邦西夏也屢戰屢敗。 可以說北宋是吃允許部隊經商惡果的第一個朝代。這種允許部隊經商的使部隊戰鬥力大大削弱的後果相信熟悉前些年我國部隊經商內幕的人都深有體會。

由於要養這麼一支龐大的軍隊。對經濟發達的北宋來說也是非常吃力的。國家的大部分收入都要拿來養軍隊。不可免的就會實行窮民富國與民爭富的政策。加劇貧富的差距,讓財富集中在國家和一些富戶手中。給社會造成了不穩定的因素。象汴京的富戶遍地和宋太宗時期就有大批軍用物資在庫房黴爛;神宗時期內殿庫房所積絹三十二庫都裝不下,又積二十庫。糧食更是徵集在官庫,即便災年都捨不得賑災,直至腐爛。

窮民富國來維持龐大軍隊的開支已是讓一個國家不堪重負。如果再加上最......

為什麼說王安石是北宋滅亡的凶手?

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點?

首先我要申明:一個王朝的滅亡不是一個人就能夠決定的,即使這個人再厲害。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其次王安石的變法有可取之處但是全部都是對的,而且沒有改變社會形態,過於理想化。

其實我們對照一下王安石和司馬光就明白了,我想大部分人認為他們兩人在我們印象中都是不錯的,但兩人卻是針鋒相對的兩個觀點的代表人物,你能說他們孰對孰錯呢?

南宋的滅亡是綜合實力的較量嗎

讀宋史總結的,供參考:

1、皇帝一任不如一任,作為最高層的舵手沒有韜略;

2、奸臣誤國,史彌遠、韓侂冑、丁大全、賈似道都是些嫉賢妒能、禍國殃民的之流,卻軍政常握大權,國不衰敗?

3、南宋國內經濟幾近崩潰,逐漸無法維持國民生計,何談抵禦戰爭;

4、蒙古鐵騎彪悍,高層戰略適當。

兩宋滅亡的直接原因

北宋滅亡主要是其軍事、經濟、政治、外交四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1、軍事原因 北宋滅亡的禍根在其建都時就已埋下,北宋建都開封,向北過黃河後既是一馬平川,而再往北的燕雲十六州控制在契丹手裡,契丹騎兵可據此長驅直入中原。正是因為開封無險可守,所以北宋一方面集結重兵於開封,另一方面念念不忘的就是收復燕雲十六州。北宋吸取了唐朝滅亡的教訓,嚴格控制地方節度使的軍權,幾乎是將不知兵兵不識將,這雖然從內部杜絕了武將擁兵自重的隱患,但是同時也極大的損害了軍隊的戰鬥力。2、經濟原因 宋初幾次大戰失敗,最後與契丹結成潭淵之盟,每年還要向向遼國輸送大量歲幣,駐軍、伐遼和歲幣為北宋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同時北宋後期土地兼併嚴重,王安石改革的失敗使國家經濟陷入內外交困。3、政治原因 北宋的王安石開革,不但未能取得實質性的效果,反而造成了北宋朝廷內部的黨爭不斷。像後來的蔡京童貫之流都是新黨的一員。宋徽宗的無能也是北宋滅亡的重要原因,宋徽宗迷信道教,同時沉迷於書畫玩樂,耗費巨資修建皇家園林,使北宋政治經濟雪上加霜。北宋的滅亡就是以上矛盾集中爆發的結果,在潭淵之盟一百年後,北宋軍隊基本沒有經過大的戰事。當女真興起之時,北宋君臣錯誤的估計了形式和敵我的實力,貿然聯合金國出兵北伐,不但放棄了自己與遼國百餘年穩固的關係,還在伐遼之戰中屢戰屢敗,在兵勢正盛的金國面前暴漏了自己的弱點,所以金國滅遼之後才會乘勢一鼓作氣滅掉了北宋。南宋的滅亡幾乎是北宋的翻版,偏安於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政權,繼續延續北宋的外交政策,只不過進貢歲幣的對象由遼國改成了金國。當蒙古興起之時,南宋也想利用與蒙古的聯盟收復中原,最後被蒙古乘勢滅亡。

宋朝是如何走向滅亡的

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北宋初期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來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的現象,採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針,一方面加強了中央集權,另一方面使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宋真宗、宋仁宗時期步入了盛世,1127年金兵大舉南侵,造成了靖康之恥,北宋滅亡。趙構在江南建立了南宋。

後期抗蒙戰爭連年,到1276年,元朝軍隊攻佔臨安,1279年,8歲的小皇帝趙昺被大臣陸秀夫揹著跳海而死,厓山海戰後,宋朝徹底滅亡。

南宋為什麼被蒙古打敗?

這個沒有什麼奇怪的,就像一個人一樣,到了該死亡的年紀,你用再好的藥,用再好的醫生資源,最多隻能短暫的延續你的生命,根本不可能讓你一輩子長生不老。

中國的封建王朝是“家天下”,一家一姓的統治最致命的地方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君主越來越昏庸,國家機構越來越腐朽,到了最後無可挽回的時候就只能用暴力的方式推翻,然後建立一個新的王朝,周而復始的循環。

再說南宋,北宋滅亡之後,南宋毫無進取之心,後來的君主大多數都沉迷於個人享受之中,金國滅亡的時候是南宋最好反撲的機會,但是由於統治者的昏庸,失去了機會,讓蒙古獲得了金國滅亡的所有利益,最後連自己也賠進去了。關於你收的釣魚城,他堅守了39年,但是又有什麼用?距離朝廷太遠,而且南宋小朝廷崖山之戰之後,陸秀夫抱著少帝跳海自殺,南宋已經徹底忘了,那個時候的釣魚城繼續抵抗和堅守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如果非要說意義的話,只能說是民族情懷,一種不願意被外來民族統治的精神在驅使著他們頑強抵抗。

宋朝的建立與滅亡400字

宋朝

【概述】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宋朝開國時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來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的現象,採取重文輕武的施政方針,一方面雖在軍事上積貧積弱不敵北方鄰國,先於1127年使徽、欽二宗受金人擄去,迫使宋室南遷.到1279年宋朝又在崖山海戰中亡於蒙古.但相對而言,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儒學復興,社會上瀰漫尊師重教之風氣,科技發展亦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廉潔,終宋一代沒有嚴重的宦官亂政和地方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而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也頗有人在.

【北宋歷史】

立國之初

宋太祖趙匡胤像宋朝開國皇帝是趙匡胤,廟號太祖.他本來是後周的殿前都點檢,由於戰功卓著,成為了後周世宗的左膀右臂.世宗死後,繼位的恭帝年幼,趙匡胤於是有了稱帝的野心.顯德七年春節,趙匡胤的黨羽製造遼國進攻的假情報,當時的宰相範質急令趙匡胤率軍北上禦敵.正月初三,趙匡胤抵達陳橋驛,當日夜裡他酣睡之時,被手下軍隊黃袍加身,三呼萬歲,擁戴為天子.後周官僚得知後已知無力迴天,只得面對現實.周恭帝被迫遜位.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與開寶二年(969年)十月,宋太祖前後兩次“杯酒釋兵權”,將手握重兵的將軍與地方官吏的武將軍權予以剝奪,委以虛職,並改以文官帶軍,將軍權與財政大權全部集中到中央.宋朝因此得以免於出現唐朝藩鎮割據的局面.但是這也導致地方資源狹少,最終讓宋朝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失敗.

宋太宗趙光義像宋太祖所面臨的另外一項事業就是統一全國.趙匡胤在與趙普雪夜商討後,決定以先南後北為統一全國之步驟.趙匡胤首先行假途滅虢之計,滅亡了南平和楚.之後又滅亡後蜀、南漢、南唐三國.太祖一心希望統一全國,還設立封樁庫來儲蓄錢財布匹,希望日後能夠從遼朝手中贖買燕雲十六州.開寶九年(976年)八月,太祖再次進行北伐.但十月十九日太祖忽然去世,其弟趙光義忙於即位,全國統一事業暫告停止.宋太祖弟趙光義即位,廟號太宗.太宗穩固統治地位後,繼續國家統一事業,先是割據福建漳、泉兩府的陳洪進及吳越錢氏歸降,其後再滅亡北漢.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五月,太宗不顧大臣反對,趁滅亡北漢的餘威,從太原出發進行北伐.起初一度收復易州和涿州.太宗志得意滿,下令進攻燕京.結果在高粱河遭遇慘敗.此役之後,宋朝的戰略便轉為被動.雍熙三年(986年),太宗再次北伐,結果又敗,著名的大將楊業也在此役中陣亡.之後宋朝在對党項的戰爭中也多失敗,四川又爆發民變.太宗的施政不得不轉為重內虛外.太宗本人附庸風雅,喜好詩賦,政府也因此特別重視文化事業,宋朝重教之風因此而開.太宗還喜好書法,善草、隸、行、篆、八分、飛白六種字體,尤其是飛白體.連宋朝的貨幣淳化元寶上的字也是太宗親題.

太宗即位之事頗有疑雲,是為“燭影斧聲”事件,民間也一直傳說趙匡胤是被趙光義害死的.為確保政權的合法性,趙光義拋出其母杜太后遺命之說,即“金匱之盟”.金匱之盟起源於杜太后臨終時召趙普入宮記錄遺命,杜太后稱要趙匡胤死後先傳光義,再傳光美(後改名為廷美),再傳德昭(趙匡胤長子).這份遺書藏於金匱之中,因此名為金匱之盟.雖然有金匱之盟的說法,但是太宗卻先後逼死太祖之子德昭和德芳,又貶黜廷美到房州,兩年後廷美就死於謫所.太宗長子元佐也因為同情廷美而被廢,另一子元僖暴死,最後襄王元侃被立為太子,改名恆.至道三年......

為什麼是南宋之後再無中國

1、崖山之戰後南朝隨少帝和陸秀夫投海自盡的文人義士逾十萬之眾,被元蒙屠滅的遠超此數,傳統漢文化的傳承者(彼時北地漢人已被遼、金、元蒙統治數百年幾不可能沿革)幾乎滅絕,氣節已在崖山戰後大多投海。

2、元蒙時期人分四等“蒙人、色目人、漢人(北地包括漢人在內的各類民族)和南人(南宋的孤臣遺民)”,百年的統治令氣節已隨生活與生存的環境壓力逐漸淡化,“仰承鼻息”成為了彼時文人不得已的生存之道,氣節在生存面前蒼白無力得只能苟延著。

3、儘管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起兵反元但所依靠的還是土豪大族,真正的士族已不成氣候,所以自明以來文人士族多為官家的家奴族僕,氣節也逐漸被奴化,至清代更是發揮到極致,氣節只能暗地裡殘喘著。

4、宋代的政治風氣很是開明,“不以言獲罪,不因文入獄”是宋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皇帝以及執政的官宦集團秉持的觀點,所以即便是如蔡京這般奸臣對其政敵如趙挺之等也只是將其從政治上打倒而不會從肉體上消滅,所以即便是御史臺的言官“大逆不道”地參劾君上官家或者執宰丞相,被參者也只是輕的一笑而過、聞過則喜的還會知錯即改,重的不過被謫貶或者被逼致仕,但幾乎從不會害其性命更遑論“誅滅九族”了,當然,“謀逆”除外。但,至元朝以後特別是明清,“政敵”稍有不慎便九族株連一同演出人生悲喜劇,眾文人們為自保也不敢堅定立場,“明哲保身”是金科玉律,“門前雪和瓦上霜”的辯證關係被髮揮到極致,氣節被官場政治抹去了稜角。

5、利益的糾葛使得文人逐漸有了自己的圈子和相互依存的團體,便是我等常說的“利益集團”,當這一個個代表不同觀念、不同利益、不同生存方式的集團把思想和觸手遍佈整個社會時,文人的氣和節便分解開來,或有氣而無節、或有節而無氣,真正能體現氣節真義的在“5·4”之前十隻一二,反倒是尋常百姓普羅大眾面前挺起脊樑的闊如星辰,所以欣賞“仗義每多屠狗輩”,此言非貶,乃內心讚頌之語,氣節,被那些文人們嗤鼻睨視的碌碌百姓用熱血和脊樑保存和傳承了下來。

相關問題答案
南宋滅亡的原因和教訓?
華南虎滅絕的原因英文?
夏朝被商朝滅亡的原因?
西晉滅亡的原因?
夏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晉朝滅亡的原因?
金朝滅亡的原因?
概括六國滅亡的原因?
六國論被秦滅亡的原因?
趙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