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上師是什麼境界?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修行達到什麼樣的境界,才算是達到佛法的一階真正的成就?

太橋旦曾堪布,現任貢嘎山貢嘎寺住持,貢嘎五明佛學院院長,貢嘎仁波切經師。1969年出生於四川康定貢嘎山,幼年在貢嘎寺出家,十五歲便成為貢嘎寺的維那師,負責法會儀軌的指導。太橋旦曾堪布答:對一般修行人而言,由於追求的目標不同,所以最終獲得的成就也不一樣。獲得的成就分為三類:其一,小乘的成就;其二,大乘的成就;其三,金剛乘的成就。小乘成就又分為兩類:其一,聲聞乘;其二,獨覺乘。小乘成就是內心中對輪迴生起出離心,打破了三界六道輪迴的執著,斷除了煩惱障而獲得個人解脫,並證得阿羅漢果位。聲聞觀“四聖諦”,修三十七道品,證出世阿羅漢道。獨覺觀“十二緣起”,修三十七道品,證出世辟支佛道。大乘的成就,是在出離心的基礎上對眾生生起同體大悲之心,觀諸法緣起性空,修六度四攝四無量心而達到初地菩薩至十地菩薩的道地,斷除了煩惱障和所知障而獲得離一切戲論的大境界,並證得大徹大悟的圓滿佛果。金剛乘的成就,是具備大乘條件的前提下,對“三根本”生起無比的虔敬心,而且具有將輪迴視為清淨的坦誠,將一切眾生視為佛和佛母的清淨觀。並透過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的修持而證得智空雙運、悲空雙運、樂空雙運、明空雙運、顯空雙運的至高無上大手印金剛總持的圓滿境界。真正成就的標準是噶舉祖師密勒日巴尊者所說的“見、修、行、果 ”。即:見為空性之智慧,修為光明無執著,行為無貪而恆常,果為無垢赤裸裸。所獲得的成就應以密勒日巴尊者的“見、修、行、果 ”為標準,誰的相續中具備了正確無誤、至高無上的“見、修、行、果 ”,誰就證得無上的成就。無與倫比的岡波巴大師所說的修行的“四種竅訣”。即:心轉向法,法成佛道,去除道障,惑轉成智。心轉向法中納入了出離心,法成佛道中納入了菩提心,去除道障中納入了緣起性空,惑轉成智中納入了金剛乘的至高無上境界大手印。真正的成就以岡波巴四法的竅訣為標準,誰的自相續當中具備這四種修證,誰就獲得至高無上的成就,這就是獲得大成就的一個正確標準。大手印傳承祈請文中也說:“虔敬即為修之首,專心即為修之身,出離即為修之足。”就像一個人需要具備頭、身體以及足一樣重要,修行者也需要具備三種要素:虔敬之心、心不散亂、出離心。自相續中具備這三種要素的話,算是一種大的成就。寧瑪派的祖師隆欽巴大師所說的,修行的“三個殊勝”即:前行發心、正行無緣以及結行迴向。修行的成就以三個殊勝為標準,誰的相續中圓滿這三個殊勝,誰就證得圓滿成就,大徹大悟。格魯派祖師宗喀巴大師所說的“三主要道”,是指修行者所修佛法當中最重要的三種法。哪三種呢?就是出離心、菩提心以及證悟空性。如果我們的心中具備出離心、菩提心以及證悟空性的話,就談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大成就。薩迦派祖師札巴堅贊大師所說的“遠離四種貪執”,是指:“若貪執此世非修行者,若貪執輪迴非出離心,若生起自私非菩提心,若生起執著非正見地。”我們修行的過程中能遠離四種貪執,這就是真正的成就。噶當派祖師阿底峽尊者傳承的“隨念五尊法”,是指:隨念上師之上師瑜伽,身觀為自性本尊,口不離持咒,心不離空性見與慈悲心,以及功德圓滿迴向。成就以隨念五尊法為標準,誰做到這五種法,誰就獲得無上成就。止貢噶舉祖師止貢覺巴大師所說的“大手印五支”:一、菩提心修法;二、本尊修法;三、上師瑜伽修法;四、大手印修法;五、迴向修法。修行的成就以大手印五支為標準,圓滿修行大手印五支的修行者才是真正的大成就者。一旦我們相續中具備大德們所指定的這些功德成就的話,即使外在的奇特現象或吉祥的徵兆不出現也不要有絲毫的遺憾,因為外在的一切現象皆是虛妄的。我們應該時時刻刻依大德們的殊勝教言來......

在密宗裡,什麼人可以被稱為“上師”

一般泛指可以教授別人,並且對該密法派系的曼茶羅,各本尊悉皆通達成就,並擁有傳授該法脈密法資格的人。詳細的可參照下文,有的人認為上師的稱謂是藏地專有,這個文章指出漢地也是有上師的,只是漢密衰落隱沒,不被人泛知。現在近年漢密再興,有的人就提出很多針對性的問題,於是有了下文的釋疑。

上師(英文 guru,梵文 गुरु),音譯為古魯、咕嚕、俱盧,又譯為大師、導師、大士,是指在某個領域中,具備深厚知識、經驗,可以指導你方向的人。能夠引導並教育他人的教師,就稱為 guru,這個詞經常被當成宗教性名詞來使用。在佛教、印度教及錫克教中,指引你靈性發展的宗教導師都被稱為上師。在佛教弘傳的過程中 “金剛上師”“金剛阿闍梨”等稱謂起源於印度,意譯為軌範師、正行、悅眾、應可行、應供養、教授、智賢、傳授。意即教授弟子,使之行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為弟子楷模之師,對曼荼羅之種種支分,乃至一切諸尊、其真言、手印、觀行及悉地,皆悉通達,得傳法灌頂者是名為“金剛阿闍梨”或“金剛上師”。“金剛上師”及“金剛阿闍梨”的稱號後期經諸位大德梵僧弘傳佛法翻譯經典儀軌逐傳至漢地及西藏。並受到了顯宗與密宗的重視。如宋代天竺阿閦撇幹資羅(不動金剛)編《禮佛大懺悔文》中“南無皈依金剛上師” 及元代天竺俊辯大師唧[口*捺]銘得哩連得囉磨寧等譯《佛說大白傘蓋總持陀羅尼經》中“敬禮一切最妙上師” 等,可見由於密宗的興盛,“金剛上師”一詞已逐漸由印度傳播到漢地及西藏。

近日有同修質疑漢地密教中出現“金剛上師“之稱謂。認為“金剛上師”一詞乃是藏傳佛教所獨有的稱號。而在漢地佛教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寺院早晚課所收錄宋朝不動法師編定之《禮佛大懺悔文》 儀軌中就有“南無皈依金剛上師”。不動法師乃是宋代人,且是修持密教金剛部之梵僧,修為甚高,故後人稱“金剛法師”。由此而知“金剛上師”之稱號,在宋代,甚至更早以前,就已經在漢地受到普及,並受到佛教界的普遍認可,收錄於早晚課之中,漢地各個大小寺院持誦已有千年。在西藏佛教中,寺院普通的僧人,通常被稱為阿卡。阿卡源於藏語A Khe(僧人之意)音譯,為區別於藏傳佛教僧人和漢傳佛教僧人,本為梵語的“和尚”一詞,逐漸成為青海當地人對藏傳佛教寺院僧人的稱呼。男性僧人稱為覺士,女性僧人稱為覺姆。對於長老、上座、高僧在藏傳佛教中尊稱為喇嘛,而異於對一般僧人。喇嘛是西藏語 bla-ma 或 lama之音譯。意譯上師、尚師。含有最上者、上人之義。後又有明清兩代帝王冊封達賴、班禪額爾德尼、大寶法王、呼圖克圖等至高的稱謂。直至民國時期,諾那呼圖克圖,法尊法師,能海法師等諸位大德在漢地廣弘藏密,並大量翻譯經典儀軌後,漢地信眾遂對藏傳佛教中具足一定灌頂傳法資格的高僧,稱為“金剛上師”。 因為漢地密教的衰微,一般信眾已對“金剛上師”的稱謂陌生了,所以,誤以為“金剛上師”的稱謂為藏傳佛教所特有。 其實,我國漢傳佛教中,宋代不動法師所著《禮佛大懺悔文》就足以證明,漢地早在千年前就已經有了對“金剛上師”稱謂的普遍認知。故“金剛上師”之稱號,並非是藏傳佛教所獨有的,而是漢藏共尊對軌範師、親教師等能教授弟子,對曼荼羅種種支分,乃至一切諸尊、其真言、手印、觀行及悉地,皆悉通達,得傳法灌頂者之稱謂。

受了金剛阿闍黎灌頂後,就是金剛上師嗎

參加過無上瑜伽密部大灌頂的人都知道,灌頂的後段包含了金剛阿闍黎灌頂,授灌頂的法師會把鏡、法錀、弓箭及法螺等法器授予弟子,灌頂中也有授予五佛冠及天衣的部份。以上所說的細節,屬於灌頂儀式中的環節,其意義是種下一個因,令弟子未來得大成就、持其傳承及成就金剛阿闍黎的境界及資格。但凡參與接受灌頂的弟子,都接受了這種金剛阿闍黎灌頂,這只是種下一個吉祥的因,並不代表授灌頂的上師把你封為‘金剛上師’或印許你可以為他人傳法灌頂的意思。 社會上有一些人,以這種灌頂作為依據,聲稱自己得到了傳承及‘金剛上師’之師資,藉以騙取名利。 時輪金剛灌頂是無上瑜伽密部的特別例子,有時會有地位極高的大師公開傳授這個灌頂,幾乎不論資格都可以參加。其他的無上密灌頂則是較嚴格的,時輪金剛是例外的情況。若公開的時輪金剛灌頂中,參加者有些是新皈依三寶的人,也有未皈依三寶的人,連小孩子也來參加,難道說在灌頂後他們全都成了持傳承之金剛上師嗎? 有些人會借這些機會拍照,以照片冒充為有傳承的上師。這種相片不難拍到,並不代表什麼。(出自《居士學佛100問》) 其他相關文章

什麼是根本上師?

原文作者:釋迦慈藏 《華嚴經》中說:“善知識者,則是如來,……能令一切入薩婆若海,究竟清淨無上菩提。”弟子要想解脫成佛,必須依止善知識。 在一切善知識中,“喇嘛”為最殊勝者。所謂“喇嘛”,意即“上師”。某些人認為“喇嘛”是對藏傳佛教出家男眾的通稱,這純粹是誤解。續部中說,德相具足的上師即是三寶之總集,精通顯密一切教法,並能引導弟子解脫乃至即身成佛。因此,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被稱為“喇嘛”的。 上師依與弟子法緣的深淺,可以分為結緣上師、傳法上師、灌頂上師及竅訣上師。其中後三種為根本上師,又稱“三根本”。所謂“根本”,是指上師在傳法、灌頂、傳竅訣時,能令弟子生起修行覺受,對法性明瞭通徹。“三根本”中以竅訣上師為殊勝。竅訣上師依傳法直接與否,分為次第性傳竅訣和直傳竅訣上師。在所有上師中,以直傳竅訣者為最根本,最殊勝。直傳上師能超越一切修學次第,將最後、最殊勝的心法心要直接口授弟子,令弟子不經加行、前行,直入正行,在極短時間內解脫生死。 一個人在修學過程中,可以有多位上師,但根本上師只有一位,就如同一個人只能有一對親生父母。根本上師與弟子的關係比親生父母更近,因為父母只給了弟子一個肉身,而根本上師能令弟子認識法性,解脫成佛,其恩德遠超世間父母。當弟子在上師引導下認識法性時,心中會生起一種無可言喻的法喜與感激。此時,師徒間就達成了根本上師與根本弟子的關係。 根本上師的殊勝功德 根本上師是歷代傳承上師與諸佛菩薩之總集,是成就之根本。最殊勝的修行竅訣,莫過於猛厲祈請上師加持。 任何修法乃至閉關都不如剎那祈請根本上師重要。瑜伽士吉美嘉維紐固在喜馬拉雅山修行,一天他望向拉薩,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根本上師。在以大信心祈請後便昏厥過去,醒來時,以前還需觀待的修持已全部消融於法性,自然進入了無見無修之境界。後來他的上師吉美林巴為他印證:“就是這個!” 三世諸佛皆依深信自己的上師而成就,對於弟子來講,對上師的信心甚至比對佛的信心更為重要。噶舉派祖師馬爾巴向自己的上師那洛巴求“遷識奪舍法”時,那洛巴以神力變幻出報身佛“歡喜金剛”主、從九尊及其壇城,清楚地顯現在空中。他喊醒馬爾巴,並問:“你是先向我頂禮,還是先向本尊歡喜金剛頂禮?” 馬爾巴急忙起身,向空中的本尊和壇城頂禮。那洛巴見狀,先說偈頌:“上師未曾出現前,(弟子)連佛名字也未聞,所有千劫諸佛陀,皆依上師而出現。”然後道:“這些本尊、壇城都是我變化出來的。”說完,歡喜金剛融入那洛巴的心間,接著他又授記:“馬爾巴,由於你先向本尊頂禮,由此緣起,你的宗族子孫不能承載你的教法。好在你在觀修時,常將上師、本尊觀為一體,因此,你的弟子中將會有傳承法脈者!”後來果然如那洛巴的授記,馬爾巴的兒子(馬爾巴是在家瑜伽士)全部早亡,未能傳承噶舉派的教法,反而是他的弟子密勒日巴成了載法者。 依止根本上師也比聽到竅訣、傳承更為重要。當年,馬爾巴為淨除弟子密勒日巴的罪障,一直不給他傳法。師母可憐他,就以馬爾巴的口氣寫了一封信給大弟子俄巴喇嘛,介紹密勒日巴去他那裡求法,並在信上蓋了馬爾巴的印章,又將傳承祖師那洛巴的骨珞飾物送給密勒日巴,讓他用作去俄巴喇嘛處求法的憑證。 俄巴喇嘛見到信,馬上口授竅訣,密勒日巴立刻依法精進觀修,但是因未得上師許可,一直不生覺受。可見,若無上師開許,即使知道竅訣,有正規的傳承也沒用,因為上師是竅訣、傳承的承載者、守護者! 根本上師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乃至一個眼神,都是弟子解脫的因緣。紐西龍多依止華智仁波切十八年仍未明瞭。一天傍晚,他們師徒同時躺在草坪上,仰望天空。華智仁波切突然問:“你看到天上的星星了嗎?聽到竹慶寺的狗叫了嗎?......

金剛乘是什麼意思啊!

金剛乘

(術語)真言教之異名。教法堅利如金剛也。瑜只經曰:‘以金剛自性,光明遍照,清淨不壞,種種業用,方便加持,救度有情,演金剛乘,唯一金剛斷煩惱。’金剛頂經瑜伽修習毗盧遮那三摩地法曰:‘演說如來三密門,金剛一乘甚深教。’梵名Vajra-y&amacron;na,但於印度特指佛教中陰陽和合派之教義,然於根本決不然也。

與金剛乘相關的文章——《英漢對照詞典》金剛乘

The Adamantine Vehicle, or Diamond Vehicle (vajraya^na), the school of esoteric Buddhism 密教 in India.

與金剛乘相關的文章——《佛學常見辭彙》金剛乘

真言教的別名。

與金剛乘相關的文章——《藏傳佛教辭典》金剛乘

若以二分法,可將佛教分為大、小二乘;大、小乘之主要區別,在於無上菩提心—為利益眾生願成佛。大乘又稱菩薩乘,若以因果來分則有顯、密二宗。即大乘佛教可分為因乘及果乘,因乘名般若密多乘,一般稱為顯教,或直接稱為大乘;果乘就是金剛乘,一般稱為密教或密咒乘,亦有通稱密宗。

大乘與金剛乘有相同的目標:引導一切眾生成就圓滿佛果的心。一般而言,大乘與金剛乘有相同的見解,但是成就果位的方便道或方法不同。簡單地說,金剛乘就是果乘,大乘為因乘或體性乘。

大乘被稱為因乘,是因為大乘主要是在教導成佛的因,正見、正定和正行是成佛的根本。大乘認為要成佛就必須具足種種正思惟,必須淨化某些染汙等等。雖然大乘基本是因乘,但它有時也會暗示結果,特別是在討論佛性的時候,相對地,金剛乘幾乎完全把重點放在果位上。金剛乘是果位的直接教法,需要能瞭解教法、具足上等根器的弟子。

金剛乘除了發無上菩提心外,還有其善巧方便的修行法門------觀想。透過觀想覺了空性實相。大乘的修行方式是利用因來趨向果,而金剛乘的方法則是把因果放在一起,果實際上就是因。金剛乘與大乘,在究竟真理方面並沒有差別,但是兩者處理相對真理的方法則有出入,特別是金剛乘透過觀想本尊、唸誦真言等等轉化相對真理的方法和大乘不同。

此外,金剛乘和其它乘另一個不同的地方,在於小乘、大乘強調心的訓練,而金剛乘則強調認識心性。

再者,金剛乘一般又分為四部密續,這四部並非不同理論的派別,而是針對四種不同心態的弟子所設計的不同方法。四部密續分成事部密續、行部密續、瑜伽部密續,以及無上瑜伽部密續。

(摘自《佛教的見地與修道》宗薩欽哲仁波切開示,並參考《三乘雜誌》第四十八期。)《藏傳佛教常用名詞解釋》

《除二邊論》雲:“由無分別,即果為道,廣大方便,最祕密故,名金剛乘、果乘、方便乘、祕密乘”。《佛學詞典》

密乘之異名,喻教法之堅利如金剛,在一切乘門之上。《藏傳佛教寧瑪派》劉立千著

密乘之中,依於方便智慧無二無別之金剛道,現證三門金剛,故稱密乘為金剛乘。《藏漢佛學詞典》

與金剛乘相關的文章——《佛教哲學大詞典》金剛乘

讀音:[jin1 gang1 sheng4]

梵語vajrayana的譯名。真言密教。密教的宗派為表示自宗的優越而自呼的名稱。金剛是形容堅牢無比。乘是謂交通工具,即教法。謂密教所得的佛果,堅牢而不可毀壞之意。

與金剛乘相關的文章——《佛學大詞典》金剛乘教

為密教之異稱。金剛乘,梵名Vajra -ya^na ,意為金剛不壞之乘;音譯跋日羅衍。又稱金剛一乘、金剛一乘甚深教、金剛一乘最極祕密教、金剛智慧一乘教、最上金剛祕密乘教。對其他之大、小乘教而言,密教認為自教最為殊勝,其教法堅利如金剛,故特稱為金剛乘教。[瑜伽瑜只經卷一、金剛頂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參閱‘密宗’4477)

......

請法師講一下,什麼是開悟,開悟之後的境界是什麼樣的

講是講不出的,就像我在喝水,說這水溫度正好,您不喝是體會不到正好的感覺

什麼是皈依上師?

皈依

原指佛教的入教儀式,後泛指信奉佛教或參加其他宗教組織。

皈依

guīyī 佛教名詞。信仰佛教者的入教儀式。因對佛、法、僧三寶表示歸順依附,故亦稱“三皈依” 始覺浮生無住著,頓今心地欲皈依。——唐·李須《宿營麼禪房聞梵》

皈依上師三寶

1.生信

為一切道之起源而修皈依,如上求師得依止已,當殷重啟請,於彼如軌皈依。皈依以信為本,應有淨信、欲樂信、決定斷疑信之三種信心。謂初於師見起功德,生清淨信;中於自觀六道苦,從懺罪積資多門深生意樂,希求解脫成佛;後於三寶見為資糧田,舍彼無所依怙,惟彼能救,啟堅固信,歸心投止也。蓮花生大士雲:“一心依信三寶,決定得大加持,所求滿。”以此信心,為生白法種子。若無此,猶樹無種子,或成焦芽不能生長白法也。又信為七聖法財之一,最勝受用,不畏盜損,如金剛王之百輻金輪,御以飛行,任運往來。又如七寶盒,拾取如意,喻取涅磐道者,亦復如是。故說信為一切加持,一切受用,加持等之大小,恆視信力之淺深。否則,釋尊當前,亦將疑二,彌陀及諸大菩薩之慈力遍滿虛空,無信者難攝受也。佛經雲:“心中觀念三寶,則諸佛常在上面,時時加持灌頂。”又蓮花生大士雲:“汝信心在者,我時在汝前。”以信佛見佛,猶天空無間隔也。“藏中有子,常貿易於印度。母求佛跡,屢無以報,母以死逼之,乃拾犬牙貽母,謂是佛牙。母信心頂禮供養,牙常放光,且飛出舍利。及母命終,現五色瑞相焉。”此何以故?因母不疑,感諸佛加被。是知一切從信心來也。又“恭波地方有信佛者,性愚痴。一日入拉薩某寺,朝釋尊相,見酥燈供品,和而食之,意謂供物,食之必得加持。見銅相莞爾,以為隨喜其事,至為欣幸。將出,以其靴置佛膝上,管殿喇嘛來,欲棄之,不得動,愚者以為佛為愛己也。臨行,握佛手,若不忍去,邀佛期年至其家。歸而謀諸婦,及期婦汲水,見水中石上有影相焉,愚者識為佛,入水負出,拜而慰之。亦若釋尊失足墮水也者,佛意不至其家,止於宅外,供養七日而歸。及今數百年,石上水中,有緣者亦往往見也。”彼信心者,不知酥供不可食,不知靴垢不當加佛膝,亦不知銅相不可邀請,卒以殷重愛樂之心,感佛蒞臨。謂非清淨心敬信三寶之所致歟?佛告迦葉雲:“般若非信心不能得。”謂由上師、三寶加持力入自心,然後自心得生空慧。此永不退轉之信心,即通達空性之左券也。彌拉日巴尊者弟子某,隨學多年,將入山靜修,尊者親送之,因啟請,某何時可以收弟子?尊者雲:“汝何時以我為大持金剛者,彼時可為師,欲見空性本尊亦如此也。”又阿底峽尊者弟子某。一日請師曰:“上師呀!我求你之加持。”尊者曰:“弟子呀!我求你之信心。”如是當知,信為道源功德母也。

2.皈依發心

皈依發心(皈依動機)有三:一、從觀惡道苦,希求下世人天福報,或為現世求妻祿子財者下根也;二、見六道皆苦,欲自解脫,此二乘中根也;三、於流轉大苦海中,思一切眾生如母,為當令他解除眾苦,得菩提正道而皈依者,此為大乘要道,是為上根。或謂學佛甚難,苟非惰性,即是怯弱。聞而不思,未知法義殊勝也。如慮即身不能成辦,鬚髮願請三寶加持,此生不成,下世乘願再來,若康、藏、青、蒙之轉世者是。倘謂我一人何能度眾?此我提心,自斷慧命,最為不可。應思人天短期享受,福過災生,如作百年皇帝夢,醒時有何受用?如是觀察思惟,下根固不是。求聲聞、緣覺,雖亦自得出離,然彼長淪六道,如母有情,苦當誰救耶?譬臨陣前,人皆趣死,而我獨生,生有何樂?是當發大乘心,為利他而求皈依也。已皈依而發心錯誤,當啟白上師,增上發心。以眾生無量無邊故,其皈依發心功德亦無量無邊。蓋皈依本無分別,以修因發心不同,故其得果差別,實......

什麼是上師知

什麼是歷史上的真正的密宗?

什麼是真正的密宗? 一般而言,真正的密宗,可以分為事密、理密。

依事修派(事密)而言,是指“東密”、“唐密”,真正的密教

是依密教三部根本經《楞嚴經》《千手千眼廣大圓無礙大悲心陀羅尼

經》《淮提經》而修,他們持戒極為嚴謹,不犯女色,不沾酒肉,更

不可能以殺生當作修行!

密宗的“理密”而言,此理密分佈於顯教的各教派,不限定於“密宗”

教派中,例如禪宗的“禪”、“開悟”即是“密”!淨土宗的“唯心淨

土”、“花開見佛入無生忍”也是“密”!華嚴宗的“若人慾了知,三世

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也是“密”!唯識宗的“三界唯心,

唯識所現!”也是“密”!

所謂的“藏密”(西藏密宗)跟“真正的密教”宗旨完全不同,西藏

密宗是喇嘛教套上佛法的名相以後再來假冒佛法的外道。藏密的修行

主要是依性高潮而修成 “佛”,他們高倡“即身成佛”之謬論,大妄

語說其證量遠高於顯教,西藏密宗的上師假冒佛法,廣淫人妻女,恣

意殺害眾生飲酒吃肉,破佛之清淨律儀,是破壞佛教的元凶,怎麼可

以說是佛教的一個宗派!所以,藏密是用淫人妻女的性高潮來當作“

密”的(骯髒不可告人之祕密)!

為什麼說西藏密宗是套上佛法名相的外道法?是因為密教所說的一切

修證名相及法報化身修證、諸種等至三昧、四加行、四無量心、法界

體性智、四智、五智、般若、根本智、後得智、涅盤、真如、成佛之

道……完全與顯教三乘經典之佛說本旨不同;密教之修法,諸如持咒

、觀想、明點、脈氣、寶瓶氣、火供等,悉與佛法完全無關。

1,顯密供養諸佛、菩薩的不同。

顯教一般以香、花、果、燈、水等清淨物供養諸佛、菩薩。

但密宗供養佛、菩薩的供品真可謂驚世嚇俗,聞所未聞,略舉例如下:

蓮花生上師於《亥母甚深引導》中所傳的供養:

"以塗處女血及黃丹,具相十六歲空行女血(具備端莊美貌之十六歲

少女之經血)、及自明點(及僧人自己之精液)、五肉五甘露完全之

阿米打(象、驢、馬、人肉等混合之酒),以此貯上諸物,並懸佛像

,陳供養。”(《曲肱齋全集》之三536頁)

如是須用處女月經汙穢之血、蒜、人肉、酒亦須僧人自己之精液等而

作供養,所供五肉五甘露亦是極穢物,如是不淨之薈供,真正之佛菩

薩必不降臨,唯有鬼神、山精、羅剎、夜叉、魍魎…等不淨之凶神化

現的假佛,方喜此等極穢物及血肉而受食故。

2,顯密對四加行修法的不同。

佛法中之加行者,謂“伏、除”二取,證得暖法、頂法、忍法、世第

一法。四加行之法證,乃依四尋思、四如實智之觀行而立:現觀“能

取”萬法之覺知心(意識)非實、現觀“所取”——五蘊十八界非實

有。雙印能取所取俱空,從此以後,心心無間,不久後必入見道位——

開悟證得第八識如來藏(真如、法身)而發起般若慧。

密宗古今諸師,由於未能取證此四加行法故,皆將此四種佛法名相之

總名--四加行--擅作解釋,以外道法之實質而冠以四加行之名義, 令

人誤以為密宗之法即是佛法。

密宗的四加行是:

一、十萬大禮拜,二、十萬上師咒,三、十萬金剛薩拾僮種湟遭

四、十萬供養曼陀羅、或曼達。”(《密勒日巴大師全集》2-220頁)

3,顯密證得法身不同。

顯教的禪宗祖師,經過參禪,此參禪為一念相續功夫,以一念相應,

開悟明心,證得第八識阿賴耶識心(如來藏、真如、法身),現觀

阿賴耶識的中道體性——非斷非常、非空非有、不生不滅、非一非

異性等,從而發起般若的根本智。

密宗上師所證的法身:

(1)密宗的上師又因無法證得法身,未能發起般......

活佛,堪布,上師,喇嘛有何區別

答:活佛是“再來者”,也就是前世有所成就,乘願再來的轉世者。他與一般凡夫是不同的。活佛因願力而來,凡夫因業力而來。活佛中有能勝任上師的,也有不能勝任上師的。活佛也需要修證自己。雖然前世獲得證悟,今世現凡夫相還是要修證,因為我們每個人接受眾生相時,都是有掛礙、有染垢的。當然活佛降生時會與其他眾生不同,如出現天降甘露、出彩虹、冬天開花等瑞相。他的悟性也比一般眾生高,他有資格摩頂、加持灌頂,但需要修證才有資格傳法灌頂。活佛須經大成就者、傳承的認定,確認是某某成就者的轉世,舉行坐床儀式後才可以稱“活佛”。 “堪布”是一種佛學的學位。各傳承對堪布資格的要求條件不同。有些只要佛學院畢業就有堪布學位;有些堪布只有佛學理論知識,不一定有實際的證量。而有的堪布本身也是活佛或金剛上師。象薩迦四大堪布、傳戒堪布都是大成就者。 上師有傳法上師和金剛上師的不同。傳法上師具有一定的修證,可以傳法,但沒有灌頂的資格。金剛上師必須具備相當的證量,並經過大成就者或傳承的認定,不是“自封”的。只有金剛上師才具備灌頂、傳法、引導的資格。藏傳佛教認為金剛上師就是佛所現的凡夫相。

“喇嘛”,藏語中“喇”是無上的意思,“嘛”是母親的意思。早期“喇嘛”是對上師的尊稱,不是隨便哪一個僧人都可以配得上“喇嘛”這個稱號,但傳到漢地以後,逐漸就變成對藏傳佛教所有出家人的稱呼。就象漢地的“和尚”一詞,原本特指德高望重的僧人,但現在漢地所有的出家人都被稱為和尚。

答:認為在家人不可能取得和出家人同樣的成就,這是小乘的說法。大乘中沒有這種說法。漢傳佛法中,不是有很多在家的大菩薩嗎?象維摩詰、觀世音等不都是在家相嗎?佛是大慈大悲、無量智慧的。如果只有出家人可以成就,在家人不能成就,那佛的大慈大悲和無量智慧體現在哪裡?所以能否成就關鍵在於你對三寶的信心和相應,而不是由出家相和在家相決定的。當然,在同樣信心和精進心的情況下,出家人要比在家人先成就,而且證量高,因為他們有持戒的功德。

無上密乘是甚深境界的修行方便。在家人只要對上師有信心,完全可以即身獲得與出家人同等圓滿的成就。因為它的修行方法與大乘、小乘的方法不大相同。佛陀在世時,喜金剛是當時的國王。他對佛陀特別虔誠,而且特別有佛慢。一次他對佛及佛弟子行供養後,向佛陀求法,說道:“我對佛陀您老人家是特別虔誠的,但我舍不下我的八個妃子,有沒有不捨棄她們又能即身成就的方法。”佛陀說:“有啊!只要你對佛有堅定的信心!”於是佛就傳給他喜金剛法,他精進修持,不但自己成佛,他的八個妃子也都成佛了。這就是藏傳佛教喜金剛本尊法的由來。

西藏公認的四大傳承中有三大傳承的第一、二代祖師都是在家相,蓮花生大士就是在家相。他的二十五位大成就弟子大部分也是在家相。噶舉傳承的祖師瑪爾巴、密勒日巴,薩迦五祖中的前三祖都是在家相。你能輕視在家人,說他們的成就不如出家人麼?還有象當今的薩迦法王也是居士相。西藏很多比丘、堪布、活佛都曾在他的座下求法,接受他的灌頂、加持,有殊勝的攝受。

答:小乘的阿羅漢並沒有證得究竟的空性,因為他們害怕輪迴,不想廣利有情,只要還有執著就說明未證得究竟空性。佛菩薩證悟輪涅無二,上不希求佛道,下不怖畏輪迴,哪裡的眾生有因緣就到哪裡去度化他們。

答:大乘的見地是緣起性空,靠積聚福慧資糧、廣修六度以圓成佛道。密乘是果位的修法,靠上師的灌頂、加持和引導直接從果位修起,即身成就。

答:不能說誰對誰錯,應當說哪一種了義哪一種不了義。眾生的根基不同,所以見地上有差別。但佛的見地只有一種,即般若,大小顯密都是從般若開顯的,彼此並不矛盾。如同一面鏡子,不同的人去照,鏡子裡的形象也不同,......

如何選擇具德上師

一、謹慎觀察和選擇上師的必要性 具德上師乃修行能否成就之根本。故依止上師前,務必謹慎觀察和選擇上師,原因有二: 第一、末法時期導師真偽難辨。妙音龍多加參仁波切於《甘露妙音》中雲:“濁世魔王及邪魔,融入騙子師相心。欺騙諸眾愚痴者,彼是邪魔惡知識。不觀導師而依止,則如弟子飲劇毒。”阿底峽尊者之弟子仲敦巴年邁時,曾於法會上請一位小沙彌坐在自己身旁,並授記:“待這位小沙彌如我般老邁時,世間惡知識將會越來越多,屆時請他警告世人切勿輕信矣!”如是所言,濁世有許多“騙子師”、“惡知識”,自稱某某菩薩之化身,掛著活佛的頭銜,為了名聞利養而欺騙眾生。信眾如果不幸依止此等“邪魔”,則如飲劇毒般,輕則家庭、事業不安,重則邪見謗法,夭喪法身慧命,故須謹慎辨別。 第二、人身難得、壽命無常。我等今世所獲三相圓滿人身,乃無量劫中行持善法所獲稀有之果實。然此珍寶人身極為無常,臨終隨時可能呈現。故我等務必選擇清淨具德上師作為永恆之依怙。世間人選擇伴侶尚且極為慎重,因其關係一生之幸福;修行者唯依上師方能證悟菩提勝果,故選擇上師更應慎之又慎,因其關乎自己生生世世的幸福。若導師乃善知識,以圓滿智慧善巧調伏吾等自相續,則解脫指日可待;若不幸依止惡知識,則牽引我等至三惡道。“一失人身,萬劫不復”,誰願承受如是痛苦?因此,在真偽交錯、龍蛇混雜的末法時期,我等在依止上師之前,謹慎觀察和辨別為首當之要務。 二、觀察和選擇三恩上師的標準 具德上師乃圓滿持有從因地直至果位的所有傳承修法和解脫竅訣者,至少證悟見道位以上功德。如薩迦班智達於《涅莫問答》中雲:“獲得密咒續部之要義與無顛倒之殊勝灌頂,此即具德上師。若未獲得灌頂,此上師縱然賢善,僅為名言上師。”此中獲得灌頂非僅經歷諸多灌頂儀式,而指真正證悟四部灌頂之密義,即圓滿五道十地功德者方為具德上師。故所依止之善知識必須圓滿聞思修三慧,通達顯密法義,並已完全融入自相續。若僅具空言詞句之境界,內心並無實修之甚深道驗,此非真正善知識。故應從不同方面詳細觀察、抉擇善知識。 在辨別導師時,弟子甚至可以直接問:“您的上師是誰?傳承如何?從普賢王如來到您,傳承是相續清淨、無有間斷的嗎?有何依據?您在上師面前聞思過什麼法?之後如何修證?誰允許您現前作為一位傳法的上師?有何證據?您是否具有清淨的戒律和圓滿的菩提心?等等。”總之,應謹慎觀察即將依止的善知識是否具有清淨傳承,是否具備登地菩薩以上的功德。因解脫為我等今生修行唯一的目標,此處不可有一點世間人情臉面,若不具備如是條件者,因彼不具救度眾生超出輪迴之能力,故不應依止為實修導師。 (一)善知識應當圓滿具足內在一切功德 由於弟子業力之遮蔽,無法現量見到導師內在之功德,故應以“無有偏袒之誠信”和“無有所緣慈悲心”而抉擇導師。如無垢光尊者雲:“證悟之時無有變化相,彼若證得具有諸功德:自心恆具無常出離心,呈現無有偏袒之誠信,大慈大悲等顯諸功德。”因為真實見解必然伴隨無偽誠信和無緣悲心等真實功德,如同真正的太陽必然具備光明而能驅除黑暗。 “偏袒”即私心我執、贊自毀他。 “無有偏袒之誠信”指見道以上所具備的大平等信念,所謂“大平等信念”是指不僅對自己的上師,且對自他宗派一切導師及眾生,皆有不可思議之信心。具備如此圓滿信心者方為具德善知識。如大恩上師妙音龍多加參仁波切每至一地,就撿一顆普通的石子珍藏於嘎烏盒中,並告誡弟子:“即使一顆小石子,亦為一切諸佛菩薩之壇城。特別是高僧大德之修行聖處,加持力不可思議!”往昔噶陀寺司徒仁波切向狗頂禮,因為在他眼裡,一切顯現均為清淨之剎土。由此可見,安住於大平等信念中之善知識,如同太陽普照大地般,無......

相關問題答案
金剛上師是什麼境界?
黑金剛內膽是什麼材質?
金剛壇城是什麼?
金剛菩提是什麼果實?
依止上師是什麼意思?
通幽境後面是什麼境界?
擇天記五聖是什麼境界?
教宗是什麼境界?
旋照期是什麼境界?
坐照境是什麼境界?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