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力?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蘇氏在文中寫道: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那麼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甚至最勤奮的學生,儘管他有意識的集中自己的努力去理解和識記教材,他也會很快地“越出軌道”,喪失理解因果聯繫的能力。而且他越是努力,反而越難控制自己的思想。凡是那些除了教科書以外什麼也不閱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並且把全部負擔轉移到家庭作業上去。由於家庭作業負擔過重,他們就沒有時間閱讀科學書刊,這樣就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其實,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沒有誰能超出常人能力長時間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專注於某一件自己並不感興趣的事情。有的人能夠在課堂上積極配合老師所講的內容,時刻跟著老師的思路走,而另外一些人就對老師所講的內容感覺很乏味,聽了一段時間就鬆懈下來。這樣的情形實際上不僅與老師的授課水平、語言是否精煉、幽默、邏輯嚴密等有關,還與學生的知識背景很有關係,有的學生閱讀面廣,知識背景比較豐富,老師講的內容能夠激起他的聯想,而大部分學生知識背景都比較窄,關心的問題都是比較時尚的話題,如果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只能就事論事,就題論題的話,聽老師講課對他來說就是一種折磨,哪怕你老師講得再精彩、邏輯再嚴密也對他沒有任何價值。聯繫自己平時的授課,在大部分的課堂上我是注意了我們所講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的問題,但是我發現自己其實對學生所關心、關注的話題還了解不夠,因此自己雖然在努力尋找自己與學生的共鳴點,但是資源畢竟有限。像今天這節課,我的講解應該是邏輯嚴密,層層深入的,但是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上好一節課,真是要花不少精力啊,不僅要在課程知識的專業方面下功夫,而且要對學生有充分的瞭解,這也許就是孔子的所謂因材施教原則吧。否則你所講的內容哪怕是講得“天花亂墜、地湧金蓮”,對學生來講也只能是對牛彈琴。

老師講課怎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講課不吸引人,學生精力就會分散;經常不吸引人,學生就會對您的課產生厭煩情緒。

1、老師講課精神飽滿,有熱情,學生就會受到感染,聽課時精神集中。

老師講課時的熱情其實是教師內心對知識的熱愛的外在體現,也是自己工作熱情流露。

如果老師講課沒精打采,肯定不吸引人。如果老師總是個“戰鬥臉”,學生懶得看你,還有什麼吸引力?如果老師動不動就激動地進行訓斥教育,您的精神倒是很飽滿,但是那能吸引人嗎?我的孩子上初中時只要回家對我說“我們老師又唱了半節課的詠歎調”,我就知道他們那位班主任又發火了,而且我的孩子的抗干擾自學能力又提高了一截。

順便說一句,男教師不修邊幅,女教師過度化妝,都會分散學生注意力。

2、靠知識的新穎性吸引學生。

新知識、新方法、新觀點等等都是新穎的。這裡說的“新穎”當然是對學生而言的,因為這些內容對於老師來說已經不新鮮了。然而,正因為如此,不少老師忽略了知識的引入過程,以為一上來就說“今天我們講***”學生就會豎起耳朵聽,恐怕實際效果不是這樣的。

一篇課文一定有它的時代背景、作者背景;一個新知識一定有它的理論背景或實際背景。總之,知識的發生過程對於學生來說不僅是新穎的,還是有啟發意義的——至少使他們意識到這個知識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產生的,或者這篇課文所在的文章是在什麼背景下寫出來的,這段歷史發生的時候社會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狀態,……。所有這些對於青少年來說都是一段生動的故事,都會有吸引力。

3、靠知識的應用前景吸引學生。

問題是誰來告訴學生知識有沒有用?當然是老師。

老師說些什麼?起碼能說一說為什麼要開設這門課吧?當然,如果能就這門課的某些知識說出它們有什麼用那就更好了。需要指出的是:基礎教育階段的知識不一定都能直接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相當多的知識是為後續知識打基礎的,但這也是應用。請老師們自己去收集一些實例吧,即使課堂上沒有時間多作介紹,留給學生課外閱讀也是好的(查閱資料恰好是中國學生的弱項)。不過有兩點建議:一是課程的重要性不能只體現在要考它;二是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教的這門課的重要性。

知識的發生背景和知識的應用可以稱之為知識的來龍去脈,忽視這“兩頭”,只對中間部分——理論推導和解題練習感興趣,是捨本求末的做法。這樣學得的知識是不完整的。

4、靠教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吸引學生。

能將抽象複雜的知識用學生容易理解的語言簡明扼要地進行講授,還不失知識的科學性,就叫深入淺出——這是我的理解。

但是做到這一點可不容易,主要還是“深入”不易。這個問題以後有時間我可以就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發表我的見解。此外“淺出”也要注意不要像“戲說**”那樣,更不能將嚴肅的知識“低俗”化,就像小品中的“腦筋急轉彎”那樣。

老師做的工作主要是解釋前人的成果,但是這種解釋必須有老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否則不要說深入淺出了,那乾脆就是照本宣科。

5、靠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

這個問題不用我多說了。不過您使用無論什麼先進的教學方法,別忘了一條:您是在引導或指導學生學習,而不是學生按著您的主觀意願在學習;別以為凡是您已經懂得了的東西學生就必須得懂,或者一定能懂。真要是那樣就不用老師了,更輪不到咱們這些草根教師了。

如何在上課時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無論對人還是對事,人們總是傾向於追求更美而不是要求最美。同樣在教學過程中也如此。一個好的教師,總是試著從各個方面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手段、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言行舉止以及如何對課程的結構進行安排等等。但不管怎樣,教師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的集中注意力,掌握所學的教學內容,以及利用所學知識舉一反三的能力。當然在這其中注意力的形成和培養又是很重要的一面,因為注意力的培養是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古人說“君子壹教,弟子壹學,亟成。”這其中壹就是專一,就是集中注意力。如果上課時學生注意力不集中,那麼何來對他們能力的培養呢?。因此,許許多多的教師都一直在問自己,“我上課時怎樣才能更好地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呢?”有時教師之間的交談也總是離不開這個話題:“學生上課時,總是有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有時自己採用各種手法想引起他們的注意,但效果還是不佳。”

首先我們應該看到,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作為一種心理活動,這就要求學生首先要在心裡上接受所學學科,只有他們主動的接受這門學科,他們才會在上課時控制自己的行為去主動的學習。當然這是當今各個學校要做的一件事也是最難的一件事。當然一個好的老師他能夠用他自己特有的魅力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即使是副科也能讓學生全神貫注的投入到學習當中。這是教師的教學藝術的運用和對學生心理的掌握。是教學中很高的境界。那麼呢?

作為一個優秀的教師,首先應該自己具有較強的注意力,把自己的注意集中在所教的學科上,用自己的“心”去對待所教的學科,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就會查找更多的資料去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比如在課中,如果教師自己都不知道課本中的許多內容,對學生的提問只是支支吾吾,或者回答的不著邊際。那麼學生本來那種較大的探究慾望在老師的不負責任下,被漸漸的淹沒了。這不僅要讓人思考到底是誰的責任。如果教師不集中注意力在教學中,那麼學生將會失去的更多,比如對周圍世界的瞭解,自己思想品德的提高。

其次,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自己的語言。語言是人類交際的工具,人類的許多活動都是通過語言來傳達或表達的。為什麼有的人說的話悅耳動聽,有的人說的話讓人感到難受。這就是不同的人對語言的運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怎樣運用自己的語言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呢?1、我們應該根據班級特點來運用自己的語言,在教學時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取較通俗的、充滿關愛的語言,讓學生更多的感到老師和藹可親,從而願意與老師相處,形成對老師的信任,這樣他們也就會在上課時,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中。大多教師都知道這樣一句話“一個學生喜歡某個教師,那麼教師所教的學科成績也應該很好”。正所謂“愛屋及烏”。教師應該在言語中體現出對他們關愛的同時讓他們感到教師具有淵博的知識,讓他們從心裡佩服自己的老師,這樣他們就不會在學習過程中看輕老師,願意從老師這裡汲取更多的知識。2、教師應該根據所教的學科在課堂上採取一些幽默的形式或提醒的方式來吸引學生,比如故事、幽默笑話等,當然有許多教師在教學中也經常運用,但效果卻不明顯。做為一名教師,對各種幽默的運用,要注意時機和具體的情況而定,不能“一招闖天下”,比如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我們可以採取一個能吸引他們興趣的問題來吸引他們。在他們的注意力被外界突然出現的現象吸引時,我們可以採用一個不點名的笑話來提醒他們。在他們睏倦時講一個故事,讓他們放鬆一下。語言的方式多種多樣,重在教師如何運用,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自己摸索,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式,別人的介紹只能是一個指引,語言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就看你會不會運用。

教師的言行舉止能夠吸引學......

如何用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聽一堂好課,就像觀賞一幅名畫,令人心動神怡;又如欣賞一首名曲,雖已曲終卻餘音在耳,而學生則猶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寫在他們臉上的充實和滿足的神情,充分顯現了教師語言的魅力。 然而,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一節課上發言的只有幾個學生;學生左顧右盼,做小動作;兩眼茫然不知所措;甚至昏昏欲睡等等。所以我們有時會抱怨學生為什麼不注意聽講。其實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注意力水平和自主學習能力較弱,他們的注意力是伴隨著感知、記憶、想像和思維等認識活動而生,又維持這些活動繼續進行。小學生無意注意仍起很大作用,容易受外界新鮮、突變和運動的事物所吸引,從而容易分散注意力。但是隨著我們向學生提出各種要求,學習任務增多,那麼學習活動僅靠無意注意是根本無法完成的,所以就要迫使學生由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發展。遇見此種情況的時候,許多教師會語氣平平的說“注意......”之類的言語,也有的甚至呵斥,挖苦。然而效果平平。其實這時我們應用藝術的、靈動的和智慧的語言,去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方可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語文學科它“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堂教學藝術首先是語文教師的語言藝術。,讓課堂閃爍智慧,燃燒激情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一.要“美”語文課要想吸引學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除了教師本身的業務素質外,授課語言的感染力是關鍵。首先要語氣“美”。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教師課堂語言藝術當然也離不開感情。情感豐富的課堂教學語言,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動力因素,教學工具之所以永遠不能代替教師,就是因為它們不是活的人,缺乏情感。語言之所以能夠打動人的心,完全在於它是一種心聲,是一種思想感情的流露。教師只有把對學生、對職業的愛,用發自內心的真情,充分溢於自己的言表,才能注情於聲、以情動人、以聲引人。只有通過這種包含慈愛、關心、樸實、動人的語言,才能感染學生的情感,撥動學生的心絃,在學生中引起共鳴,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把學生吸引過來。相反,教師冷漠的態度,粗暴、刻薄、訓斥的語言,會阻礙師生的情感交流,增大師生間情感上的距離,使學生的大腦皮層處於抑制或半抑制狀態,成為妨礙學生學習的消極因素。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每一句話,每—個動作、表情,都要富有鮮明的感情色彩,準確而充分地表現出教材內容的真知灼情,以及教者熱愛事業、熱愛學生、渴求知識的真情實感,是非清楚,愛憎分明,以情傳情,以情激情,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一片愛心,體驗到愉快,振奮的情感,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更好地感知、理解、鞏固新知識。其次,要語言“美”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文學修養。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周身應瀰漫著濃郁的書卷氣息。所謂“輕攏慢捻皆成妙曲,信筆塗抹皆成妙文。”試想,如果語文教師滿腹經綸、才華橫溢,在授課時宏論滔滔、妙語連珠,學生也必定會是如沐春風、如飲甘醇。在課堂上能結合課文內容旁徵博引,吟詩誦詞,講述典故。這樣既拓展了學習內容,又能夠啟迪學生思路,增強課文學習的知識性和文學性,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教學《日月潭》講到日月潭無論什麼時候都非常美麗,我根據學生校本課程(古詩背誦)的學習情況,總結日月潭是“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教學《我是什麼》講到白雲在天上飄呀飄,我說成“白雲邁著悠閒的腳步,遇見了冷空氣...”等。每每聽到這些學生總是興趣十足。事實證明,教師豐富的語言,一......

怎樣才能抓住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

怎樣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1.教師要走近學生,讓學生意識到教師的存在價值

一堂好課,教師的作用一定是一個教學的引導者、參與者。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就必須走近學生。教師不能高高在上,把自己的活動範圍限制在3尺講臺之內。走近學生有多種方式,比如,小組活動時參與學生的討論,或者到某一個組和學生一起活動。不需要板書時,到學生的座位旁邊去提問,站在學生中間一起討論問題。更多的走到教室的中間和後邊,無形中提醒後邊的學生也要注意聽講,積極參加討論。甚至站到開小差的學生旁邊,看著他來提問,提醒他現在是上課的時間,一定要注意聽講。

2.小組活動要有明確的分工,讓人人有事做,人人發揮應有的作用

當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經常需要學生分組討論,發揮學生的互助交流作用。但往往討論容易流於形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第一,討論要求不明確,學生不明白要討論什麼問題,不願意發言。第二,總是希望別人先說,自己後說,小組討論中缺少組織者。第三,個別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怕說錯了,不敢說,只是聽別人說,或者乾脆不參加小組活動。針對這些問題,在小組討論前一定要有明確的分工,選出組長、記錄員等。組長負責組織大家討論,確定發言次序,提醒後進生積極發言;記錄員負責把大家的發言內容進行簡要記錄,便於彙總討論結果;彙報員在小組討論後,向大家彙報本組討論結果。這樣明確的分工,就做到了在小組討論中人人有事做,人人都發言,每個人既是提出獨立見解的人,又是分工合作的人。

3.利用約定的口令、信號訓練學生,提示學生關注教師的講授

兒童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往往在一堂課的20分鐘以後,會出現大範圍的不注意聽講的現象。或者在學生自主活動、小組活動後,學生會覺得意猶未盡,不願意放下手中的鼠標。這時,教師可以採用和學生約定口令、信號的方式,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教師的講授或集體活動中。比如,低年級學生可以用“教師說123,學生回答快坐好”的口令。中高年級可以採用放一段歡快的音樂,來吸引學生注意力轉換到集體活動中。這樣的方式,需要教師在使用初期進行強化訓練,久而久之,使學生形成條件反射,聽到這樣的信號,就知道要馬上結束自己的活動,注意力集中到教師的講授或集體活動中。

4.低年級教學可以加入“中場休息”,給學生放鬆的時間

低年級的學生年齡比較小,注意力能夠集中的時間只有10分鐘,針對這種情況,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可以在口令法的基礎上再加上中場休息。就像一場足球比賽,讓運動員90分鐘都集中精神比賽是不可能的,只有讓他們中場休息,體力得到恢復,才能重新激發起運動員的鬥志,打好下半場。學生也是如此,低年級學生在課上20分鐘後,就會出現集體的精神疲勞現象,這時候,教師可以暫時終止教學,利用1-2分鐘時間,帶領大家欣賞一段音樂,唱一首歌曲,說一段童謠,使學生暫時得到放鬆。這就相當於把一節大課變成了兩節小課。

教學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需要我們不斷的試驗、探索,只有這樣,才能掌握規律,提高教學質量。學生是一部書,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精靈,我們只有讀懂孩子的心靈,瞭解他們的需要,才能抓住孩子的心,吸引孩子的眼睛觀察世界,吸引孩子的大腦去思考問題。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我們只有正確認識學生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客觀現實,根據孩子的心理特徵,採取靈活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內容上來,才能保證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質量,使學生輕鬆的完成學習任務。...

課堂上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首先不要照本宣科,第二把知識點簡單化,用通俗的語言表達,不要用術語,還可以舉些生活上常見的例子加以解析說明。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吸引學生注意力

第一,良好的課堂紀律是保證課堂教學順利有效進行的保障。

這在一開始的教學階段就要開始嚴格實施。如遲到、在課上亂走動這些現象都應杜絕。因為這不僅是個人的問題,一個學生遲到,在課上亂走動都會分散其他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師的上課情緒。因此,惟有建立一個健康有序的學習氛圍,才能保證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第二,教師的教學形式要花樣百出,儘量避免單調地重複。

我想大家一定都有這樣的體驗:一首新鮮出爐的流行歌曲,大家都會廣為傳唱,但當你聽了幾十、上百遍之後就會感到反胃。對學生而言,自覺的維持有效注意力的時間是比較短暫的,一些學生上課一段時間後思維跟不上教師的步伐。這個時候,如果教師變個花招進行教學,就等於重新激活了學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師變換著採用小組讀,男女生分開讀,分角色朗讀,個別檢查讀等形式,學生就會比較容易接受,甚至樂在其中,取得的效果自然比較明顯。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後做足工夫,針對每篇課文的特點,開發出各具特色的教學形式,來不斷激發學生的注意力。

第三,對學生的關注,與學生的互動很重要。

對中小學生來說,如果一堂課只是教師只顧自個兒拼命地講,學生靜靜地聽,那麼毫無疑問,這堂課一定是不成功的。每個人都喜歡被別人關注的感覺,所以,需要給學生足夠多的關注。即便是教師在講課時,也要時不時地用眼神掃視全班。你會發現一些上課走神的學生通常會比較心虛地看看老師。這時候,教師可以用眼神多盯著他們看一會兒,或是給他們一個手勢,或是故意提問他們,或是邊講課邊走到他們身邊停一會兒。讓他們知道老師隨時都在關注著他們,他們自然就會比較認真一些。

上課時,還要經常和學生保持積極的互動。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不同的問題,多將遊戲、角色扮演等引入課堂,抓住學生愛玩的心理,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互動的過程應堅持少批評,少糾錯,多鼓勵,多表揚,讓學生喜歡與老師進行互動。當學生無意識地沉浸在教師設計的互動環節中樂不思蜀時,教學就成功了。

怎樣才能真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如何調節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課改能否成功,教學質量能否提高,貴在得法,而無論採取什麼方法,都必須設法調節好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因為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倘若教者有意,學者無心,任何良好的願望都是難以實現的。可以說,能否調節好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是教師授課成敗的關鍵一環。為此,談一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反思一:如何在每節課的開始,集中好學生的注意力

因為開始上課的一兩分鐘,由於剛進教室、取筆翻書、課間嬉鬧餘興等因素,學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夠集中。如果此時一走上講臺,就宣佈上什麼課,叫學生翻開課本某頁,結果往往是講課進行了好一陣,有的學生尚未打開課本,有的甚至連課本也未取出來,或者桌上放的是上一節用的課本。注意到這一現象後,教師首先就應設法喚起學生的注意力。

此時,或用目光掃視教室;或走下去察看;或提問複習上節課的某問題;或出些只需三五分鐘即可答完的練習題;或講一個簡短而又與講課有關聯的故事、典故、笑話之類的開場白;或讓課代表領讀平時要求識記的內容;或讓課代表領讀《每日一則》(由班主任佈置,任課教師協助落實),都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有些學校更是把“狠抓課前三分鐘”作為教學常規的重要工作。他們要求:預備鈴一響,學生必須迅速歸位,教師必須到達教室門口,等待上課。這樣,利用課前三分鐘,學生無意識中積累、掌握了許多識記的內容,在不增加師生負擔的情況下(當堂在黑板上批改),加強了演練,同時還調整了課前的學生情緒。

反思二:如何學會察言觀色,注意信息反饋

授課中,倘若學生聽課的神色茫然不解,答問吞吞吐吐,含混不清,這說明他們可能注意了,但未聽懂。這時,教師如果不採取措施補救,而只是為趕進度照舊講課,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分散。倘若學生聽課的神色心不在焉,甚至懨懨欲睡,答問遲遲不語,或者答非所問,這說明他們的注意力已經分散。這時教師應該適當地轉換話題或停止授課,設法調節他們的注意力,這樣才可能使課堂“起死回生”,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行之有效,便可取之用之。

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屺亭中學;馮敏洪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大家都知道,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教師教,學生學。換言之:假如今天老師要教100%的東西,而學生學到了你要教的絕大部分,就說明今天的課堂效率高了,反之也就是說不高。這種傳統的灌輸教學模式雖然正被更先進的現代教學模式所代替,但在部分教師的教學中,這種“填鴨式”仍然存在。這隻能導致一個結果,教師教得累,學生學的累。時間一長,很多學生的精力就會跟不上,注意力自然就不會集中。因為根據青少年的成長規律,這個時候的學生更容易對有吸引力的東西感興趣,一旦他們感到疲勞,就更不可能對這種枯燥、乏味的“填鴨式”感興趣,自然注意力就會分散,長時間下來,成績肯定會下降,該掌握的知識得不到及時掌握,這就直接影響到課堂效率。從這一點也可以說明學生上課注意力集中與否,也是課堂效率高低的一個重要保證。

由於工作時間不長,教學經驗也不夠豐富,觀點也談不上特別精闢,只是在這方面有些心得體會。我認為上課時學生的注意力是課堂效率的重要保證,它直接影響到一堂課的教學質量,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果連他們也不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去,那老師再出色也無濟於事。那要怎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呢?我想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自身應改進教學方式,學習運用先進的教學理論來指導課堂教學;

二:教師應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

三: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

四:教師應注意上課時的音量;

五:應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當然......

教學中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收穫一:教具的使用

教具的準備是在每一次活動開展之前就必須做好準備的,大到各種現代化電教設備的運用,小到教材的使用,都必須在課前就作好全部的準備。我認為,實物教具和動感教具最利於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在教具的準備上,我認為,這兩類應當首要考慮。記得上次講放風箏這個短語時,我就拿了一個真的風箏來,孩子見了興奮的不得了。為了能上來試放風箏各個都坐得直直的,眼睛睜得大大的。這個短語學得又快又好。

收穫二:引入要有神祕感

每次看魔術表演的時候,不管大人孩子,都目不轉睛的盯著魔術師,想看看他是如何變出意想不到的東西來。看來好奇心是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他們的好奇心。老師就要在教學中製造神祕感,如把東西放在口袋或者盒子裡;把單詞卡片藏在每一個地方讓孩子去找;老師用聲音去製造神祕的氣氛,引起他們的好奇心等。好奇心是激發孩子學習慾望的重要手段,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創造更多的神祕情節。

收穫三:教師語言的感染

教學活動中,孩子是活動的主體,而教師卻是引導者,因此教師的語言是否具有感染力也是吸引幼兒注意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怎樣說話,怎樣用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去感染孩子也顯得十分重要,在很多時候,精彩的效果就產生在教師的一句話語背後。如我在講課文中的story time時,就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語音,語調,孩子們聽了都覺得有意思,就想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有時一個句子不好讀了,我就讓他們用不同語調來多讀幾遍,如用生氣的語調,興奮的語調,傷心的語調等。幾遍下來,孩子也不覺得枯燥反而很有興趣繼續讀。

收穫四:設置豐富的競爭機制

在本學期的聽課活動中,我們組的吳蕙茹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畫了一個小花園,表現好的小組可以獲得種子,種子可以發芽,長成花朵等,表現不好的種子就會被蟲子咬。孩子們看到這種獎勵機制都非常高興,想讓自己組的種子第一個長出小花。整堂課,雖然活動很多但從不顯亂。

總之,整個教學環節應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動腦、動口的學習中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導演,讓孩子成為演員,甚至是明星演員。

用哪些手段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

經研究,我們覺得以下九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一、競爭競爭可以使學生對課堂有興趣,成人也一樣,我們分組跳繩比賽,個個都情緒高昂,參與度極高。但是競爭有許多形式,內容也有很多,我們在採用競爭的方法時應該注意什麼呢?課堂上可以將學生分組,展開比賽,讓學生去讀、去思考、提問。讓學生在討論答案時形成碰撞。還可以聽寫詞語,哪一組對得多,哪一組錯得少,然後給表現好的組加分!每節課發言加分,作業、坐姿也可以競爭,通過競爭吸引學生注意力!分組的話可按學生座位,也可以自由搭配,自己命名:勝利隊、和諧隊,陽光隊。同時,比賽要注意均衡性,適當做出調整,也就是把握難度,老師要十分注意分數的交錯上升,切實讓大部分學生都獲得發展。二、直觀形象的視頻輔助教學利用視頻和圖片結合起來,融入情感,讓學生進入意境。例如上愛國主義的專題,都是過去的事情,港臺學生無法理解,可以用圖片、音樂把它與現實聯繫起來,老師也要朗讀,使原來不愛聽課的學生也認真起來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應該註音哪些問題呢?首先,要提前做好課件,展示節奏要掌握好,作為故事背景的加深;其次,聲音與圖片的出示要和諧,呈現方式,呈現時間的間隔性都要注意;再者,對高年級的孩子,課裡涉及到的人物、作品、可以用口述方式,自己畫出來,可以讓學生更加欽佩你,從而提高學生對老師課堂的興趣。三、課堂表演,假性降低難度我們覺得課堂表演,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表演。學生都愛看有趣的東西,比如愚公移山,動畫片設計得很好。一些動畫畫面將課文內容演繹出來。通過動畫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有動力去研究課文。遇到合適的課文可用課堂表演。——分角色表演,模擬情境表演。操作層面,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1、可以是比賽式表演。2、最好老師也參與,師生共同表演,讓學生更有興趣。3、演員挑選學習好的,差生壓力大,老師可以帶著在課餘時間排演,兩組展開競爭,這樣學生在準備的過程中就把內容學進去了,又提高了他們的表演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4、最好用一些道具、服裝、頭飾等,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欲。5、角色應該有一種拓展,自己進行體驗。(通過表演,進行心理體驗)不單純是表演,是為後續話題的拓展。港臺學生學習文言文感到很難,可假性降低難度。每節課背一段,定時間、分解任務。朗讀時候,學生不動手,左右兩排各讀一句,讓學生覺得讀得少了,可減輕壓力,學生更有興趣,其實效果沒有太大的折扣,因為學生在輪讀的時候,其實他們也在集中注意地聽別人在讀。四、實用性,激發學生的表達願望 我們教師可以自己設計、編制、創設對話情景,讓學生練習。我們講到“徵婚”這一話題時,可以介紹玫瑰之約,結合現時新聞。教中國文化,可以問外籍學生所在國的文化、使他們形成聯想、對比。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熱情參與到課堂。從學生需要為出發點,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例如給學生任務,要求學生寫日記,鼓勵學生用中文表達內心的感受。引導學生的需要,就增強了學習語言的興趣、具有交流的動機與願望,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意識地創設情境,例如播放動畫、提問題,讓學生進入我們創設的情境中,通過教師語言的激情煽動,激發學生情感,進入角色,演一演、說一說。然後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六、利用激勵的評價語言我們可以利用多樣的激勵性語言來評價學生,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你真棒!你說得太好了!激勵性的語言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也就提高了他們參與課堂的興趣。那麼在操作方面要注意什麼呢?第一,標準不可定得太低;第二,激勵性語言要有變化;第三要客觀,發自內......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力?
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法?
如何提高學生注意力?
如何鍛鍊小學生注意力?
學生注意力不集中?
如何訓練幼兒注意力?
如何快速轉移注意力?
如何快速集中注意力?
該如何鍛鍊孩子注意力?
怎樣集中學生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