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說海瑞是回族?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萬曆,張居正,李贄,當年明月等憑什麼說海瑞“沒有用

1:海瑞太直了,不懂得變通

2:朝政腐敗,張居正之前的嚴嵩 沒有任何人能搞他,即使海瑞也不行

3:海瑞相對比同期名人的政績可能也不突出

海瑞:是千古清官的楷模,還是道德潔癖變異狂?求解答

明朝的海瑞和宋朝的包拯,歷來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清正廉潔、公正公平的楷模,尤其是海瑞,更是被看成是儒家政治道德的典範。他一生居官清廉,剛直不阿,深得民眾的尊敬與愛戴。死後,皇帝諡號忠介,概括了他一生的人格特點。關於他的事蹟,千百年來可以說家喻戶曉,後代有小說《海公大紅袍》和《海公小紅袍》,戲劇《海瑞》《海瑞罷官》《海瑞上疏》等,記述他的傳奇事蹟。

他的事蹟可謂感動人寰,而泣鬼神。最讓他留名青史的,莫過於嘉靖四十五年,他買好棺材,別了妻女,散了童僕,以死上疏,勸諫世宗不要相信方士騙術,而應振理朝政,因而激怒世宗,詔命下獄論死。這一壯舉,無疑成就了他剛正不阿、直言敢諫的歷史形象。至於他不畏當朝宰相嚴嵩之流,敢於和權貴和貪腐現象作鬥爭的剛烈表現,也是百姓痛斥世道不公、呼喚廉政清官的最好例證。

他的清正廉潔,也是他受民眾愛戴的主要原因。在他任淳安知縣時,便穿布袍、吃粗糧糙米,讓老僕人種菜自給;到了母親大壽時,才上街買了兩斤肉。即使他官至二品,在任上死去時,家裡居然窮得連棺材都買不起,還是同僚湊錢,幫他家人把喪事辦理。這在貪腐成風的黑暗世界裡,更顯難能可貴,為天下所未聞;當時就連張居正這樣千古難遇的好宰相,都斂財無數,死後還被皇帝抄家治罪。

因此,海瑞便成了封建時代教科書式的人物,因為他的德行實在太標準了。海瑞一生秉持的原則是程朱理學的一套,格物致用、滅欲求道;一生做官,處處以百姓為念,這些都是歷史記載的海瑞的形象。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他幾乎都是完美無缺的。不過,海瑞的真實形象果真如此完美麼?明朝思想家李贄對他的評價是:先生如萬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棟樑;而當時名吏高拱的一句評語也很到位:人是個好人,但不能成事。

海瑞所處的明代官場,是一個貪腐成風的汙濁世道,這不僅是官員道德淪喪的後果,也是制度不合理而導致的弊病。海瑞沒有去適應,而是竭力以微薄之力與之對抗,其結果必然是傷痕累累,不容於整個統治階層,這也是造成海瑞政治生涯坎坷不堪的主要原因。有人拿他和張居正相比,兩人政治品格無異,都是胸懷大志,極力維護明王朝的封建統治,但結果卻大相徑庭,為何?張居正資質聰明,官居高位,心憂國家,亦不斂私慾,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能夠保全自己,於是成就了輔助帝皇的大業;而海瑞卻清廉成癖,而且毫無講究處世之道,因而空有其志,不得伸展。

萬曆十五年,七十二歲的海瑞復出任南京吏部右侍郎,為懲處官場貪汙受賄之風,他竟然向萬曆皇帝提出極其過激的諫議:建議對涉貪官員按太祖法實行剝皮囊草、枉法八十貫論絞等酷刑,海瑞上疏後,舉朝譁然。因為按照這一標準,當時的官員幾乎無一倖免,這樣的酷刑也令人不寒而慄。在明代以繩索穿錢,一千文為一貫。戲劇《十五貫》,就因婁阿鼠盜竊十五貫錢而起。可見八十貫錢在明代,並不是一筆大數目。按這一枉法的標準查糾官員,甚至連海瑞本人也難以保證能絕對過關。可見,海瑞的道德癖及變態心理已經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所以,作為道德完人的海瑞,絕對不是合格的政治家。真正成熟的政治家,肯定不是道德上的完人,因為政治是一個妥協的過程,是各種利益交換的過程;對政治家講道德,和對妓女講忠貞一樣無聊。因為古今中外,幾乎就沒有過真正的清官,有的只有海瑞這樣的官場異類而已。一個真正成熟、有成就而務實的政治家,不會為了小節去礙大事,道德上也不求完善,但能幹成大事;而一個勤勤懇懇的官吏,也許很清廉,但是清廉的同時,也就意味著他幹不了什麼大事。

到最後,海瑞就成了官場毒藥,甚至是恐怖分子,讓人驚恐不安,......

張宏傑:為什麼說曾國藩和海瑞之間隔了個

我們以前介紹了曾國藩京官時期的經濟收入。一個人之所以在北京苦熬、苦掙,做這個京官,目的就是將來能有機會外放做地方官,京官很窮,但是一旦做了地方官,馬上就會變富。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為什麼呢?因為一旦做了地方官,就掌握了地方上財政稅收的大權。而且清代財政沒有嚴格的審計制度,地方官在稅收上彈性非常大,國家規定你一畝地收一兩,你可以收到一兩半,甚至二兩,所以要想獲得一些灰色收入易如反掌。

咸豐十年(1860年),曾國藩被任命為兩江總督。

兩江包括今天的江蘇、江西、安徽,總督既管民政,也管軍隊,所以清代的一個兩江總督,相當於今天的三個省的省長加上大軍區司令的權力。

如此重要的人物,年收入是多少呢?

正如大清王朝的許多事情一樣,兩江總督的年收入,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

如果說基礎工資,或者叫法定工資,說來令人難以置信。大清帝國的總督,年收入只有區區一百五十五兩。如果大致以一兩兌換二百元人民幣計算,大約為人民幣三萬一千元,合成月薪約為二千五百八十元。而按我國現行的《國家公務員級別和工資標準》,省級公務員職務工資標準為二千五百一十元。古今薪酬制度在這裡顯得是一脈相承。

當然,和今天的工資制度一樣,這一百五十五兩隻是工資條上的基本工資。今天形容貪官有句話,叫“老婆基本不用,工資基本不動”,清代就是這樣。因為從雍正時期起,皇帝又特批給督撫們一筆重大補貼,叫“養廉銀”。兩江總督養廉銀為一萬八千兩。

只此一項,比起曾國藩的窮京官時代,就已經是翻天覆地,不可同日而語了。

然而事實上,“養廉銀”仍然不是兩江總督收入中的大頭。大頭是什麼呢?是陋規,或者收灰色收入。清代總督和巡撫級別的官員,平均每年要收陋規也就是灰色收入,是十八萬兩,合人民幣三千六百萬元。

如果真的這樣,那曾國藩差不多可以說能排進大清帝國的富豪榜了。

那麼,成了富豪,曾國藩的生活水平是不是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呢?

確實是有變化,但是呢,不是變好了,而是變差了。別人眼中的富豪曾國藩活得像窮人一樣。

我們先來看看穿著。

曾國藩晚年的祕書趙烈文,說他第一次見到曾國藩時,曾國藩“所衣不過練帛,冠靴敝舊。”

也就是說,曾國藩穿著一件料子非常普通的衣服,而且帽子和鞋子都很破舊。

這一記載得到了外國人的印證。同治二年(1863 年),幫助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的洋槍隊首領,英國人戈登在安慶跟曾國藩見了一面。這個戈登的祕書寫了本回憶錄,他在回憶錄當中說,他驚訝地發現“曾國藩……穿著陳舊,衣服打皺,上面還有斑斑的油漬……”就是吃飯時候不小心,上面呢,落了些湯湯水水。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曾國藩在北京時候,經濟那麼困難,卻穿得那麼講究,當了總督之後,手裡有了錢了,卻穿得這麼破舊呢?這是因為,曾國藩本人對穿著並沒有什麼要求,在北京穿得好,是因為他經常要見自己的上級。到了兩江之後,他就是最大的官員,每天面對的都是自己的下屬,所以呢,穿衣服就越來越簡單。豈止簡單,有時候簡直到了不修邊幅的程度。

不光自己的生活很簡單,他對家裡人的要求也非常嚴格。曾國藩當了總督之後,就把家裡人都接到總督府和他一起生活,一大家子幾十口人,只有兩個女僕。一個是老太太,一個是小女孩,幹不了什麼太多的活。人手不夠,怎麼辦呢?曾國藩要求曾家的女人們,每個人都要參與體力勞動。而且還給她們制定了一個功課表,要求她們每天從早上睜開眼睛,就開始幹活,一直得忙到晚上。

曾國藩給他們制定的工作日程表,今天還保留在曾國藩孫女的回憶錄當中,內容如下:

早飯後,做小菜、點心之類,這是食事......

海瑞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清官,還是模範官僚?——如何看待歷史上的海瑞

1587年陽曆11月13日,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在任所與世長辭。他是一個富有傳奇性的人物,對他的生平行事應該如何評論,人們曾經發生過尖銳的爭執。這爭執一直延續到多少年以後還會成為問題的焦點。

和很多同僚不同,海瑞不能相信治國的根本大計是在上層懸掛一個抽象的、至美至善的道德標準,而責成下面的人在可能範圍內照辦,行不通就打折扣。而他的尊重法律,乃是按照規定的最高限度執行。如果政府發給官吏的薪給微薄到不夠吃飯,那也應該毫無怨言地接受。這種信念有他自己的行動作為證明:他官至二品,死的時候僅僅留下白銀20兩,不夠殮葬之資。

然則在法律教條文字不及之處,海瑞則又主張要忠實地體會法律的精神,不能因為條文的缺漏含糊就加以忽略。例如他在南直隸巡撫任內,就曾命令把高利貸典當而當死的田產物歸原主,因而形成了一個引起全國注意的爭端。

海瑞從政20多年的生活,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糾紛。他的信條和個性使他既被人尊重,也被人遺棄。這就是說,他雖然被人仰慕,但沒有人按照他的榜樣辦事,他的一生體現了一個有教養的讀書人服務於公眾而犧牲自我的精神,但這種精神的實際作用卻至為微薄。他可以和舞臺上的英雄人物一樣,在情緒上激動大多數的觀眾;但是,當人們評論他的政治措施,卻不僅會意見分歧,而且分歧的程度極大。在各種爭執之中最容易找出的一個共通的結論,就是他的所作所為無法被接受為全體文官們辦事的準則。

海瑞充分重視法律的作用並且執法不阿,但是作為一個在聖經賢傳培養下成長的文官,他又始終重視倫理道德的指導作用。他在著作中表示,人類的日常行為乃至一舉一動,都可以根據直覺歸納於善、惡兩個道德範疇之內。他說,他充當地方的行政官而兼司法官,所有訴訟,十之六七,其是非可以立即判定。只有少數的案件,是非尚有待斟酌,這斟酌的標準是:

“凡訟之可疑者,與其屈兄,寧屈其弟;與其屈叔伯,寧

屈其侄。與其屈貧民,寧屈富民;與其屈愚直,寧屈刁頑。

事在爭產業;與其屈小民,寧屈鄉宦,以救弊也。事在爭言

貌,與其屈鄉宦,寧屈小民,以存體也。”用這樣的精神來執行法律,確實與“四書”的訓示相符合。可是他出任文官並在公庭判案,上距“四書”的寫作已經兩千年,距本朝的開國也已近兩百年。與海瑞同時的人所不能看清楚的是,這一段有關司法的建議恰恰暴露了我們這個帝國在制度上長期存在的困難:以熟讀詩書的文人治理農民,他們不可能改進這個司法制度,更談不上保障人權。法律的解釋和執行離不開傳統的倫理,組織上也沒有對付複雜的因素和多元關係的能力。

海瑞的一生經歷,就是這種制度的產物。其結果是,個人道德之長,仍不能補救組織和技術之短。

海瑞以舉人出身而進入仕途,開始被委任為福建一個縣的儒學教授,任期4年。到1558年升任浙江淳安知縣的時候,他已經45歲。

這淳安縣,乃是往來三省的孔道。交通發達,本縣人民的負擔也隨之加重。原因是按照本朝立國時所訂立的財政制度,政府中的預算並無旅費一項,全國1040個驛站,名義上由兵部掌管,實際上一切費用,即過境官員本人及其隨從所需的食物、馬匹和船轎挑夫,全部由該地方負責。兵部只發給旅行人員一紙勘合:驛站所在之處,即須按照規定供應。七品官海瑞的聲名開始為人所知,就是因為他能夠嚴厲而巧妙地拒絕了官員濫用這種權力而增加地方上的負擔。

這一段故事說,當日以文官而出任總督的胡宗憲,兼負防禦倭寇的職責,居官風厲,境內的官民無不凜然畏懼。一次,他的兒子道經淳安,隨帶大批人員和行李,作威作福,對驛站的款待百般挑剔,並且凌辱驛丞。縣令海瑞立即命......

海瑞其人

海瑞其人

海瑞,字汝賢、國開,號剛峰。海南瓊山人。回族,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中舉人,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任浙江淳安縣知縣,恭靖四十三年(1564年)任戶部雲南司主事。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因嘉靖帝迷信道教,講究長生之術,不理朝綱,以死上疏,條奏《直言天下第一事疏》,觸怒嘉靖皇帝,嘉靖把奏章留而不發。他有時把海瑞比做古代的忠臣比干,但是不想自己成為商紂。後海瑞終被罷官入獄,在獄中住了10個月。嘉靖死後,穆宗即位,恢復海瑞原職,改任兵部武庫司主事。

後不斷被調任,隆慶四年被劾離職返回原籍。後張居正當權,海瑞與其政見不合,始終未被重用,海瑞於萬曆十五年(1587年)去世。他既是千古著名的清官,也是被後世認為最難以評說的人物。

回族人吃牛肉,是不是很貴的?

回族的牛肉要求按伊斯蘭的方式屠宰,由阿訇主刀,血要放淨,不可注水,這樣在有些地方就比較貴。我在湖北黃石待撫,因為符合穆斯林要求的牛肉本市沒有供應,回族買牛肉只能在武漢江岸清真寺買到,所以價格加上運費就比較貴了。另外本市的漢族牛肉注水很厲害,大概含水40%左右。且屠宰場在長江岸邊,他們將牛電擊致死後,切開頸動脈,用高壓水泵向動脈注水,而且水很髒,都是屠宰場內的動物糞水,血水。以上屬本人親眼所見!

張居正為何不肯重用海瑞:在官場光憑道德還不夠

020202 張居正和海瑞幾乎是同時代的人,他們都是在嘉靖皇帝當政時步入政壇。而且兩人有過交往。《明史》記載:“萬曆初,張居正當國,亦不樂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視,瑞設雞黍相對食,居舍蕭然,御史嘆息去。居正憚瑞峭直,中外交薦,卒不召。” 此時,兩大名臣的權勢是天壤之別,張居正以帝王師的身份為首輔,權傾天下,萬曆皇帝幾乎是個擺設。而海瑞在官場卻是空前的寂寞,作為以耿直忠貞之名聞於天下的道德楷模,海瑞的作用僅僅是個符號,他在政壇沒有朋友,更不可能有黨徒,自己的政治抱負沒有實現的平臺。 張居正因為害怕海瑞的“峭直”,儘管面對輿論高度地推崇海瑞,但是就是不重用他。為此後人很是詬病張居正,認為他心胸狹窄,嫉妒海瑞,拼命地打壓海瑞。 我以為張居正作為明代見識和能力首屈一指的政治家,其在政壇上爐火純青的權術,海瑞望塵莫及,以海瑞這種個人道德高潔得讓人不敢親近的官場異類,在那個大染缸裡面,不可能威脅張居正的地位。張居正根本不用擔心海瑞這個政壇的“低能兒”在權位上超越自己,他唯一擔心的是,這個連皇帝都不怕的死倔老頭,一旦進了中樞,又是以道德的標準來對待政治,對張居正的政策橫挑鼻子豎挑眼,鬧得朝野都知道,而且同情或支持海瑞。有道德潔癖的人,很容易獲得輿論的支持,但讓他真正去辦大事,可能處處碰壁,從而一事無成。 張居正對海瑞的棄而不用是理智的,在封建官場中要幹大事,僅僅憑道德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對這點張居正深有體會,他在官場上的發達已證明了要有大的作為,是不能保持個人品德的高潔,有時還得不擇手段,自汙名節。 對張居正的品行,史家一向評價不高。奸臣嚴嵩當政時,“嵩亦器居正”。徐階代替嚴嵩為首輔後,同樣“傾心委居正”,這左右逢源的水平可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高拱秉權後,“兩人益相密”。可是高拱是橫亙在他面前的石頭,不扳倒高,他不可能成為首輔。於是他又私下裡結交司禮秉筆太監馮保。“神宗即位(萬曆帝),保以兩宮詔旨逐拱,事具拱傳,居正遂代拱為首輔。” 可見,張居正的政治品德實在不怎麼樣,怎樣對自己有利他就怎樣幹,毫不在乎什麼名節。在個人的私德上,他也做得不怎麼樣。他好色縱慾,因為常服春藥,大冬天都滿腦袋冒熱氣,不能戴帽子。父親死了後,為了權柄不落入他手,和馮保共同策劃,促使皇帝下達了“奪情”的旨意,在父喪期間依然緊握手中大權。明代是非常推崇孝道的,士大夫在父母喪後,必須丁憂三年。而且他也不清廉,屬下的官員賄賂他的財物不計其數。 就這樣一個公德和私德一無是處的人,卻是奠定大明短暫中興的大政治家。他推行的“一條鞭法”,在中國歷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明史》載:“居正為政,以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為主。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評價他“通識時變,勇於任事”。 當然,因為二十一歲以前的萬曆皇帝一直生活在張居正的陰影下,對他有著父親般的畏懼,所以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終於爆發了,抄沒他全家。生前震主的權威,終於在死後引起了禍患。 張居正是個悲劇人物,無論是他生前的作為還是死後的子孫的遭遇。可是在那個時代,張居正不這樣做,他能掌握權柄,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嗎?海瑞的遭遇便是很好的說明,個人的品德只有符號意義,在權力場中是蒼白、不堪一擊的。張居正死了,應該沒人擋海瑞的路了吧。可是,“帝屢欲召用瑞,執政陰沮之,乃以為南京右都御史。諸司素偷惰,瑞以身矯之。有御史偶陳戲樂,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 這樣的官員,沒人喜歡他,只能弄到南京去做個閒官,誰在他手下當差誰倒黴。海瑞這樣的人註定是“瓠瓜”,系而不用。孔孟以來,中國儒家所推崇的倫理價值觀,在現實生......

海瑞的故事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海南瓊山人,字搐賢,自號剛峰。他自幼攻讀詩書經傳,博學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汙吏,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罷官抗逆顯於後世的明代廉吏海瑞任諸暨知縣;嘉靖四十五年任戶部雲南司主事,上書批評世宗迷信巫術,生活奢華,不理朝政等弊端,遭迫害入獄。世宗死後獲釋。隆慶三年(1569年)調升右僉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懲治貪官,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汙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後被排擠,革職閒居16年。萬曆十三年(1585年),重被起用,先後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僉都御史,力主嚴懲貪官汙吏,禁止循私受賄,兩年後病死於南京。

簡介

海端一生居官清廉,剛直不阿,深得民眾的尊敬與愛戴。據說聽到他去世的噩耗時,當地的百姓如失親人,悲痛萬分。當他的靈柩從南京水路運回故鄉時,長江兩岸站滿了送行的人群。很多百姓甚至製作他的遺像,供在家裡。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民間更廣為流傳。後經文人墨客加工整理,編成了著名的長篇公案小說《海公大紅袍》和《海公小紅袍》,或編成戲劇《海瑞》、《海瑞罷官》、《海瑞上疏》等。海瑞和宋朝的包拯一樣,是中國歷史上清官的典範、正義的象徵。

海瑞中舉人。到北京,即拜伏於宮殿下獻上《平黎策》,要開闢道路設立縣城,用來安定鄉土,有見識的人讚揚海瑞的設想。

《海瑞罷官》

中國京劇作品。吳晗編劇。發表於1961年。劇情是明代松江府告老還鄉的太師徐階的第三子徐瑛霸佔民田,魚肉鄉里,強佔民女趙小蘭。小蘭母洪阿蘭告狀,華亭縣令王明友受賄,杖斃小蘭祖父。應天巡撫海瑞微服出訪,路遇洪阿蘭,查明真相,判處徐瑛、王明友死罪,飭令退田。徐階買通太監、權貴,妄圖罷免海瑞,推翻定案。海瑞識破奸計,斷然處斬二犯,然後交出大印,慨然罷官歸裡。全劇主要頌揚了海瑞執法嚴明,為民申冤除害,不畏強暴的剛正不阿精神。

明朝那麼黑暗那麼腐敗,為什麼像海瑞這樣的官居然還能

明朝的海瑞和宋朝的包拯,歷來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清正廉潔、公正公平的楷模,尤其是海瑞,更是被看成是儒家政治道德的典範。他一生居官清廉,剛直不阿,深得民眾的尊敬與愛戴。死後,皇帝諡號忠介,概括了他一生的人格特點。關於他的事蹟,千百年來可以說家喻戶曉,後代有小說《海公大紅袍》和《海公小紅袍》,戲劇《海瑞》《海瑞罷官》《海瑞上疏》等,記述他的傳奇事蹟。

他的事蹟可謂感動人寰,而泣鬼神。最讓他留名青史的,莫過於嘉靖四十五年,他買好棺材,別了妻女,散了童僕,以死上疏,勸諫世宗不要相信方士騙術,而應振理朝政,因而激怒世宗,詔命下獄論死。這一壯舉,無疑成就了他剛正不阿、直言敢諫的歷史形象。至於他不畏當朝宰相嚴嵩之流,敢於和權貴和貪腐現象作鬥爭的剛烈表現,也是百姓痛斥世道不公、呼喚廉政清官的最好例證。

他的清正廉潔,也是他受民眾愛戴的主要原因。在他任淳安知縣時,便穿布袍、吃粗糧糙米,讓老僕人種菜自給;到了母親大壽時,才上街買了兩斤肉。即使他官至二品,在任上死去時,家裡居然窮得連棺材都買不起,還是同僚湊錢,幫他家人把喪事辦理。這在貪腐成風的黑暗世界裡,更顯難能可貴,為天下所未聞;當時就連張居正這樣千古難遇的好宰相,都斂財無數,死後還被皇帝抄家治罪。

因此,海瑞便成了封建時代教科書式的人物,因為他的德行實在太標準了。海瑞一生秉持的原則是程朱理學的一套,格物致用、滅欲求道;一生做官,處處以百姓為念,這些都是歷史記載的海瑞的形象。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他幾乎都是完美無缺的。不過,海瑞的真實形象果真如此完美麼看明朝思想家李贄對他的評價是:先生如萬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棟樑;而當時名吏高拱的一句評語也很到位:人是個好人,但不能成事。

海瑞所處的明代官場,是一個貪腐成風的汙濁世道,這不僅是官員道德淪喪的後果,也是制度不合理而導致的弊病。海瑞沒有去適應,而是竭力以微薄之力與之對抗,其結果必然是傷痕累累,不容於整個統治階層,這也是造成海瑞政治生涯坎坷不堪的主要原因。有人拿他和張居正相比,兩人政治品格無異,都是胸懷大志,極力維護明王朝的封建統治,但結果卻大相徑庭,為何看張居正資質聰明,官居高位,心憂國家,亦不斂私慾,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能夠保全自己,於是成就了輔助帝皇的大業;而海瑞卻清廉成癖,而且毫無講究處世之道,因而空有其志,不得伸展。

萬曆十五年,七十二歲的海瑞復出任南京吏部右侍郎,為懲處官場貪汙受賄之風,他竟然向萬曆皇帝提出極其過激的諫議:建議對涉貪官員按太祖法實行剝皮囊草、枉法八十貫論絞等酷刑,海瑞上疏後,舉朝譁然。因為按照這一標準,當時的官員幾乎無一倖免,這樣的酷刑也令人不寒而慄。在明代以繩索穿錢,一千文為一貫。戲劇《十五貫》,就因婁阿鼠盜竊十五貫錢而起。可見八十貫錢在明代,並不是一筆大數目。按這一枉法的標準查糾官員,甚至連海瑞本人也難以保證能絕對過關。可見,海瑞的道德癖及變態心理已經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所以,作為道德完人的海瑞,絕對不是合格的政治家。真正成熟的政治家,肯定不是道德上的完人,因為政治是一個妥協的過程,是各種利益交換的過程;對政治家講道德,和對妓女講忠貞一樣無聊。因為古今中外,幾乎就沒有過真正的清官,有的只有海瑞這樣的官場異類而已。一個真正成熟、有成就而務實的政治家,不會為了小節去礙大事,道德上也不求完善,但能幹成大事;而一個勤勤懇懇的官吏,也許很清廉,但是清廉的同時,也就意味著他幹不了什麼大事。

到最後,海瑞就成了官場毒藥,甚至是恐怖分子,讓人驚恐不安,......

相關問題答案
憑什麼說海瑞是回族?
憑什麼說簡譜?
為什麼說曹操是奸雄?
為什麼說東莞是性都?
什麼說荷葉是我的什麼?
為什麼說韓國是棒子國?
趙雷憑什麼說愛你歌詞?
拿破崙為什麼說中國是?
為什麼說巴黎是花都?
為什麼說關公是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