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讓子彈飛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讓子彈飛一會是什麼意思?

已經對準目標開槍了,等一會就看見目標被子彈打中。

::某件事已經做了,不要著急,等一會,就會看到預想的結果。

在江湖混的人遇事不要慌,先讓子彈飛一會什麼意思!急

做事要冷靜

讓子彈先飛一會兒這句話有什麼含義?

出自電影《讓子彈飛》,在電影中的含義百度上都有,不做贅述,在生活中引用,大概意思是,在處理各種事情時,不要忙於出手,先靜觀事情發展,一旦出現制勝契機立馬出手,後發制人。就像一部電影中說的那樣:慢就是穩,穩就是快

電影讓子彈飛中有哪些隱喻?

馬拉火車,原來意指「馬拉列車」,簡稱「馬列」,共產黨的根本,而吃火鍋就是指車內的人很時尚高級,但原來推動著他們前進的卻是古老的方法體制,那就是代表了由社會主義這落後體制帶動的中國高速經濟發展。到了進入「鵝城」,有人認為這是代表「蘇俄」,即以前共產主義的根據地,但個人認為鵝城其實是指現在的中國,城中那個無人敢進的廣場似是影射天安門,鵝可以在廣場內遊湯,是因為鵝代表了膽小怯懦、隨波逐流,而且因為經濟發展而「肥」的群眾,沒有殺傷力威脅力的人就可以在那裡逛。

此外網上有人提出電影中更誇張的數字暗示,就是民國「八」年,張麻子戴著「九」筒面具,率領「六」個兄弟,挑戰黃「四」郎。而更有趣的是,六弟死了以後,墓碑刻意造成一個「六」的手勢,然後縣長夫人死了以後墓碑在六弟的旁邊,是個直立的「1」字。大家計計2010年減61是多少?墓碑是否指某61歲的要出事?

之後有一幕對白超經典:

葛優問:「你是想站著,還是想掙錢?」

姜文迴應:「我是想站著,還把錢掙了!」

之後姜文拿出手槍問是否能掙錢,葛優回答:「能掙,山裡」

之後姜文拿出驚堂木問是否能掙錢,葛優回答:「能掙,跪著」

最後姜文說兩個加起來能不能站著把錢掙了,才讓葛優無法迴應。

這講買官和掙錢的部分,很大程度是講述現時中國的官場腐敗情況。槍是原則,驚堂木是關係,要兩者皆備才可以扭轉貪風,只有槍的話只能在山頭改變不了什麼,只有驚堂木的話就變成了只能跪,隨波逐流成為貪官,只有像姜文那樣兩者兼備才能站著掙錢。

然後是那個被樹藤埋了的冤鼓,就算被挖出來也只會滾走而被人打爛,正好代表了國內的「河蟹」情況,衝破了樹藤的封鎖也不代表可以把冤情公告天下,像某些被囚的民權份子。葛優大叫「沒有冤啊!哪有冤啊!」,不就是河蟹的見證嗎?

再來是麻匪個個都以「筒子」作面具,為什麼不是萬子索子?有說這是諧音「同志」的意思。

到了後段,姜文撒了錢又撤槍,人們拿了又不敢跟過去,還在家裡打麻雀,也反映了現代中國人但求安穩自保,無心改變的現實,姜文在發現跟隨他的只有一批鵝之後,說了一句「誰贏他們幫誰」,就正正是說出很多人「輸打贏要」的想法。而要革命成功,就要先讓群眾有「已贏」的想法才會跟隨,故此才出現之後的逆轉劇情。

姜文和兄弟面對周潤發的鐵門,不斷地開槍,在下看的時候覺得很無聊,那不是很浪費子彈嗎?不是還要拿來飛嗎?這原來可能代表了子彈是製造革命的必要犧牲,不能打破大門也不能射中極權的黃四郎,但就會成為日後群眾衝破大門步向成功的原因。那麼到底過去社會上出現過什麼犧牲者?這樣在下想起剛去世的華叔......

至於他們無啦啦要在門上打感嘆號和問號,一般人可能完全覺得只是玩玩,但心水清的就能看穿,這是非常赤裸裸的明示。為什麼感嘆號底部那一點要打偏再打而成為橫線?為什麼問號那一點要打三槍?還有為什麼姜文要玩感嘆號和問號而不是句號逗號?

之後姜文更要弟兄「從問號的點裡打進去」,用子彈打什麼?意思非常明顯.....

最後碉堡被攻陷,姜文和周潤發坐在一起,有以下的對白:

張麻子:「你說是錢對我重要,還是你對我重要?」

黃四郎:「我」

張麻子:「再想想」

黃四郎:「不會是錢吧」

張麻子:「再想想」

黃四郎:「還是我重要」

張麻子:「你和錢對我都不重要,沒有你,對我很重要」

最後這句,成為了本電影最關鍵最經典的一句話。因為由始至終,黃四郎代表極權是呼之欲出的,而張麻子這樣說,大家很易就聯想得到到底沒有了什麼是很重要,廣電總局很有可能是因為對這一句「對號入座」而出手的。最後一幕,姜文的兄弟離開,在「馬拉列車」上大叫「上海就是浦東,浦東就是上海」,......

文章開頭,作者首先引用了電影讓子彈飛熱映的情況這是為什麼

《讓子彈飛》是一部讓我倍感幸福的電影,就像餓了好多天之後突然吃了一頓麻辣火鍋一樣,幸福的傾訴欲急劇上升,但又被辣的說不出話來。這種幸福感源於對姜文的信任,儘管《太陽照常升起》的晦澀難懂透支了一部分人對他的信任,但是《讓子彈飛》向這一小部分人聲明“你們現在回來還是來得及的”。一般導演在取得一定話語權之後都會拍自己最想拍的東西而不是最容易拍的東西,這是一種難以忽視的情結,我始終認為姜文是有藝術片情結的人,這種表達自我的慾望在《太陽照常升起》裡通過隱喻的鏡頭得以詩意的表露,但是“不好好講故事”絕不代表姜文講不好故事,當他願意踏踏實實講故事的時候,他講的活色生香百花齊放,那嘴皮子比天橋底下專業講故事的還靈泛,最重要的是還沒丟掉情結。敢情在人家手裡電影就是一玩具,想拍成什麼樣就能拍成什麼樣,能給自己找樂還能讓你樂,這才是他最可怕的地方。

如果看電影就像跟著導演進行一次旅行的話,這次姜文的確是做了一個稱職的導遊,向觀眾證明了,不會講故事的導遊不是好導演。在《讓子彈飛》之旅的開頭他就已經花樣百出的牢牢抓住了觀眾,觀眾和片中的葛優一樣吃著火鍋唱著歌就中了姜文的埋伏,“彆著急,讓子彈飛一會兒”,此後催笑彈一路穿膛破肚再也沒落下來。觀眾一路上左擁英雄,右抱美人,更有各色壞蛋做伴,赤裸裸的惡和閃亮亮的義都轉化為坦蕩蕩的樂,不用偷著捂著,不用藏著掖著,《讓子彈飛》就是要撓遍你的癢癢肉,讓你笑讓你笑讓你笑。

跟前幾年的《瘋狂的石頭》一樣,此次《讓子彈飛》再一次為“喜劇”正名:真正好的喜劇絕對是高智商者的遊戲,不在故事本身有多高深,而是講故事的手段。雖然幾千年來我們的主流文藝作品一直以來都揹負著“文以載道”的傳統追求一種厚重感,但是我一直相信中國人絕對是世界上最有幽默感的民族,而且是高級幽默,既然這也不能那也不能說,那我們就換個方式說,說的讓上頭聽不出來還得讓自己人聽的出來,幽默感就是這麼來的,是面對殘酷生活的必備武器。我們的各種民間傳說和小品段子中,幽默層出不窮,所謂話糙理不糙,看似粗俗的話中蘊含的是從苦哈哈窮光光的生活裡凝練出的智慧,另外中國人歷來在戰場上是擅長攻於心計的,三十六計,計計走心,而在我看來《讓子彈飛》就是把中國人在生活中的幽默、社交中的智慧、戰場上的計謀揉碎了放在一個“個人英雄主義”的故事框架裡,再用姜文天馬行空的腦袋瓜子一整合,這部電影就用“不3D,不山寨,不抄襲網絡用語(反而是給網絡用語添磚加瓦了)”的“三不”方式製造了一場視覺奇觀以及語言藝術奇觀,將電影的造夢功能以去科技化的方式發揮到極致,證明了中國人的夢幻不一定非要科幻。這是這部電影最讓我激動的地方,因為這才是我心目中中國國產喜劇電影的正路。

說回電影本身,前面提到《讓子彈飛》製造了一場語言藝術奇觀,臺詞已經不能用搞笑來形容,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不刻意,惡趣味橫生,有時法庭辯論(涼粉案),有時小品段子(張麻子抱縣長夫人屍體痛苦),有時群口相聲(大哥,你是懂我的),當罵人都能變成一種藝術的時候,我崇拜的只想罵人。所以這部電影是真的不怕劇透和影評,在這部電影身上不會再出現“影評比電影好看”的慘劇了,因為你如何用蒼白的語言和文字來描述那場語言奇觀?從故事主題來看,《讓子彈飛》在鵝城這個窮山惡水的地方建造了一個男人的“夢想戰場”,融合了血性、心性與智慧,姜文姜文把最容易出彩的一個奸角和一個丑角分別給了發哥和葛優,自己扛起了一個兼具匪氣、霸氣、靈氣、義氣、正氣等各種氣的理想型男人,大有“讓你們可勁兒的出彩,我願意一個人掛彩”的豪情壯志,懷抱“站著掙錢”以及“讓老百......

急求!!電影讓子彈飛,完整隱喻,疑問,暗線。

問題1: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1920.

葛優演的馬縣長,在剛進鵝城不久就說:“不好,我們來晚了,前任縣長已經把稅預徵到90年後了,都到2010年了”。 原著中故事發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問題2:黃四郎只是個地主惡霸麼? 沒那麼簡單

黃四郎交給假麻子(胡軍)地雷時,說了很多:“北中國我不知道,但這種限量版地雷,整個南國只有兩個”;“第一個在辛亥革命時炸了第一響”;“驚天,動地,還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發生於1911年,這1910年才生產。 黃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麼型號,還擁有唯一一顆雙胞胎地雷。 請問,黃四郎在辛亥革命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黃四郎參與了在武昌起義的核心策劃,是辛亥革命的老資格革命黨!不信?下面還有佐證

問題3:張麻子只是個土匪麼? 當然不是

電影裡很明白的說了, 張牧之,早年追隨鬆坡將軍(蔡鍔),17歲時即為其麾下手槍隊長。是講武堂出來的(考慮到蔡鍔,應為1909年成立的雲南陸軍講武堂)。蔡鍔在日本死後(1916),張牧之回國,落草。

蔡鍔何人?梁啟超高徒,民國開國元勳,護國軍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義後20日,蔡鍔就在雲南發動重九起義響應革命。1915年又發動護國討袁並取得勝利。張牧之早年即追隨他,也算是 辛亥革命黨對老資格。

張牧之和黃四郎還曾是革命戰友? 影片給出了明顯的線索

問題4:1900的一面之緣?

張牧之與馬邦德赴黃四郎的鴻門宴時, 黃四郎說。“20年前,我和張麻子曾有一面之緣”。從影片可以看出,黃四郎一開始就知道假縣長就是張牧之就是張麻子。這句一面之緣,是他刻意點開的敲山震虎。影片確鑿的發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黃四郎和張牧之在這一年見過面? 那一年發生了什麼? 我們繼續從張17歲當上蔡鍔手槍隊長入手。

張牧之現在多少歲,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鍔的呢?

蔡鍔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時務學堂的老師唐才常德資助下赴日本留學,1904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 回國後先後在湖南廣西雲南等地練兵。

如果張是1904年後見到的蔡鍔,那麼1900年時張牧之不超過13歲。 這樣的孩子不應引起黃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時33歲,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鍔活到此時也不過三十七歲。 1899年之前的蔡鍔不過是個16歲不到的學生,雖然已經聲名不弱,但也不至於配個手槍隊長吧。 張蔡相逢,應為1899-1904年蔡鍔留學時發生。17歲的張牧之,又為何會給一個留學生作手槍隊長呢?

查了一下,1900年時,唐才常策劃在武漢發動“自立軍起義”。 蔡鍔聞訊即回國響應老師。但唐看他年紀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 後來唐才常被張之洞拍平, 蔡鍔身在湖南躲過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實這時候他才改名叫蔡鍔,才去學軍事)。我以為,張牧之當上蔡鍔手槍隊長,正是這一年。 估計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鍔一個人走,派了張牧之這個同齡毛頭小夥子,給他當的保鏢--”手槍隊長”(估計是光頭小隊長)。 這樣算,1920年影片發生時張牧之37歲,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黃四郎會在1900年認識張牧之,兩種可能。1是黃也參與了自立軍起義,在武漢或者湖南見過蔡鍔與張牧之。 2是蔡鍔把這個手槍小戰士一起帶到了日本,然後在日本和黃有過一面之緣。

我更傾向於後者, 因為黃四郎和張牧之,顯然都在日本混過不短地時間。

問題5:張牧之黃四郎都混過日本? 應該是,他們都對介錯很熟

先來介紹一下介錯:

......

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是出自哪裡?我記得先在貓撲看過,後在《讓子彈飛裡》。

這種東西很難找個準確的出處的~~

不過,自從讓子彈飛上映以來,這句話被大批量的使用~~

就當成是子彈出品吧~

如何評價電影《讓子彈飛》

諷刺意味很重的電影,很有很有深意。每個人經歷不同,評價會不同的。裡面人性的東西比較多,刻畫完美。

讓子彈飛中,說老二的死是隱射林莊公,其心可誅。可是老二首先是張麻子的王牌,然後又去接部隊(打假麻子

張麻子就是姜文,殺死老二的是黃五郎的人,說白了就是姜文和黃老爺的一場交鋒,望採納

相關問題答案
先讓子彈飛是什麼意思?
腦子空洞是什麼意思?
房子躍層是什麼意思?
願與子同袍是什麼意思?
漢子音節是什麼意思?
房子臺帳是什麼意思?
房子解套是什麼意思?
房子動產是什麼意思?
買房子均價是什麼意思?
女阿飛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