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什麼時候發明的?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鏡子是誰發明的?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古代人類最初是從江河池水中看到自己的形象的,因此曾有過以水為鏡的階段。在江河池水中看像,受自然條件限制,颳風、下雨時水面不平,或水流渾濁就看不清像了。於是從生活經驗中發展到用器皿盛水照像,這就是“水鏡”。最早是用陶盆盛水來看自己的形象,我國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原始社會的文物中,就有用來盛水的陶器。後來有了銅盆,又用銅盆盛水。利用“水鏡”只能俯首看像,不能擡頭。到了青銅時代,由於銅面能反光,人們便直接用銅面照像,由此產生了銅鏡。戰國時期,由於社會生產關係發生大變革,各種工藝技術發展很快,銅鏡製作技術不斷提高。銅鏡背面多用淺浮雕或鑲嵌金銀絲,做出各種圖案,成為精美的工藝品。青銅鏡在我國用了三千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玻璃鏡代替。

此丹,歐洲人還製造過銀鏡。俄國人還製造過鋼鏡。

玻璃鏡是600多年前威尼斯人發明的。他們首先製作出了平玻璃板,接著發明了在平玻璃板上鍍金屬,製成了鏡子。起初玻璃板上鍍的是錫和水銀的混合物。水銀蒸氣有毒,對人有害。現在制鏡用的是化學鍍銀工藝。現在,科學家們正在研究鍍鋁的鏡子,這種鏡子將更便宜、更耐用、更明亮。

中國明和清的鏡子都是從外國進口的,

中國是到了近代才引進西方的技術,會做鏡子的.

鏡子是誰發明的?

在漫長的遠古時代,人類沒有鏡子,但人類還是用“土”辦法看到了自己的身形,那就是在平靜而清澈的水面上觀看自己的倒影。後來,原始人類在打製石器工具時,發現有一種叫“黑曜岩”的石頭可以磨平照人,這就是所謂的“石鏡”。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掌握了青銅(銅錫合金)的生產技術,同時,他們發現把青銅板打磨光滑後,可以照出人形來,這樣,就發明了“青銅鏡”。

??13世紀初,意大利的玻璃工業格外發達,特別是威尼斯城生產的玻璃馳名世界。1317年,他們在試製彩色玻璃的過程中,偶然發現加入二氧化錳以後,會使混濁的玻璃液變得清澈,從而發明了透明玻璃。

??有了透明玻璃,玻璃工匠們便開始摸索用玻璃製造鏡子的方法。他們先將金屬板磨得既平整又光滑,然後將它和玻璃合在一起,試圖製成玻璃鏡子。剛做好的時候確實不錯,光潔照人。可是沒過多久,鏡子裡面的人像就變得模糊不清了。原來這是由於水分和空氣從金屬與玻璃之間極細的縫隙中鑽了進去,金屬板被氧化了。後來,他們又開始將各種金屬熔化後倒在玻璃上,以期與玻璃結合而製成鏡子,結果都失敗了。

??1508年,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達爾卡羅兄弟終於研製成功了實用的玻璃鏡子。他們先把錫箔貼在玻璃面上,然後倒上水銀,水銀是液態金屬,能夠很好地溶解錫,隨後,玻璃上形成了一層薄薄的錫與水銀的合金(稱為“錫汞齊”),這種錫汞齊的本領高強,能夠緊緊地粘附在玻璃上而成為真正的鏡子。

??然而,製造水銀玻璃鏡子需要花上整整一個月的時間,這太費事了。況且,水銀有毒,鏡面也不太光亮,於是,人們又設法對它進行改進。1843年,德國科學家發明了鍍銀的玻璃鏡子。這種銀玻鏡子背面發亮的東西,是一層薄薄的銀層,這層銀不是塗上去的,也不是靠電鍍上去的,而是利用一種特殊而有趣的化學反應———“銀鏡反應”鍍上去的,它是在硝酸銀溶液裡,加上一些氫氧化銨和氫氧化鈉,再加上一點葡萄糖溶液。由於葡萄糖具有“還原”的本領,能夠把硝酸銀中的銀離子還原成金屬銀微粒,這些銀微粒沉積在玻璃上就製成了銀鏡。為了增強鏡子的耐用性,通常還在鍍銀以後,再在銀層上面塗刷上一層紅色的保護漆,這樣,銀層便不容易脫落和損壞。

??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又發明了鋁鏡,其製造方法是:在真空中使鋁蒸發,讓鋁蒸汽凝結在玻璃面上而成為一層薄薄的鋁膜。這種鍍鋁的玻璃鏡,比鍍銀的玻璃鏡便宜、耐用,也更為光彩照人,在鏡子的歷史上寫下了嶄新的一頁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33786067.html

鏡子是幾年是誰發明的呀

世界上第一面玻璃鏡,是在“玻璃王國”---威尼斯誕生的。它的做法是在玻璃上面鍍上一層水銀。

威尼斯的鏡子轟動了歐洲,成為一種非常時髦的東西。歐洲的王公貴族、闊佬顯要們都爭先恐後地去搶購鏡子。當法國王后瑪麗·德·美第西斯結婚的時候,威尼斯國王送了一面小小的玻璃鏡作為賀禮。這在當時要算是非常珍貴的禮物,它的價值高達15萬法郎!

製造鏡子的方法,在威尼斯是保密的。他們制定了這樣的法律:誰要是把製造玻璃鏡的祕密洩露給外國人,立即就要處以死刑。後來駐威尼斯的法國大使突然收到一封來自巴黎的密信,叫他想盡一切辦法,從速收買幾個威尼斯鏡子技師,偷運到法國去。法國大使費盡心機,總算完成了使命。1666年,在法國的諾曼底出現了法國的第一個鏡子工廠。

然而,製造水銀鏡子太費事了,要整整花一個月的功夫才能做出來。況且,水銀有毒,鏡面也不算太亮。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利比喜發明了鍍銀的玻璃鏡---這就是你現在用的鏡子。

鏡子,從水面,到青銅鏡、銀鏡、鋼鏡,再到鍍水銀的玻璃鏡和鍍銀的玻璃鏡,這算不算已是登峰造極、十全十美了呢?不!最近,科學家們正在試製一種鍍鋁的玻璃鏡。這樣的鏡子將比鍍銀的鏡子更便宜、更耐用、更明亮。此外,人們還用金子、鋁合金及其他金屬,製成了黃色的、玫瑰紅色的、藍色的、綠色的彩色鏡子。

中國鏡子產生於殷商時代,為銅鑄造而成的銅鏡。這種鏡,一面磨光發亮,一面鑄刻花紋。因銅鏡主要用於照出自己的面容,故也叫“鑑”或“鏡鑑”。戰國時,銅鏡就開始盛行,製作亦輕薄精巧。到漢代,製作更加精美,花紋除幾何圖形外,還有鳥獸、人物等。東漢中期至魏晉時,出現了浮雕的畫像鏡,精美絕倫。唐代,制鏡藝術尤為講究,打破以往圓形鏡的模式,創造了八稜、菱花、海棠花等式樣,平脫鏡、螺鈿鏡則更新穎別緻,富麗堂皇。

古代鏡子除多數為銅鏡外,秦時有金鏡,漢時有鐵鏡,晉時有銀華鏡,宋元出現有柄可執的鏡,清代以後又出現了玻璃鏡。

玻璃鏡不是中國人的發明,但傳入中國至少有300年的歷史。開始時只有富貴人家才能用得起,普及到百姓家中,也只是近100多年的事了。

現在用的鏡子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現代鏡子是用1835年德國化學家利比格發明的方法制造的,把硝酸銀和還原劑混合,使硝酸銀析出銀,附在玻璃上。一般使用的還原劑是丹糖或四水合酒石酸鉀鈉。1929年英國的皮爾頓兄弟以連續鍍銀、鍍銅、上漆、乾燥等工藝改進了此法。

鏡子誰發明的?

今天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的鍍銀玻璃鏡子最早開始於近200年前的德國。1835年,德國化學家尤斯圖斯-馮-李比希研發出一種把一層很薄的金屬銀塗到一塊透明玻璃的其中一面的方法。這項技術不久就被改進,為批量生產鏡子提供了條件。

現代鏡子可能起源於19世紀,但鏡子的起源事實上還要久遠。視覺科學家加伊-伊諾克博士2006年發表在《視光學與視覺學》雜誌上的一篇評論指出,大約8000年前,安納托利亞——現在的土耳其的人用磨光的黑曜石製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鏡子。

公元前4000到公元前3000年間,用拋光銅製造的鏡子出現在美索不達米亞(今天的伊拉克)和埃及。約1000年後,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人開始用拋光石材製造鏡子。與此同時,中國和印度人用青銅製造鏡子。在公元一世紀,羅馬作家老普林尼在他的百科全書《自然歷史》中提到使用玻璃鏡子的最早記錄,但當時這些鏡子顯然沒有得到廣泛使用。

縱觀歷史,不同文明在各個時期出現各類反光鏡,但自然或許應被冠以鏡子真正的發明家。伊諾克寫道:“平靜的水池和盛水的岩石或泥土容器或許才是最早的鏡子。”當然,這些天然鏡子和今天手工製造的鏡子相比效果相差甚遠。

但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鏡子。20世紀70年代,一位人類學家把鏡子帶到巴布亞新幾內亞與世隔絕的比亞米部落時,這裡的人對怪異的反光充滿恐懼,而不是著迷。

最早什麼時候發明鏡子

世界上第一盞電燈誕生在1879年10月21日,

我國古代燈的起源和發展:燈是從豆演變而來

一個小小的、表面坑坑窪窪的陶碗,碗的底部有一個把手支撐,簡單的造型,粗糙的工藝,放在一般人眼裡,就是一件不值錢的陶器,毫無藝術價值可言。可在“萬家燈館”主人卿烈軍眼裡,這可是一件寶貝。

“這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豆’,算是燈的前身了。”卿烈軍一邊把玩著,一邊解釋。

在石器時代,人類懂得了使用火,取暖、熟食、御獸,其中還有照明。據出土的甲骨文記載,人類早在殷商時期,就會使用松脂火把照明。到了周朝時期,青銅器和陶器的大量使用,為燈具的出現創造條件。春秋戰國時,照明用的燈具開始出現,豆就是當時照明所用的工具,它是依照當時的食器——豆的形狀製成。

當時人們是用豆脂作為燃料,將豆脂盛放在陶製的小碗裡,放上一根燈芯,點燃照明。從古體字的“燈”就能看出,燈是從豆演變而來的。古籍中有記載:燈源於豆,瓦豆謂之登。現在很多古裝電視劇中,出現的照明工具就是豆。“應該是有青銅器的豆,但我至今還沒有看到過。”  青銅器在當時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老卿研究認為,當時用青銅器做照明工具應該是貴族才享有的權利,粗製的陶器豆很可能是一般百姓用的。

近代燈:1809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明電弧光燈,人類進入了利用電照明的時代

鏡子最早在哪個國家的發明的?

距今已知最早的鏡子源於公元前6500~5700年土耳其人的黑曜岩石片。 埃及人在第一王朝時(公元前2920~2770年)首先使用金屬銅製作鏡子,而居住在今墨西哥東南部的奧爾梅克人(Olmecs)則使用磁鐵、赤鐵和黃酮。 玻璃鏡子首先由羅馬人發明,其背面是鉛製成的,照出來灰濛濛的,因此中世紀時的騎士所使用的鏡子都還是青銅的。 現代鏡子的發明者是威尼斯人,時間大約在1460年左右。 1507年,安德里亞和蓋羅首次將錫和水銀的合金用於鏡子背面,從而製造出了第一面精緻複雜的鏡子。此後鏡子製造工藝成為威尼斯最重要的機密,直到1664年法國財政大臣柯爾貝爾(Colbert)設法將這一工藝祕密引入法國,威尼斯對鏡子工業維持了150多年之久的壟斷局面才告結束。

記得采納啊

鏡子在什麼時候發明的

古代人類最初是從江河池水中看到自己的形象的,因此曾有過以水為鏡的階段。在江河池水中看像,受自然條件限制,颳風、下雨時水面不平,或水流渾濁就看不清像了。於是從生活經驗中發展到用器皿盛水照像,這就是“水鏡”。最早是用陶盆盛水來看自己的形象,我國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原始社會的文物中,就有用來盛水的陶器。後來有了銅盆,又用銅盆盛水。利用“水鏡”只能俯首看像,不能擡頭。到了青銅時代,由於銅面能反光,人們便直接用銅面照像,由此產生了銅鏡。戰國時期,由於社會生產關係發生大變革,各種工藝技術發展很快,銅鏡製作技術不斷提高。銅鏡背面多用淺浮雕或鑲嵌金銀絲,做出各種圖案,成為精美的工藝品。青銅鏡在我國用了三千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玻璃鏡代替。

此外,歐洲人還製造過銀鏡。俄國人還製造過鋼鏡。

玻璃鏡是600多年前威尼斯人發明的。他們首先製作出了平玻璃板,接著發明了在平玻璃板上鍍金屬,製成了鏡子。起初玻璃板上鍍的是錫和水銀的混合物。水銀蒸氣有毒,對人有害。現在制鏡用的是化學鍍銀工藝。現在,科學家們正在研究鍍鋁的鏡子,這種鏡子將更便宜、更耐用、更明亮。

中國明和清的鏡子都是從外國進口的,

中國是到了近代才引進西方的技術,會做鏡子的.

最早發明雙面鏡子是什麼時候

玻璃最早出現於5000年前的埃及.中國最早的玻璃出現於西周早中期。經化學成份

分析,西周至漢代玻璃的助熔劑成份主要是鉛、鋇、及其他著色劑,與西方沿用幾千

年而不變的鈉、鈣配方完全不同.

中國古代銅鏡最早見於四千多年前的齊家文化時期,直至清末民初玻璃鏡子才大量使

用,中國最早出現玻璃鏡是在明清時期.

中國最早的玻璃鏡子出現在明朝,它是由來華的傳教士從歐洲帶來的,沒有實物。清初,由於玻璃鏡造價低廉,清晰度高,立掛式鏡子很快傳播到民間;穿衣鏡則通過達官貴人傳播到宮廷,成為乾隆後期王妃貴人的日常用品。故從清初起,銅鏡慢慢被玻璃鏡子所取代。

詳見下文:

我國古代用來自鑑的鏡子是銅鏡,自殷商以來至唐宋元明清,使用不輟,考古資料多有證明,不復贅述。中國的玻璃鏡子起於何時?是舶來貨,還是起源於我國?這就需要作一番考證了。

玻璃鏡子的主要原料是石英、長石和石灰石,加熱後經冷處理後便成為鈉鈣玻璃:起折光作用的塗抹劑,其主要成分是汞,也就是煉丹家所稱的硃砂。這些原料我國先民早有發現。戰國墓出土的串珠、晉墓出土的料杯,已是玻璃的製成品。汞在煉丹術和醫學上早有所用。我國古代的玻璃製品經過化學分析,多為鉛玻璃,這種玻璃多屬於半透明的混濁體,很難使之做到全透明:硃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在無機化學不發達的中國,也很難提煉成純潔的水銀。這就是為什麼在清初,在廣大內地,還廣泛使用銅鏡的道理。但是在明末清初,已有鈉鈣玻璃出現在我國,這便是西方傳教士攜帶的玻璃鏡子。說它是舶來品,還真有依據可尋。

中國最早的玻璃鏡子出現在明清之際,它是由來華的傳教士從歐洲帶來的。這種歐式玻璃鏡由於要經歷數萬裡海路,一路顛簸,考慮到易碎的緣故,鏡面一般比較窄小,便於攜帶;其鏡多用於刮臉剃鬚,鏡面僅夠影照局部鬍鬚即可。17、18世紀的歐式鏡,其鏡框還保留著路易十四時代洛可可文化痕跡。鏡面一般在10×12釐米左右,如手掌大小。從歐洲到亞洲東端,走海路常達數月之久,為了使鏡面牢固在船艙牆面上,鏡面鑲嵌在較大的可摺疊的背板上,然後釘在船艙牆面,可做臨時的梳妝檯。鏡面只有9×6釐米大小,背板仿照德國哥特式建築模樣,很有時代特點。隨著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擴大,婦人用的修飾鏡和穿衣鏡也出現了。早期的婦人修飾鏡是法國製造的立掛式鏡子,鏡面長28釐米,寬20釐米,鏡邊包銅,鎏銀,鏡框兩端各有一對樞軸,連接支架,上翻,可掛在牆上,下翻,可立在梳妝檯上。早期的穿衣鏡是由衣架和鏡面兩部分組成,中間由樞軸連接。因為要反映全身影像,故比較高大。框架由堅硬的橡木、柚木製作,通高2米,寬60釐米。取哥特式柱礎作為支架的立柱,既牢固,又耐看。鏡上有鏤空卷葉紋雕飾。清初,由於玻璃鏡造價低廉,清晰度高,立掛式鏡子很快傳播到民間;穿衣鏡則通過達官貴人傳播到宮廷,成為乾隆後期王妃貴人的日常用品。透明的玻璃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透明的玻璃,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經能夠將其製成器皿。到了中世紀,意大利威尼斯人已經發明瞭玻璃鏡,至1234年,意大利人已經發明瞭眼鏡,此時法國已經制造玻璃瓶和彩色玻璃。到了17世紀前半葉,歐洲已經出現望遠鏡,1620年出現酒精式溫度計,1643年出現水銀式溫度計。在17世紀20年代,伽利略已經利用自己製造的望遠鏡發現了木星上的兩顆衛星。由此證明,歐洲人在製造玻璃工藝上,遠遠走在國人的前面。我們發現和研究這些清初的舶來鏡,目的是要釐清這一歷史史實。...

古代人最早出現鏡子是什麼時候

玻璃最早出現於5000年前的埃及.中國最早的玻璃出現於西周早中期。經化學成份

分析,西周至漢代玻璃的助熔劑成份主要是鉛、鋇、及其他著色劑,與西方沿用幾千

年而不變的鈉、鈣配方完全不同.

中國古代銅鏡最早見於四千多年前的齊家文化時期,直至清末民初玻璃鏡子才大量使

用,中國最早出現玻璃鏡是在明清時期.

中國最早的玻璃鏡子出現在明朝,它是由來華的傳教士從歐洲帶來的,沒有實物。清初,由於玻璃鏡造價低廉,清晰度高,立掛式鏡子很快傳播到民間;穿衣鏡則通過達官貴人傳播到宮廷,成為乾隆後期王妃貴人的日常用品。故從清初起,銅鏡慢慢被玻璃鏡子所取代。

詳見下文:

我國古代用來自鑑的鏡子是銅鏡,自殷商以來至唐宋元明清,使用不輟,考古資料多有證明,不復贅述。中國的玻璃鏡子起於何時?是舶來貨,還是起源於我國?這就需要作一番考證了。

玻璃鏡子的主要原料是石英、長石和石灰石,加熱後經冷處理後便成為鈉鈣玻璃:起折光作用的塗抹劑,其主要成分是汞,也就是煉丹家所稱的硃砂。這些原料我國先民早有發現。戰國墓出土的串珠、晉墓出土的料杯,已是玻璃的製成品。汞在煉丹術和醫學上早有所用。我國古代的玻璃製品經過化學分析,多為鉛玻璃,這種玻璃多屬於半透明的混濁體,很難使之做到全透明:硃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在無機化學不發達的中國,也很難提煉成純潔的水銀。這就是為什麼在清初,在廣大內地,還廣泛使用銅鏡的道理。但是在明末清初,已有鈉鈣玻璃出現在我國,這便是西方傳教士攜帶的玻璃鏡子。說它是舶來品,還真有依據可尋。

中國最早的玻璃鏡子出現在明清之際,它是由來華的傳教士從歐洲帶來的。這種歐式玻璃鏡由於要經歷數萬裡海路,一路顛簸,考慮到易碎的緣故,鏡面一般比較窄小,便於攜帶;其鏡多用於刮臉剃鬚,鏡面僅夠影照局部鬍鬚即可。17、18世紀的歐式鏡,其鏡框還保留著路易十四時代洛可可文化痕跡。鏡面一般在10×12釐米左右,如手掌大小。從歐洲到亞洲東端,走海路常達數月之久,為了使鏡面牢固在船艙牆面上,鏡面鑲嵌在較大的可摺疊的背板上,然後釘在船艙牆面,可做臨時的梳妝檯。鏡面只有9×6釐米大小,背板仿照德國哥特式建築模樣,很有時代特點。隨著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擴大,婦人用的修飾鏡和穿衣鏡也出現了。早期的婦人修飾鏡是法國製造的立掛式鏡子,鏡面長28釐米,寬20釐米,鏡邊包銅,鎏銀,鏡框兩端各有一對樞軸,連接支架,上翻,可掛在牆上,下翻,可立在梳妝檯上。早期的穿衣鏡是由衣架和鏡面兩部分組成,中間由樞軸連接。因為要反映全身影像,故比較高大。框架由堅硬的橡木、柚木製作,通高2米,寬60釐米。取哥特式柱礎作為支架的立柱,既牢固,又耐看。鏡上有鏤空卷葉紋雕飾。清初,由於玻璃鏡造價低廉,清晰度高,立掛式鏡子很快傳播到民間;穿衣鏡則通過達官貴人傳播到宮廷,成為乾隆後期王妃貴人的日常用品。透明的玻璃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透明的玻璃,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經能夠將其製成器皿。到了中世紀,意大利威尼斯人已經發明瞭玻璃鏡,至1234年,意大利人已經發明瞭眼鏡,此時法國已經制造玻璃瓶和彩色玻璃。到了17世紀前半葉,歐洲已經出現望遠鏡,1620年出現酒精式溫度計,1643年出現水銀式溫度計。在17世紀20年代,伽利略已經利用自己製造的望遠鏡發現了木星上的兩顆衛星。由此證明,歐洲人在製造玻璃工藝上,遠遠走在國人的前面。我們發現和研究這些清初的舶來鏡,目的是要釐清這一歷史史實。...

相關問題答案
鏡子什麼時候發明的?
凳子什麼時候發明的?
筷子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鋼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蠟燭什麼時候發明的?
汽車什麼時候發明的?
攝像機什麼時候發明的?
汽車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手錶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內燃機什麼時候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