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新常態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5-20

如何理解十八大後中國外交新常態

1、中國特色外交的新旗幟:正確義利觀

外交工作要樹立正確義利觀。義,反映的是我們的一個理念,共產黨人、社會主義國家的理念。這個世界上一部分人過得很好,一部分人過得很不好,不是個好現象。真正的快樂幸福是大家共同快樂、共同幸福。我們希望全世界共同發展,特別是希望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贏原則,不搞我贏你輸,要實現雙贏。我們有義務對貧窮的國家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有時甚至要重義輕利、舍利取義,絕不能惟利是圖、斤斤計較。

對周邊和發展中國家,一定要堅持正確義利觀。只有堅持正確義利觀,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人的心裡去。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義,堅持平等相待,遵守國際關係基本原則,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為一己之私損害他人利益、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經濟上要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對那些長期對華友好而自身發展任務艱鉅的周邊和發展中國家,要更多考慮對方利益,不要損人利己、以鄰為壑。

簡而言之,利,是中國與各方開展經濟合作的基本驅動力;義,是合作共贏的感召力。堅持義利並舉、義重於利、互利共贏的正確義利觀表明,中國不但把自己視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員,更視自己為一個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繁榮的負責任大國。

2、中國特色外交的基石:新型大國關係

我國將“改善和發展同發達國家關係,拓寬合作領域,妥善處理分歧,推動建立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新型大國關係”。

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有三點:一是不衝突、不對抗,就是要客觀理性看待彼此戰略意圖,堅持做夥伴、不做對手;通過對話合作、而非對抗衝突的方式,妥善處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求同存異,包容互鑑,共同進步。三是合作共贏,就是要摒棄零和思維,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對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不斷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大國關係直接影響世界人民的福祉,而對新型大國關係的探索則前無古人、福佑後人。縱觀當今世界,就國家綜合實力而言,中美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是目前國際規則的主要制定者,在全球擁有廣泛的利益。其中,美國能夠憑藉強大的實力使其自身的意志成為全球的共同意志。俄羅斯則是全世界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雖然經歷了長時間的經濟低迷,但仍然是歐亞大陸的軍事強國與能源基地。中美俄之間有廣泛的共同利益,但最根本的利益莫過於三國之間長期交往的不可選擇性,今天的國際會議如果沒有三大國參與就不叫國際會議,沒有三國共識很多問題就難以解決。此外,中美俄之間具有較強的資源高異質性和互補性,進行戰略合作可以彌補各自資源與能力的不足和空白。因此,構建中美俄戰略大三角,是我國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重要內容。而中美俄之間保持政治、經濟、安全的穩定也是維護我國外交戰略總體穩定的基石。

穩定中美俄戰略三角,與大國共同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是中國特色大國戰略的基石,將會從根本上改變零和博弈、冷戰思維等傳統國際關係定勢,從而將中國智慧與國際需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新定位是什麼 百度知道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的核心內容是,中國要在國際上更好地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並體現中國特色。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使我國對外工作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我國的發展道路、社會制度、文化傳統、價值觀念。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走和平發展道路,同時決不能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要堅持國際關係民主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成員,堅持世界的命運必須由各國人民共同掌握,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特別是要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說話。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12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經濟起伏倍受關注。中國領導人充分利用國際講壇或多邊場合,闡述中國經濟的新常態,提振信心。中國在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之時,積極參與國際熱點問題的解決,無論是在朝核、伊核、敘利亞等問題上,還是在應對氣候變化、能源、糧食等跨界問題上,中國的作用無處不在,表現出了大國的擔當,積極維護了國際公平正義。

結伴而不結盟

在2014年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XJP提出要在堅持不結盟原則的前提下廣交朋友,形成遍佈全球的夥伴關係網絡。外交部長王毅在盤點2014年中國外交時說,中國外交整體佈局已經全面展開,全球夥伴關係網絡基本成形。

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有哪些新亮點

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幾大亮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提出了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體現了十八大以來以習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理論創新,這無疑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 “新常態”與供給側改革。新常態是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實現這樣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對我們是一個新的巨大挑戰。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表現出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增長速度要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這些變化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必然要求。謀劃和推動“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就要把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作為貫穿發展全局和全過程的大邏輯。在深刻理解“新常態”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新的重大戰略思想的同時,還要深刻把握與經濟發展新常態思想緊密聯繫的習總書記提出的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新常態的思想。 “四個全面”戰略思想。...

請問…新常態中國社會主義外交戰略特點可以從哪些方面去探究或者著手討論呢?

在國際關係和我國外交戰略方面形成新常態。當下中國,所處的是一個風雲變幻的時代,面對的是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正努力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繼續推動人類朝著和平與發展目標邁進,正在成為新常態;觀大勢、謀大事,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加強外交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開展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動,提出許多重大對外戰略思想,將大國、周邊、發展中國家、多邊工作密切結合,推動與各方關係全面發展,打開外交工作新局面,展示我國外交新氣象,正在成為新常態;按照親、誠、惠、容理念推進周邊外交,堅持正確義利觀,既讓周邊國家得益於我國發展,也使我國從周邊國家共同發展中獲得裨益和助力,同時著力維護周邊和平穩定大局,決不允許在我們自己家門口生亂生事,決不接受中國的發展進程再度受到干擾和打斷,正在成為新常態;敢於劃出紅線、亮明底線,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始終把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作為外交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穩妥應對涉我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同時推動各領域交流合作,擴大共同利益匯合點,維護同周邊國家關係及地區和平穩定大局,正在成為新常態。

中國國際貿易的新常態是什麼?新常態下中國的對外經濟戰略是什麼

一是著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經貿環境。小經濟體是捕捉外部機遇,規避外部挑戰,即趨利避害。作為大經濟體來說,因為它本身就是全球經濟貿易中的“自變量”,它是可以影響外部環境的。對大經濟體來說,首先要思考,如何創造機遇。這個過程中需要回應國際社會的訴求、期待。國際社會提出的中國的責任論,這裡面有合理的成分。在變動中的全球治理下,新興大國應發揮什麼作用?我們是重複以前的英國、美國這樣由一個大國主導的全球治理機制,還是在一個更加多極化、民主化的國際社會中形成一套新的全球治理?中國如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新一輪的規則制定?如何兼顧中國和其他各國的利益需求?這是我們下一輪開放要高度重視的。以前我們更多是接受現有規則,下一步應充分考慮新時代的全球治理變化,引導規則治理。這要求我們自身大大增強這方面的能力。要大力提升國家的軟實力,才能把硬實力轉化為對國際治理的貢獻。中國在未來治理中應該不是體現一個自我利益的自私的國家,它會平衡處理中國利益與國際利益。這樣一套新的規則,其實也是對全人類的貢獻。我們現在正在嘗試的,習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很大程度就是基於這個考慮。怎麼能夠通過和國際社會的加深經貿合作,他講了“五通”。 “五通”實際上是從實務層面,到規則層面,到文化層面,都有溝通合作。最終,能夠讓各國共享發展機會。從而形成一個互利共贏的良好外部環境。這個內容並不是全新的,但在新的戰略裡面更加緊迫的,權重在大大上升。

除此之外,還需要通過區域貿易安排,即中國加速推進自由貿易區戰略,這裡麵包含豐富內容,涵蓋了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二是服務業開放為重點,著力改善投資環境。新一輪利用外資和以前的重大變化在於兩個層面。一個就是開放重點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第二個是外資管理體制的變化。正在談判的中美BIT談判,我國用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方式。這對於我們來說,將帶來對我們政府行為、管理方式很大的變化。背後其實是政府管理理念的重大變化。

三是著力推進對外投資,是一個新的重點。通過對外投資來深化和東道國的合作,來增強我們的企業整合全球資源,打造中國本土有競爭力的跨國公司。但是,我們國內的一套體制,從宏觀到微觀,政府對外投資的管理體制、管理理念,怎麼從過去偏重於審批、管理,轉向服務,轉向事中、事後的監管,存在著巨大挑戰。從企業角度來看,怎麼能增強在全球運作的能力,包括全球戰略制定的能力,包括全球人才,內部管理體制,包括怎麼能夠在國際社會遵守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和文化,都有很多新要求。

要實現對外開放新戰略,非常關鍵的就是要有相應的的制度安排。我們稱之為構建開放型經濟的新體制。它不是為了體制改革而改革,而是為了實現的新的戰略而制度改革,體制創新是“抓手”,是手段。所以,構建開放型經濟的新體制,必須緊緊圍繞開放戰略新目標和新重點來展開。

如何理解十八大後中國外交的新常態

1、中國特色外交的新旗幟:正確義利觀

外交工作要樹立正確義利觀。義,反映的是我們的一個理念,共產黨人、社會主義國家的理念。這個世界上一部分人過得很好,一部分人過得很不好,不是個好現象。真正的快樂幸福是大家共同快樂、共同幸福。我們希望全世界共同發展,特別是希望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贏原則,不搞我贏你輸,要實現雙贏。我們有義務對貧窮的國家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有時甚至要重義輕利、舍利取義,絕不能惟利是圖、斤斤計較。

對周邊和發展中國家,一定要堅持正確義利觀。只有堅持正確義利觀,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人的心裡去。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義,堅持平等相待,遵守國際關係基本原則,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為一己之私損害他人利益、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經濟上要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對那些長期對華友好而自身發展任務艱鉅的周邊和發展中國家,要更多考慮對方利益,不要損人利己、以鄰為壑。

簡而言之,利,是中國與各方開展經濟合作的基本驅動力;義,是合作共贏的感召力。堅持義利並舉、義重於利、互利共贏的正確義利觀表明,中國不但把自己視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員,更視自己為一個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繁榮的負責任大國。

2、中國特色外交的基石:新型大國關係

我國將“改善和發展同發達國家關係,拓寬合作領域,妥善處理分歧,推動建立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新型大國關係”。

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有三點:一是不衝突、不對抗,就是要客觀理性看待彼此戰略意圖,堅持做夥伴、不做對手;通過對話合作、而非對抗衝突的方式,妥善處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求同存異,包容互鑑,共同進步。三是合作共贏,就是要摒棄零和思維,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對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不斷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大國關係直接影響世界人民的福祉,而對新型大國關係的探索則前無古人、福佑後人。縱觀當今世界,就國家綜合實力而言,中美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是目前國際規則的主要制定者,在全球擁有廣泛的利益。其中,美國能夠憑藉強大的實力使其自身的意志成為全球的共同意志。俄羅斯則是全世界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雖然經歷了長時間的經濟低迷,但仍然是歐亞大陸的軍事強國與能源基地。中美俄之間有廣泛的共同利益,但最根本的利益莫過於三國之間長期交往的不可選擇性,今天的國際會議如果沒有三大國參與就不叫國際會議,沒有三國共識很多問題就難以解決。此外,中美俄之間具有較強的資源高異質性和互補性,進行戰略合作可以彌補各自資源與能力的不足和空白。因此,構建中美俄戰略大三角,是我國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重要內容。而中美俄之間保持政治、經濟、安全的穩定也是維護我國外交戰略總體穩定的基石。

穩定中美俄戰略三角,與大國共同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是中國特色大國戰略的基石,將會從根本上改變零和博弈、冷戰思維等傳統國際關係定勢,從而將中國智慧與國際需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我國新時期外交新常態有什麼表現

1、中國特色外交的新旗幟:正確義利觀

外交工作要樹立正確義利觀。義,反映的是我們的一個理念,共產黨人、社會主義國家的理念。這個世界上一部分人過得很好,一部分人過得很不好,不是個好現象。真正的快樂幸福是大家共同快樂、共同幸福。我們希望全世界共同發展,特別是希望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贏原則,不搞我贏你輸,要實現雙贏。我們有義務對貧窮的國家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有時甚至要重義輕利、舍利取義,絕不能惟利是圖、斤斤計較。

對周邊和發展中國家,一定要堅持正確義利觀。只有堅持正確義利觀,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人的心裡去。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義,堅持平等相待,遵守國際關係基本原則,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為一己之私損害他人利益、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經濟上要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對那些長期對華友好而自身發展任務艱鉅的周邊和發展中國家,要更多考慮對方利益,不要損人利己、以鄰為壑。

簡而言之,利,是中國與各方開展經濟合作的基本驅動力;義,是合作共贏的感召力。堅持義利並舉、義重於利、互利共贏的正確義利觀表明,中國不但把自己視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員,更視自己為一個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繁榮的負責任大國。

2、中國特色外交的基石:新型大國關係

我國將“改善和發展同發達國家關係,拓寬合作領域,妥善處理分歧,推動建立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新型大國關係”。

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有三點:一是不衝突、不對抗,就是要客觀理性看待彼此戰略意圖,堅持做夥伴、不做對手;通過對話合作、而非對抗衝突的方式,妥善處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求同存異,包容互鑑,共同進步。三是合作共贏,就是要摒棄零和思維,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對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不斷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大國關係直接影響世界人民的福祉,而對新型大國關係的探索則前無古人、福佑後人。縱觀當今世界,就國家綜合實力而言,中美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是目前國際規則的主要制定者,在全球擁有廣泛的利益。其中,美國能夠憑藉強大的實力使其自身的意志成為全球的共同意志。俄羅斯則是全世界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雖然經歷了長時間的經濟低迷,但仍然是歐亞大陸的軍事強國與能源基地。中美俄之間有廣泛的共同利益,但最根本的利益莫過於三國之間長期交往的不可選擇性,今天的國際會議如果沒有三大國參與就不叫國際會議,沒有三國共識很多問題就難以解決。此外,中美俄之間具有較強的資源高異質性和互補性,進行戰略合作可以彌補各自資源與能力的不足和空白。因此,構建中美俄戰略大三角,是我國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重要內容。而中美俄之間保持政治、經濟、安全的穩定也是維護我國外交戰略總體穩定的基石。

穩定中美俄戰略三角,與大國共同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是中國特色大國戰略的基石,將會從根本上改變零和博弈、冷戰思維等傳統國際關係定勢,從而將中國智慧與國際需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什麼是中美關係的新常態

一、新常態主要特點: 1、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 2、結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3、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4、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 5、中國政治呈現出新常態; 6;中國社會建設呈現出新常態。 二、新常態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1、經濟增速雖然放緩, 實際增量依然可觀。即使是7%左右的增長,無論是速度還是體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2、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 以確定的戰略和所擁有的政策儲備,中國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中國正在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這有利於化解各種“成長的煩惱”。中國經濟更多依賴國內消費需求拉動,避免依賴出口的外部風險。 3、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 2014年前三季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投資、服務業增加值佔比超過第二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速高於工業平均增速、單位GDP能耗下降等數據指出,中國經濟結構“質量更好,結構更優”。 4、政府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 由於改革了企業登記制度,前三季度新增企業數量較2013年增長60%以上。 三、九大特徵 1、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 2、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湧現; 3、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發生了轉化,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 4、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產業組織新特徵; 5、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餘人口減少,要素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 6、市場競爭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 7、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8、經濟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槓杆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 9、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 四、新常態”是對中國國情的全新揭示。 這種經濟上的“新常態”被專家解讀為:要在尊重規律中順勢而為,不要動輒進行過度干預。2014年8月13日,人民日報發文稱:一種“習式”的新常態已經到來。如何理解和適應這種新常態?無非八個字:“不拘常例、不違常情。” 文章指出,以前大家覺得是“常例”的公款吃喝、公車私用、奢侈消費、公款旅遊、迎來送往等,無不戴上“緊箍咒”,一些官員以前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文章稱,一系列反腐舉措和抓大案,政風取得重大成效。用“新常態”向世界描述了中國經濟的一系列新表現,包括增速變化、結構升級、動力轉變,新常態派生新機遇,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更平穩更多元更穩定。進入新常態後,由於總量規模大,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會降低,對世界市場的需求不會減弱。同時,中國經濟走向新常態,意味著經濟結構不斷優化,這對全球經濟的再平衡和健康發展都有重大的正面效應。 理論界在人民日報撰文說,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治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國際關係和中國外交戰略,以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等方面,中國領導人已經營造了“十個新常態 ”。 2014年12月1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會議認為,科學認識當前形勢,準確研判未來走勢,必須歷史地、辯證地認識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

結合2015年當前形勢與政策分析中國外交形勢

2015年,國際形勢保持總體平穩、局部動盪態勢,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深層結構調整加劇,大國圍繞國際秩序和地區熱點加強博弈,世界格局變化更加複雜。在國內經濟邁向新常態和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中國外交大力開拓創新,成果顯著,中國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復甦基礎脆弱,結構改革舉步維艱

2015年,相關權威機構均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世界經濟呈下行趨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全年世界經濟增長由3.3%下調至3.1%,世界銀行(世行)則將世界經濟全年增長率由3%調低至2.8%。

從經濟增速來看,各國經濟增長表現為二重分化。第一重是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的分化。二者復甦步伐不一致,世界經濟不平衡加劇,發達國家復甦依然乏力。摩根士丹利國際金融公司預計美國經濟增長2.4%,但2016年可能降低到1.9%。世行上調2015年歐元區經濟增長至1.5%,高於此前預測的1.1%,但這一增速仍難以使歐元區對全球經濟發揮引擎作用。日本經濟停滯不前,201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0.08%。第二重是新興經濟體內部的分化。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主要新興國家中,除印度與中國經濟增長較快以外,普遍面臨較為嚴峻的經濟下行壓力。世行預計今年發展中國家經濟將增長4.4%,較此前相比降低0.4個百分點。

2015年上半年,美國、英國、法國、德國GDP分別同比增長2.6%、2.75%、1.01%、1.41%;中國、印度、南非、巴西、俄羅斯第一季度分別為7.0%、7.5%、1.62%、-1.6%、-2.2%。其中,俄羅斯第二季度經濟增速為-4.7%。

目前,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均存在結構性問題,致使世界經濟復甦基礎不穩。發達國家中,美國經濟復甦勢頭雖相對較好,但實際失業人數壓力依然較大,企業投資疲軟,致使美聯儲多次延期加息。

日本推行激進的貨幣政策,儘管日元貶值幅度較大,但對出口的帶動作用並不明顯。反之,日本進口企業由於日元的貶值所造成的不利影響開始顯現。另外,日本政府長期身背鉅債,一直以來缺乏削減債務的“良策”,不斷累積的鉅額債務為日本經濟和主權債務信譽帶來更多的風險。

近年來,英國實體經濟空心化嚴重。英國製造業佔GDP比重已由20世紀90年代的20%左右跌至目前的10%以下,本輪經濟復甦過度依賴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的上漲;法國儘管上半年經濟增速有所反彈,但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增速水平較低,經濟依然低迷,復甦基礎薄弱,社會福利包袱較重,結構性改革不足等問題突出;出口行業一直是德國經濟的重要支柱,但受歐元區各國經濟疲弱和新興市場經濟增速下滑影響,今年德國出口受到衝擊。此外,作為歐元區核心國家,德國還面臨著希臘債務衝擊帶來的金融風險。

新興經濟體中,受國際能源價格持續走低、需求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巴西和俄羅斯等能源出口國經濟陷入低迷。其中,巴西經濟持續負增長,面臨較大的滯脹風險,資本流出壓力不斷增大,嚴重影響其消費和投資規模;俄羅斯經濟增長高度依賴能源出口,同時,面對西方制裁,俄羅斯經濟短期內難以擺脫負增長的局面。

印度和南非等國國內均存在基礎設施落後等問題。其中,作為“金磚國家”中債務率最高的國家——印度,外部資金“迴流”將進一步加劇印度政府償債能力不強等問題;而南非長期存在電力短缺問題,電價上漲或將進一步推高南非的通脹率。同時,南非基礎設施的落後和製造業的萎縮將長期制約其經濟發展。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權威機構分析,當前,全球經濟除下行壓力加大外,還有以下問題:

其一,宏觀政策協調面臨考驗。由於全......

簡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大外交的亮點

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幾大亮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提出了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體現了十八大以來以習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理論創新,這無疑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

“新常態”與供給側改革。新常態是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實現這樣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對我們是一個新的巨大挑戰。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表現出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增長速度要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這些變化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必然要求。謀劃和推動“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就要把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作為貫穿發展全局和全過程的大邏輯。在深刻理解“新常態”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新的重大戰略思想的同時,還要深刻把握與經濟發展新常態思想緊密聯繫的習總書記提出的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新常態的思想。

“四個全面”戰略思想。2014年12月,習在江蘇調研時強調,要主動把握和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這是習同志第一次提出“四個全面”,並強調“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從而意寓著“四個全面”之間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關係。習總書記在論述“四個全面”之間的關係時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更具體地說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奮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們推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一個根本發展動力;全面依法治國,是推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根本法治保障;全面從嚴治黨,則是推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政治保證。

五大發展理念。2015年10月,習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並寫進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所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之中。《建議》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堅持五大發展理念,既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線圖,也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這些講話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以及黨的建設等多個方面,是新一屆中央領導班子集體智慧的結晶,指引著黨和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世上無難事, 只要肯登攀。2016年,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不懈奮鬥。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外交新常態是什麼?
三個新常態是什麼?
執紀四個新常態是什麼?
中國花道的特點是什麼?
中國哲學的精神是什麼?
維穩一個常態是什麼?
中國經濟補短板是什麼?
中國隊旗的含義是什麼?
中國的最高學位是什麼?
交房狀態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