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作如是觀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應做如是觀 是什麼意思

如是觀,見《金剛經》結尾“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意思是說,佛教徒應持這樣的觀點:所有事物現象,都是空幻的,生滅無常的。“如是”是指示代詞,猶言如此,是這樣。在佛經中,“如是”往往特指佛說的教義。過去注經者或謂當理為“如”,無非為“是”;或謂“真空”為“如”,“妙有”為“是”。文章中引用如魯迅《而已集·大衍發微》:“將冠冕堂皇的‘整頓學風’的盛舉,只作如是觀,雖然大煞風景,對不住‘正人君子’們,然而我的眼光這樣,也就無法可想。”

一切有為法應做如是觀是什麼意思

原意作“由因緣而起的存在者”。有為法是無常之法,如《金剛經》偈子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華嚴經》卷二十五載:“如實知一切有為法,虛偽誑詐,假住須臾,誑惑凡人。 觀,就是叫我們作觀想。修觀時要端身正坐,金剛結跏,坐好了,再修觀。我們修的是止觀法門。修行人靠一天坐兩次修觀,遠遠不夠。佛門的規矩,出家人一天要修六次定,時間不一定很長,長也可以。我們居士,一天要修六次定是很困難的,我們一天修兩次好像也夠忙了,早上一次,晚上一次。晚上工作回來,疲勞得很,一坐就要昏沉,打瞌睡。所以,基本上只有早上一次。難免心理上不太踏實,每天修一次定,短短半小時,乃至一小時,到底行不行啊?其實,我們對佛法的修行,或者作觀,還沒有全面地瞭解。我們這樣盤起腿來修定叫靜中修,我們一醒來到睡著,白天的時間裡,我們都應該作觀想。

應作如是觀。出自哪裡,什麼意思? 30分

出自佛教經書《金剛經》,意思是:應該以此看待眾生。

原文: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只世界七寶。持用佈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節選自《金剛經》

應作如是觀是什麼意思

如是觀,見《金剛經》

結尾“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意思是說,佛教徒應持這樣的觀點:所有事物現象,都是空幻的,生滅無常的。

“如是”是指示代詞,猶言如此,是這樣。在佛經中,“如是”往往特指佛說的教義。過去注經者或謂當理為“如”,無非為“是”;或謂“真空”為“如”,“妙有”為“是”。

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末尾有“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意思是萬事萬物皆如夢幻泡影,此刻有彼刻無的無常啊。只有深入觀想其無常,心才放得下,才不會生煩惱,才不妄想。

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什麼意思

這是金剛經中的偈頌。是說世間所有一切皆如夢幻,虛妄不實,剎那生滅,如早晨的露水亦如閃電。很難懂。如電影放映機,鏡頭每秒鐘開關二十四次,即每秒鐘二十四張底片,我們在銀幕上看到的虛幻相以為是真實的。而佛告訴我們,大千世界所有一切假象是一組合相,最基本的物質是一個,電影的底片。而這個假相的生滅不止一秒鐘二十四次。佛曰: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次生滅,我們一秒鐘萬彈指四次。那就有兩個十萬八千次生滅,所以我們看到的一切以為是真實的,不能辨別。看到這個真象是大乘八地菩薩。定功之深可想而知。我們的身體也是剎那生滅,細胞不仃的生滅組合,剎那不住。世間一切皆是無常,皆將敗壞。只有不生不滅的真如佛性是真實的(心性)。它是一切萬法的本體,萬法都是它變現出來的,佛菩薩經過修行證得清淨無為心性,迴歸不生不滅的清淨本體,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譬如夢中境界從何而來,佛把能現夢境的東西比喻作心性,夢中有山河大地,亭臺樓閣,亦有七情六慾,人在夢中都以為是真實的。醒來以才是幻。佛告訴我們,我們現在正在夢中,只有不變的心體才是真的,凡是會變的都不是真的。而佛菩薩雖已得大解脫,不生不滅,於禪悅中化現無量無邊身度化眾生,大慈大悲只為將眾生從迷夢中喚醒。因為佛,眾生,一切萬法皆同一佛性所現,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佛與眾生同為一體。

“應作如是觀”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說世尊告誡我們凡人修法,縱使千萬歲,也未必成果,為什麼呢,一切有為法,世間一切有所為,或者有所不為的法,都是凡人的執著,所為或者所不為在世尊看來都是一樣的,那麼怎麼擺脫呢,就是把這些法都視如夢幻泡影,視如朝露,閃電,一切都是瞬間,一切皆為夢幻,當然事實上凡人是無法理解的,那就先作如是觀,也就是先這麼看,雖然不理解,沒能頓悟,但先這麼看,說的簡單點就是一道題目不會,先看到答案,從答案的思路倒退,也未嘗不可。

此段偈語原文出自《金剛經》,《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早的譯者是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金剛經》有幾個版本,但以鳩摩羅什譯本最為流行。《金剛經》後由禪宗所倡導,是禪宗著名的經典。後來,由於該經長短適宜,5000多字的經文易於持誦,更重要的是持誦該經功德顯著,唐以後諸朝代都有名僧大德推崇此經。

臺灣著名禪宗大德耕耘導師曾說,持誦《金剛經》具有消災、解怨、滅罪的功效。誦持《金剛經》的方法是:選擇一本大字號易讀的、不分段的《金剛經》(世面上留傳的有兩種:一種為分段的“分為三十二分的”;一種是不分段的)。最好是在每天早晨精神好時,盥洗完畢後,淨心地念,一口氣念它三遍,念時不要管經文的意思(直心持誦,不起分別心,不要默唸),唸完後把經一合,靜心幾分鐘,看看心有何覺受?只有這樣持誦《金剛經》,才有可能證得“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持誦《金剛經》的最高境界)的感受,證得這種境界(感受)後,才不會把虛幻的大千世界認作是真實的。因為外在的一切都是心的變現,都是不實的;同時,境又決定了心,佛教說“心本無生因境有,”這是絕對的真理。大家是否回憶看看:我們的思想是不是都是現在或去過所看到、所聽到或所觸及到的外在而留下來的記憶?如果沒有外面的境界,我們會有這些記憶、思想、或念頭嗎?肯定沒有。但我們一般人通常做不到這一點,包括一些修行人,因為心裡雖然知道外在的不實,但還會把幻當作真。比如你今天出門跌了一跤,把腳跌破了,很痛啊!你說這是假的嗎?今天你做生意虧了本,破了財,你說這是假的嗎?你不可能把這些經歷看成假的吧,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呢?如果把世界上的一切或你過去的思想行為都看成是虛假的,那佛教還怎麼會勸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果都是虛假的,那還要什麼善惡呢?必竟你所作的善惡之業還在,你所作的善惡業是要結果的。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你肯定會說:前頭你說是假的,後頭你又說是真的,不是矛盾嗎?非也。因為佛教所說的“世界如幻”是指:不要執著於過去的恩恩怨怨,過去了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要你把它放下;不要再執著(常想著)它,這才是佛教對世界真實的看法,也是《金剛經》四句偈真正的含義。但是,你說我知道了,可還是做不到、放不下呀。如果白天領導扣了我獎金,晚上回到家裡,我在心中還是會憤憤不平的……所以說,歷代有許多高僧大德都勸人持誦《金剛經》(或精修禪定),持誦《金剛經》到了最高境界就是“正受”,有了正受,你才能“達世如幻”,你才能放下啊!從今以後,你就不會再執著於過去的恩恩怨怨,也不會耽心未來會怎麼樣?因為你只活在當下,把一切都放下了,你想:這豈不是人生最幸福、最快樂的事嗎?

金剛經中“ 人生似幻影,應做如是觀”是什麼意思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其實也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有為法就是因緣和合而生的一切法。

無為法就是無因緣造作的,也就是無生滅變化寂然常住之法。

所以,我們世間的一切,看似有,本質是空性,如果執著世間一切為實有,就會因為種種的境緣,而生種種煩惱貪愛,又因種種貪愛煩惱而造作種種業,因而不斷輪迴其中,不得出離。

了知這一切如夢如幻,當下就不執著,遠離一切貪嗔痴,清淨無為,才有出離生死,了悟實相的可能。所以,修行是當下就要修的,當下觀照世間一切的不實,如夢,如幻,不執著,斷除貪嗔痴種種煩惱,智慧自然就會開顯,自然就能悟入實相。

應作如是觀什麼意思

如是:如此,這樣;觀:看,看法。抱這樣的看法。泛指對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我去周公觀音抽笠居然三次都是笑杯什麼意思 ?
迥是代表什麼意思?
男的是青龍什麼意思?
黑胡椒是代表什麼意思?
今朝是何夕什麼意思?
沒有人是孤島什麼意思?
不是很觸什麼意思?
粉色是代表什麼意思?
你是海綿什麼意思?
三劍客是比喻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