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濮是什麼民族?

General 更新 2024年4月15日

為什麼百濮和百越不被承認為一個民族?

根據語系語支風俗傳統,也包括歷史淵源.比如樓主提到的回族其實是漢人和回紇融合的結果,有獨特的風俗習慣.鮮卑族已經併入漢民族了,漢民族在很大程度上是民族融合的結果.壯族有很多支系,但都是越人的後裔,統稱為僚.苗族是三苗部落的後裔,而與苗族在風俗和穿著上很相近的侗族在古代也是被稱為苗,但是在建國之後研究發現侗族有獨特的語言,而且侗族是百越的後裔,語支劃分屬於侗臺,而不是苗瑤,所以才與苗族區分開來.

羋月傳中的狄戎是現代的什麼民族

蠻夷狄戎,統稱簡述是古代對四方少數民族的統稱。東方曰夷,南方曰蠻,西方曰戎,北方曰狄。春秋時居民中有華夏和戎、狄、蠻、夷的區分。各諸侯國經濟文化上較先進而自稱華夏,他們把較為落後的小國或部稱之為戎、狄、蠻、夷。隨著歷史的演變,不少戎、狄、蠻、夷和華夏錯雜混居,不斷融合,共同組成了自秦一統六合,後的大漢民族。

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春秋時居民中有華夏和戎、狄、蠻、夷的區分。各諸侯國經濟文化上較先進而自稱華夏,他們把較為落後的小國或部稱之為戎、狄、蠻、夷。不少戎、狄、蠻、夷和華夏錯雜在一起的。

夷分佈在今山東、安徽、江蘇北部一帶。萊夷在齊的東面,淮夷分佈在淮河中下游。《左傳》中提到東夷,《論語》中提到九夷,大約都是居住在今山東一帶的夷人。 見於《左傳》的小國介和根牟,即東夷人所建立。諸夷中以淮夷為最強大,並不斷和魯發生衝突。淮夷還參加楚主持的盟會,又隨楚伐吳。萊夷和齊是世仇,《左傳》中齊伐萊的記載甚多,最後為齊所滅。

北戎、山戎分佈在今河北和遼寧等地。姜戎、陸渾之戎本在今甘肅一帶,後來被迫遷徙到今豫西。在周的南面有揚拒、泉皋、伊洛之戎。魯的西境也有戎人。在衛都的城牆上可以望見戎人的村落。晉國的周圍都是戎狄人,故《左傳》說:“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

《左傳》說姜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不通,言語不達。”生活習慣、禮俗、語言的差異,把戎狄和華夏區分開來。但戎人中有姜姓、姬姓之戎,顯然他們和周人本為同族人,只是出於歷史或文化的原因,使他們分道揚鑣。儘管戎狄和華夏在文明程度上有差距,但這對彼此交往並無太大妨礙,如周王曾娶狄女為後,晉獻公、文公都娶戎族女子為妻。

群蠻和百濮居於楚之南。楚與晉戰於鄢陵,蠻人也出兵隨楚。濮在江漢之南,或說在今雲南一帶。

春秋時楚境內已有不少以“蠻”自稱的民族。在春秋前期,楚大舉進攻蠻人,史稱楚武王“大啟群蠻”。楚莊王時,楚周邊民族乘楚大飢之際,“戎伐其西南,又伐其東南,庸人率群蠻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於選,將伐楚”。秦昭王時﹐白起攻滅楚國之後,“略取蠻夷,始置黔中郡”。秦漢時蠻族以盤瓠﹑廩君﹑板楯三者最大。居住在武陵郡(今湘西﹑黔東及鄂西南邊緣地區)﹑長沙郡(今湘中﹑湘南地區)﹐故又稱“武陵蠻”或“長沙蠻”﹔其地有雄﹑樠﹑辰﹑酉﹑武五溪﹐故又有“五溪蠻”之稱。

狄分為白狄、赤狄和長狄。白狄在今陝西一帶。赤狄中分佈在今晉東南一帶。長狄之名見於《左傳》,具體情況不詳。狄人部落眾多﹐春秋時以赤狄﹑白狄﹑長狄最著。

戎和狄主要分佈在今黃河流域或更北和西北地區。據古書記載,戎狄多為“披髮左衽”。

春秋早期,戎狄勢力很盛,中原華夏諸小國受其威脅較嚴重,即使晉、齊等大國也經常要遭到戎狄的侵襲。從春秋中期開始,華夏各國有了較大發展,特別是通過稱霸而相互聯合,增強了對戎狄的防禦能力,不少的戎狄漸被華夏所征服。赤狄、白狄大部分為晉所滅,齊滅萊夷,秦滅西戎,楚國吞併數量甚多的蠻人或濮人的小國。由於各族長期和華夏聚居在一起,不斷相互影響,文化禮俗等方面的差別日趨減少。到春秋末年,原來散居於中原各地的戎狄蠻夷差不多都已和華夏融合在一起了。

東夷從民族學的角度看已經不存在了,完全漢化了。西戎的部分則西遷或被吞併,當前誰是西戎已經很難說清。至於所謂南蠻的百越,當前在雲南的少數民族幾乎都可以算,越南也是。北狄早就不存在了,歷史上的鮮卑等民族早就融合。但是從廣義來看,蒙古族似乎也可以符合這個名字的最初意義。

“蠻、夷、戎、狄”是先秦時期我國的華夏統治......

秦始皇是什麼民族的

那時候還沒什麼民族之說 說的是什麼人 比如趙人 宋人之類的 如果要按民族來定義的話 秦是以養馬發家的 是少數民族 可以說是比較早的遊牧民族 我們所說的漢人 是因為漢朝的威儀加於四海 因此少數民族把當時漢朝統治下的臣民都稱為漢人 當然 這些人自然也包括了先秦的後代 但是就秦始皇而言 他不是漢人

百越起源於百濮,還是說百濮與百越是同源

二者同源。濮人建立的濮國原在江、漢一帶,與同屬濮族的楚國為鄰,後遂為楚吞併。史家言及楚國境內的釘族時,先稱之為濮,繼稱之為越,即因濮、越同源之故。百越和百濮只是稱呼他們的人改變了稱呼。比如我們稱呼倭寇和日本人,就是這個樣子的。

彝族是什麼族系的?是百越,百濮,氐羌,還是槃瓠?

彝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彝族與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等皆源於古彝族.

到目前為止,彝族的族源以土著說、羌氐說為主。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中國古代大梁國是什麼少數民族

濮pú族 參加過周武王牧野誓師的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八族中,以濮族人數最多,而且分佈地域廣闊。因濮族長期處於分散的部落狀態,故有百濮的稱號。濮人建立的濮國原在江、漢一帶,與同屬濮族的楚國為鄰,後遂為楚吞併。史家言及楚國境內的民族時,先稱之為濮,繼稱之為越,即因濮、越同源之故。

濮人因不堪楚國的壓榨,曾多次起義反抗,均無成就,濮人建立的庸國也被楚吞併。戰國時,楚用吳起(前384—前381年),“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因為當時在江東立國的越尚在,故楚國境內原濮人小國都稱百濮,濮人的居地,東連吳、越。公元前334年,楚終於滅了越國。楚國派到夜郎、滇國去的將軍莊蹻,因歸路被秦截斷,他及帶去的將士都留居滇地,與當地各族人民混居。

秦漢三國時,濮人遍及今西南各省區。《華陽國志》卷3《蜀志》言:臨邛縣有布濮水(河名,在今四川邛崍縣西南);“濮(地名,在蜀郡)出好棗”。布濮水流經處和濮都住有濮人。揚雄和左思前後各寫有《蜀都賦》,都提到“百濮”。說明兩漢三國時蜀地濮人甚多。《華陽國志》卷4《南中志》言:

南中在昔蓋夷越之地,滇濮、句町、夜郎、葉榆、桐師、巂唐侯王國以十數。編髮左衽,隨畜遷徙,莫能相雄長。

以上所提到的越,即百越系的濮或僚族。“滇濮”指以滇池為居住中心的滇人,滇人為百濮的一支,滇人的習俗,如喜歡用銅鼓,住“幹欄”等,與濮人相同。句町,也是濮人的一支,主要分佈於今雲南東南部、貴州西南部及廣西西北部一帶。夜郎國的主體民族為僚人,《太平御覽》卷171引唐樑載言《十道志》謂“珍州夜郎郡,古山獠夜郎國之地。”《華陽國志》卷4《南中志》言夜郎竹王“有才武,遂雄夷濮。《後漢書》卷86《西南夷列傳》稱夜郎人為“夷獠”,可證夷獠即“夷濮”。《三國志》卷43《張嶷傳》注引《益部耆舊傳》言蜀漢馬忠、張嶷平定南夷劉胄的叛亂後,“牂牁、興古獠種復反”。證明今貴州與雲南東南部有僚人。《華陽國志》卷3《蜀志》言“堂狼縣,故濮人邑也,今有濮人冢”。堂狼縣在今雲南東北部會澤、東川、巧家一帶。漢武帝時,滇王在同姓勞深、靡莫的慫恿下抗拒漢使者吏卒。滇及勞深、靡莫為濮僚族類,則益州郡(蜀漢改建寧郡)固多濮人,故《三國志》卷43《李恢傳》所言蜀漢南中賦稅出自叟濮,自不待言。滇西之永昌郡尤多閩、越、濮、僚族類,僚即駱越,《魏書》卷101《僚傳》談到僚人習俗如住幹蘭、用銅器、能臥水底似以鼻飲水、死者豎棺以葬等多與駱越相同,說明系同一族類。僚人與其人口眾多的同族駱越住地相距極遠,表明越人分佈區異常廣闊,故史書稱之為“百越”。如上所述,濮亦有“百濮”之稱。濮、越實為同一族類。

羋月裡的狄戎是什麼族人

戎狄

釋義先秦時對中國北方、西北等地少數民族的統稱。

所謂東方曰夷,南方曰蠻,西方曰戎,北方曰狄。這些都泛指除華夏族以外的民族。出處《國語·周語中》:“夫三軍之所尋,將蠻夷戎狄之驕逸不虔,於是乎致武。”

《荀子·正論》:“故諸夏之國,同服同儀,蠻夷戎狄之國,同服不同制。”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以一介的寒士,做到一國的丞相,公卿大夫,農工商賈,皁隸臺輿,蠻夷戎狄,什麼樣的人,差不多我都看過了。”蠻夷戎狄 相對應的現在的民族或國家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春秋時居民中有華夏和戎、狄、蠻、夷的區分。各諸侯國經濟文化上較先進而自稱華夏,他們把較為落後的小國或部稱之為戎、狄、蠻、夷。不少戎、狄、蠻、夷和華夏錯雜在一起的。

戎和狄主要分佈在今黃河流域或更北和西北地區。北戎、山戎分佈在今河北和遼寧等地。姜戎、陸渾之戎本在今甘肅一帶,後來被迫遷徙到今豫西。在周的南面有揚拒、泉皋、伊洛之戎。魯的西境也有戎人。在衛都的城牆上可以望見戎人的村落。晉國的周圍都是戎狄人,故《左傳》說:“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北狄狄分為白狄、赤狄和長狄。白狄在今陝西一帶。赤狄中分佈在今晉東南一帶。長狄

之名見於《左傳》,具體情況不詳。東夷夷分佈在今山東、安徽、江蘇北部一帶。萊夷在齊的東面,淮夷分佈在淮河中下

遊。《左傳》中提到東夷,《論語》中提到九夷,大約都是居住在今山東一帶的夷人。 見於《左傳》的小國介和根牟,即東夷人所建立。諸夷中以淮夷為最強大,並不斷和魯發生衝突。淮夷還參加楚主持的盟會,又隨楚伐吳。萊夷和齊是世仇,《左傳》中齊伐萊的記載甚多,最後為齊所滅。群蠻和百濮群蠻和百濮居於楚之南。楚與晉戰於鄢陵,蠻人也出兵隨楚。濮在江漢之南,或說在今雲南一帶。

據古書記載,戎狄多為“披髮左衽”。《左傳》說姜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不通,言語不達。”生活習慣、禮俗、語言的差異,把戎狄和華夏區分開來。但戎人中有姜姓、姬姓之戎,顯然他們和周人本為同族人,只是出於歷史或文化的原因,使他們分道揚鑣。儘管戎狄和華夏在文明程度上有差距,但這對彼此交往並無太大妨礙,如周王曾娶狄女為後,晉獻公、文公都娶戎族女子為妻。歷史中的戎狄春秋早期,戎狄勢力很盛,中原華夏諸小國受其威脅較嚴重,即使晉、齊等大國也經常要遭到戎狄的侵襲。從春秋中期開始,華夏各國有了較大發展,特別是通過稱霸而相互聯合,增強了對戎狄的防禦能力,不少的戎狄漸被華夏所征服。赤狄、白狄大部分為晉所滅,齊滅萊夷,秦滅西戎,楚國吞併數量甚多的蠻人或濮人的小國。由於各族長期和華夏聚居在一起,不斷相互影響,文化禮俗等方面的差別日趨減少。到春秋末年,原來散居於中原各地的戎狄蠻夷差不多都已和華夏融合在一起了。

東夷從民族學的角度看已經不存在了,完全漢化了。西戎的一支——秦人融入了漢族社會,併成為第一個大一統帝國的塑造者;其餘部分則西遷或被吞併,現在誰是西戎已經很難說清。至於所謂南蠻的百越,現在在雲南的少數民族幾乎都可以算,越南也是。北狄早就不存在了,歷史上的鮮卑等民族早就融合。但是從廣義來看,蒙古族似乎也可以符合這個名字的最初意義。

緬甸有哪幾種民族?

緬甸的民族有:緬族、撣族、克倫族、孟族、克欽族、克倫尼族、欽族、若開族。

緬甸人口5141.9萬(2014年人口普查) ,68%為緬族。主要的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孟族(2%)、克欽族、克倫尼族(1%)、欽族(2%)、若開族以及華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緬甸官方不承認華人、印度人、孟加拉人為法定少數民族。

布依族是什麼樣的名族

布依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有297萬餘人(2000年),其中貴州省有200多萬人,佔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貴州的都勻、荔波、獨山、平塘、鎮寧、麻江等10個縣(市)。其餘散居於雲南、四川、廣西等省(區)。 布依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沒有本民族文字。20世紀50年代創制了布依文,但未能普遍推廣,故通用漢文較多。 布依族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的歷史較為悠久。享有“水稻民族”之稱。紅水河流域還是中國最重要的林區之一。

歷史

布依族是雲貴高原東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時代就在這裡勞動生息

布依族(5張)

。布依族與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淵源關係。唐代史稱“西南蠻”,宋元以後稱“蕃”、“仲家蠻”,明、清稱“仲蠻”,新中國成立後,才稱為布依族。

布依族與壯族有同源的關係,都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壯族主要生活在廣西,布依主要生活在貴州。如今布依族人還保留著一些古代越人的風俗習慣,如居住幹欄式房屋、敲擊銅鼓等。也有人認為,西漢時的夜郎國,與今布依族有淵源關係。部分佈依族人自稱為“布依”、“布越”,部分佈依族人自稱為“布依”、“布曼”,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的共同自稱,統一用“布依”作為民族名稱。

布依族人民自宋代起,歷朝都有反抗封建統治階級剝削壓迫的農民起義鬥爭,在近代史上,又進行過反對外國教會,反抗日本帝國主義及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民族。熱愛打架,很多人習武。對外族有抵觸

宗教

布依族過去信仰原始的自然崇拜,每年節日都要進行祭祀活動,其中祭老人房(寨神)最為隆重,於農歷2月選兔日或虎日開祭,各戶要奉獻雞蛋和豬肉祭神,祭畢全寨人就地聚餐,以祈望豐收,全寨平安。

布依族宗教信仰

布依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和祖先,也有少數信仰基督教。每年有許多祭日,要祭山神,樹神等等。每家堂屋中都供有祖先的牌位,逢年過節都節祭祀。

相傳為“牛王菩薩”生日,當天要讓牛休息。一些地方用黑糯米麵粉或白糯米麵粉染黑後摻水拌和,將牛角塗黑,然後把牛牽到水邊,讓牛看到自己的影子,使之"知道"犁田工作即將結束,再加上一把勁便可休息。有些地方不用黑麵粉而用石灰漿把牛角塗白。

相傳為“龍王”晒龍袍日,當天富裕人家把好衣物拿到屋外晒。一般人家都做糯米飯或糯米粑吃,老年人飲酒講故事,年輕人到山坡草地上唱山歌。

“撒秧粑節”為西涼鄉布依族特有的節日,,時間訂在每年撒秧(穀雨)後的申(猴)日。當天各家帶粽子,酒肉,香燭紙錢到田邊祭供"菩薩",祈求風調雨順,滅絕害蟲,五穀豐收。

布依族除既有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以外,道教、佛教的許多神祇和菩薩亦受到敬奉。在老董上寨發現的一本《打保符開壇書》中,所列舉的神、佛就有玉皇大帝、三清大道拾極高真神、敕封解鬥母娘娘、下壇五猖兵馬神、太白星君、文昌帝君、關勝帝君、釋迦如來、觀音勢至、十八羅漢、唐僧、孫悟空、山神、土地、灶君、姜子牙等。但村寨中找不到1座寺廟,也沒有專業的神職人員。

參考:baike.baidu.com/view/4041.htm

...

雲南都有什麼族?他們都是什麼族?為什麼有那麼多?

雲南的民族分別是:彝、白、哈尼、壯、傣、苗、保僚、回、拉怙、佤、納西、瑤、藏、景頗、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諾、水、蒙古、布朗、獨龍、滿 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據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分佈的數據, 全國56個民族中,雲南就有52個,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個,除漢族外,少數民族有25個。 全省總人口約4192萬人(1999年),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300多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1/3。 在2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萬;人口最少的是獨龍族,僅5500人。 雲南民族眾多,其形成原因也很多,主要是因為:雲南地處高原,崇山峻嶺,交通阻隔, 各地居民處於相對"封閉"的狀態之中,久而久之,逐漸發展為不同的民族; 中原和北方統治民族進入雲南,也帶來了一些少數民族人口;一些少數民族人口在元明清時期因避難、 逃荒或其他緣故,先後從內地遷入雲南。由於上述一些主要原因,使得雲南成為少數民族眾多的省份。 雲南25個少數民族分佈比較複雜,但突出的特點有兩個:一是交錯分佈、大雜居、個居。 全省沒有一個單一的民族縣(市),也沒有個民族只住一個縣(市)總的說來,在邊疆地區分佈居多; 二是立體分佈,與雲南立體地形、立體氣候相聯繫,總的看來,傣、壯兩族主要居住在河谷地區, 回、滿、白、納西、布依、水等民族主要聚居在壩區,哈尼、拉枯、佤、景頗、基諾等民族居住在半山區, 苗、僳、怒、獨龍、藏、普米等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區。 雲南少數民族民居建築各具特色,各式和樣。雲南少數民族的服飾絢麗多彩,各具特色。 在語言和文化方面也有各自的語種和文字。民族節目也豐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許多節日,有的節日則是 多民族所共有。大致分為宗教祭祀性節日、生產活動性節日、紀念慶祝性節日、社交娛樂性節日。 較著名的節日有: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潑水節、納西族的三朵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 僳僳僳族的刀杆節等。 雲南是全國宗教類型最多的省份,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原始宗教在雲南均有, 堪稱中國的"宗教王國"。 目前的民族學研究成果已表明:古代雲南境內氐羌系的群體,是發展為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的各少數民族的核心;屬百越系的群體,是發展為漢藏語系侗傣語族的各少數民族的核心;屬百濮系的群體,是發展為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的各少數民族的核心。 雲南西北地區的新石器和青銅文化,是氐羌系先民創造的原始文化;而云南洱海地區和金沙江中游地區的新石器及青銅文化,則是氐羌和百越文化結合的產物,其中氐羌文化因素占主導地位; 雲南滇池地區、雲南東北及滇東南地區新石器和青銅文化的主人,主要是百越系的先民,同時雲南滇池、雲南東北地區也有氐羌先民居住;瀾滄江中游地區新石器和青銅文化的主人,則是百濮先民。各民族先民既創造了具有自己民族特徵的文化,又在相互的交流中使雲南民族文化從一開始便有了很多共同的聯繫。在他們當中,有的建立了自己的奴隸制國家,如古滇王國和哀牢王國,部落之間長期進行著戰爭,滇王及貴族在戰國至西漢時已享有巨大的政治特權和財富,在役使大量奴隸進行生產勞動的基礎上,創造了輝煌的雲南古代文化。 秦漢時期,生活在今西南地區的各少數民族被稱為“西南夷”。《史記.西南夷列傳》載:“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邛都最大……其外, 西自桐師(今雲南保山)以東,北至葉榆(今雲南大理),名為離,昆明……自離以東北,君長以什數,徙、笮都最大;皆氏類也,此皆巴,蜀西南外蠻夷也。......

相關問題答案
百濮是什麼民族?
李寧是什麼民族?
鮮卑是什麼民族?
福建蘭姓是什麼民族?
內蒙古主要是什麼民族?
白節節是什麼民族?
敘利亞是什麼民族?
努爾哈赤是什麼民族?
阿拉伯人是什麼民族?
馬超是什麼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