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為什麼滅亡?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魏國為什麼會滅亡

三國魏國的滅亡原因主要是心。具體指的就是司馬家族叛變。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繼承曹操,公元226年,曹丕病逝,傳位曹睿,拜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可因中蜀漢參軍馬謖的離間計,將司馬懿削職回鄉,後因蜀漢攻城將司馬懿還職,諸葛亮也病逝五丈原。曹睿病逝後,傳位曹爽,曹爽遭司馬懿謀殺,司馬懿掌握兵權,鍾會、鍾毓、鄧艾投奔魏國,曹爽之子曹芳軟弱,魏國危在旦夕,司馬懿死後,司馬昭繼承,司馬昭死後,司馬師繼承皇位,司馬師病逝後,司馬炎繼位,公元263年,滅了蜀漢。姜維離間和挑撥鍾會與鄧艾,但司馬炎懷疑,設計將三人殺害。公元265年,司馬炎逼曹奐讓皇位,改國號為晉,改元為泰始元年。咸寧4年(公元278年),老將羊祜上奏說吳國後主孫皓殘暴,不攻自破,並讓杜預為鎮南大將軍。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龍驤將軍王睿與杜預攻至吳國首都建鄴,孫皓投降。   正是:分分合合華夏史,其中大勢是統一。

戰國魏國為什麼衰落

魏國又是一個留不住人才的國家,人才的大量流失使魏國很快走向衰落,最終滅亡。我分析了一下,在整個戰國時期魏國流失的最主要人才有以下六位,而這六位都是戰國時期鼎鼎大名的人物。下面以時間先後順序分別介紹。

一 吳起

吳起是戰國時期與孫武齊名的著名軍事家,他所著《吳子兵法》與《孫子兵法》合稱為《孫吳兵法》,是我國古代軍事著作的典範。他在魏國率先變法,使得魏國很快強大起來,威懾四方。但是這些變法觸犯了魏國一些貴族的利益,遭到貴族的排擠。吳起於是逃往了楚國,在楚國又實行了變法,楚國也強大起來,楚國在南面對魏國構成巨大的威脅。可以說吳起變法是魏國崛起的前提條件。

二 商鞅

商鞅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商鞅年經時曾是魏國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曾向魏王推薦商鞅,魏王並不理會,於是他又向魏王建議:“王既不用公孫鞅,必殺之,勿令出境!”魏王對公叔痤的囑託仍不以為然。果然,商鞅後來聽說秦孝公招賢納士,就到了秦國面見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種策略,孝公選擇了霸道,並任命商鞅為丞相,推行了著名的商鞅變法,秦國由此一躍成為戰國七雄當中的霸主,秦國在西面對魏國構成了致命的威脅。商鞅從魏國流失直接造就了一個強大的秦帝國!    三 孫臏

孫臏是兵聖孫武的後代,也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軍事家之一。孫臏在魏國時遭到龐涓的殘酷迫害,後來被齊國使臣營救回齊國並拜為軍師。公元前354年,魏軍包圍趙國都城邯鄲,孫臏圍魏救趙,在桂陵一戰中大破魏軍,給龐涓當頭一棒。十餘年後魏國又入侵韓國,齊國出兵相救,在馬陵之戰中孫臏通過逐日減灶的策略,誘使魏軍深入,全殲魏軍主力,俘虜魏國太子,魏軍主帥龐涓自殺,魏國從此一蹶不振。孫臏的流失對魏國影響最大,也最直接,他直接導致了魏國的衰落。

四 范雎

范雎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戰略思想家。早年投在中大夫須賈家當門客,在跟隨須賈出使齊國時已嶄露頭角,但也因此而險遭不測。於是他逃往秦國並很快被封為丞相。范雎向秦昭王提出“遠交近攻”的軍事外交策略,秦國後來一直延用這套非常行之用效的策略,成功削弱東方六國的實力,為秦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遠交近攻”的謀略對後世用兵有著深遠的影響。

五 張儀

張儀是戰國時期說客雙雄之一,連橫之父。曾經師從於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學滿後回魏國,因家貧報國無門。後入秦國,因其雄辯之才被秦王封為相國。他以許地為條件,誑騙楚國,成功拆散齊楚聯盟,又故意激怒楚懷王,楚國發兵十萬攻秦,被早有準備的齊、秦聯軍擊敗。楚王不甘心失敗,又調舉國之兵攻秦,再次大敗。由此,秦國成功削弱了當時唯一能與之抗衡齊、楚兩個大國的實力,秦國統一中原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了。

六 信陵君

信陵君魏無忌,戰國四公子之首。

當年秦軍兵圍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平原君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不顧個人安危,竊符救趙,捶殺魏軍主帥,親率魏軍主力擊退強大的秦軍。信陵君因懼怕魏王怪罪,留在趙國十年不敢回魏國。秦國恢復元氣後大舉進攻魏國,魏安釐王才想起信陵君在魏國時,秦軍一直不敢犯邊,於是急令信陵君回國。信陵君回國後,聯合其它諸侯國大敗秦軍,隨後又乘勝率領五國聯軍伐秦,秦國緊閉函谷關門不敢應戰。秦昭王對信陵君又恨又怕,派人到魏國行離間計,謊稱信陵君要自立為王,並派出使臣特意向他祝賀。魏王信以為真,派人代替魏無忌任上將軍。信陵君從此閉門不出,不肯再為魏國效力,四年後鬱鬱而終。信陵君死後十八年,秦軍水灌大梁,魏國滅亡!    在任何時期任何國家,人才都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魏......

三國中魏國在公元幾年時滅亡,因為什麼原因

滅亡於公元266年。原因如下:

1、曹氏家族的繼承人壽命短暫,不利於接班人威信的培養,也就是沒有時間讓他們證明自己的能力,故而他們沒有親信,沒有時間“養勢”。

2、帝國社會,繼位者往往顧慮自己的兄弟覬覦皇權而展開迫害。曹植、曹彰都是這樣的結局,曹植生跟死是一樣的,繼任者剝奪了其他兄弟的政治生命也是一種變相的殺戮。曹睿聽信讒言,擔心曹宇、秦朗弄權,也撤銷了他們的輔國之權。

3、曹氏一家,自曹丕、曹叡以後,有謀略的極少。像曹彰,就是有勇無謀的代表;曹植,則是典型的文藝青年,好無病呻吟,政治上極其幼稚。後來的曹爽,也是一個紙上談兵的主,喜歡和一些清談閒人廝混,且個人缺乏決斷,耳根子軟,這就為司馬懿奪權制造了條件。

4、司馬氏一家的興起有以下幾個原因:

A、第一代司馬懿極具謀略,他善於韜光養晦,其實曹操並不是很信任他,但他能夠明哲保身,安然無恙;

B、司馬懿壽命較長,他不敢欺負的曹魏前三代領導人都比他先走一步,留下來的人論智謀沒有他刁、論威信沒有他高、論形勢沒有他強,結果不言而喻;

C、司馬懿的兒子中有兩個人智慧超群,司馬師、司馬昭秉承司馬懿的鬥爭路線,充分地把曹魏趕下政治舞臺。

魏國為什麼會滅亡?

三國中,魏國最強大,但為什麼最先滅亡? 曹操採用袁紹謀士許攸的建議,打敗了袁紹,統一了北方,又“挾天子令諸侯”,為後來魏國的強大奠定了基礎。但魏之滅亡也是源於曹操的: ① 曹操不能以民為貴。孟子說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而曹操不僅認為君貴民輕,而且認為“己貴民輕”,這從他的“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這句話中就可以看出來。② 曹操忌賢妒能,重武輕文。他十分愛慕像關羽、趙雲這樣的武將,但卻殺許攸、斬楊修,使魏國無出謀劃策之人,以致在蜀軍進犯時,不得不起用像司馬懿、司馬昭這樣的野心家。司馬氏父子在滅蜀的過程中勢力不斷壯大,最終滅掉了魏國

三國魏國怎麼滅亡的?

在魏、蜀、吳三國中,魏國地廣人多,經濟發展快,實力最強,但大權逐漸落入司馬氏家族手裡。 曹丕建立魏國時,得到大將司馬懿的支持。曹丕死後,魏明帝曹睿即位,司馬懿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專權時,篡位野心日益顯露,魏帝曹髦曾氣憤地對大臣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他來奪走皇位。”不久,曹髦策劃除掉司馬昭,結果事情敗露,反被司馬昭殺死。司馬昭立曹奐為帝。從此,在曹魏政權中,再也沒有人敢公開反對司馬氏的統治啊了。 263年,魏國滅蜀。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魏帝,自稱皇帝,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司馬炎就是晉武帝。280年,西晉大舉進攻吳國,吳國投降。西晉統一南北,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的分裂局面

在三國時代中,魏國是怎麼滅亡的,吳國又是怎麼滅亡的

在魏、蜀、吳三國中,魏國地廣人多,經濟發展快,實力最強,但大權逐漸落入司馬氏家族手裡。

曹丕建立魏國時,得到大將司馬懿的支持。曹丕死後,魏明帝曹睿即位,司馬懿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專權時,篡位野心日益顯露,魏帝曹髦曾氣憤地對大臣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他來奪走皇位。”不久,曹髦策劃除掉司馬昭,結果事情敗露,反被司馬昭殺死。司馬昭立曹奐為帝。從此,在曹魏政權中,再也沒有人敢公開反對司馬氏的統治啊了。

263年,魏國滅蜀。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魏帝,自稱皇帝,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的分裂局面

晉滅吳之戰,是統一全國的戰爭,也是強者消滅弱者的一場戰爭。晉具有各方面的優勢,但仍經過長期準備,精心策劃,嚴密部署,終於迅速取勝。弱小的吳國面對強敵,反而輕敵大意,毫無有效全面的防備措施,結果一敗塗地。

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的滅蜀,使司馬氏勢力進一步加強。鹹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馬昭病死,子司馬炎嗣相國、晉王位,繼掌魏國朝政。同年十二月,司馬炎廢魏元帝曹奐,自登皇位(即晉武帝),改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改元泰始,都洛陽。這樣,魏滅蜀、晉代魏,變三國鼎立為晉與吳的南北對峙。

司馬昭曾有滅蜀之後三年就滅吳平天下的設想,但滅蜀後,因師老民疲,又缺乏滅吳所必不可少的一支強大水軍,滅吳之舉暫停。司馬氏轉而採取措施整頓內部,如任用賢能,廢除苛法,減免賦役,勸課農桑,興修水利,以此緩和社會矛盾,恢復經濟,加強實力基礎。司馬氏還特意厚待歸降的蜀國君臣。如封劉禪為安樂公,後來還徵用諸葛亮孫諸葛京“隨才署吏”,其他蜀國降臣封侯者有50餘人,以此穩定巴蜀之眾,又示意東吳,收買吳國人心。晉代魏後,晉帝司馬炎又遣使與吳講和,作緩兵之計。但與此同時,司馬炎抓緊時間,開始作進攻吳國的軍事準備。

晉泰始五年(269年),晉武帝以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鎮守襄陽(今湖北襄樊);衛奡都督青州諸軍事,鎮臨菑(今山東臨淄北);司馬伷都督徐州諸軍事,鎮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以這些地區作為進軍的基地。羊祜是極力主張並參與密謀滅吳的主要大臣之一,他曾在襄陽與東吳名將陸抗對峙,善施恩惠,如主動送還吳軍俘虜、吳國禾麥、吳人射傷的禽獸等,使“吳人翕然悅服”。吳人北來歸降者不絕。

泰始八年(272年),司馬炎以王浚為益州刺史,密命他製造大船,訓練水軍,“為順流之計”。王浚遂著手作“大船連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人,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出門,其上皆得馳馬往來……舟楫之盛,自古未有。”一支強大的水軍在長江上游逐漸建立起來了。

正當晉朝國力日盛,積極準備平吳的時候,江東的孫吳卻是每況愈下。早在孫權晚年,由於賦役苛重,吳國人民的不滿和反抗已有所發展,社會矛盾加劇。晚年的孫權,“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搞得朝臣人不自安。孫權死後,圍繞繼位和權力問題,引發了一連串的宮廷內爭和帝位更迭,進一步加劇了吳國的混亂。及至吳元興元年(264年),孫權之孫烏程侯孫皓被迎立為帝后,情況更加不可收拾。孫皓昏庸無道,即位後盡情享樂,好酒色,興土木,搞得吳國“國無一年之儲,家無經月之畜”,人民揭竿而起,朝臣離心離德。孫皓對西晉的威脅,毫無戒心,有時也派兵攻晉,但多因草率而無功。他迷信長江天險可保平安,從未認真在戰備上下功夫。名將陸抗覺察到晉有滅吳的意圖,曾不止一次上疏要求加強備戰,他還預見到晉兵會從長江上游順流而下,特別要求加強建平(今湖北秭歸)、西陵(今湖北宜昌東南、西陵峽口)的兵力。王浚在蜀造船所剩碎木順江而下,吳建平太守吾彥取之以呈孫皓說:“晉必有攻吳之計,宜增建平兵。建平不下......

蜀國魏國吳國為什麼會滅亡

人才青黃不接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晉朝名將雲集,蜀國和吳國都沒有了領兵大將,都是隻能防守不能進攻的普通將領。加上多年戰亂,人心都想著統一。

三國曹操建立的魏國是怎樣滅亡的?

主少國疑,權臣篡位。公元265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迫使曹奐禪讓,建立晉國。

戰國後期的魏國被滅的原因是什麼

最大的原因是人才網羅不利,魏國有著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人才庫!都有哪些人才是從魏國走出去的呢?說出來你會吃驚:孫臏、吳起、商鞅、範錐。這幾位,單挑出哪一個都是曠世奇才,但是都離魏國而去

相關問題答案
魏國為什麼滅亡?
中華民國為什麼滅亡?
東周朝為什麼滅亡?
北宋為什麼滅亡?
元朝為什麼滅亡?
周朝為什麼滅亡?
齊國為什麼最後被滅亡?
趙國為什麼被秦國滅亡了呢? ?
趙國為什麼被秦國滅?
春秋吳國是怎麼滅亡的難道真是因為西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