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和幼兒溝通?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如何跟孩子有效溝通

第一, 溝通的時機

首先一定要選擇孩子有溝通的慾望時,如孩子在取得成功,高興的時候,家長要學會與他們分享;在孩子遇到挫折,受到傷害時,要主動愛撫、關心;當孩子做錯事時,家長要告訴自己,人的成長需要經歷,甚至需要創傷......其次,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當孩子出現了令家長不滿意的行為時,家長很容易情緒失控而發怒,經常出現過激的言行,事後又後悔自己的不理智給孩子的身心造成的傷害。更有甚者把工作中的壓力與家庭矛盾的不快,通過“教育”孩子得以宣洩。家長通過“教育”孩子獲益了,孩子又得到什麼呢?家長與孩子溝通,切記要選擇理智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後。

第二, 溝通的內容

以孩子要溝通的內容為中心,家長要把自己的觀點、理念隱藏其後。應該和孩子談談學校的奇聞軼事,電影、電視的動人情節,時尚音樂的感人之處,儘量使孩子在學習之餘處於休閒的狀態,使他們的身心儘可能地放鬆。切忌反覆講訴功課等學習方面之事。另外,在與孩子交流觀點時,可以用商量的口吻表明自己的觀點。不要專注於判斷是非對錯,或與孩子互相怪罪。當孩子被尊重時,他的內心是溫暖的、安全的、放鬆的,這能夠很好地拉近心理距離。家長所要表達的態度、觀點,孩子也才能思考、接受。

第三, 溝通的技巧 首先學會傾聽

有效的溝通應該是信息的相互交流,家長的“暢所欲言”,實際上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讓他們閉嘴,發展下去就會演變成常見的錯誤——說教。孩子也有渴望交流的願望,也希望自己的話被好好地傾聽。孩子跟家長說話時,家長儘可能放下手中的事,全神貫注聽孩子講訴。孩子就能感受到被尊重和鼓勵,會很願意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這非常有利於家長了解孩子,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其次,恰當運用一點非言語交流技術。溝通除了通過言語,還可以藉助動作、表情和姿態等非言語形式。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擁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種全身心的休息。較早的情緒可以由此緩解和平息。人在情緒、心理穩定時是最理智的。還有耳語,耳語比正常的音量表達更加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動人。因為僅耳語的姿態而言,就已經表明兩人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親密關係了。如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拍拍他的頭,再把手輕輕放在他的肩膀上,注視他的眼睛,說:“不管發生什麼,我們都會在你身邊支持你的。你知道你對我們是多麼重要嗎?我們知道你能行的。”看起來不經意的動作,簡單的話語,會給孩子送去溫暖,送去力量。

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家庭是製造人格的工廠”,家庭的教育功能體現在親子關係中,親子溝通是這種功能的作用機制。家長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可多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第一, 溝通的時機 首先一定要選擇孩子有溝通的慾望時,如孩子在取得成功,高興的時候,家長要學會...

怎樣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文章

一、 瞭解孩子的個性特徵和各時期的心理需要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事,經歷了---感受了---結束了。每個人都是不斷成長的一生,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而一個人小時候的經歷會伴隨他一生,在家庭和社會關係中,有效的溝通顯得尤為重要。心理專家認為,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他們希望得到支持理解,每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以使他們的尊嚴受到極大的傷害。輕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對他們的能力表示懷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壞”,在孩子的心靈中是最嚴厲的判決,無情地將他們變成了一個家庭或學校的“另類”。在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同時,他們的心靈世界會變得一片灰暗,從而引發心靈上的危機。 愛迪生小時候被老師列入“笨孩子”之列,但他母親一直在鼓勵他,說他會成功。終於,愛迪生成了一位偉大的發明家。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只是我們許多家長不善於發現,缺少培養的方法,而使“天才”與自己的孩子擦肩而過。孩子成長不同年齡階段其特徵的不同其需求也不同。所以,家長與孩子的接觸方式、溝通語言也應該不同。要根據孩子不同年齡段生理、心理特點,結合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來進行溝通,這樣才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所提問題有些幼稚,脫離實際。其實,孩子不能區分真實與想象、理想與幻想的不同。心理學研究發現,只有18%的6歲兒童能區別真實與幻想;有90%的9歲兒童能夠理解故事是編造的還是真實的;11歲的兒童開始能從新的角度理解誠實的問題。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鏡子,他會折射出你教育成功的一面,也能折射出你教育失敗的一面。所以家長要重視與孩子的溝通。 孩子上了小學,溝通時又要注意什麼呢?這時家長首先要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但是,有些家長以為這樣會造成孩子的依賴性。中國的文化教育底蘊是很深厚的,"最難的不過是中國的方塊字"。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對學習的概念是比較陌生的。開始家長要陪讀,要求孩子一筆一劃寫作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懂得;學問不僅僅是老師教的,還要動腦思考,並鼓勵孩與小朋友交換不同看法。同年齡段的幾個孩子放學以後在一起做作業,這種小組學習很值得提倡。 其次,還要關心孩子的在校情況(與老師、與同學的關係),培養孩子落落大方、積極、快樂的情緒。譬如丟了一塊橡皮,褲子磨破了口,不要喋喋不休地批評。多和孩子聊聊在學校裡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多和孩子做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如帶孩子去參觀科技展、看兒童劇,而不是去逛商場買衣服、去證券市場做股票生意。在德育方面,小學生主要培養是與非。家長要做表率,要有耐心,更不能糊塗,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要循循善誘,不能以粗暴態度對待,也不要一味遷就。 孩子大了,到中學時代溝通要注意什麼?孩子小的時候,可能會把家長、老師的話當成聖旨。但是,到了青春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文化知識教育更重要。因為此時的孩子,心理的成長落後於生理方面的發展,其邏輯、判斷、忍受挫折、自我調節、自控等能力遠遠不足,而且,此時的孩子更願意與社會接近.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家長正兒八經地說 "找你談談心",那是不可能的。家長要付出加倍的關心,要學會"在動中交流"。此時的孩子都喜歡遊戲、旅遊,要與孩子走出去,看看大自然,在這些動態活動中旁敲側擊地瞭解孩子所思所想,加強溝通,使孩子健康成長。 有的子女上大學離開家,這時候的父母如何與他們溝通?父母最愛的就是自己的子女。愛的方式不同,結果就不同。重要的是孩子能接納你的方式。如有的家長會在網上和孩子聯繫,雙方都建有自己的博客,在網......

要怎麼與孩子溝通才是有效的方法?

坦然面對溝通難的困境

現在的孩子是伴著“聲光電”誕生併成長的,與他們家長年幼時候的接收系統完全不一樣。如果家長還只用嗓子單聲道地告訴自己的孩子應該怎麼做,他們就會感覺特別枯燥沒意思。好多孩子在今天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聽音樂,而又一邊寫作業,因為他自小就在一個擁有各種各樣的家電的家庭環境里長大,因而產生了這種多點接收的習慣和技能。這樣的系統刺激遠比單純的語言符號刺激要強烈的多,有效的多,所以家長如果固步自封,仍然用原來自己受教育的模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必然不可能引起孩子的興趣,相反,甚至在孩子的眼裡,家長往往都成了厭煩的符號;另一方面,層出不窮的高科技產品,深刻地影響著孩子的生活環境和思維習慣;今天的孩子還有了接受國際超前意識的能力,比如說對於性知識的認識,家長可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難以啟齒,而孩子卻實際已經懂了很多。溝通的困境是每個家長必須正視的現實前提。

學會設計啟發式問題

很多家長對於溝通問題的認識往往處於一個誤區,就是認為只要家長說的話孩子聽了,這就是溝通。家長由於他們成長年代的各種因素的限制,使得他們教育自己孩子的語言和思維是很貧乏的。比如有個孩子抱怨說自己的母親一天就和自己說六句話:早晨說“快點快點,要不就上學遲到了”;第二句是“早餐怎麼也得吃點,要不上午的課頂不住”,第三句是“過馬路要小心,看著點車”,第四句是“到了學校你千萬努力”,第五句是“中午學校的飯不太好吃,但你正在長身體,一定要多吃點”;第六句“放學回家先寫作業,彆著急看電視”。這樣日復一日的說,作為孩子自然而然的會感到厭煩,結果反倒事與願違。所以作為家長應該注意和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學會設計問題,用問話的方式來和孩子溝通,儘量不要用陳述句,而要儘可能的讓孩子說。“問”在今天是一種高級的交流形式,父母的提問也應該是具有很強的技巧性的,家長在這方面應該加強。

溝通的問題要具化

家長有一種習慣就是容易語重心長,但是說出的話卻又特別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學習”。這種語言表達在今天對孩子的教育是無效的,也是無益的。因為這些話缺乏明顯的可操作性,作為孩子基本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緊張焦慮。積極的方式是要以一種具體的問話,通過鼓勵的方式漸進式的與孩子溝通。就比較容易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動的方向。將孩子的行動目標分成許多的小臺階,每一步都具體而又相對容易的能夠達到目標,讓他們每一步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開拓孩子的生活範圍

值得家長注意的一點是不能過分的溺愛孩子,這樣只會縮小孩子的生活半徑。這樣的孩子心理素質必然很差,承受能力被大大的弱化,無法承受更多的壓力,承擔更多的責任。

單一的環境缺少很多的體驗,造成太多的人生空白。心理學上提倡“共情”,只有處於同樣的情況境遇下才能感同身受。很多溝通都必須有過相應的體驗,才能夠理解,才會有效果,只講道理孩子是很難聽進去。

創造多元化的溝通渠道

家長不能僅僅立足於語言的溝通,應該採取多種方式。孩子比較喜歡音樂,那就採取音樂的方式,要循循善誘。心理學上有“對立違抗”的說法,就是孩子首先會將攻擊面設定為他最親近的人。家長需要認真思考一下,作為一種符號的出現,是否有些東西是不能為孩子接受的。家長的語言符號用多了,往往容易引起逆反心理。而多種新穎的溝通方式,比如生日蛋糕,可以插一面小旗子,寫著“孩子我愛你”,容易增加情趣。常規的溝通方式往往引不起孩子的興趣和能動性。

充分認識人格類型

作為家長既要認識到自己的人格類型,也要充分理解孩子的人格類型。比如有......

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

父母並非就是生來的溝通高手,不一定時時都保持愉悅的情緒,不一定把每件事都判斷得那麼準確。實現有效溝通還需家長不斷地實踐學習。 與舊時養孩子的觀念和做法相比,這些年來,人們更過地倡導多和孩子進行溝通。根據前幾年的一個調查顯示,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呈現越來越融洽的趨勢。 時代在變,社會在變,人的思想和行為也在變。當然,教育孩子的方法也要隨之而變,家長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方法去教育孩子,甚至過分地要求孩子達到自己給孩子定下的目標。 所有好地教育都應該從溝通開始。父母與孩子之間能夠實現有效溝通是家庭和諧、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但是父母並非就是生來的溝通高手,不一定時時都保持愉悅的情緒,不一定把每件事都判斷得那麼準確。我們的每一次溝通都無法脫離家庭之外的環境帶給我們的無窮變數。所以,溝通沒有一種所謂成功的模式,更沒有能夠“包醫百病”的靈丹妙藥。實現有效溝通還需家長不斷地實踐學習。 1.正視自己內心的感受。在跟孩子溝通之前,首先不應該把外面的不良情緒拉扯進來。 2.承認自己的不完美。在要求孩子做到百分百之前也反問一下自己是否真的一定非要到達那種程度不可。是不是因為自己的不完美才影響了現在的工作和生活? 3.自己還要成長。孩子一天天在成長,在觀察孩子變化的時候,看看自己是不是在成長,如果自己停滯了,就不要奇怪自己讀不懂孩子的心。 4.給孩子獨立的空間。溝通會得到外部的支持,但冥想才能生出內力,孩子也一樣。 溝通是有個性的。每個家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溝通方式。作為與你血肉相連的孩子,愛是你們之間最好的通道,技巧只不過是一點輔助。千萬別本末倒置。

在幼兒園裡怎樣更好的與幼兒交流

我覺得應該學會微笑,但是是那種親切的笑而不是職業化的微笑,要讓小朋友覺得你有親和力,能和她們玩到一起去。還有就是要適當的嚴厲,因為如果你太軟弱,小朋友就會欺負你,她們可是典型的“欺軟怕硬”的。無論什麼事,都要先從她們的角度想一想,或許她做的事情是錯的,但用意是好的...別的就是一些教師的基本素質之類的。

第一課、自我介紹非常重要。必須生動,要把自己的名字貫穿到童話故事或情景介紹中去。引導小朋友作自我介紹時也要鼓勵小朋友把自己的名字與事物結合起來(這是在小朋友心目中的第一影像,很重要)。跟小朋友們相處千萬別隻顧自己說個痛快,多聽、多示意(如用微笑,點頭、搖頭、眯眼、睜眼、深思等)讓小朋友自己給自己的言行作自我鑑定。平時要少批評,多誘導,多表揚。細心,耐心是關鍵。最重要的是千萬別把自己的情緒(無論什麼心情)帶到小朋友中間。處理問題要有引導,超前意識。

祝您成功,早日成為小朋友的知心朋友。

1、要體諒到小朋友的心裡,不能老用暴力打什麼的嘛,也不能孤立他,

小朋友一般都是騙哄的嘛,要讓他清楚做什麼是好做什麼是不好的,

找個乖點的小朋友給他做對比,讓他感到有競爭力

幼兒園的小朋友不可能象上學的學生那樣有良好的自制能力,

2、如果想真正讓他們聽話,就要融入他們,以孩子的思維方式處理問題,

不要以老師的身份去命令他們,這樣他們當老師是朋友,就會聽話了

3、孩子在幼兒園注意力不集中可能緣於沒有受到足夠的關注。在幼兒園裡,孩子受到關注的程度不容易得到滿足,為了獲得老師的關心孩子可能會做出一些舉動來吸引老師的目光,這時候老師要能保持冷靜,在孩子調皮的時候“視而不見”淡化孩子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吸引老師的態度。在孩子守紀律的時候恰當表揚他,或者表揚其他同學來影響孩子,慢慢孩子會學會更積極的方式來和老師互動。

4、在他面前做一些讓他感到好奇的事,讓他有想學的衝動,然後你就可以''威脅''他了,呵呵.還有就是你提出一個很誘人的條件,讓他自覺聽話,不要表現的好象是老師在求他,那樣對孩子思想成長不好哦!

5、心理學研究證明,“調皮孩子”和“優秀孩子”所具有的不同特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對他們的態度。作為家長和教師應該儘量克服這種影響。

調皮是孩子生長髮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特徵。學齡前兒童身心發育很快,生長需要多運動,多運動有助於幼兒身心健康,幼兒的很多“調皮”現象都是運動的外部表現,從這個意義講,調皮是幼兒的“天性”,但又由於缺乏知識經驗,這一對矛盾是孩子“調皮”的本質。正因為幼兒缺乏知識經驗,好多事情都不懂,所以他們自己試圖去探索,搞明白某種現象的原因。比如幼兒看到家長給他們剝香蕉,他就會好奇,要自己把香蕉剝開,而且是一連剝好幾根,看看每根香蕉裡裝的是不是一樣的東西?直到自己搞明白所有的香蕉皮裡包的都是一樣的,他對香蕉的探索活動才到此為止,並開始嘗試另外一種探索活動。所以,幼兒的調皮也是一種獲得知識的途徑,而且自己探索獲得的經驗是終身受用的,要比家長直接告訴他答案更好,家長和教師在這過程中,要明白調皮是孩子求知慾旺盛的表現。我們知道了孩子“調皮”的根源,就要正確對待孩子的“調皮”。一方面要順其自然,另一方面要正確引導,使孩子在生長過程中,既學到知識,又養成良好的品德習慣。

孩子的調皮是活潑好動的表現,是興奮性神經比壓抑性神經更加發達。一些父母往往要求孩子安靜、乖巧,可是這些過多的要求,往往使孩子更加好動。想要控制孩子調皮,那麼就先讓他充分的活動,父母也可以參與孩子的“調皮”,這樣才具備讓他安......

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問:為什麼孩子越長大,越難以溝通,請問怎樣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答: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孩子為什麼很小的時候,甚至小學四五年級就不願意和家長溝通了?是因為他們很有愛心,不願意刺激你們

我們家長帶著恐懼的心想要和孩子溝通,孩子說的任何一句話,本來很放鬆,充滿天真爛漫,家長都聽得心跳加速,神經緊張。他對父母說“小朋友在玩一款新遊戲了”,你神經也會緊張,“誰告訴你的?是你同桌?還是哪個同學?我告訴老師給你換同桌,或者你要離他遠一點,要不你過幾天也開始玩遊戲了。”或者他說我們班哪個男生和哪個女生一起回家了,家長立即反應“這是什麼環境?早戀嗎?你有沒有?”――孩子和你溝通很不愉快,不符合溝通的生命法則。

可是小孩都很有愛心,都是天使,很善良,他發現他只要一講真心話,你的心臟就不好受,他於心不忍,所以閉嘴,或者講一點你們聽上去心臟好受一點的話。比如爸爸問“今天在學校怎麼樣?”他回答“挺好的”,“成績呢?”“挺好的”,“老師批評你嗎?”“沒有。爸爸你要沒事,我要做作業了”。

生命是需要溝通的,溝通的目的除了傳遞一些必要的信息之外,還有很重要的心理功能,就是情和情的相通。《易經》有一句話叫“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情和情的相通、交融,來讓彼此更親密,讓愛可以在溝通中著床,彼此得到滋養。然後在這個前提下互換信息,讓這些信息使得我們的相知、相愛變得更寬廣,更深厚,在這個基礎上彼此得到啟發。

如何與幼兒家長進行有效溝通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每天面對的除了孩子就是家長。眾多的家長中有高素質的也有低素質的,與他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爭取他們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工作這是教師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讓我悟出與家長溝通需要一定的技能與方法,特別是對農村幼兒的家長。  一、利用多種方式主動與家長進行溝通  就現在而言,我們可以利用的聯繫交流方式有很多,如:電話聯繫、書信字條傳遞、上門家訪、召開家長會、家長面談、家園聯繫冊等。在幼兒園裡,與家長溝通最多的方式就是面對面的交流,因為老師每天要與家長見面。比如,早上在送孩子來園時或離園時,見到家長教師先主動上前和他們打招呼,如:早上好,你今天沒上班啊!好久沒有見到你來送了,最近很忙嗎?等等。如果是比較熟的家長就可以聊聊家常,如見面說嗨!你燙頭髮啦,真漂亮!你的衣服是哪買的,真好看等等。這樣教師的主動能拉近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距離,如果哪天幼兒出現什麼小錯誤時,教師也可以大大方方的和他爸媽說,今天是被我批評咯像個老朋友一樣與家長溝通與交流,這樣的家長不但不會生氣,反而覺得你對他孩子是比較重視的,家長也會更好的配合你的教育工作的。所以教師就應儘可能的利用這個時間與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  家園聯繫冊是家園合作必不可少的,現在幼兒園的家園聯繫手冊是一本幼兒成長檔案,孩子的表現與進步教師都記錄在上面,把孩子在幼兒園的信息及時的反饋給家長,很受家長的歡迎。但是也有不重視的家長,特別是農村幼兒的家長,拿到這本檔案就說這哪是孩子上學啊?他們哪裡會寫,還不是要我們寫啊。哪有時間呀,寫這些有什麼用啊為了讓這些家長更好的配合這個工作,重視起幼兒的這本成長檔案,我告訴家長們這本檔案可以留給幼兒一個很有意義的童年時光,記錄的都是孩子們平時的趣事和一些童年無忌的語言。現在這個成長檔案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有些家長看了高興的說,你們老師想得可真周到啊!以前有很多的家長對這個成長檔案翻都不翻,現在他們看得可認真了。  二、尊重家長是實現有效溝通的前提  在與家長的交流中,首先要很有禮貌地主動與家長問好,請家長入坐,要放下手中所有的事,一心一意地傾聽家長的話。要讓家長覺得自己很受重視和尊重。在一個具有耐心且很樂於傾聽自己心聲的老師面前,即使是一個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的家長,也常常會被慢慢軟化。比較常見的不好現象:教師坐著寫資料,家長邊上站著交流,雙方少有目光交流;教師約見家長時,說得多聽得少,只顧自己痛快,啪啪一通數落,情緒發洩完了,自己累了,家長的耳朵也塞滿了,回去便拿孩子撒氣。  其次,在與家長交流中我們要本著向家長學習的態度,即要謙虛。家長在社會中從事著不同的工作,不管他們的學歷如何,他們都可以從不同的側面為我們提供學習的機會,不斷豐富我們的知識和閱歷,以便更廣泛地瞭解社會,使我們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千萬不要以教育者自居,像教育學生一樣教育家長,使家長產生反感。對農村文化水平比較低的家長,千萬不能歧視,他們更需要得到我們的幫助,要真誠地指導他們不斷改進教育子女的方法。  再者與家長溝通時,一定要注意保護家長的自尊。在向家長反映孩子在園的不良表現時,儘量要單獨進行溝通。如當著眾人的面與家長溝通往往會使交流效果大大降低,甚至有可能會引發衝突。  三、過硬的業務能力取得家長的信賴  我們都知道,小學、中學是以孩子學習成績來作為評價教師的主要依據。我們幼兒園教師則須努力提高業務能力,以及用教師的人格魅力來取得家長們的信賴,並實現有效的溝通。  女孩子登上大舞臺去比賽是媽媽無比開心的事。在縣藝術節中,教師精心為幼兒排練舞蹈,取得可喜成績,臺......

如何與小班幼兒進行有效溝通

《綱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係,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這一點對小班幼兒來說更為重要,我們只有與幼兒互相交流,在情感、認識上達成一致,建立朋友關係,同幼兒及時溝通,才能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但是實踐中我們會發現在幼兒園裡,小班的孩子最為急人,有時候你和他們說話說幾遍他們好像不懂一樣,完全不理睬老師。有時候會覺得很沒有迴應,一個人像在那裡唱獨角戲一樣。上課的時候很冷場等等,溝通起來比較費勁。如何能夠與小班年齡段的幼兒進行有效的溝通,為此我對這一情況進行了關注,嘗試探索著更有效的溝通方法。

談到與孩子的溝通的問題其實就是師幼對話。師幼對話是什麼?總的來說它是指幼兒與教師之間在一種平等、自由、真誠、開放和民主的基礎上展開交流對話,對話雙方相互吸引、相互傾聽、相互包容和相互分享。細說它又包含兩層含義:一是產生於教師和幼兒之間,即對話雙方的角色關係;二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即對話雙方你情我願,沒有強迫和壓制。

《綱要》中這樣說:“教師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環境,以關懷、接納、慎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和感受,鼓勵和支持他們大膽探索、表達。關注幼兒在生活中的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即時以適當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師幼對話環境”。這裡有兩個關鍵詞非常重要:環境的創設和情感的交流。交流的環境應該是輕鬆愉悅的,孩子能夠大膽去表達的,想說的。從這個角度想,對話應該是一種情感的表達而不是單純的回答。

對於與小班的孩子溝通,具體操作方法我歸納成了以下幾點:

一、 解讀孩子,接納孩子的感受

要想與幼兒交流,教師首先要會看,要用眼睛去看,看看事情的經過,看看幼兒的行為,解讀這些行為後面的原因,從而真正的瞭解幼兒的需要,滿足幼兒的需要。對於不同類型的孩子,我們要能夠有初步的判斷和了解,不能盲目的對孩子進行判斷,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這個問題,也許溝通的方式和方法就會要有效得多。

在出現一些實際的情況的時候,特別是孩子在遇到了一些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發自內心的體會孩子的感受:“你現在心情很難過,老師也覺得是這樣!”“你好像不喜歡這個活動。”等等,這樣讓孩子能夠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和接納,從而願意表達自己的心聲。

二、 關愛孩子,用情感的角度打動孩子

(一)、消除孩子的陌生感:對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來到幼兒園這個新環境他們充滿了陌生感,心理的不安全油然而生。他們最需要的是教師的愛。老師需要真誠的去關注每一個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喜愛。

(二)善用肢體表達:肢體交流是我們經常會使用的一種手段,也是一種愛意的表達,特別是小班的孩子,他們很喜歡老師牽手、老師擁抱、摸頭等等。試想一位母親對待自己的孩子,經常會是這樣,抱著,親親、摸摸,這是一種愛的表達和表現。老師對孩子也多些肢體上的交流孩子們會更有安全感,覺得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自然拉近了距離願意參與交流。早上來到幼兒園,抱抱孩子,告訴孩子老師很想你呀,孩子自然會很高興。

(三)以父母的身份標識自己:老師可以嘗試以父母的身份標識自己,特別是面對年齡較小的孩子。孩子對親人的依賴,給了我們啟示,扮演他們的至親是一種切實有效的方法。

(四)注重情感交流:要經常對孩子說:“我喜歡你!”“我很愛很愛你!”情感表達是促進情感的一種方式,聽到這樣的話孩子們會很喜歡、很願意聽,也會更積極。這樣的交流多了,孩子也會有這樣一種意識要主動去表達自己的情感。另外在與孩子的交流中要注意關注孩子情緒情感的變化,及時的反饋......

怎麼更好的和孩子溝通

1.多多瞭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瞭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儘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據程桂英老師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瞭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有效和幼兒溝通?
工作中如何有效溝通?
如何有效溝通論文?
如何有效預防和治療結腸息肉? ?
如何有效的推廣產品?
如何有效記住英語單詞?
如何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如何有效的批改作業?
如何有效去痘印?
如何有效的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