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術發明的意義?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有什麼意義?

印刷術是按照或圖畫原稿製成印刷品的技術。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主的國家。早期的印刷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現在的木版水印畫仍用此法,統稱“刻版印刷術”( 亦稱“雕版印刷術”)刻版印刷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後來出現的拓印碑石等。造紙和制墨等生產技術出現之後,逐漸發明了刻版印刷技術。刻版印刷的始創時間,現在眾說紛紜,尚未定論。我認為它始創於東漢,發祥在洛陽,盛行於隋唐。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印刷物是唐鹹通九年(公元868年)印製的《金剛經》(它全鄭長4877毫米,高244毫米,由七張粘連起來而成一卷。卷首有釋迦說法圖,末有“鹹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王+介)為二親敬造普施”題記。原藏於甘肅敦煌千佛洞,1899年發現。1907年為英國人斯坦因盜去,現存於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隋唐時,我國的刻版印刷術先後傳至朝鮮、日本、越南、菲律賓、伊朗等國,後又輾轉傳至非洲和歐洲。直至公元14世紀末,歐洲始有刻版印製品。

刻版印刷術最早出現在洛陽。據《後漢書·黨錮傳》上記載:東漢建寧二年(公元169年) ,張儉因反對大宦官中侍侯覽,靈帝在洛陽下令“刊章討捕”他。“刊章”,就是刻印通輯的章表。在造紙術改進60年後出現刻版印刷術,而且僅供皇帝御用,這不僅是可能的,也是可信的。這是世界上關於刻版印刷術最早的記載。刻版印刷術經過漫長的發展階段,它比手抄傳播文化的優越性日益為人們所重視。它的使用範圍從專門雕刻皇帝詔令發展到其它重要典籍,從皇帝御用發展到民間,隋唐時已廣為流行。

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十年(公元636年) 曾下令刻版印刷由洛陽人長孫氏撰寫的《女則》10篇。當時洛陽的一些重要圖書和佛教經典都採用了刻版印刷。佛教經典印本在洛陽數量之多,居天下之冠。唐會昌五年(公元845年) 佛傳失龐,武宗專門下詔令焚燬東都洛陽的佛教典籍印本。後來,司空圖在《為東都敬愛寺講律僧惠確化募雕刻律疏》中,曾要求“欲更雕餿”(見司空圖:《司人表聖集·卷9》)。後唐長興三年(公元932年)中書門下奏請依據唐《開成石經》樣刻《九經》(即《易經》、《書經》、《詩經》、《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儀》禮《周禮》和《禮記》),得到唐明宗李嗣源敕準。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由政府刻印和銷售書籍。這項艱鉅的工作,由當時洛陽國子監主持進行,歷經21年,至後周太祖廣順三年(公元953年)六月全部刻成成書,並開始發售。《資治能鑑》上說:“雖亂世,《九經》傳佈甚廣”(見該書卷391,“太祖廣順三年”),可見其印刷數量之多,發行範圍之大。練上簡述,我們可以看到洛陽與印刷術的創始傳播的關係是多麼密切。

,有利於文化普及與傳播,提高國民素質。2,印刷術傳到歐洲有利於傳播資本主義思想文化,打破天主教會的文化壟斷,為資產階級反封建創造了條件。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3899242.html

我國古代印刷術的發明有什麼意義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體現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

活字印刷術為書籍的傳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為書籍及時有效的傳播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雕版印刷作品多用於印刷佛像、經咒、以及曆書等.

印刷術的簡要介紹和意義

簡介:印刷術[1]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自從漢朝發明紙以後,書寫材料比起過去用的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要輕便、經濟多了,但是抄寫書籍還是非常費工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至遲到東漢末年的熹平年間(公元172-178年),出現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大約在公元600年前後的隋朝,人們從刻印章中得到啟發,在人類歷史上最早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意義:印刷術的發明有利於節約用於印刷的人力、物力、財力;方便編排和修改;大大提高印刷效率;有利於版本的統一;有利於文化的傳播與留存,有利於知識與技術的推廣。

這是我找出來的,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相關問題答案
印刷術發明的意義?
因特網發明的意義?
火車發明的意義?
飛機發明的意義?
輪子發明的意義?
電報機發明的意義?
開羅宣言發表的意義?
少兒藝術教育的意義?
發明的近義詞?
遊戲對兒童發展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