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幼兒自我意識發展的主要方面有哪些方面

人的個性的初步形成,是從學前期開始的。在學前兒童個性形成中,自我意識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從輕信成人的評價到自己獨立的評價 學前初期兒童對自己或別人的評價往往只是成人評價的簡單再現,而且,對成人的評價,有一種不加考慮的輕信態度。例如,他們評價自己是(我不是)好孩子,是因為“老師說我是(或不是)好孩子”。到學前晚期,開始出現獨立的評價,漸對成人的評價持有批判的態度。如果成人對兒童的評價不客觀、正確,兒童往往會提出疑問,申辯,甚至表示反感。 二、從對外部行為的評價到對內心品質的評價 學前初期兒童一般只能評價一些外部的行為表現,還不能評價內心狀態和道德品質等。如他“為什麼說你自己是好孩子?”4歲兒童回答“我不打架”或“我不搶玩具”,而6歲的兒童則可以說到一些比較抽象、內在的品質特點,如“我聽話,遵守紀律”或“我謙讓,對小朋友友好。” 三、從比較籠統的評價到比較細緻的評價 學前初期兒童對自己的評價是比較簡單、籠統的,往往只根據某一、二個方面或局部進行自我評價,例如,“我會唱歌”,“我會畫畫”。學前晚期兒童的評價就比較細緻、比較全面些。如,他會說“我會唱歌,也會跳舞,可是就是畫畫不好”。 在整個學前期,甚至學前晚期,兒童對自己評價的能力還是較差的,成人的態度對兒童的評自我評價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成人對兒童的評價必須適當、客觀、公正,任何過高、過低或其它不恰當的評價都是有害的。例如,如果成人對兒童說:“你永遠也學不會”,“你總是不會安靜”,“你老是愛打人”等等,兒童就會認為自己真的是毫無希望的人,變得沒有信心。

如何促進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

要促進寶寶自我意識的發展,幫助寶寶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做為父母應該:

1、滿足孩子愛的需要,使孩子獲的安全感

家人的關愛是能夠使孩子體驗到自己是受歡迎的,得到認可的,好的家庭和諧的氛圍讓他會對外部世界產生基本的信任,從而能夠積極、主動地與外界交往。當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由著孩子的 性子。子君每天經過超市的門口都會給我說:“媽媽,給我買棒棒糖和吸吸果凍吧”面對孩子有時我會帶她進去挑選,時間長了我發現這樣不僅縱容了孩子,而且食品也不健康。再經過超市時給我說,我就不再帶她去買,她就開始大哭、叫嚷。怎麼辦?後來發現在孩子發脾氣時對其喋喋不休的正面教說或哄是無濟於事的,不如採取冷處理“視而不見”轉移他的注意力,事後再告訴孩子那樣做不對。

2、為孩子提供自己獨立的機會。

孩子表現出強烈的獨立意識和自主願望,什麼都要自己來,著是他們尋求自我肯定的需要。 家裡或園裡我們都要積極為它們創造條件,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洗手、喝水、扔垃圾、穿衣服等。讓孩子在自己動手和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滿足和自信,體驗自我實現的價值。

3、鼓勵孩子積極地與同伴進行交往

以自我為中心是2歲寶寶自我意識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作為父母要鼓勵孩子積極地與同伴交往,讓孩子在同伴交往中發現別人和自己是不同的,在遊戲中對事情的看法也會不同。當然對於我的女兒這樣也是有些困難的,她的玩伴是固定的,別的小朋友很友好的走過來,她也會轉過身子不予理睬,我也是努力的反思自己,因為這對於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非常重要。

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有哪些階段和特點

人的個性的初步形成,是從學前期開始的。在學前兒童個性形成中,自我意識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從輕信成人的評價到自己獨立的評價

學前初期兒童對自己或別人的評價往往只是成人評價的簡單再現,而且,對成人的評價,有一種不加考慮的輕信態度。例如,他們評價自己是(我不是)好孩子,是因為“老師說我是(或不是)好孩子”。到學前晚期,開始出現獨立的評價,漸對成人的評價持有批判的態度。如果成人對兒童的評價不客觀、正確,兒童往往會提出疑問,申辯,甚至表示反感。

二、從對外部行為的評價到對內心品質的評價

學前初期兒童一般只能評價一些外部的行為表現,還不能評價內心狀態和道德品質等。如他“為什麼說你自己是好孩子?”4歲兒童回答“我不打架”或“我不搶玩具”,而6歲的兒童則可以說到一些比較抽象、內在的品質特點,如“我聽話,遵守紀律”或“我謙讓,對小朋友友好。”

三、從比較籠統的評價到比較細緻的評價

學前初期兒童對自己的評價是比較簡單、籠統的,往往只根據某一、二個方面或局部進行自我評價,例如,“我會唱歌”,“我會畫畫”。學前晚期兒童的評價就比較細緻、比較全面些。如,他會說“我會唱歌,也會跳舞,可是就是畫畫不好”。

在整個學前期,甚至學前晚期,兒童對自己評價的能力還是較差的,成人的態度對兒童的評自我評價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成人對兒童的評價必須適當、客觀、公正,任何過高、過低或其它不恰當的評價都是有害的。例如,如果成人對兒童說:“你永遠也學不會”,“你總是不會安靜”,“你老是愛打人”等等,兒童就會認為自己真的是毫無希望的人,變得沒有信心。

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趨勢

人生三大經典問題 我從哪裡來? 自我意識:主體的我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係、尤其是人我關係的認識。 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自我調控自我意識的概念: 3/6/2015 自我意識的結構 自我認知:自我觀察、自我覺知、自 我概念、自我評價等 自我體驗: 自尊、自信、自卑、自豪感、 內疚感、自我欣賞等 自我調控: 自制、自立、自主、自我監 督、自我控制等 3/6/2015 一、學前兒童自我認知的發展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指個體對自己的印象,包括對自己存在的認識,以及對個人身體能力、 性格、態度、憮想等方面的認識。 3/6/2015 動物知道鏡子裡的圖像是它自己嗎? 3/6/2015 小孩知道鏡子裡的小孩是他自己嗎? 點紅實驗 3/6/2015 我國學者劉金花(1993)通過“點紅實驗”把嬰兒從 自我認識出現所經歷的階段做了劃分: 2.與鏡像夥伴遊戲階段(12-14個月):對鏡中的映像關注,當作夥伴微笑、尋找; 3.相倚性研究階段(18個月):注意鏡子裡外物體的對應關係; 4.自我認知出現階段(21個月):藉助鏡子立即摸到自己鼻子上的紅點,自我認知出現質的飛躍。 3/6/2015 自我概念的建立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一個用來 描述人們是如何理解自己的術語。 3/6/2015 當嬰兒發現咬手指與咬布娃娃的感覺不一樣時,就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識--自我感覺。 3/6/2015 學前兒童自我概念形成的典型表現 如果嬰兒能把自己的動作和動作對象區分開來,這時自我意識就開始發展了。例如, 知道自己推皮球,皮球就滾開了。 2歲前的兒童傾向於用自己的名字稱呼自己,不會用代詞“我”。 兒童在2~3歲的時候,掌握代名詞“我”,是兒童自我意識萌芽的最重要標誌。 3/6/2015 圖:幼兒對玩具 等物品的佔有感 常會引發一些衝 突,但這也是孩 子自我概念發展 的結果。 3/6/2015 (二)兒童自我概念發展的特點 1.從簡單到分化,從外部的可觀察的、具體的、可參照的自我特點向不可觀察的、抽象的、參照 系統模糊的自我特點轉化; 2.自我概念的發展呈現一種曲線起伏的變化,並非逐漸上升。從小學到初中階段有一個起伏的過 3.兒童的自我結構從簡單到複雜,其複雜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加; 4.自我功能上,社會適應性逐漸增高,區分內部自我與外部自我的能力增強,存在著性別的差異。 3/6/2015 我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呢?? 3/6/2015 “我和小敏是最好的值日生,因為她值日就給我好東西,我值日也給他好東西。” “這個作品好,因為他是老師的;我和小敏比,肯定我的好。” 3/6/2015(三)幼兒自我評價的發展 自我評價(self-evaluation):是在對自己身心特徵瞭解的基礎上對自我做出的判斷。 自我評價的能力在3歲兒童中還不明顯,自我評價開始發生的轉折年齡在3.5-4歲,5歲兒童大多數已 能進行自我評價。 3/6/2015 幼兒自我評價的特點: 2.自我評價常常帶有主觀性,在一般情況下,幼兒總是過高評價自己; 3.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幼兒對自己的過高評價逐漸隱蔽; 例如,想說自己好,又不好意思,亍是便說:“我不知道我做的怎麼樣。”戒說“我不說。” 如“我很棒。”“我很厲害的,你看我都能搬起這個大石頭呢。” ......

現實生活中,幼兒自我意識極不成熟主要表現在

現實生活中,

幼兒自我意識極不成熟主要表現在

對父母過於依賴

問角色遊戲與幼兒自我意識發展有什麼關聯

一、角色遊戲能激發幼兒語言交往的積極性

語言交往能力是一種體現個性特徵的綜合心理能力,也是兒童適應生活、適應未來發展的一種基**力,而角色遊戲是培養兒童這種能力的重要途徑。在角色遊戲中,幼兒是通過語言來與同伴交流的,還有進行協商、計劃、設計,完成對幼兒內容、角色、玩具或材料、規則、背景的安排,可以說,在遊戲中,兒童與成人、兒童與兒童之間雙向互動過程中的交往語言學習隨處可見,這既利於幼兒的語言組織,又促進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例如:在角色遊戲“娃娃家”中,扮演母親的孩子對同伴態度不好,同伴就提出抗議:“媽媽說話不是這樣的,媽媽說話是輕輕的,很溫柔的。”扮演母親的小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媽媽”,但是她又必須改變自己的語言輸出方式,盡力去模仿“媽媽”說話的口氣,操持“家務”,照料“孩子”,分派家裡人的“工作”,並與周圍人交往,這樣她就能比較自然地學會交往語言。 再如:在角色遊戲《拔蘿蔔》中,熟悉故事內容,分配角色、設計規則等,都離不開語言的參與,幼兒通過生動、具體的語言,調節自己的遊戲行為,也以具體的感知和動作,變換自己的語言,從而發展語言,並以語言為中介建構對現實世界的認識與理解,發展幼兒的能力。

二、角色遊戲能夠加速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增強幼兒的自信

自我意識的形成是人的社會化的關鍵,一般地說,一個人的自我意識越正確,就越能正確對待自己和別人,加速自己的社會化進程,提高自己的價值,進入幼兒期(3-6歲)才初步能夠通過自己行為的反饋來認識和評價自己,形成比較完整意義的自我意識,角色遊戲是充分發揮幼兒獨立意識的理想形成,因為,在遊戲中,幼兒是主人,可以擺脫成人的控制和干涉,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自由的想象和創造活動。例:我在開展角色遊戲活動中,觀察到我班國國小朋友,看他長得高大,其實他的膽子特別小。有一次,我發現他自己吊起藥瓶不停地給自己扎針,遊戲結束後我跟他談話,他說:“平時爸爸媽媽帶我去打針,我總是又哭又叫,爸爸說我不像男子漢,丟臉。老師你看,剛才我給自己打針,不是沒有哭了嗎?”原來在遊戲中,他覺得自己做到了現實中做不到的事,證明了自己不是爸爸說的“丟臉”。從而滿足了自己的心理的需要,使幼兒被壓抑的情理問題能夠在遊戲中得到解決,自信心也就樹立了增強了。

三、角色遊戲有利於幼兒自主性、探索性、獨立發現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

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它對孩子今後的成長髮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遊戲中,引導幼兒在遊戲中學會自我成長是相當重要的。自我成長是探索性學習能力的成長,是獨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成長,也是自主性、創造性的成長。遊戲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自然地融為一體的,它為幼兒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膽想象的機會,幼兒在實現遊戲意圖的過程中會不斷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他們需要面對不同的問題,進行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體會其中樂趣,使遊戲得以繼續下去,願意得以最終實現。例:在遊戲“理髮店”裡,我看到兩個幼兒在爭吵。一個說:“我不洗頭了,你們的理髮店連吹風機也沒有。”另一個說:“你不要這樣了,我們一起想辦法啊。”商量了一陣後,他們拿了一個紙巾筒,一個筷子,做成了一個吹風筒。可以看出,通過遊戲,幼兒的思維活躍了。自主性、探索性、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角色遊戲有利於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遊戲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手段之一。心理學家把兒童的創造力描述為“回憶過去的經驗,並對這些經驗進行選擇、重新組合、以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產品”的能力。幼兒不僅從外界吸取知識經驗,而且還想把自己頭腦中的豐富想象表達出來,遊戲能夠滿......

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包括哪幾個方面的認識

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包括四個方面的認識:

(1)自我感覺的發展:

兒童由1歲前不能把自己作為一個主體同周圍的客體區分開到知道手腳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識的最初形式,即自我感覺階段。

(2)自我認識的發展:

孩子會叫媽媽,表明他已經把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個月之後已開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3)自我意識的萌芽:

自我意識的真正出現是和兒童言語的發展相聯繫的,掌握代詞"我"是自我意識萌芽的重要標誌,能準確使用"我"來表達願望標誌著兒童的自我意識的產生。

(4)自我意識各方面的發展:

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調節逐漸發展起來。

小中大班自我意識發展的不同和原因

小班孩子心理特點

(3歲—4歲)的孩子剛從嬰兒期步入幼兒期,一方面,他們不免帶有一些嬰兒的“痕跡”;另一方面,由於身心發展迅速,他們又開始具有幼兒期的顯著特點。因此,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十分突出。

(一)動作發展快

小班幼兒處於身體迅速發展的時期,而動作發展又是其重要標誌。他們身體和手的動作已經比較自如,可以掌握各種粗動作和一些精細動作。由於動作發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別好動。由於骨骼肌肉的發展和大腦調節控制能力的不斷增強,在小班這一年中孩子動作的頸部非常快。

3歲幼兒在動作發展方面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個體差異。我們發現,這些差異與他們的先天身體素質、性別、個性及早期教養環境有關。

(二)認識靠行動

幼兒動作的發展不僅對他們的身體發育,而且對他們的思維發展都有重要的價值。剛剛走過嬰兒期的3歲幼兒,正處於直覺行動到具體形象思維的過渡階段,他們的認識很大程度上要依賴行動。

同時,3歲幼兒的口語表達和人際交往能力與中班、大班相比還較差,他們也常常通過自己的行動表達需求。

(三)情緒作用大

情緒對3歲幼兒的支配作用很大。他們容易激動,而且激動起來就難以控制。他們對成人表現出強烈的依戀,初次離開父母,會表現的極為不安。小班幼兒不僅依戀成人,而且夥伴之間的交往對他們的情緒也有很大影響。他們的認識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緒支配,他們的許多活動也都是“情緒化”的。

(四)愛模仿

愛模仿,三歲幼兒突出的年齡特徵。他們喜歡模仿老師、家長和夥伴。小班幼兒正三在模仿中學習、成長的。模仿可以成為他們的學習動機,也可以成為他們學習他人經驗的過程。幼兒的模仿並不是消極被動的臨摹,他們在模仿中同樣一有創造,有自己個性與情感的表達。

(五)常把假想當真實

幼兒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當作真實的事情,使他們想象誇張性的表現。成人不理解幼兒的這一特點,往往誤認為他們在“說謊”。幼兒喜歡遊戲,就是因為他們沉迷於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當成了遊戲中的角色。這一特點在3、4歲的幼兒身上十分突出。

(六)常把動物或物體也當作人

幼兒常常把動物也當成人,甚至覺得沒有生命的物體也會說、會動、會想,是他們的同類。他們常和“娃娃”說話,跟小椅子“再見”,這是幼兒思維“擬人性”特點體現。正因如此,3、4歲的幼兒喜愛童話故事,自己也常生活在童話世界之中。

中班幼兒的心理特點

一、 有意性行為開始發展

4——5歲兒童在集體中行為的有意性增加了,注意力集中了。集中精力從事某種活動的時間也較以前延長,小班集體活動15分鐘,中班為25分鐘左右。他們能接受成人的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在幼兒園裡,可以學當值日生,為班級的自然角澆水,幫助老師擺放桌椅等。在家裡,能夠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並能幫助家人收拾碗筷、摺疊衣服等。表明此時幼兒已出現了最初的責任感。

二、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

4、5歲兒童的情緒較之3歲兒童更穩定,他們的行為受情緒支配的比例在逐漸下降,開始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商場,當他們看到喜愛的玩具,已不像2——3歲時那樣吵著要買,能聽從成人的要求,並用語言自慰:“家裡已有許多玩具了,我不買了”。在幼兒園裡,同伴間發生爭執時,有時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當然,他們並非對所有的事都能調節好,對特別感興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緒支配,甚至還會出現情緒“失控”現象,遇到不順心時仍會大發脾氣。

三、規則意識萌芽,是非觀念較模糊

在集體生活中,4、5歲兒童不僅開始表現出自信,而且規則意識萌芽,懂得要排隊洗手、依次玩玩具等。當他們與人相處時,表現得有禮貌了,會主動說“謝謝”、“對不起”等,此時兒童的是......

相關問題答案
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
自我意識的缺陷是什麼?
自我意識的功能有哪些?
自我意識的主要內容是?
自我意識的主要內容?
如何加強幼兒安全意識?
自我意識太強?
怎麼培養幼兒規則意識?
幼兒規則意識?
機器人會有自我意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