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燕國是現在的哪裡?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從唐朝到清朝有燕國嗎

有過:安史之亂時期,安祿山曾自稱‘大燕國’皇帝。唐末五代劉守光曾割據幽州用‘燕’做政權名稱。

安祿山的燕國怎麼被滅的!唐朝不是被他打下來了麼?哪個皇帝把他們國家滅了!

安祿山叛軍從來沒有徹底擊敗唐帝國。

唐朝當時雖然社會問題嚴重,但百餘年統治根基依然穩固,即使是那些藩鎮大員,依然忠於帝國。官僚集團中,既有郭子儀這樣的百戰名將,也有顏真卿、張巡這樣的忠臣義士。

另外,唐家戰略得當,死保巴蜀錢糧和江淮財稅之地,致使帝國始終有強大的經濟基礎和叛軍抗衡。

最後,帝國放下了顏面,請回鶻等異族出兵,甚至不惜以洛陽百姓為代價,雖然從道德上是應當譴責的,但從政治的角度來說,達成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從叛軍來說,叛軍最大的失誤在於沒有明確的政治經濟綱領,沒有切實有效的經濟發展政策,這使得他們僅僅是個殺戮破壞的暴力集團,不能給民眾帶來任何利益,民眾就逐漸拋棄了叛軍。而叛軍的經濟基礎薄弱使他們在長期的對峙中逐漸虛弱。

另外,統治集團的內部鬥爭也導致了叛軍力量的進一步削弱。

參考資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795.htm

唐朝安巖城是現在那

安巖城就是歷史上的“安市城”

位置在今遼寧省鞍山市城區及海城市境域。

安市在戰國時期屬燕國遼東郡。漢時置安市縣。南北朝時被高句麗所佔。

645年(唐貞觀19年),唐太宗為收復遼東率10萬大軍征討高句麗,依次收回了遼河流域的蓋牟城、卑沙城、白巖城。唐軍在安市城遭到了抵抗。高句麗為固守安市城,出動了15萬高句麗靺鞨聯軍,迫使唐朝軍隊在冬季即將到來的考慮下而撤退。這就是著名的“安市城戰鬥”。公元665年,唐將李勣等攻陷安市城後,滅亡高句麗、收復中國遼東故土。

春秋時期的唐是現在什麼地方

唐,是周成王弟叔虞的封國,其子燮(xiè),改國號為晉。統治區大致包括今山西的太原以南沿汾(fén)水流域的一帶地方。

麻煩採納,謝謝!

春秋戰國時期七國國都現在在哪

齊國:現在的山東省淄博市

楚國:現在湖北荊州

燕國:現在的北京一帶

韓國: 現在的河南新鄭

趙國:現在的河北邯鄲市

魏國:現在的河南開封市

秦國: 現在的陝西省咸陽市

唐朝時的幽州是現如今的哪裡?

古九州及漢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時北方的軍事重鎮、交通中心和商業都會。據《周禮·職方》載,“東北曰幽州”。其範圍大至包括今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周武王平殷,封召公於幽州故地,號燕。戰國時,燕與其他六國併為七雄。秦始皇滅燕,在燕地置漁陽、上谷、右北平、遼西、遼東等郡。漢高祖時分上谷置涿郡;此外又設燕國。漢武帝設幽州刺史部,部刺燕地諸郡國。武帝開邊,置玄菟、樂浪等郡,亦屬幽州。東漢時,轄郡、國十一,縣九十。幽州治所在薊縣,治所薊縣,故址在今北京市城區大興縣西南部的廣安門附近。轄境相當於今北京市、河北北部、遼寧南部及朝鮮西北部。 魏晉以後,幽州轄境日漸縮小,至北魏時僅領燕、范陽、漁陽三郡。隋煬帝大業初罷州置郡,故改幽州為涿郡。唐武德元年(618)復為幽州,天寶元年(742)改為范陽郡,乾元元年(758)又為幽州。州治薊縣。另有范陽縣,本幽州或范陽郡屬縣,大曆四年(769)後為涿州治所,故治即今河北涿縣,與此不同。

幽州原是河北平原北端陸路交通的樞紐。隋大業四年(608)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通黃河,北達涿郡;七年,隋煬帝楊廣乘龍舟自江都(今江蘇揚州)經黃河入永濟渠,至涿郡;同年,又動用江淮以南民夫、船隻運黎陽(在今河南浚縣東南)、洛口(在今河南鞏縣東北)諸倉米至涿郡,“舳艫相次千餘里”。由於永濟渠的鑿通,運河的終點涿郡又成為北方水陸交通的中心。

隋唐時,幽州的軍事地位十分突出。隋煬帝在涿郡築臨朔宮作為行宮,大業七年後三次用兵高麗,都以涿郡為基地,集結兵馬、軍器、糧儲。唐貞觀十八年(644)出兵高麗,分水陸兩路,陸路也以幽州為後方大本營。唐代中期,東北諸族勢力強盛,先天二年(713)置幽州節度使於此矗以控制奚、契丹等族。天寶元年改為范陽節度使,兵力九萬餘人,約佔全國十節度使兵力的五分之一。天寶末,安祿山身兼范陽、平盧(治柳城郡,今遼寧朝陽)、河東(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西南晉源鎮一帶)三節度使、河北道採訪處置使,即以范陽為根據地,發兵反唐,掀起“安史之亂”。乾元二年(759)史思明自立為燕帝,以范陽為燕京。廣德元年(763)改范陽節度使為幽州節度使,史朝義部下李懷仙降,唐即授為幽州節度使;時平盧已沒於北族,惟存平州(今河北盧龍),平州城內駐有盧龍軍,幽州節度使遂兼領盧龍節度使。此後或稱幽州,或稱幽州盧龍,或只稱盧龍。幽州為安史亂後長期不奉朝命割據一方的河北三鎮之一。直至五代後梁乾化三年(913)十二月為晉王李存勗所滅,割據達一百五十年之久。天福元年(936),後晉石敬瑭以幽薊十六州割讓契丹,次年契丹以幽州為南京。據房山雲居寺石經題記,安史之亂前幽州城內有白米行、屠行、油行、五熟行、果子行、炭行、生鐵行、磨行、絲帛行等,行是當時經營同類行業的組織,可見當時幽州商業和手工業之盛。

春秋戰國時燕國都城薊是現在那裡?

燕和薊是商周時期北京地區的兩個封梗的名稱,也是有史記載北京地區最早的城市名稱.周武王滅商(公元前1046)後,為了鞏固其政權,分封諸侯. <天府廣記> 中記載:"周封召公(是)於燕,封堯之後於薊."史學界將燕.薊受封之時,作為北京灣內有文字記載的建成的開始.句考證,西周初年 <燕都的位置在今天北京西南房山區琉璃河鎮的董家林村..而薊城的位置則在今天北京市區內西南部的廣安門為中心周圍20餘里的地方> .

現在的唐山原來是古代的什麼地方?

唐山有著悠久而光榮的歷史。據考古證實,在遠古時代,唐山的先民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爪村文化遺址距今約45000年,孟家泉人的發現,至今有約17000年,舊石器時代的遺址在灤縣的東灰山,遵化的君子口等處都有發現.自50年代起,唐山地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達20多處,今唐山市內的大城山,遷西的西寨村、遷安的安新莊三處遺址具有代表性,它說明人類文明的歷史時期當時在這裡已經開始。90年代後考古發現進一步證明,唐山人在這塊土地上早已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灤河流域是我國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唐山在商周時代屬北方侯國孤竹國的地域,當時,人們由木炭燒製、條混盤築的方法制作三足、平底陶器,已經會製作和使用青銅器,孤竹國伯夷、叔齊的故事流傳至今。戰國時唐山為燕國轄地,當時社會生產力比以前有了明顯提高,經濟和文化向前發展一大步,有了多且精的陶器、銅器。武器和生產工具銅製、鐵製並見。秦漢時唐山為右北平郡、遼西郡、屬幽州。西漢時已經開始學習種植水稻,興修水利,同時也使冶鐵、鑄鐵、煮鹽業發達起來,設官吏專門統管鹽鐵。魏、晉、南北朝時期唐山地區仍分屬幽州的右北平郡和遼西郡,聚居在這裡的各民族相互取長補短,實現著民族文化的融合。隋朝把漢代的州、郡、縣三級行政改為州、縣兩級,今唐山地區東部屬北平郡。貞觀十九年(645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親率10多萬唐軍東征高麗(統治區在今遼河以東及朝鮮半島北部)。經過半年多的苦戰,雖然奪取了十幾座城池,但在攻打安市城時,遇到了高麗軍隊的頑強抵抗,久攻不克,糧草將盡。遼東早寒,草枯水凍,唐太宗於九月下令班量。太子李治從長安千里來迎。 唐太宗率3000騎後入臨渝關(今山海關),在今灤縣一帶和太子相遇。此時,唐太宗所穿的戰袍已舊敝不堪,為他獻上了新衣。之後又途經今唐山回都。唐太宗率軍途經唐地,曾在大城山上屯駐,以後此山遂名"唐山",這是唐山得名的開始。後來的《永平府志》、《大清一統志》、《畿輔通志》、《灤洲志》、《天下郡國利病書》等史志對此有過記載。大城山下的成鮮水(今陡河)遂名"唐溪"意為唐山腳下的河水;河上建橋名曰"唐山橋"。唐山橋 西一業形成的村莊稱橋頭屯(今路北喬屯)。 唐太宗東征在今唐山地區留下了許多有關地名的傳說。 釣魚臺。傳說唐太宗東征駐兵唐山時,曾到今大城山北側河岸邊觀賞風景,放線垂釣,後這裡稱釣魚臺,名稱沿用至今。 晾甲山。相傳唐太宗率將士行軍,適值大雨滂沱,將士鎧甲盡溼,於是在大城山東1公里處山丘上晾鎧甲,後人遂將該山稱作晾甲山(晾甲坨),後又演變成亮甲山(亮甲坨)。今稱賈家山,在唐山鋼鐵公園院內。 三跳澗。在今遷安市東15公里處,相傳唐太宗東征時普躍過此澗。澗帝有試劍石。 擂鼓臺。今灤縣西百里,相傳唐太宗曾在此學習擂鼓動禦敵。 謊糧坨。在今灤縣城南25公里,相傳唐太宗以此謊敵。 唐山土城。在今市區內,遺址無考。 亮甲店。在今玉田縣城東南11公里處。相傳唐太宗東征時遇雨,晾甲於此,故名,後用諧音稱亮甲店。 還有晒甲坨、晒甲嶺、廒裡井、擋駕莊、馬棚峪、石臼坨島等。 唐朝出於屯兵和積糧的需要,在今唐山一帶建了許多城池,如平安城(今遵化平安城)、萬年城(今遷相三屯營北)、平州城(今盧龍縣)、馬城(今灤南馬城)等,還建築了一些要塞。又修建了興唐寺(在今唐山南郊)、淨覺寺(在今玉田)等寺廟。唐山原來是一個荒僻的村落,它是伴隨著煤炭資源的開發而發展起來的重工業城市。清政府為了開發煤鐵礦,光緒二年(1876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派輪船招商局總辦唐廷樞......

唐代的營州是今天的哪裡?在當時重要嗎?

營州自古與中原同步發展,是中國的一部分。營口金牛山猿人化石與周口店北京猿人同屬舊石器時代,遼西紅山文化與仰韶文化有共同的“之”字陶紋,遼東半島原始文化與龍山文化類似,可見遼寧遠古即與中原聯繫中原同步發展,是中國的一部分。

《尚書·舜典》分十二州,其幽州(冀東北)、營州即今遼寧之地。(禹貢)分九州,其冀州、青州即遼寧地域,其時夏朝建立。《詩經、商頌》“相土(王)烈烈,海(渤海)外有截”指遼寧。喀左出土商代渦紋銅壘,餎文“父丁,孤竹,亞微”,孤竹國在遼方西部,從興城到北票,包括喀左,孤竹國君亞微為父丁鑄銅壘。周朝建立,孤竹國王子伯夷、叔齊“不食周粟而死”。周朝封建遼寧為燕國,喀左出土燕侯盂,餎文“匽侯作饋盂”。燕國從公元前十一世紀到公元前三世紀,統治遼寧八個世紀。燕在遼河、大淩河兩岸,遼陽、錦州、朝陽農業發展。春秋時代,燕為北方大國,戰國燕為七雄之一,《史記·匈奴傳》記載,燕國名將秦開打敗東胡,修築燕長城,設上谷、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東胡,保護中原先進文化。可見,從舜帝時起,夏、商、周、春秋、戰國,遼寧屬於中國的侯國、州郡,是中國在北方的一部分。[1]

秦統一,於燕故地設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廣陽六郡,秦長城東至遼東。西漢設遼西、遼東兩郡,人口六十二萬。漢武帝用兵衛滿朝鮮,荀彘率遼東兵從遼陽出發渡鴨綠水攻佔衛滿朝鮮。漢分其地,置玄菟、樂浪、臨屯、真番四郡,玄菟郡乃今遼寧的一部分。《漢書·地理志》記遼寧郡平郭縣(蓋縣·熊嶽)“有鐵官、鹽官”並在遼陽、鞍山、營口、大連、撫順、清原、喀左、凌原出土漢代鐵器。並出土漢代半刃錢,五銖錢。

東漢初,北方、西北的匈奴、鮮卑、烏桓和東部高句麗等少數民族進犯中原,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任祭彤為遼東太守,坐鎮三十年,大敗鮮卑。東漢末趙苞任遼西太守,於柳城(朝陽)“棄母全城”大敗鮮卑封鄃侯。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公孫度任遼東太守,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分遼東為遼西、中遼二郡,設太守,度為營州刺史“王遼東”。度死,子恭封永寧鄉侯,子康嗣位斬袁尚,封襄平侯,相繼為遼東太守。三國魏文帝拜康子淵為大司馬,公孫氏在遼東統治了三代,公元238年滅。時為魏明帝景初二年。遼寧地處東北邊,秦末兩漢中原避難人口東來,遼寧、遼西、右北平及玄菟一部分,為遼寧地區,人口百萬,帶來中原文化,發展了遼寧經濟,開闢了遼寧到山東的海上交通。魏晉南北朝,鮮卑人慕容氏魏初入據遼西,晉太康六年285年慕容廆建前燕,佔遼寧大部分地區,以柳城(朝陽)為中心,鮮卑化的漢人馮跋稱北燕,北票發現馮跋弟馮素弗墓葬,出土“遼西公章”金印。

北魏置營州,治所在今遼寧朝陽,所轄之地均在今遼寧境內。唐末地入契丹,改置營州於廣寧(今河北昌黎),五代後唐時又為契丹所取。

十二州說,即從原九州中青州分出營州,從冀州分出幷州,,從雍州分出涼州。

相關問題答案
唐朝燕國是現在的哪裡?
唐朝幽州是現在的哪裡?
唐朝契丹是現在的哪裡?
唐朝西京是現在的哪裡?
古代七國是現在的哪裡?
春秋韓國是現在的哪裡?
古代衛國是現在的哪裡?
魏國是現在的哪裡?
漢代樑國是現在的哪裡?
隋朝東都是現在的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