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姓怎麼讀?

General 更新 2024年4月15日

“蒲”這個字在姓氏中念什麼?

蒲只有pú一個讀音,作姓當然念pú

〈名〉

(1)

(形聲。從水丱,浦聲。本義:植物名。香蒲)

(2)

同本義 [cattail]

蒲,水草也。可以作席。――《說文》

有蒲與荷。――《詩·陳風·澤陂》

共其葦蒲之事。――《周禮·澤虞》。注:“以為席。”

男執蒲璧。――《周禮·大宗伯》。注:“蒲為席,所以安人。”

(3)

又如:蒲甸兒(亦作“蒲墊”。用蒲草編的坐墊);蒲柳(比喻身微低賤);蒲草毛窩(一種用蒲草編成的深幫圓底鞋子,裡面雜有雞毛、蘆花等物);蒲鞭示辱(以薄為鞭,薄罰示恥);蒲帆(用蒲葉編成的船帆)

(4)

菖蒲 [calamus]。如:蒲節(端午節);蒲人(以菖蒲紮成的人像);蒲酒(菖蒲酒);蒲練(用蒲之纖維織成的布);蒲艾(菖蒲與艾草)

(5)

即今人所稱“水楊”。也稱“蒲楊”、“蒲柳” [big catkin willow]

不流束蒲。――《詩·王風·揚之水》

(6)

又如:蒲柳(植物名,即水楊。質性柔弱且又樹葉早落,所以用來比喻衰弱的體質);蒲姿(蒲柳之姿);蒲楊(蒲柳)

(7)

用草蓋的圓頂屋 [covering of thatched cottage]。如:蒲屋(茅屋);蒲室(茅屋);蒲庵(草菴)

(8)

樗蒲 [dice]。古代一種遊戲,像後代的擲色子。如:蒲戲(樗蒲之戲);蒲弈(樗蒲之戲)

(9)

同今“葡萄” [grape]。如:蒲萄;蒲陶;蒲桃

(10)

古邑名 [Pu prefecture]

(11)

春秋衛地,戰國屬魏。在今河南省長垣縣

(12)

春秋晉地,在今山西省隰縣西北

(13)

姓。如:漢有蒲昌、蒲遵

〈動〉

(1)

伏地而行 [crawl]

奉壺飲冰以蒲伏焉。――《左傳·昭公十三年》

(2)

又如:蒲伏(匍匐。伏地而行);蒲服(蒲伏,伏地膝行);蒲望(蒲伏)

蒲棒,蒲棒兒

púbàng,púbàngr

[cattail's spike] [口]∶香蒲的花穗,形狀像棒子

蒲包

púbāo

[cattail bag] 用香蒲葉編成的裝東西的用具

蒲草

púcǎo

[the stem or leaf of cattail] 香蒲的莖葉,可供編織用

蒲墩兒

púdūnr

[cattail mat] 用香蒲葉、麥秸等編成的厚而圓的墊子,農村中用作坐具

蒲服

púfú

[sit on the ground] 以跪姿坐於地上

古代席地而坐,兩膝著席,跟跪著差不多,所以《戰國策》裡說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於吳市”。――呂淑湘《語言的演變》

蒲公英

púgōngyīng

[dandelion] 多年生草本植物(Tarax acum mongolicum),全株含白漿,葉叢生,花黃色,果實褐色,上帶白色軟毛,可順風飄散,全草供藥用,能清熱、解毒

蒲劍

pújiàn

[sword-shaped bag of aromatic herbs hung over doorstep o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指菖蒲葉,形似寶劍而得名

蒲節

pújié

[Dragon Boat Festival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on]端午節,因舊俗端午節在門上掛菖蒲葉而得名

蒲劇

pújù

[Puzhou opera of Shanxi Province] 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山西省南部地區

蒲葵

púkuí

[Chinese fan palm]一種常綠喬木,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葉子可以做扇子

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明·魏學......

蒲姓怎麼讀?

這個字讀作“Pu”三聲,音同“普”

蒲姓家譜字輩

我們的輩份不一樣,我們是祖,德,學,曾,師。後邊的不記得了。

姓氏杓怎麼讀

sháo 。。。。。。。。。。。。

蒲姓人口數量有多少

100人絕不可能,能排上百家姓,怎麼也得10萬以上…570萬恐怕太多,這排得上大姓了,全國除了四川,其餘地方蒲姓極少…就我這幾年接觸的信息來看,蒲姓在中國約20萬,四川省佔了一半,也存在某些村子大量聚集蒲姓,但數量很少。蒲姓95%是蒲松齡的後代,自炎黃以後,蒲姓一直在巴蜀的一小部分地區過著安穩的生活,很少遷移,發展幾乎為0清朝時訂就幾百人。直到近代各地交流頻繁,蒲姓也漸漸傳播到了中國各地,蒲姓也是近代中國發展最快的一個姓…漸漸也成了有幾十萬人口的較大姓氏

百家姓中底怎麼念

底姓

底[底,讀音作dǐ(ㄉㄧˇ)]

一.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西周王朝卿士尹吉甫,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據史籍《毛詩崧高序鄭箋》中記載:“尹吉甫,周之卿士也。尹,官氏。”

著名姓氏學家王符在《潛夫論·志氏姓》中記載:“尹吉甫相宣王者大功績,詩云,‘尹氏太師,維周之底’也。‘底’今作‘氐’。鐸按:此蓋魯詩。氐、底古通,毛詩用借字。”

古代學者所述的“周之底”中的“底”,是指春秋時期西周王朝的氐山,即古蜀國湔氐山,今岷山。“尹氏太師,維周之底”,就是說尹吉甫一直把周王朝的國境控制保障到西南邊境的岷山一帶。

岷山,為東周王朝的西南邊境,是岷江、涪江、嘉陵江上源白龍江和黃河支流白河、黑河的分水源地,介於川、甘邊境,南北逶迤五百多公里,故有“千里岷山”之說。甘肅境內為岷山北段,由花爾蓋山、光蓋山、迭山、古麻山等組成;四川境內為岷山中南段,有紅崗山、羊拱出、鷓鴣山、雪寶頂等,是岷山的主體部分,或認為龍門山和邛崍山是岷山餘脈。岷山為強烈隆升的褶皺山地,山勢北段為北西向,南段轉為東北向,山脊海拔4000~4500米。主峰雪寶頂位於松潘縣城東二十餘公里,海拔5588米,是四川省境內著名山峰之一。千里岷山是古代蜀國的主要發祥地。

尹吉甫,是周宣王姬靜時期的執政卿士,對“宣王中興”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人物,是西周奴隸制王朝的一代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和哲學家,他的“天生丞民,有物有則”之說,同為儒家和道家所提及,成為儒家和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初淵源和引用例證之一。

尹吉甫的出身地,在歷史上有五種說法:一說是西周房州青峰人(今湖北十堰青峰),一說是西周封鉅人(今河北滄州南皮);一說是西周中都邑人(今山西平遙),一說是古蜀國江陽人(今四川瀘州石洞),一說是古蜀國湔氐山人(今四川岷山)。

周宣王姬靜初年(公元前820年),輔弼周宣王的大臣有尹吉甫、仲山甫、方叔、召伯虎等,其中的尹吉甫為朝政中樞的重臣。周宣王英明有道,“任賢使能”,使“周室赫然中興”,百姓安居樂業,這與尹吉甫輔佐的功勞分不開的。

周宣王五年六月(公元前823年4月),獫狁族遷居焦穫,進攻涇水北岸,危及東周,“宣王勵精求治,命吉甫北伐獫狁”。尹吉甫親率大軍反攻到太原,取得大勝,又奉命在成周(今河南洛陽)主持徵收南淮夷等族的貢賦,功績卓著,深得周宣王器重。據史籍《東周列國志》記載:“宣王晚年病重彌留之際,召見老臣尹吉甫和召虎於榻前,曰:‘朕賴諸卿之力,在位四十六年,南征北伐,四海安寧,不料一病不起!太子宮湟,年雖已長,性頗闇昧,卿等協力輔佐,勿替世業!’”周宣王逝世時,立其子周幽王,尹吉甫乃是佐命之臣,不久謝世。

尹吉甫曾作《大雅·庶民》。“吉甫作頌,穆如清風”。還有《大雅·嵩高》、《大雅·江漢》、《大雅·韓奕》等詩篇。他的詩歌主要是歌頌和讚美周宣王的功績,但對周宣王疏遠賢臣等過失,也作了善意批評。如在《大雅·烝民》中記載:“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宣王君德有失也,仲山甫則能補之”。又如在《大雅·嵩高》一文中對周宣王含有諷意。他的詩歌真實地反映了周宣王的“功與“過”,對其作了正確地評價。尹吉甫的詩對於歷代進步詩人影響較大。

說尹吉甫是西周房州青峰人(今湖北十堰青峰)的依據:是周宣王曾命詩人李孫賦《詩經·小雅·六月》曰:“戍車既安,如輕如軒;四牡既佶,既佶且閒。蕁戍獫狁,至於太原,文武吉甫,萬邦為憲。”“言中興佐命之臣,炳炳麟集,而維武經文,內安外攘,舍吉甫更莫與竟,頌詩者心竊企慕焉。周室中興,蓋內史尹公勳居多”。在宋朝時期出土的尹吉甫珍貴遺物“兮甲盤”,也叫“兮伯吉父盤”......

蒲姓的蒲氏名人

蒲壽庚(1205-1290年),又稱蒲受畊,號海雲,宋末元初人,阿拉伯(色目)商人後裔,蒲開宗之子(參見《泉州人名錄·蒲開宗》)。任泉州市舶司三十年,是宋元時期“蕃客回回”的代表人物。後叛宋降元,終生顯赫。中國宋元時期著名穆斯林海商、政治家、軍事家。其先輩系10世紀之前定居占城(越南)的西域(阿拉伯)海商集團。經營商舶,成為首屈一指的富豪。蒲 元:三國時期蜀國人,是劉備的大臣。是一個鑄造刀的能人。相傳那時的西南民族很善於鑄造刀,蒲元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為諸葛亮鑄造3000把刀,他說漢水不能使刀很鋒利,於是派人去蜀江取水。水取來以後,他告訴取水人說這水要是不純就不能用,取水人說是純水,蒲元用刀劃了一下水就斷定其中有八升不是蜀水,取水人馬上承認了。後來重新取回蜀水,打造的刀子果真鋒利無比。蒲宗孟(1022-1088年),字傳正,閬州新井(今四川南部西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郡齋讀書志》卷一九《蒲左丞集》),調夔州觀察推官。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召試學士院,為館閣校勘。六年,進集賢校理(《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四六),同修起居注、知制誥,轉翰林學士兼侍讀。元豐六年(一○八三),出知汝州,加資政殿學士,徙亳、揚、杭、鄲州 支持王安石新法 和蘇軾 司馬光周敦頤同時代人,周敦頤乃其妹夫。蒲遠猶,北宋進士 黃庭堅同年好友,四川西部人,曾任重慶知府。其詩詞書法皆精,在宋代被譽為川西大儒,有子蒲元禮、妹蒲幼芝(宋史中作蒲芝),俱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晚清著名金石學家葉昌熾在他所著的《語石》(評石刻專著)中,評論黃庭堅所書的《蒲遠猶墓誌銘》為宋第一碑 此自傳墓誌銘指其家族唐僖宗時從河東遷往四川蒲元禮:蒲遠猶長子 進士 任職禮部 黃庭堅作詞《送蒲元禮南歸》蒲國寶:宋朝狀元。對宋朝很忠誠,進入元朝以後不再做官。對經史很有研究。蒲堯元:宋朝時期的泰和知縣,福州人。紹興進士,為官清廉。蒲宗瑞:明代有名的縣令,字信之,永州人。作官的時候愛民如子,留下了很好的口碑。蒲松齡: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漢族。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61歲時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蒲華:晚清“海上畫派”代表人物,與虛谷 任伯年 吳昌碩齊名 。蒲殿俊:蒲殿俊(1875.05.17~1934.10.29),男,字伯英,四川廣安人,資產階級立憲派領導人,辛亥保路運動的重要領導人。1934年,蒲殿俊因傷寒病逝於北京,享年59歲。蒲大義:少將(1916-1973),四川省平昌縣人。1933年紅四方面軍到平昌,蒲大義參加兒童團,同年率領11名兒童團員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1820年11月14日-1870年2月23日)是美國著名的律師、政治家和外交家,美國對華合作政策的代表人物。他還是絕無僅有的既擔任過美國駐華公使又擔任中國使節的一位美國人。 蒲海清: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環資委副主任委員蒲長城: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亞太法制計量組織(APLMF)主席蒲波:中共四川......

卜姓氏怎麼讀嗎?

就讀pu ,我有個老師就這個姓。8

底姓怎麼發音

經中外史家研究,回族姓氏多源於阿拉伯人常用人名的譯音。如泉州歷史上因蒲姓回回就以阿拉伯人原名abll為姓氏,漢音為“蒲”。

阿拉伯人男子姓氏的尾音多有“den”音,漢音耽讀為“底”或“尼”,或渾讀為“底尼”,字義為“宗教信仰”。以先民姓氏尾音漢化為姓氏,是回族姓氏中重要的來源之一。

相關問題答案
蒲姓怎麼讀?
哈姓怎麼讀?
山姓怎麼讀?
彥姓怎麼讀?
戰姓怎麼讀?
顏用作姓怎麼讀?
晁姓怎麼讀?
倪姓怎麼讀?
諸姓怎麼讀?
華這個字姓怎麼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