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意義教案?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除法的意義

除法的意義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並會在實際中應用.

(二)使學生自己總結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係,並會應用這些關係進行乘、除法的驗算.

(三)在分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使學生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係,並對乘、除法進行驗算是教學重點.理解乘、除法的互逆關係,以及用除法意義說明一些題為什麼用除法解答是學習的難點(學生往往語言表述不清).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問題情境

我們已經做過大量的整數除法計算和應用題的練習,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這裡我們要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對除法的意義加以概括,使已經獲得的感性認識加以提高.(板書課題:除法的意義)

口算:

7×5= 9×6= ( )×4=32

35÷5= 54÷6= 32÷( )=8

35÷7= 54÷9= ( )÷4=8

(二)學習新課

1.教學除法的意義.

(1)出示一組題,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①四年級有4個班,每班40人,一共有多少人?

②四年級有160人,平均分成4個班,每班多少人?

③四年級有160人,每40人分一班,可分成幾個班?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思考討論:

(1)觀察,比較上面的3道題,為什麼列式和計算方法都不同?

(由於已知條件和問題進行了調換,因此列式和計算方法不同.第①題是已知每班人數和班數,求總人數,用乘法計算;第②、③兩題都是已知總人數和分成的班數(每班的人數),求每班的人數(分成的班數),用除法計算.)

(2)40,4和160在三個題中分別叫做什麼數?

(40和4在第①題中叫做因數,160叫做積,40和4在第②、③題中分別叫做除數和商,160叫做被除數.)(板書)

(3)第②、③題分別是已知什麼?求什麼、怎樣算?

(第②、③題分別是已知兩個數的積和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用除法計算.)

師繼續啟發:根據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聯繫看,除法是一種什麼樣的運算呢?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除法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教師用準確的語言描述除法的定義:已知兩個因數的積和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

學生閱讀課本結語(73頁).

引導學生說出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提問:

在除法中已知的積叫做什麼?(被除數)

已知的因數叫做什麼?(除數)

求出的未知因數叫做什麼?(商)

(2)教學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引導學生觀察第②、③與①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有什麼變化,從而明確: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變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兩個因數求積,而除法與此相反,是知道積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反饋:做74頁的“做一做”(聯繫除法的意義說明怎樣改寫算式和直接寫得數)及練習十五第3,4題.

(3)關於0和1在除法中的特性.

啟發同學想:

①一個數除以1得什麼數?

自己舉例,如 8÷1=8,100÷1=100,…

得出:一個數除以1,還得原數.

②0除以一個不是0的數得什麼數?

學生自己舉例,如0÷5=0,0÷24=0,…為什麼?引導學生說出因為一個數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個不是0的數商都是0.

③0能作除數嗎?為什麼?

引導學生討論:

以5÷0為例.如果0可能作除數,根據除法的意義,商乘以除數0,一定等於被除數5,即商×0=5.根據“0與......

除法是什麼,除法的意義是什麼

除法的意義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並會在實際中應用.

(二)使學生自己總結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係,並會應用這些關係進行乘、除法的驗算.

(三)在分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使學生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係,並對乘、除法進行驗算是教學重點.理解乘、除法的互逆關係,以及用除法意義說明一些題為什麼用除法解答是學習的難點(學生往往語言表述不清).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問題情境

我們已經做過大量的整數除法計算和應用題的練習,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這裡我們要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對除法的意義加以概括,使已經獲得的感性認識加以提高.(板書課題:除法的意義)

口算:

7×5= 9×6= ( )×4=32

35÷5= 54÷6= 32÷( )=8

35÷7= 54÷9= ( )÷4=8

(二)學習新課

1.教學除法的意義.

(1)出示一組題,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①四年級有4個班,每班40人,一共有多少人?

②四年級有160人,平均分成4個班,每班多少人?

③四年級有160人,每40人分一班,可分成幾個班?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思考討論:

(1)觀察,比較上面的3道題,為什麼列式和計算方法都不同?

(由於已知條件和問題進行了調換,因此列式和計算方法不同.第①題是已知每班人數和班數,求總人數,用乘法計算;第②、③兩題都是已知總人數和分成的班數(每班的人數),求每班的人數(分成的班數),用除法計算.)

(2)40,4和160在三個題中分別叫做什麼數?

(40和4在第①題中叫做因數,160叫做積,40和4在第②、③題中分別叫做除數和商,160叫做被除數.)(板書)

(3)第②、③題分別是已知什麼?求什麼、怎樣算?

(第②、③題分別是已知兩個數的積和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用除法計算.)

師繼續啟發:根據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聯繫看,除法是一種什麼樣的運算呢?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除法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教師用準確的語言描述除法的定義:已知兩個因數的積和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

學生閱讀課本結語(73頁).

引導學生說出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提問:

在除法中已知的積叫做什麼?(被除數)

已知的因數叫做什麼?(除數)

求出的未知因數叫做什麼?(商)

(2)教學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引導學生觀察第②、③與①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有什麼變化,從而明確: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變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兩個因數求積,而除法與此相反,是知道積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反饋:做74頁的“做一做”(聯繫除法的意義說明怎樣改寫算式和直接寫得數)及練習十五第3,4題.

(3)關於0和1在除法中的特性.

啟發同學想:

①一個數除以1得什麼數?

自己舉例,如 8÷1=8,100÷1=100,…

得出:一個數除以1,還得原數.

②0除以一個不是0的數得什麼數?

學生自己舉例,如0÷5=0,0÷24=0,…為什麼?引導學生說出因為一個數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個不是0的數商都是0.

③0能作除數嗎?為什麼?

引導學生討論:

以5÷0為例.如果0可能作除數,根據除法的意義,商乘以除數0,一定等於被除數5,即商×0=5.根據“0與......

小學數學三年級“除法”的教案

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複習鋪墊。

1.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算。

4÷2= 9÷3= 6÷6 40÷2= 90÷3= 60÷6=

400÷2= 900÷3= 600÷6=

2.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4÷2= 9÷3= 6÷6=

教師指名學生在黑板演示,其他學生寫在練習本上。

請在黑板演示的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3.導入。

同學們能夠用豎式熟練地計算出商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如果商是兩位數,你們還會用豎式計算嗎?

二、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出示主題圖(將教材第1頁主題圖稍加改變,只出現三年級兩個班在山坡上植樹的情境)。

同學們,你們知道幾月幾日是植樹節嗎?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植樹造林、保護環境在今年3月12日的這一天,我們學校三年級的同學到山坡上去植樹,你們看!他們三個一群,兩個一夥幹得多帶勁呀!

2.提問:通過看圖,你們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板書:你們能根據圖中的數據提出一個相關的數學問題嗎?

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

3.提問:要求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算式該怎樣列呢?

引導學生說出算式,並板書:42÷2=

4.請同學們先估算一下,三年級平均每個班大約種多少棵樹?並說說你是怎樣估算的?

引導學生說出:可以把42看成40,因為40除以2等於20,所以三年級平均每個班大約種20棵樹。

5.揭示課題:那麼42÷2到底等於多少?今天這節課我們大家一起來研究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除法。

三、動手動腦,探究新知。

1.動手操作,理解算理。

(1)42÷2這道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引導學生說出:42÷2表示把4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2)請大家拿出手中的42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2份,並在小組內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每一份得到多少?

如果覺得自己有些困難可以與組內的同學商量一下。

(3)哪個同學願意到前面把分小棒的過程演示給大家看一看,並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分的,每一份得到多少?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

方法一:先把4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個十;再把2個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個一。2個十和1個一合併起來是21。

方法二:先把2個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個一,再把4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個十;2個十和2個一合併起來是21。

(2)議一議:對於上面兩種方法,你覺得哪一種分法比較合理,為什麼?

歸納學生髮言並明確第一種分法比較合理。

2.組內交流,探究豎式。

(1)提出問題:大家用分小棒的方法得到了42÷2的結果。根據分小棒的演示過程,想一想用除法豎式應該怎樣計算呢?

(2)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42÷2應先從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寫在什麼位置上,為什麼?然後自己在本上試著寫一寫豎式。

(3)教師有目的性讓學生將代表性的寫法在黑板上進行板演。

學生中大致有三種不同豎式。

(4)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明確除法豎式的正確寫法。

①步驟1:引導學生觀察發現這三個豎式的寫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②步驟2:以小組為單位研討哪一個豎式的寫法既合理又簡便?為什麼?

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第三個豎式的寫法既合理又簡便。因為第一個豎式是有侷限性的,第二個豎式2前面十位上的0沒有意義,可以不寫,40個位上的0也可以不寫。所以第三個豎式的寫法既合理又簡便。

③指名說一說第三個豎式的計算過程。

通過此環節使學生明確:42÷2應從高位除起。因為被除數十位上的4表示4個十,4個十除以2商是2個十,所以要在商的十位上寫2,與被除數的十位對齊。豎式中,用除數2去乘商的2個......

小數除法教案28除以16怎麼講解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教案;教學內容;教材20—21頁,例4、例5及“做一做”;練習五;(一)知識教學點;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2.初步掌握將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除;(二)能力訓練點;1.總結除數是小數的計算法則.;2.培養學生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德育滲透點;引導學生初步知道事物是相互聯繫的、變化的,在一定;教學重點:掌握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教案

教學內容

教材20—21頁,例4、例5及“做一做”;練習五:1—4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並能初步用於指導計算.

2.初步掌握將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除法的推導過程.

(二)能力訓練點

1.總結除數是小數的計算法則.

2.培養學生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德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初步知道事物是相互聯繫的、變化的,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從而初步受到唯物辯證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掌握除數是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理解除數是小數轉化為整數的道理.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指名板演:56.28÷67

(讓一名學生板演,投影同時出示準備題)

2.準備題(投影)

(1)填寫下表:

通過試算、觀察,引導學生明確:

(1)第二組與第一組比較,被除數和除數擴大10倍.

(2)第三組與第二組比較,除數擴大10倍,商不變,被除數也擴大10倍.(3)被除數、除數、擴大相同倍數,商不變.

3.訂正板演,教師導入:

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我們已經掌握了它的計算方法,那麼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該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解決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除數是小數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題4

(1)出示例4(投影)

例4.做一條短褲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可以做多少條短褲?

(2)指名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列出算式:56.28÷0.67

(3)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例題與板演題有什麼不同?

引導學生知道:板演題除數是整數,例題的除數是小數.

教師提出疑問:

在這個除法中,被除數和除數都是小數,應該怎麼辦?能不能將它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再計算呢?

(4)引導學生討論計算方法.然後教師讓學生把不同的想法說出來.學生邊說想的過程教師邊板書:

有的學生會把題裡的米數都改寫成釐米數來計算.

56.28米=5628釐米0.67米=67釐米

56.28÷0.67→5628÷67

(教師肯定這種方法是正確的,但指出這種方法只適合這道題)

有的學生會想到把除數和被除數同時擴大100倍,再計算.

(教師著重引尋學生理解和掌握第二種方法)

教師繼續追問:為什麼要把除數和被除數都擴大100倍呢?

引導學生知道:把除數擴大100倍以後,除數就變成整數了,為了使商不變,被除數也應該擴大100倍.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豎式.

說明:0.67擴大100倍是67、56.28擴大100倍是5628.根據商不變的性質,我們在豎式上只要把它們的小數點都向右移動兩位,把除數和被除數中的小數點及沒有用的“0”劃去,就可以計算了.

學生試算,教師巡視,注意看學生是怎樣劃去小數點以及沒有用的“0”,訂正時,指名學生回講算理.

(5)完成“做一做”中第1題.

引導學生想一想: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關鍵的一步是什麼?(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討論)

引導學生知道:

①關鍵是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再計算.

②轉化中以除數為標準,根據商不變......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次除法教案怎麼寫

活動目標:

1.學習利用材料動手做玩具。

2.訓練思考的能力。

活動準備:

剪裁直徑為8釐米的圓形卡紙、色筆、牙籤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怎麼做,筆算怎麼算寫,教案

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教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比較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和除數是兩位數的筆

算除法的異同,使學生在實質上把握兩者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2、讓學生經歷商是兩位數的除法的筆算過程,引導學生主動探

索計算方法,

弄清商的最高位的書寫位置,

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

的除法筆算方法。

3、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

在生活中的作用,並對學生滲透保護環境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弄清每一位商的書寫位置,掌握兩位數除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準備]

ppt課件,練習紙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師:出示圖片“身邊的環境”。同學們,這些地方你熟悉嗎?是哪?看到這樣

的情景你有什麼感受?

(生自由發言)

師:我們都不希望自己生活的地方這麼髒,但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人來共同維護。所以,學校少先隊決定成立一個“河西環保實踐隊”,我們共有576 名少先隊員報名參加這項實踐活動,為了方便行動,我們每18人組成一個小分隊,那我們可以組成幾個小分隊?

(課件展示,學生齊讀題目)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研究

“商是兩位數的計算過程,重點解決商的最高位書寫位置”

(1)小組討論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討論,找出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吧!

(2)探索交流,理清算理

師:1 2 3 (坐端正)哪個小組願意來說一說你們是怎樣算的?

(學生可能會出現用口算540裡有幾個18;把576估成600,把18估成20再計算等方法。)

師:計算

576÷18時,你先用18除什麼數呢?為什麼?商的最高位怎麼寫?

師:在除完後餘數是幾?這時我們餘數必須比除數小。接下來又怎樣算?

(請一名同學反饋說一說)

師:比較這兩種方法,哪一種更準確呢?

(近似數,準確數)

(3)觀察思考,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你能發現它的商有什麼特點嗎?

(板書課題:商是兩位數的除法)

師:為什麼商是兩位數呢?

2、研究

“商的個位是0的除法”

師:為了更好的提高同學們的環保意識,學校把十月定為學校環保月。

下面請同學們來看看河西環保實踐隊在這個月取得的成績:他們共收集了930節廢電池,那麼他們每天收集廢電池多少節?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齊讀例題)

師:下面請用試著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自己算一算商是幾!老師請一位同學上來做一做!

師:他做對了嗎?你們在做得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難嗎?(要注意什麼?)

(預測學生可能會出現這樣三種情況)

①被除數十位餘下的數是0怎麼辦?

②個位上的數也是0,這個0應該怎麼辦?

③十位餘數是0,個位也是0,那商的個位應該怎麼寫?

(學生自己嘗試解決以上問題,教師適當引導歸納總結)

3、比較

“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和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的異同”

師:現在,老師有兩道題想考考你們。

師:請同學們現在觀察你做的兩道題,看看除數是兩位數的出發與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有什麼相同點?又有什麼不同點?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基本方法是什麼?

(學生觀察發言,教師引導總結)

4、小結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要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如果前兩位比除數小,再除前三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到哪一位上面;每求出一位商,餘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

(三)鞏固應用、提高認識

1、“河西環保實踐小隊”中四(1)班同學在這個月的表現:

名稱 塑料袋 飲料瓶 廢電池

人數 14 1......

除法的意義是什麼?

除法的意義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並會在實際中應用.

(二)使學生自己總結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係,並會應用這些關係進行乘、除法的驗算.

(三)在分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使學生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係,並對乘、除法進行驗算是教學重點.理解乘、除法的互逆關係,以及用除法意義說明一些題為什麼用除法解答是學習的難點(學生往往語言表述不清).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問題情境

我們已經做過大量的整數除法計算和應用題的練習,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這裡我們要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對除法的意義加以概括,使已經獲得的感性認識加以提高.(板書課題:除法的意義)

口算:

7×5= 9×6= ( )×4=32

35÷5= 54÷6= 32÷( )=8

35÷7= 54÷9= ( )÷4=8

(二)學習新課

1.教學除法的意義.

(1)出示一組題,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①四年級有4個班,每班40人,一共有多少人?

②四年級有160人,平均分成4個班,每班多少人?

③四年級有160人,每40人分一班,可分成幾個班?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思考討論:

(1)觀察,比較上面的3道題,為什麼列式和計算方法都不同?

(由於已知條件和問題進行了調換,因此列式和計算方法不同.第①題是已知每班人數和班數,求總人數,用乘法計算;第②、③兩題都是已知總人數和分成的班數(每班的人數),求每班的人數(分成的班數),用除法計算.)

(2)40,4和160在三個題中分別叫做什麼數?

(40和4在第①題中叫做因數,160叫做積,40和4在第②、③題中分別叫做除數和商,160叫做被除數.)(板書)

(3)第②、③題分別是已知什麼?求什麼、怎樣算?

(第②、③題分別是已知兩個數的積和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用除法計算.)

師繼續啟發:根據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聯繫看,除法是一種什麼樣的運算呢?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除法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教師用準確的語言描述除法的定義:已知兩個因數的積和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

學生閱讀課本結語(73頁).

引導學生說出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提問:

在除法中已知的積叫做什麼?(被除數)

已知的因數叫做什麼?(除數)

求出的未知因數叫做什麼?(商)

(2)教學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引導學生觀察第②、③與①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有什麼變化,從而明確: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變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兩個因數求積,而除法與此相反,是知道積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反饋:做74頁的“做一做”(聯繫除法的意義說明怎樣改寫算式和直接寫得數)及練習十五第3,4題.

(3)關於0和1在除法中的特性.

啟發同學想:

①一個數除以1得什麼數?

自己舉例,如 8÷1=8,100÷1=100,…

得出:一個數除以1,還得原數.

②0除以一個不是0的數得什麼數?

學生自己舉例,如0÷5=0,0÷24=0,…為什麼?引導學生說出因為一個數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個不是0的數商都是0.

③0能作除數嗎?為什麼?

引導學生討論:

以5÷0為例.如果0可能作除數,根據除法的意義,商乘以除數0,一定等於被除數5,即商×0=5.根據“0與......

六年級數學分數除法的教案

教材分析

1、《分數除法應用題》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解決問題第一課時,本節內容包括教材37頁例1及38頁“做一做”(1)、(2)題。

2、本節課是在學習了分數除法計算方法以後進行教學的,為後面學習百分比數應用題做了鋪墊。

學情分析

小學六年級學生在學習數學方面,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計算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運算能力,在學習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積澱,同時他們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抽象推理能力,他們能夠自主、合作、探究地進行學習,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濃厚。但是作為十來歲的學生,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是十分有限的,加上他們的個人表現慾望十分強烈,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因素的影響。因此 在教學時我憑藉課件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聯繫學生已有的知識點 設計教學環節確定教學方法, 確立教學重點、難點和目標 減少盲目性 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是數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讓學生在寓教於樂中掌握知識。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會分析簡單的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係。

2、學會列方程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一步應用題。

3、培養學生初步分析和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從現實生活情景抽象出數量關係的過程,體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根據數量關係式列出方程。

難點:弄清列方程的道理。

相關問題答案
分數除法的意義教案?
除法的意義教案?
乘法的意義教案四年級?
分數除法的意義?
比例尺的意義教案?
除法的意義?
一隻除法的意義是什麼?
什麼是除法的意義?
整數乘除法的意義?
蘇教版小數的意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