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小孩子交流?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怎麼與孩子交流

家長應當如何與孩子溝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我就如何與孩子溝通說以下幾點:

一、身教重於言教 。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一問三不知的家長,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長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親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雖然與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經常溝通。大多數父母都是以忙為理由,忽視親子教育。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髮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三、營造一種良好的知識環境 。孩子學習要有一個好的小環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學生學習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閒談,朋友聚會等等儘量地包容缺點,用放大鏡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的。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五、多讚美、少批評 恰到好處的讚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瞭解、欣賞、讚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讚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

六、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注意考慮成熟,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 。最後請家長們記住以下幾句話: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賞識才能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如何與孩子溝通:

如何培養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與自己的孩子暢通無阻的溝通交流,是每個家庭、每位家長所熱心關注的問題,而這也是現今社會環境下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首先需要調整自己的心理,應該暗示自己:我有這樣一個可愛的孩子,我們要一起成長,我們要一起面對很多問題,我們會比別人生活的更幸福,更有樂趣。這樣才能為和孩子有效的溝通建立良好的基礎。

坦然面對溝通難的困境

現在的孩子是伴著“聲光電”誕生併成長的,與他們家長年幼時候的接收系統完全不一樣。如果家長還只用嗓子單聲道地告訴自己的孩子應該怎麼做,他們就會感覺特別枯燥沒意思。好多孩子在今天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聽音樂,而又一邊寫作業,因為他自小就在一個擁有各種各樣的家電的家庭環境里長大,因而產生了這種多點接收的習慣和技能。這樣的系統刺激遠比單純的語言符號刺激要強烈的多,有效的多,所以家長如果固步自封,仍然用原來自己受教育的模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必然不可能引起孩子的興趣,相反,甚至在孩子的眼裡,家長往往都成了厭煩的符號;另一方面,層出不窮的高科技產品,深刻地影響著孩子的生活環境和思維習慣;今天的孩子還有了接受國際超前意識的能力,比如說對於性知識的認識,家長可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難以啟齒,而孩子卻實際已經懂了很多。溝通的困境是每個家長必須正視的現實前提。

學會設計啟發式問題

很多家長對於溝通問題的認識往往處於一個誤區,就是認為只要家長說的話孩子聽了,這就是溝通。家長由於他們成長年代的各種因素的限制,使得他們教育自己孩子的語言和思維是很貧乏的。比如有個孩子抱怨說自己的母親一天就和自己說六句話:早晨說“快點快點,要不就上學遲到了”;第二句是“早餐怎麼也得吃點,要不上午的課頂不住”,第三句是“過馬路要小心,看著點車”,第四句是“到了學校你千萬努力”,第五句是“中午學校的飯不太好吃,但你正在長身體,一定要多吃點”;第六句“放學回家先寫作業,彆著急看電視”。這樣日復一日的說,作為孩子自然而然的會感到厭煩,結果反倒事與願違。所以作為家長應該注意和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學會設計......

怎樣正確與孩子交流溝通?

與孩子交談,好像是件非常容易而簡單的事情,但是為什麼有時會非常困難呢?這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交流過程。例如通過對話進行交流,聽是一個環節,說也是一個環節,兩者缺一不可。根據專家們的觀點,在成功的交流過程中,聽甚至比說還重要,尤其是與兒童交談。

試想一下,你與一個朋友交談時,發現他沒有注意聽,你可能會感到受了傷害,感到氣憤,不再有繼續談下去的興趣了,他就像關掉開關一樣切斷了你談下去的慾望。那麼,父母在與孩子交談時,是否在注意聽呢?或許是因為忙,沒有時間與孩子進行坦率的交流,無暇傾聽孩子的敘述。但是,如果能讓孩子 意識到父母在注意地聽他們講話,他會渴望在一定的時間裡得到父母的全部注意,保持交談興致。父母如果確實在交談時有許多工作要做,擔心自己不能全神貫注地聽,千萬不要裝著在聽,最好說出來,如“我希望有時間聽完你說的話,但是如果現在不走的話,你上學就會遲到了。等你放學回來,我們再好好地長談。”如果以這種方式表示理解孩子的感情,就會使孩子有機會傾訴自己 的內心想法。這對保持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良好溝通大有幫助。

父母與孩子溝通應注意以下幾點:

(1)答覆孩子提出的問題時,要儘量作到熱心、婉轉、溫和,要有積極、平等的態度。

(2)教孩子怎樣接受批評,怎樣與人友好相處。家長要認識到:孩子犯一次錯,就會有一次叫他學好的機會。要清楚明白的告訴孩子:什麼地方錯了怎麼錯的,什麼才是對的。很快孩子就學會如何對待批評了。

(3)為孩子創造自我管理的機會和方法。任何有關孩子的決定,不管是批評還是獎勵,都應讓孩子參與,讓他學會怎樣決定自己的行為,決定之後怎樣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從對親子之間矛盾衝突原因的分析中,從孩子對父母有什麼希望與要求的調查中,我們可以歸納出以下幾條與孩子溝通的方法:

1. 先做朋友,再做父母。孩子小的時候,知識貧乏,生活經驗少,此時父母的角色是孩子的指導者、照顧者、呵護者;孩子長大後,他們有著自己的思想與看法,有獨立的生活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這時父母的角色應該轉變成孩子的顧問、合作者和朋友。小學生往往對居高臨下的父母持否定態度或產生逆反心理,這與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有關。這一階段孩子的思維具有批判性,對成人的話會做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渴望平等”是這一時期孩子的最強烈的心理需要。因此,家長最好以大朋友的身份來對待孩子,而不是以長輩的身份來壓制孩子或以棍棒的方式教訓孩子。

2. 把強行的要求和規定變成討論式、商議式的談話。以朋友的身份對待孩子,並不意味著父母不給孩子任何幫助、批評和建議。問題的關鍵是父母要以比較民主的教育方式,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和解釋的權力。當孩子覺得父母不是以長者的身份和用權威語氣來教訓他的時候,父母的意見往往容易被接受。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與孩子談話時常用“你應該怎樣”、“你必須怎樣”,這是一種強行的命令式口氣,如果變成商議的、討論式的口吻,如“你能不能怎樣”、“爭取怎樣”、“建議你怎樣”等等,孩子或許更容易接受。

3. 把愛和鼓勵放在嘴邊,不要埋藏在心裡。朱永新教授在《我心中理想的父母》一文中寫道:“父母對孩子的失望意味著真正教育的停止,而孩子對自己的失望意味著進步的停止。信任和自信是一個人不斷奮發向上的動力源泉。我們培養一個人,就是培養他的自信,我們摧毀一個人也就是摧毀他的自信。目前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是不斷摧毀自信的過程。”在教育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表揚和肯定,希望得到讚許和承認。因此,當孩子失敗、失去自信心的時候,父母的一個微笑、一聲讚許、一句鼓勵的話......

怎樣讓孩子學會與別人交流

九招讓害羞寶寶變大膽

1.讓孩子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經常帶你的寶寶走出家門,讓他多和其他人接觸,告訴寶寶和他人一起玩耍是很愉快的事情。你可以帶他去公園的人群中看小朋友們放風箏,看爺爺奶奶打太極拳參加一些年輕媽媽的俱樂部,和小朋友一起用餐,一起滑滑梯,一起玩積木等。帶寶寶去參加唱歌、跳舞、講故事等比賽,讓寶寶克服害羞的心理,盡情地展現自己。多帶寶寶一起去發現生活中充滿樂趣充滿歡快的地方,孩子會情不自禁地喜歡上它,慢慢地,害羞就會自動消退。

2. 不要大驚小怪進行強化

一個害羞的寶寶可能在面對陌生人時會顯得有些笨拙。作為父母,你首先要做的是不要認為這是個嚴重的問題。如果孩子執意不願意和別人打招呼,父母也不要一個勁地要求孩子做,更不要經常對孩子說你真是個害羞的孩子,甚至拿他和其他孩子做比較,比如你看某某小朋友多好,多有禮貌,你為什麼不是這樣?你真不乖!如果父母長期將害羞這個詞定格在孩子身上,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就是害羞的人,覺得自己和周圍的小朋友格格不入,是一個怪物,不受歡迎,他會更加封閉自己也會更害羞。

3.給他充足的時間做準備

對於害羞的孩子,父母要多花一些時間陪他說話,讓他適應和別人的交往。每次帶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之前,不要一再催促孩子今天你可要記得和別人打招呼話之類的。這樣不但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還會使他產生逆反心理。如果臨走前孩子不願意說再見,你可以對孩子這樣說:媽媽知道你還沒有準備好說再見,是嗎?沒關係,我們下次再說。這樣會減緩孩子緊張的心理。

4.循序漸進的表揚

每當孩子在社交方面有所進步時,父母都應當給予他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應當注意的是:表揚應該循序漸進,言語要儘量自然親切。過多重的表揚只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引起他不必要的畏懼情緒,使他忌諱外出。

5.父母是最好的老師

每個人都不是一出生就會與他人相處的,社交經驗需要一點點地積累。當孩子不再拒絕和他人交往的時候,父母應該進一步鼓勵孩子,並告訴他最基本的社交禮儀,如打招呼時聲音要清晰,眼睛要看著對方等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以身作則才能培養出禮貌、大方的好孩子。

6.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如果附近有幼兒園或者有孩子聚集玩耍的地方,父母不妨多帶自己孩子一起加入。這能讓孩子充分感受和其他同齡小夥伴玩耍的樂趣。開始孩子可能會寸步不離地跟著你,慢慢地他就會試著加入孩子們的隊伍。不過如果孩子想走,一定不要勉強他繼續呆下去,讓孩子感覺輕鬆自然,有利緩解他的羞澀。

7. 和孩子溝通害羞的原因

有時大人們認為很正常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另外一回事。比如,有些很漂亮的小女孩很不喜歡被大人們親來親去,父母卻認為這是親戚朋友對自己孩子表達喜愛之情的一種方式。但是你們想過孩子的感受嗎?如果孩子拒絕接受這種親吻,並不代表他害羞,僅僅是他不喜歡。還有的孩子在家裡很活潑,一出門就變得很害羞,這往往是因為面對社交場合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做而產生恐懼的心理。因此,多和孩子交流是很必要的。如果他表現出害羞的行為,要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分析孩子是不是真的害羞。

8.多做社交遊戲

這種遊戲很方便,父母可以在家中和孩子一起玩耍。比如,你們可以模擬一次購物,你做店主,寶寶做顧客。反過來也可以。或者做警察和行人問路的遊戲。這一類遊戲,可以讓孩子熟悉生活中遇到的種種社交場景,孩子也能學到更多社交禮儀,從而變得大膽。

9.不要想著完全改變孩子的個性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個性有時候是天生的。內向害羞只要不影響他與社會正常的交流和溝通,也無大礙。因此在引導害羞孩子時,父母不要老想著完全改變他的個性,......

如何和孩子正確溝通

能夠有效地拉近你與子女之間的心理距離,縮小代溝。

理解是一種無條件的喜愛與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無私和愛心。但作為父母,我們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們往往希望子女無條件的服從我們,我們卻不能無條件的去尊重子女。當然,這並不是要求家長去認同孩子的一切觀點和行為,而是我們要能夠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們的眼睛去看,用他們的耳朵去聽,用他們的頭腦去想。

父母應該知道: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說,他們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齡朋友而“忽視”成年人。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們,孩子就會向外尋找理解他們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們,他們就會感到家庭的溫暖、安全,就會願意與父母溝通。各位家長應切記: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後才能正確引導。沒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導都難有真正好的效果!

家長與孩子之間需要理解,理解是愛心和尊重的具體體現。無論父母對子女,還是子女對父母,一般都不缺少愛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為欠缺“尊重”,結果連“愛心”也感覺不到了。現在你不妨從“理解”開始,一個戲劇性的變化就會出現:你與孩子的心理距離馬上就縮小了,你與孩子的口角衝突馬上就減少了。那麼,理解子女,你需要付出什麼呢?不過是一句老話“將心比心”,你說是嗎?

下面的練習,請大家思考一下:

如果你的孩子對你抱怨他的母親:“媽媽最討厭了,一天到晚嘮叨個沒完!”你的反應是什麼?

1、不孝子孫!媽媽這麼辛苦,從小把你養大,你還嫌討厭,像話麼?

2、你覺得,媽媽講話很乾擾你?

3、你怎麼會有這種感覺?還虧你講得出口!

4、我不敢肯定,你最近似乎心很煩?有什麼事可以跟爸爸說說嗎?

二、把自己的真實感情告訴孩子

家長在與孩子說話時,準確地向孩子傳達出內心的想法、願望,使孩子能夠感覺到父母“批評”、“教育”中所包含的關愛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減少由於父母“言辭不妥”而引發孩子的抵觸情緒。

做父母的,原本出於“愛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種種不當的方式所遮掩。當父母對著孩子憤怒責罵的時候,父母的“愛心”往往被湮沒在“粗暴的管教行為”之中。儘管許多父母在責罵孩子的同時,不時聲稱“我是為你好”,但孩子聽到的卻是如雷貫耳的斥罵聲,很難感受到父母的“愛心和善意。”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發點完全是“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沒有想過孩子怎麼看自己。有一位父親因一個偶爾的機會,得知自己的兒子對自己“又恨又怕”,感到非常吃驚:此前他從來都沒有想過兒子對自己怎麼看,只一味地認為自己非常愛兒子。從此,他改變了管教兒子的方法。國內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過於嚴厲、缺乏溫情的養育方式與過分保護、過分干涉一樣,都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作為家長不應該用“打罵和訓斥”來把自己的“愛心和善意”偽裝、包裹起來,而應該直接地準確地把自己的感覺、想法表達出來,這樣效果會更好。

例如,家長可以這樣對晚歸的孩子說:你回來得太晚了,我們都非常為你擔心,我已經撥了十幾個電話,還差一點要打110報案了!

“擔心”是家長真正的感覺,“憤怒”則是由“擔心”而產生的。直接地、坦誠地把自己的“擔心感覺”告訴孩子,不管她是由於正當的原因還是不正當的原因晚歸,聽到這樣的話,多半都會感受到父母的深切關心,並且產生內疚感。若有此良好的溝通為基礎,接下來的“教育”就容易接受了。

家長批評教育孩子,是對孩子的深切關愛,也是家長應該履行的職責、義務。但家長在批評教育孩子時,還要注意這樣幾點:

1、避免誇大事實。不要用“你總是”“你肯定”“你從來”這樣的句式。憑心而......

如何與孩子正確溝通

有位父親他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比較獨特,他從來沒有輔導過女兒做功課什麼的,就是每天回來跟女兒聊十分鐘,只聊四個問題,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這四個問題是:

1,學校有什麼好事發生嗎?

2,今天你有什麼好的表現?

3,今天有什麼好收穫嗎?

4,有什麼需要爸爸的幫助嗎?

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其實蘊涵著豐富的含義:

第一個問題其實是在調查女兒的價值觀,瞭解她心裡面覺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是在激勵女兒,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個問題是讓她確認一下具體學到了什麼;

第四個問題則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很關心你,二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問題,包含了很多關愛關懷在裡面,事實上也證明很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關鍵的就是親子關係要處理好。如果家長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絕對的責任,孩子相信家長無條件地愛著自己,相信家長所有批評、表揚的出發是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潛意識裡對此達到完全相信,那麼這種關係是良性的,是相互關愛、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穩定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簡單的事情,用蘇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就是“伴隨孩子成長”。但是,現實生活大部分人的親子關係是不穩定的,或者說是扭曲的,孩子並不能真正信任家長。

誰家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子女的,但中國98%的家長錯把愛的方式當成了愛。比如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吃,最好的衣服穿,這只是一種愛的方式,並不是愛本身。而家長們的愛也經常是有條件的,比如會出現只要這次考試得了前三名,就帶你去哪裡玩等等。

愛是一個生命喜歡另一個生命的感情,是一種平等的關係,是無條件的,是一種整體接納的,是要讓對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個好家長並不難,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幾句話:

1,絕對禁止高壓/打罵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關係。

2,真正地無條件愛孩子,給予孩子精神意義上的愛。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時常對其鼓勵表揚。

5,調正親子關係,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話,教育好孩子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

如何引導孩子主動與他人交流,敢於表現自己?

對孩子來說,敢於表現自己是一種珍貴的品質,不少父母都會這麼鼓勵孩子:不管做的、回答的好不好,只要敢於表現自己就可以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常常聽到一些父母說自己的孩子膽小怕生,怎樣才能讓孩子落落大方敢於表現自己呢?父母要針對孩子的不同情況採取相應的對策。

孩子能力不夠,不敢表現自己

個案一:寧寧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較弱,歲時才會蹦出幾個字,歲半才能說簡單的句子。上幼兒園後,大部分孩子都能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了,而寧寧卻依然只能說短句。特別是當老師提問寧寧時,寧寧即使站起來,也還是低著頭,嘴巴緊緊閉著,無論如何都不開口回答。有時候,他想跟小朋友交流,卻發現很難用語言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漸漸地,寧寧就習慣了只聽不說。

分析:其實,寧寧不願意發言、跟小朋友交往只做傾聽者的原因與其表達能力差、缺乏自信有關,對於這樣的孩子,千萬不能強迫他表達自己的想法,重點在於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讓他找回自信。針對這種情況,父母可以嘗試以下對策:

多與孩子溝通。許多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語言溝通,尤其是許多老人帶孩子,老人本身話不多,表達也常常不規範,使孩子沒有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所以,父母要多和孩子說話,當孩子想與父母說話的時候,無論你多忙或者他的問題有多幼稚,都要認真傾聽,並認真回答。孩子說話,父母要多附和,讓他體會到表達的樂趣。同時,也可以利用讀故事來豐富孩子的詞語,當然,要使用規範的普通話進行閱讀,因為,故事中的語言準確而精煉,在一定的故事情節中,孩子會非常容易理解這些詞語。只有詞語積累到一定程度,孩子才能夠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慢慢找回自信心。2幫孩子克服自卑心理。從某種意義上說,讓孩子敢於表現自己就是讓他充滿自信。父母要多給孩子鼓勵,因為,自卑而膽小的孩子最需要的是鼓勵和表揚。父母可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選擇容易完成的任務,讓他獨立完成,從而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樣,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孩子失敗了也不要輕易批評,更不能嘲笑,而是應該對他的每一點進步都及時給予鼓勵。當孩子因為得到讚賞興奮不已時,父母可順水推舟,鼓勵他在別人面前勇於表現自己。

邀請小朋友來家裡做客。一般而言,父母都比較瞭解自己的孩子,有時候,孩子的話還沒有說完或者他還沒有開口講話,父母就能從孩子的表情或者動作中明白了他的想法,於是,就迅速幫他完成他想表達的事情。這樣做反而讓孩子失去表達的機會,非常不利於其語言能力的發展。而與同伴一起玩耍的時候,孩子就不得不嘗試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因此,經常邀請小朋友到家裡玩兒,對於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和自信心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孩子過於內向,不敢表現自己

個案二:歲的星星非常膽小,一旦家裡來了客人,媽媽想讓她與客人打招呼,而她早嚇得不知跑到哪個角落裡去了,怎麼讓她出來她都不願意。在幼兒園裡,只要老師讓她上臺表演她就羞得滿臉通紅,兩隻小手不停地揉搓著衣服邊,即使知道答案,也回答不上來,會唱的兒歌也忘得一乾二淨。

分析:其實,表現欲是隨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而產生的,並且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而發展,是一種情感反應,孩子越高興,表現欲就會越強烈。一般來說,內向的孩子不太願意表現自己。其實,這些不敢表現自己的孩子並非不喜歡讚美聲,只是他在面對他人目光時會覺得不安,這種不安完全佔據了他的內心,以致於使他無法思考其他問題。那麼,該如何引導天生內向的孩子呢?

1擴大孩子的交際範圍。一般來說,交際能力強的孩子敢於表現自己,因此,父母要有意擴大孩子的交際範圍,讓他經常......

如何跟孩子有效溝通

第一, 溝通的時機

首先一定要選擇孩子有溝通的慾望時,如孩子在取得成功,高興的時候,家長要學會與他們分享;在孩子遇到挫折,受到傷害時,要主動愛撫、關心;當孩子做錯事時,家長要告訴自己,人的成長需要經歷,甚至需要創傷......其次,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當孩子出現了令家長不滿意的行為時,家長很容易情緒失控而發怒,經常出現過激的言行,事後又後悔自己的不理智給孩子的身心造成的傷害。更有甚者把工作中的壓力與家庭矛盾的不快,通過“教育”孩子得以宣洩。家長通過“教育”孩子獲益了,孩子又得到什麼呢?家長與孩子溝通,切記要選擇理智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後。

第二, 溝通的內容

以孩子要溝通的內容為中心,家長要把自己的觀點、理念隱藏其後。應該和孩子談談學校的奇聞軼事,電影、電視的動人情節,時尚音樂的感人之處,儘量使孩子在學習之餘處於休閒的狀態,使他們的身心儘可能地放鬆。切忌反覆講訴功課等學習方面之事。另外,在與孩子交流觀點時,可以用商量的口吻表明自己的觀點。不要專注於判斷是非對錯,或與孩子互相怪罪。當孩子被尊重時,他的內心是溫暖的、安全的、放鬆的,這能夠很好地拉近心理距離。家長所要表達的態度、觀點,孩子也才能思考、接受。

第三, 溝通的技巧 首先學會傾聽

有效的溝通應該是信息的相互交流,家長的“暢所欲言”,實際上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讓他們閉嘴,發展下去就會演變成常見的錯誤——說教。孩子也有渴望交流的願望,也希望自己的話被好好地傾聽。孩子跟家長說話時,家長儘可能放下手中的事,全神貫注聽孩子講訴。孩子就能感受到被尊重和鼓勵,會很願意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這非常有利於家長了解孩子,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其次,恰當運用一點非言語交流技術。溝通除了通過言語,還可以藉助動作、表情和姿態等非言語形式。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擁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種全身心的休息。較早的情緒可以由此緩解和平息。人在情緒、心理穩定時是最理智的。還有耳語,耳語比正常的音量表達更加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動人。因為僅耳語的姿態而言,就已經表明兩人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親密關係了。如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拍拍他的頭,再把手輕輕放在他的肩膀上,注視他的眼睛,說:“不管發生什麼,我們都會在你身邊支持你的。你知道你對我們是多麼重要嗎?我們知道你能行的。”看起來不經意的動作,簡單的話語,會給孩子送去溫暖,送去力量。

如何與孩子溝通

你是想教育好孩子,讓他們有前途,是嗎?

從網上轉來一篇文章,耐心仔細地看完,會有啟發的。

一個女孩隱形的翅膀 【家長和學生必看 傳奇改命故事】

我要講述的,是一個女孩的傳奇故事。

她本是一個從小就生活在單親家庭、沒有任何家庭背景、相貌平常、再普通不過的女孩子,但是在她18歲那年幸運地遇到一個特殊身份的人和一種特別的方法後,短短的5年之間她的人生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高考差點考不上重點大學到陪同牛津大學教授考察,再到接二連三地獲得高額獎學金,再到成為中國首次奧運會的志願者,再到免費選派哥本哈根參加氣候大會,再到由本科直接保送到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這一連串的奇蹟讓她一下子成為了命運的寵兒。究竟是什麼人、什麼方法與什麼力量使她改變了原有的人生軌跡,從而擁有如此美好光明的命運呢?

下面就講述她的神奇經歷,以及故事背後的故事。

這個女孩其實就是我,法名叫愛敬。

我家住長沙,在18歲以前的人生,可以說是暗淡無光的。我從6歲開始就生活在一個殘缺的家庭裡,爸爸很少來看望我,和同齡孩子相比,我缺少了很多歡樂,性格也比較孤僻。雖然有母愛的支撐,但我經歷的畢竟是一個不完整的童年,18歲之前的我一直是一個內向、自卑、怯弱的孩子。因為從小生活在單親的環境裡,知道媽媽撫育我的艱辛,所以我一直很努力地學習,成績雖然還不錯,但我其實並不聰明,靠的只是勤奮和努力。唯一和別的孩子不同的是,我似乎與生俱來就對一切的動物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愛,我希望自己長大後能成為一名動物學家,保護全世界的野生動物,並讓人們學會愛護動物,敬畏每一個生命。 【寂靜注:偉大而美好的夢想,對人的一生太重要了!它給出了美好人生最重要的三大好處:一個是方向,一個是力量,一個是希望。這個對培養孩子是最最至關重要的一點。史蒂芬霍金說:人若沒有夢想,不如死去。我說:人若沒有夢想,等於死屍。】

我想也許就是這一份愛心,讓我成為了一顆楠木的基因而不是一株蘆葦的基因,最重要的是後來遇到了這個特殊身份的人,是他澆灌了這顆種子,使她生根發芽,逐漸地向著一棵參天的大樹成長。

高中進入理科班後,智力上並不佔優勢的我學習變得越來越吃力。雖然是理科生,可是我的數理化成績全都不好,特別是數學,我上課幾乎聽不懂老師講的內容。不但如此還完全集中不了注意力,經常不由自主地走神,練習題稍微難一點腦子就轉不過彎,非得請教同學才做得出來。

雖然我們班是全年級數學成績最好的班,教我們的是全校最優秀的數學老師,可我卻是班上數學最差的幾個人之一,小考幾乎沒及格過,數學老師差不多已經對我失去信心了,這導致我一見到數學題甚至數學老師就充滿了恐懼。

2005年4月,我上高二,媽媽在成都參加美國陳昭妃博士營養免疫學講座,遇到了一個上文提到的這個特殊身份的人,他就是寂靜師父。

而我是因為受到媽媽的影響,才無比幸運地認識了他,並在他的引導下成為一名正信的佛弟子。

其實說起來,當時才18歲的我哪裡懂得什麼是信仰,也完全不明白佛法中那些深奧的道理,只是師父教我怎樣做我就聽話地照著做而已,沒想到,做著做著奇蹟就發生了。

針對我上課走神、成績不好的問題,師父教我每天早上誦21遍《心經》,並常誦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的聖號。

於是我每天早上提前到教室半個小時,跑到人少的地方背誦《心經》,雖然不明其意而且常常一邊背一邊打妄想,但是背得還是非常認真的。

我那段時間晚上睡眠非常不好,一閉上眼睛腦海中就總是會出現各種奇形怪狀的恐怖的臉,所以總是失眠。當時爺爺病重住院,師父和媽媽說我腦海中出現的那些形象很有可......

如何讓孩子更自信,更願意與人交流

有統計說40%左右的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膽小怕羞、缺乏社會能力。與大方自信、會與人相處的人相比,他們不容易與人結交、來往;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與要求,不敢維護自己的利益,容易服從權威;過於注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老把自己和別人比;容易隨大流,在集體中常處於從屬地位;在人多的場合緊張,無法冷靜地思維,甚至導致一些學齡孩子學習困難;更多地感到孤獨、自卑、焦慮、自憐;壓抑自己的情感;不敢問問題、尋求幫助;遇到困難容易放棄。

專家認為,有些人膽小怕羞的性格也許是天生的,但有些卻是父母與學校教育方式不當造成的。天生膽小怕羞,也可以通過父母正確的教育方式得到改善。父母應該從孩子出生開始就做到:1、說話。

----允許孩子表示憤怒。長期把憤怒憋在心裡的人,不會為自己爭取權利,而且還有可能導致憤怒以很扭曲的形式爆發。

----鼓勵孩子直接了當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鼓勵孩子與父母交流,但不要勉強孩子。

----每天告訴孩子父母愛他。

2、孩子犯了錯誤,要讓他知道,父母不喜歡的是他的行為,而不是他這個人。總是說“你再……,我就不喜歡你了”,會讓孩子每說錯一句話、每做錯一件事,自信就減少一分。這樣的孩子成年之後往往極力避免嘗試新東西、避免冒險、避免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要求,因為在他們心裡,失敗與遭人拒絕是對他們整個人的否定。

3、用愛心和理解規範孩子。

----過份要求孩子守規矩(特別是不合理或不公平的要求)灌輸給孩子的是“講理是沒有用的,權威的話,不管對錯都得服從”。

----批評孩子應該私下進行。父母和老師千萬不可當著別人、特別是在孩子心裡有重要地位的人、指責孩子。很多膽小的孩子都有過受到羞辱的經歷。

4、教育孩子學會寬容。

如果總當著孩子對別人評頭品足,總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孩子會覺得別人也是這樣評論自己的。要教會孩子發現別人的優點,容忍別人的缺點,並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對自己也不苛責。

5、安在孩子身上的標籤會跟他一輩子。越是對於孩子來說重要的人,說出的話就對孩子印象越深刻。所以,你天天告訴你孩子他是“懶孩子”、“笨孩子”,他會真的成為懶孩子、笨孩子。

6、讓孩子學會信任。

被信任的孩子才會願意信任他人,信任會使一個人更願意與他人交往。父母在讓孩子完成一些他能力所及的工作時,父母把自己的祕密與孩子分享(而不是隻要求孩子把自己的祕密告訴父母)時,就是在培養孩子信任他人。

7、關注孩子。

再忙也不要敷衍孩子,抽出時間來(哪怕只有十分鐘),認真聽孩子講他想告訴你的事情。敷衍孩子會讓孩子覺得他對於父母並不重要,進而自信減弱。

8、對孩子有適度的期望。

----你想你的孩子成為愛因斯坦、比爾蓋茨、還是喬丹?你在孩子眼裡地位是很高的,你說他能做到,他偏偏老做不到,他可不知道這是你的要求太過離奇,他只會覺得是自己沒本事。他再努力,也達不到父母的期望,在父母那裡他從來得不到表揚,從來不知道成功是什麼滋味。所以,一個常考全班第一的孩子可能會長大成為一個非常沒有自信的人,因為他爸媽說他“應該”能考全市第一。

9、教孩子面對成功與失敗。

----如果你的孩子很成功(比如說,鋼琴彈得很好),你是否每有親朋來家都迫不及待地讓孩子彈上一曲,不管孩子是否願意?不要把成功變成孩子的負擔。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跟小孩子交流?
如何讓小孩子長高?
如何培養孩子交際能力?
如何教小孩子學游泳?
如何提高孩子社交能力?
胡小林如何教育孩子?
如何培養孩子的坐姿?
如何讓小孩長得更高?
如何提升孩子的自信?
如何引導孩子不早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