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日而待的主人公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甲)(乙)兩文中都有一個可愛的小主人公,你更喜歡哪個?並說明理由(

小題1:①因為 ②斷絕、阻絕 ③拜訪 ④帶領,統領(每個1分,共4分)小題2:C(3分)小題3:(1)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遺憾的。(2分) (2)這就是他被我擊敗的原因。(2分)小題4:(2分)計日而待 不求聞達 三顧茅廬 運籌帷幄(任意寫出其中2個即可)小題5:(3分)強調了善於使用人才(親賢)的巨大作用。(1分)緊扣文章內容談看法(2分)如:劉邦論楚亡漢興,做到用人所長,人盡其才,體現了他得人才得天下的精髓思想。那麼今天,我們企業的各級領導則更應學學古人,勝於先賢,要具備愛才之心,識才之智,薦才之德,容才之量。只有這樣,我們的企業才能興旺。 小題1:試題分析:“以”是文言文中的多義的虛詞,根據語境可譯為“因為”。“給”與現代漢語的意思一致,可譯為“提供,籌集”。“顧”是古今異義字,在此應譯為“拜訪”“連”根據語境即可譯出來,為“率領,帶領”。點評: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據多。考查的詞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然仍以課文下面的註解為主。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並做到重點突破,對於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小題2:試題分析: “以彰 其 咎”中的“其”是代詞,他們的。而“未知 其 二”則不是代詞用法。“有一范增 而 不能用”中的“而”錶轉折,“可計日 而 待也”不是轉折,表順承考點:點評:考查文言文的虛詞,一般有“之”“於”“而”“以”“其”“為”“乃”“焉”等,平時我們要結合例句進行歸類積累,熟知常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詞不離句,理解文言虛詞也是這樣,把它放到句子裡翻譯翻譯就感知出來了。這樣才不至於死記硬背。小題3: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此句中的關鍵詞有 “痛恨”“所以”等。“痛恨”是典型的古今異義詞,應譯為“痛心遺憾”, “所以”也是古今異義詞,應譯為“的原因”。然後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採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當然課外的文言語句翻譯時,放到語境中,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小題4:試題分析:從甲文中可行出“計日而待、不求聞達、三顧茅廬”等,從乙文中可得出“運籌帷幄”等。點評:文言文中的成語也是考查的主要內容之一,不僅要知道出自哪篇中的哪句,還要知道其古今之意,而且能夠正確運用。小題5:試題分析:“用人的問題”是本題的審題點。甲文中有關用人的語句很多,如“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勸後主要重用忠臣賢臣。乙文中的劉邦則把自己與張良、蕭何、韓信比較,指出“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指出了善於重用賢臣良將的重要。因此兩文都強調了要善於使用人才。點評:要在審清題的基礎上,找到兩文中切題的關鍵語句,並加以比較整合,把共性的內容總結出來。

三國成語 主人公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諸葛亮

刮目相看 甘寧

樂不思蜀 劉禪

單刀赴會 關羽

三國成語

一手包辦

【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一手建之」

一舉兩得

【出處】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將以安社稷,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一親芳澤

【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七步成詩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三顧茅廬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後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不知所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廢

【出處】三國志蜀志魏延傳:「不忍有所偏廢。」

乘虛而入

【出處】魏志袁紹傳:「將軍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

五內如焚

【出處】蔡琰悲憤詩:「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

人生如寄

【出處】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曹植仙人篇:「俯觀五嶽間,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處】後漢書袁紹傳:「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鼓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伯仲之間

【出處】曹丕典論:「傅說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位極人臣

【出處】吳志孫綝傳:「因緣肺腑,位極人臣。」

作奸犯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偃旗息鼓

【出處】三國志蜀志趙雲傳注:「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遜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廬

【出處】據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

刮目相待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處】司馬昭在曹髦在位時,為大將軍,專管國政,自封為相國,不久封為晉公,昭還假裝不接受。髦很生氣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虛傳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傳注:「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吳下阿蒙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處】曹丕?典論論文:「里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見自見之患也。」

廊廟之器

【出處】三國志蜀志許靖傳:「雖行事舉動,未悉允當,蔣濟以為大較有廊廟之器也。」......

健身會影響身高嗎

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也可以說是一種誤解。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高矮取決於先天和後天兩大因素。先天因素主要同遺傳和種族有關。據研究,人的體長(身高)的遺傳力高達0.75-0.92,即是說,男子身高約有75%、女子身高約有92%受到遺傳變異的影響。男子只有 25%。女子僅有8%取決於後天其他因素。可見遺傳對身高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雖然父母高其兒女就不會矮,但高父母生下矮子女和矮父母生下較高子女的現象也不罕見。這說明其他因素對身高增長同樣有很大的影響。從地域方面看,一般說來,寒冷地區的人間於熱帶地區的人,北方人高於南方人。   俗話說:"腿長個子高。"在後天的眾多因素中(包括營養健身健美鍛鍊左活條件、習慣、氣候、地理環境和疾病等). 尤其是青春期階段下肢大、小腿長管狀骨和脊柱骨的發育情況是影響人高矮的主要因素。這些長管狀骨可分為骨骺和骨幹兩部分。在性成熟前,骨骺與骨幹之間存在著一層骺軟骨,稱骺板或生長板。隨著年齡的增加.骺軟骨不斷骨化變硬,同時不斷長出預的軟骨這樣就保證了骨骼不斷變長,身高不斷增長,個子便不斷地長高。一般來說女孩子到17~20歲、男孩子到20~25歲,四肢長骨骺軟骨全部骨化,骨幹和骨骺之間融合形成一條骺線,骨的長度停止增長,人的個子也就不長了。   但是,今年來的科學研究證明適宜的健美運動除能給骺軟骨的增殖提供充足的原禮對其施以有益的"機械按摩"外在一定的負荷範圍,動態壓力更有於骺板的增長。在健美訓練中採用負重推舉或深蹲動作施加幹下肢長骨的壓力顯然也將成為誘發骨骺長得長的有利因素。尤其是設計和選擇一套科學的健美訓練方也更有利於骨骼、肌肉和韌帶的縱向生長髮鼠有利於骺軟骨的生長促使身體長高。因此,在骺軟骨還沒有停止生長以前,青少年應積極參加科學系統的健美訓練則是該多影響身高後天因迂中最積極而最為有效的手段。    至於骺板會不會因健美訓練過早停止上生長的問題,近年來國內外有些學者通過科學實驗提出些新見解,但健美訓練會促使提前完成骨化的資料卻未見到。恰恰相反,我國的體育科研人員曾對15-16歲的男生的骨骺進行過動態觀察,通過練習一年舉重項目的對比情況來看,僅身高就比只從事一般體育活動的同齡少年高出約10釐米。確認全部被檢查的學生骨骺發育正常,未見到骺板提前癒合的現象。因此得出練習舉重不會引起抑制骨骺生長的結論。這一結論同樣適用於青少年的健美訓練。   我們認為16歲以前的青少年參加健美訓練一定要因人而異,訓練初期,不論年齡大小都要強調全面發展利循序漸進。要合理安排運動量。避免採用"成入模式他的訓練方法"。健美訓練的關鍵問題是器械練習的重量。早期訓練階段應以他自己每組練習能重複完成15~20次的重量為標準,每次訓練課練習5-8個動作,每週訓練2-3次為佳。切忌採用集中訓練某一局動作與方法。應儘量避免練習那些過於緊張、持續時間長、憋氣的耐力性
和靜力性的練習動作。當有了一定的力量基礎後,使可採用"重複循環健美訓練?quot;,因為"重複循環健美訓練法"不僅容易增長力量,能有效地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和肌肉耐力而且能將許多軟組織(骺軟骨、肌腱、韌帶、結締組織等)受到的壓力減到最小的程度。訓練時教練員要認真監督輔導。監督輔導不僅是為了安全,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切實掌握正確的健美技術動作。   17歲以後,人體逐漸發育成熟,這個階段不但可以系統地進行健美訓練而已還可適當增大健美訓練的負衙。因為肌肉增長最快的年齡階......

急求:關於三國演義的成語20個!並寫出主要人物,謝謝~ 20分

三顧茅廬 劉關張

三足鼎立

七擒孟獲【算不算啊】

。。。。。。。。。。。。。。。。。。。。。

忘了

誰寫過四大名著裡的某個人物分析 論文

三國演義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名著,裡面創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諸葛亮無疑是其中最為出色的一個。亮字孔明,琅琊陽都人。歷史上,諸葛亮憑藉隆中對博得劉備賞識,又在曹兵南下,劉備大敗的時候,請出了吳兵幫助劉備打敗了曹操。進而奪取四郡,又進入西川,打敗了劉璋。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劉禪,把蜀國治理的井井有條,並多次出兵攻打魏國,最後死而後已。被封為武鄉侯、丞相、錄事尚書和司隸校尉等職。諡號“忠武侯”。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被進一步美化,成為一個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的人物。他的出場就頗具神祕色彩。劉備策馬越潭溪,偶遇水鏡先生司馬德操。經過司馬徽和後來的徐庶的推薦,劉備才知道臥龍先生諸葛亮,然後就三顧茅廬。三國演義這點十分精彩,連帶著介紹了諸葛亮的幾乎所有親戚朋友,只是留了龐統一家,為後文做伏筆。而神仙一般的諸葛亮,一出世就幫助劉備分析了天下大事,奠定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諸葛亮加入劉備陣營後,更是出神入化。在曹兵未來以前,便提前徵兵禦敵。曹兵來以後,諸葛亮用一套神祕莫測的辦法火燒博望,火燒新野,兩把火燒得曹軍聞風喪膽。當陽一戰,劉備九死一生,這個時候,諸葛亮挺身而出,隨魯肅來到東吳,請求援兵。東吳諸雄,在諸葛亮的面前黯然失色。雄才大略的孫權、機智的周瑜、老辣的張昭、樸實的魯肅等等,都被諸葛亮刷的團團轉。之後,諸葛亮更是一葉扁舟離開東吳。孫劉失和後,諸葛亮幫助劉備粉碎了東吳的種種陰謀。並且開始籌劃幫助劉備入川。從接納張鬆,到警示龐統,最後自己入川,扭轉乾坤,終於收降馬超,進而得到西川。然後,幫助劉備守住漢中。劉備死後,諸葛亮成為蜀漢的頂樑柱。當時,蜀漢內外交困。諸葛亮先聯合東吳,再南征孟獲。萬事具備,開始北伐。在北伐以前,還寫了那篇膾炙人口的《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依、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依、允等之任也。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復之言,則責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

三國演義裡的成語

望梅止渴 桃園結義 一手包辦 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一親芳澤 七步成詩 三顧茅廬 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不由分說 不知所云 不容偏廢 乘虛而入 五內如焚 人生如寄 仰人鼻息 伯仲之間 位極人臣 作奸犯科 偃旗息鼓 出言不遜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廬 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危急存亡之秋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吳下阿蒙 敝帚千金 廊廟之器 才高八斗 手不釋卷 指日可待 探囊取物 文思泉湧 旦夕之危 明眸善睞 月明星稀 土崩魚爛 如入無人之境 如魚得水 妄自菲薄 孑然一生 對酒當歌 屈指可數 周郎顧曲 呼風喚雨 品頭論足 迴腸蕩氣 三顧茅廬 初出茅廬 舌戰群雄 羽扇綸巾 隔岸觀火 上房抽梯 七擒七縱 恩威並重 樂不思蜀 得隴望蜀 三讓徐州 三顧茅廬

三足鼎立 三國歸晉 三氣周瑜 過關斬將 望梅止渴 桃園結義

錦囊妙計 舌戰群儒 孔融讓梨 木牛流馬 割須棄袍 火燒連營

草船借箭 器宇軒昂 轅門射戟 單刀赴會 暗渡陳倉 志大才疏

一手包辦

【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一手建之」

一舉兩得

【出處】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將以安社稷,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一親芳澤

【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七步成詩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三顧茅廬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後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不知所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廢

【出處】三國志蜀志魏延傳:「不忍有所偏廢。」

乘虛而入

【出處】魏志袁紹傳:「將軍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

五內如焚

【出處】蔡琰悲憤詩:「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

人生如寄

【出處】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曹植仙人篇:「俯觀五嶽間,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處】後漢書袁紹傳:「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鼓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伯仲之間

【出處】曹丕典論:「傅說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位極人臣

【出處】吳志孫綝傳:「因緣肺腑,位極人臣。」

作奸犯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偃旗息鼓

【出處】三國志蜀志趙雲傳注:「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遜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廬

【出處】據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

刮目相待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

危......

相關問題答案
計日而待的主人公是誰?
刮目相待的主人公是誰?
竭澤而漁的主人公是誰?
死而後已的主人公是誰?
巧施苦肉計的主人公是誰 ?
巧奪天工的主人公是誰?
西遊記的主人公是誰?
自慚形穢的主人公是誰?
祝福的主人公是誰?
繁星的主人公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