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在哪裡?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草船借箭的時間和地點是什麼

時間:公元208年7月~12月,赤壁之戰前夕;

地點:湖北赤壁長江主航道偏北水面;

人物:諸葛亮、魯肅、周瑜等;

經過:周瑜忌妒諸葛亮的才能,設計想除掉他,讓諸葛亮答應在三天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顧全大局,且預料三日內必有大霧,於是在二十隻大船上用青布幔、草人偽裝,按時逼近長江北岸的曹營;曹操三聯顧忌大霧不敢迎戰,就向草船射箭,使諸互亮輕取十萬支箭而歸。周瑜不得不敬佩諸葛亮的才能。

草船借箭在哪個地方

易中天說歷史上是孫權.以下是原文: 這集我們講赤壁之戰,赤壁之戰是三國史上一場有名的戰爭,稍微知道一點三國的人沒有不知道赤壁之戰的,這個要歸功於羅貫中,因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濃墨重彩描述的就是這場戰爭。有人說《三國演義》這本書是七分實三分虛,那麼惟獨在赤壁之戰這個問題上,它是七分虛三分實。赤壁之戰這場戰爭實際上在正史上留下的記載非常之少,而且不乏矛盾之處,而遺留的問題一大堆。有些什麼問題呢?五個問題:第一,誰的戰爭;第二,規模如何;第三,時間地點;第四,過程結果;第五,勝敗原因。這五個問題上都有疑難,以至於史學界多次爆發“新赤壁之戰”,那麼我們一條一條來看。 第一是誰的戰爭?也就是說這場戰爭原本是曹、劉之戰呢,還是曹、孫之戰?應該說在開始的時候,就是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南下的時候,他的目的是要奪荊州、伐劉表、滅劉備,這個目的當曹操奪取了江陵以後應該說是基本上已經完成了,他為什麼還要順江東下?他順江東下到底是打誰的?有兩種不同意見,一種說是打劉備的,孫權被諸葛亮、魯肅和周瑜拉下水了;還有一種觀點,就是打孫權的,主張是打孫權的觀點的依據主要是曹操寫給孫權的那封信,而那封信我們知道本身是可疑的。那麼我的看法呢,應該說他的孫江東下是打劉備,也打孫權。因為這個可以從孫權對周瑜的話來作證明,孫權跟周瑜說:公瑾兄,你帶著軍隊先走,打得贏固然好,大不贏你回來,孤親自與曹孟德決一死戰。他是這樣說的,這說明曹操的目標是孫權;如果曹操的目標是劉備,而孫權是被拉下水幫劉備的,孫權的話就應該這樣說:公瑾兄,你帶著部隊去看看,打得贏咱撈一把,大不贏你趕快回來,咱不管那劉豫州的死活了。他應該這麼說。但是問題在於,孫權的這段話是記載在《江表傳》裡面的,是不是可靠也是一個問題,我們先把它放下。 第二就是規模如何?有一種說法說這場戰爭其實曹操只有五千人,就是他追趕劉備一路追過來的那五千輕騎兵,證據在哪裡呢?證據在諸葛亮的話裡面,諸葛亮對孫權說曹操勞師遠征,追趕劉豫州一日一夜三百里,追到這個地方來已成了強弩之末,很顯然就是指那五千輕騎兵嘛。但是如果曹操的軍隊只有這五千輕騎兵的時候,劉備見了周瑜,周瑜告訴他帶來了三萬人,劉備怎麼會說“很少”呢?你三萬加上劉備一萬,加上劉琦一萬,五萬人對五千人還少啊?可見曹操這個時候不只五千人。而且《周瑜傳》的正文說得很清楚,說:“曹公入荊州,劉琮舉眾降,曹公得其水軍,船步兵數十萬。”這是《三國志·周瑜傳》正文記載的,也就是說曹操這個時候應該有幾十萬人,到底是幾十萬我們搞不清楚,學術界的說法有五十萬、四十萬、二十萬這樣幾種,就是我在上集也算過賬,八十萬打個對摺四十萬,再打個對摺二十萬,再打個對摺也有十萬。 那麼算這些賬是為了確定這場戰爭的時間、地點,如果說五千人的說法能夠成立,那這種說法是個什麼意思呢?就是曹操五千輕騎兵一日一夜三百里從襄陽追到當陽,打了劉備一傢伙以後到了江陵,然後從江陵又趕過來了,趕過來以後沒想到這個時候孫、劉已經組成了聯軍,一傢伙撞上去,一場遭遇戰,所以曹操打敗了。如果情況是這樣的話,時間應該是建安十三年的十月,它很快嘛。而如果說曹操這次戰爭的目的是要打孫權,那麼他決不敢只用這五千輕騎兵,他一定要集結部隊,他集結部隊是要一個時間的。那麼這場戰爭的時間應該是建安十三年的十二月。地點在哪裡呢?學術界的意見,傾向性的意見,就是現在的湖北省蒲圻縣境內,現在蒲圻縣已經改名赤壁市,不是在黃州的那個赤壁,就是不是蘇東坡寫赤壁賦和赤壁詞的赤壁。所以現在湖北有一個說法,叫“文武赤壁”,文赤壁就是蘇東坡寫赤壁詞和赤壁賦的那個赤壁,武赤壁就是現在赤......

中國草船借箭在哪裡

說的是漢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帶兵南下進攻東吳的濡須(安徽無為東南),孫曹兩軍隔長江相持了一個多月,也沒分出個勝負。這天,孫權親自坐著條大船來到江面觀察曹軍的動向,結果捱了一頓猛箭,差點兒把船給弄翻了。曹軍集中"火力",沒少用"子彈",看來是下了狠勁兒。孫權沒有借箭的意思,也沒說是草船,只是察看敵情。孫權船的一側中箭太多,有些傾斜,將要翻船。孫權急中生智將船調個頭,讓另一面也受箭,兩面捱打,求個平衡。結果平安無事回到營寨。

草船借箭發生在什麼地方

1、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  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諸葛亮。這是周瑜設好圈套,明裡共商軍事,暗裡設陷阱害人,明知故問。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這正中周瑜下懷,於是假借“公事”逼迫諸葛亮承擔造箭任務。從周瑜不動聲色的話中反映出他的險惡用心。  2、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枝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這是諸葛亮為借箭所做的準備。船和軍士,是諸葛亮借箭的基本條件,將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是偽裝,船兩邊放草把子,是為了受箭。他知道魯肅忠厚守信,又顧全大局,可以信賴,特向他借船。諸葛亮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肅向周瑜提借船之事。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有計謀、有膽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軍令狀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個草船借箭的計劃。  3、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大霧漫天”,到處都是大霧。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預測準確。正因為“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射箭。把船隻“用繩索連接起來”,“一字兒擺開”,既便於統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當,使受箭面積大。軍士“擂鼓吶喊”,既是為了虛張聲勢,製造進攻的假象,吸引曹操軍隊的注意力,引曹軍出來射箭,又是讓曹軍明確射箭的目標、方向。諸葛亮考慮周全,安排巧妙,抓住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利用大霧的天氣,前去“借箭”。  4、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如此談笑風生,鎮定自若,是因為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謹慎,在“看不清虛實”的情況下,不會“輕易出動”。這一笑,笑出了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諸葛亮的運籌帷幄,笑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5、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這樣既能兩面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也便於箭滿後順風順水返回,省去調頭的時間。諸葛亮過人的智慧可見一斑。敢逼近曹操受箭,進一步說明諸葛亮對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謹慎的性格瞭如指掌。此行“借箭”,輕輕鬆鬆向曹操借到了十萬枝箭。諸葛亮謀劃之周密,安排之巧妙,不僅顯示出諸葛亮豐富的天文知識,也體現了諸葛亮具有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  6、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機妙算,指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於根據客觀形勢決定策略。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周瑜的智商不如諸葛亮,因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周瑜的胸襟不如諸葛亮,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而諸葛亮寬厚待人,善於把握全局;諸葛亮考慮問題的能力、觀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勝過周瑜。草船借箭的前前後後,的確說明了諸葛亮神機妙算。這句話照應了課文開頭的第一句話,正因為諸葛亮“挺有才幹”,才遭周瑜的妒忌和暗算;又因為他有才幹,才能挫敗周瑜的陰謀,使周瑜自嘆不如。

草船借箭的旅遊景點在什麼地方

草船借箭發赤壁戰關於赤壁戰具體址現史家看所草船借箭址考證

草船借箭發生在什麼地方

稱之為赤壁之戰。赤壁

赤壁有文赤壁和武赤壁兩處。其中文赤壁在湖北省黃岡市境內,武赤壁在湖北省蒲圻市(今赤壁市)境內。

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典故發生在哪裡?

稱之為赤壁之戰。赤壁

赤壁有文赤壁和武赤壁兩處。其中文赤壁在湖北省黃岡市境內,武赤壁在湖北省蒲圻市(今赤壁市)境內。

草船借箭出處哪裡?

草船借箭出自明代羅貫中的《 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希望幫助到你,若有疑問,可以追問~~~

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__^*)

相關問題答案
草船借箭在哪裡?
草船借箭是在什麼地方?
老版三國演義草船借箭?
三國演義草船借箭劇本?
草船借箭的原因?
三國演義草船借箭原文?
草船借箭是真的嗎?
草船借箭主要講了什麼?
草船借箭的詞語意思?
草船借箭以什麼為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