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的唯心主義?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柏拉圖的理念論是唯心主義的還是唯物主義的?怎麼評價

是唯心主義,是客觀唯心主義。

①理念:真正的實在 柏拉圖認為我們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像赫拉克利特所說的那樣是變動不居的,因而都是不真實的;真正實在的東西應該向巴門尼德的所主張的“存在”那樣是不動不變的;這種真實的存在就是蘇格拉底所講的絕對的永恆不變的概念.但是,他又認為,概念並不想蘇格拉底所說的那樣僅限於道德的領域,概念也並不僅僅是思想的範疇,只存在於人的心中,而是獨立地存在於事物和人心之外的實在.柏拉圖把這種概念稱之為“理念”.所有的理念構成了一個客觀獨立存在的世界,即理念世界,這是唯一真實的世界.至於我們的感官所接觸到的具體事物所構成的世界,是不真實的虛幻的世界.這樣,在柏拉圖那裡就出現了“真實世界”---理念與“幻影世界”(個別事物)之間的對立.柏拉圖所說的“真正的實在”(也就是“理念”)的根本標誌就是永恆不變的、同一的,不能即是此又是彼得,因而是能夠明確地表達出來的東西;那些變動不定的,既是這個又是那個,不能明確地表達出它的意義來的東西,就決不能是“真正的實在”.這個觀點可以說是貫穿於柏拉圖的整個體系中的.

柏拉圖的這種看法與他對數學和道德的研究特別有關.在他看來,數學上的命題都是絕對確定的,永恆不變的.數學的對象也具有這種本質特性,這些對象不可能在可感覺的客體中找到.所以,柏拉圖首先是從數學那裡發現他的“真正的實在的”.其次是道德.柏拉圖認為真正的善和惡是存在的,但不能在感知世界種找到,道德判斷的客觀真實性的基礎是在觀念之中,我們可以接近它們但不可能達到完善的道德觀念.

②理念和事物:原型和摹本

關於理念和我們感官所接觸到的具體事物之間的關係,或者說真實世界和幻影世界之間的關係問題,柏拉圖吸取了“模仿說”並且提出了“分有說”.所謂模仿說,就是認為理念是原型,個別事物只是“模仿”原型而產生的,所以個別事物知只是其理念的不完善的摹本或影子.所謂分有說是說個別事物之所以存在,乃是因為它(們)“分有”了理念.依此類推,現實世界中的萬事萬物都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是分有理念世界的結果.所以理念和具體事物既是有區別的,又是同名的.但是,事物究竟怎樣分有它們的的理念柏拉圖自己也沒有能說清楚.他認為,只要相信“分有”就是了,至於它究竟怎樣“分有”可以不必管它.

理念除了作為原型為具體事物所分有外,柏拉圖還提出,理念同樣也是具體事物所要追求的目的.具體事物要想達到它,但永遠也不能達到,因為它是絕對的、永恆的,而具體事物總是相對的、流逝的.

柏拉圖的“理念”與巴門尼德的“存在”有共同之處,但是,柏拉圖的理念並不像巴門尼德的存在那樣是“唯一的”,而是許多的,各類事物都有各類事物的理念.但是,理念和個別事物是否是一一對應的關係,柏拉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並不是前後一貫的.在《國家篇》、《斐多篇》等對話中,人造物和自然物以及爭議、節制、勇敢等美德和不正義、惡、醜等否定的品德都有相應的理念.但在《巴門尼德篇》中,柏拉圖肯定了數方面的、倫理方面的理念,而對自然物有否理念猶豫不決,對人造物有否理念未涉及,對頭髮、汙泥、穢物等一些無價值的食物,則否定它們有相應的理念.但在《蒂邁歐篇》中又回到《國家篇》等對話中的觀點,因為在這篇對話中,他提出“巨匠”按照理念塑造萬物,所以萬物必有與之相應的理念.總起來說,柏拉圖所涉及的理念大體上有這樣幾類:具體事物的理念,這是最低級的理念;數學的或科學的概念或範疇,這是較高一級的理念;藝術的和道德的理念,這是更高級的理念;在所有理念之上的最高的理念是“善”.柏拉圖把善看做不僅是道德範疇,而且是本體論、認識論的範疇.善是......

相關問題答案
柏拉圖的唯心主義?
唯心主義的意思是什麼?
柏拉圖的戀愛對象是誰?
什麼是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
什麼是舊的唯物主義?
柏拉圖的理念論是什麼?
客觀唯心主義有什麼?
歷史唯物主義思維導圖?
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