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生法忍法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無生法忍是什麼意思

《大般若經》卷四四九〈轉不轉品〉雲(大正7·264b):‘如是不退轉菩薩摩訶薩,以自相空,觀一切法,已入菩薩正性離生,乃至不見少法可得。不可得故,無所造作。無所造作故,畢竟不生。畢竟不生故,名無生法忍。由得如是無生法忍故,名不退轉菩薩摩訶薩。’此謂菩薩觀諸法空,入見道初地,始見一切法畢竟不生之理,名無生法忍。

百度百科

能簡單的說得無生法忍是什麼意思嗎?

簡而言之,通俗地講:修行人開悟,就能悟的一切都是無生無滅的,這種開悟的境界,在菩薩低等級的時候,是常常退轉的,一時記得,一時不記得,對這種無生無滅的境界不能一貫保持。但繼續修行,就可以安住在這種境界中,這種安住不退,有“忍”的意味,所以把這種能夠安住於這種無生無滅境界,稱為“無生法忍”

這個境界,非常之高,八地以上菩薩才有,我輩凡夫只是心嚮往之。努力唸佛求生淨土,花開見佛悟無生,那就正是得無生法忍的時刻了。

無生法忍到底是什麼意思?

無生法忍

能於生相中體會無滅性 能於萬有法中不起心動念

現代話講 體會一切現象本質 不受外界變化所誘惑 而起心動念

這階段得八地可證 八地上境界依經據為開慧眼見真空相

解法不含糊 依據證明確

無生法忍是什麼?

一。無生法忍,大乘佛教術語,為菩薩修行忍辱波羅密與三解脫門的成果。

二. 簡稱無生忍,即把心安住在不生不滅的道理上。

[佛學常見辭彙 - 陳義孝編]

三。略雲無生忍。無生法者,遠離生滅之真如實相理體也,真智安住於此理而不動,謂之無生法忍。於初地或七八九地所得之悟也。寶積經二十六曰:‘無生法

忍者,一切諸法無生無滅忍故。’注維摩經一曰:‘肇曰:無生忍,同上不起法忍,法忍即慧性耳。見法無生,心智寂滅,堪受不退,故名無生法忍也。’智度論七

十三曰:‘無生忍者,乃至微細法不可得,何況大。是名無生。得此無生法,不作不起諸業行,是名得無生法忍。得無生法忍菩薩,是名阿鞞跋致。’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四。顯揚六卷六頁雲:問:如經中說無生法忍;彼云何建立?答:由三自性故。謂由遍計所執自性故;說本來無生忍。由依他起自性故;說自然無生忍。由圓成實自性故;說煩惱苦垢無生忍。此三種忍,在不退轉地,應知。

[法相辭典 - 朱芾煌]

無生法忍,是什麼意思

演員楊大俠:無生法忍 百忍成金

cos演員楊大俠(HeroYang)的靜態電影:匹夫之勇,人人做得到;百忍成金,才能成就大事。常言道:識時務者為俊傑。所謂俊傑,並非專指無堅不摧的英雄,而應當包括那些能屈能伸的處世者。柳下惠坐懷不亂,忍的是慾火;韓信胯下之辱,忍的是怒火。在還沒觸及人的底線的時候,忍上面那把刀一直都是向著自己的心裡的。但“忍”千萬不能變成“麻木不仁”,不能時時以“心字頭上一把刀,一事當前忍為高”為準繩。《新少林五祖》裡說:忍無可忍,則勿需再忍。“螳臂攔車”,一般皆比喻頑固不化者。但是,為了反抗民族及自身奴役“姑留螳臂強當輪”的悲壯,則顯示了一種百死愁絕中勃勃不屈、前赴後繼的偉大精神。“平日慷慨成仁易,事到臨頭一死難。”人生的惰性和畏懦,讓人難以超越。衰落的年代裡,如何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成為一種艱難至極的選擇。因為要克服的,不僅僅是精神危機,而是累及身家性命的沉重肉身。當面對著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時,能夠始終如一地堅持自己的信仰,甚至到了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地步,成為最後一個不識時務者,這已經成就了精神的偉大,超越了苟活生存的微渺智力。

無生法忍是什麼意思

(耕雲先生著《解惑錄二》)  答:無生法忍,就是安祥,而且是安祥得很徹底,可以說從此不再起分別心,不再起任何執著,這就是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就是離執禪定和無執禪定,到了漏盡、到了沒有任何執著就是無生法忍。所謂沒有任何廠著,就是不再執著生死、是非、得失、好壞、美醜等等,只有一顆靈明寂照的心,那就叫無生法忍。  事上磨練現量現成  答:這就是培養你正確的理智。這必須從事上磨練,如果你平時不磨練,你講的那個現量就不存在,現量是要培養的。物以類聚,等到你的心是接近現量的心時,現量就完全呈現,所謂現量呈現就是安祥,安祥就是現量。你要知道,只有佛才真正的安祥。我們讀法華經‘世尊從甚深禪定中安祥而起’,安祥是佛的表徵,安祥是佛的風範,只有安祥才能做到‘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如果坐才是禪,走路說話不是禪,那就不能夠打成一遍。指月錄中香林遠禪師臨終的時候說‘老僧四十年才打成一遍’,那就叫現量。現量從那裡來?從比量來,沒有比量就不能以正見代替邪見,你要以正見取代邪見,漸漸地完全沒有了邪見,現量就出來了。你到了處處心安、時時心安時,那就是現量的生活。  人心不死道(安祥)心不生  問:平時雖以持咒、唱禪曲剋制

什麼是無生法忍?

無生法忍,簡稱無生忍,此語乃“無生無滅法忍”的簡略,即確切地領會“一切法不生不滅”之理,把心安住在所悟不生不滅的中道實相上不動不退。

“忍”這個字,在佛學中的含義比我們日常生活中講的那個“忍”的意思要豐富許多。比較常見的意思,除了“忍耐忍受”以外,還有“忍可安住”。但實際上這兩組意蘊是相通的。怎麼講呢?通俗說,一位偉人,若真正能夠具有在種種逆緣境遇下的“忍力”,必然其精神境界已然安住於非同尋常的思想見地中而毫不動搖。

譬如,先賢講經中曾列舉“三種忍”:

一、耐怨害忍:謂人以怨憎毒害而加於我,即能安心忍耐而無返報之心,是名耐怨害忍。--相當於“忍辱”的“忍”,是對嗔恨怨懟的逆緣而言。

二、安受苦忍:謂疾病水火刀杖等眾苦所逼,即能安心忍受恬然不動,是名安受苦忍。--相當於“忍受”的“忍”,是對痛苦覺受的逆緣而言。

三、諦察法忍:謂審察諸法體性虛幻,本無生滅,信解真實心無妄動,安然忍可,是名諦察法忍。--相當於“忍可”的“忍”,是對起無明、邪見的順逆諸緣而言。

實際上,以上三種忍是相通的,若成就“諦察法忍”即可圓滿三種忍,因為若思想上的恆觀諸法寂滅相,經由定力貫徹身心,則具備圓滿前兩種忍的本能。

“無生法忍”的“忍”就是上述“諦察法忍”的“忍”,即對中觀正見的忍可,同時由此“忍”而普攝一切忍力。《金剛經》所云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又,印順法師在《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偈頌講記》中開示:

“不退轉的菩薩,得無生法忍。忍是一種智慧,與忍辱的意思是不同的。此處,可以將這忍字解釋為透徹的‘認’知,即能夠將事物在內心中認得清清楚楚,能夠透徹地瞭解它,這便是忍;所以忍是智慧的別名。能夠證悟一切法不生不滅的智慧,即稱之為‘無生法忍’。所以忍所通達的所緣境界,是無生,一切法不生不滅的真理。”

為什麼說無生法忍普攝一切忍力呢?佛法修持原理,是智為先導的,理上見諦的“聞思所成智”經由定力成就的功夫是超越聞思的而融入生命的,當然這個過程是漫長的--所謂“理雖頓悟,事需漸除”。關於“無生法忍”普攝一切忍,有一個著名的故事:

忍辱仙人的故事--

釋迦牟尼佛若干世之前,曾為一位在城外山林修行的行者“忍辱仙人”。一次,當時的國王歌利王率眾來此處遊玩。一位宮女發現了忍辱仙人,見其仙風道骨,心生好感,上前搭訕,仙人於是應機為宮女說法。國王見此情景,心生嗔恨,上前問仙人道:“你證得羅漢果位了嗎?”。仙人答:“尚未。”。國王又問:“你證得不還果位了嗎?”。仙人答:“沒有”。國王說:“既然如此,那你就是放縱貪慾煩惱的身來挑逗女人!”。仙人答:“我雖然尚未斷除貪結,但此刻內心確實沒有貪著。”。國王於是起了歹意,他殘忍地割掉了仙人的耳朵。仙人顏容不變。群臣見狀,紛紛上前勸國王住手,國王不但不聽,反而嗔心大熾,他割掉了仙人的鼻子、削下仙人的手臂……直到節節肢解。但血泊之中,仙人面目依舊相好圓滿,面色絲毫沒有變化。這時,天降大雨,又飛沙走石,國王嚇得大驚失色,狂心頓歇。他扔下了手中刀,匍匐到仙人血淋淋的身軀前請求懺悔和寬恕。仙人說:“我心中既沒有嗔恨,同樣也沒有貪慾”。國王說:“大德,怎麼知道您心無嗔恨呢?”。仙人於是作誓願說:“我如果確實沒有嗔恨,請即刻讓這身體復原如初。”說罷,身體即刻復原如初。國王於是更覺慚愧、愈發懺悔先前所行,遂皈依仙人學佛。

《金剛經》雲:“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正是思想上......

一個佛學問提;無生法忍是什麼意思?

無生法忍,不產生各種妄念。

例如,對別人的財富,不產生貪念。

相關問題答案
無法接通是什麼意思?
無法自拔是什麼意思?
無法表達是什麼意思?
無法消弱是什麼意思?
無法確認是什麼意思?
無法一本是什麼意思?
無法喘息是什麼意思?
火車票無法預定是什麼意思 ?
為什麼給別人打電話一直是暫時無法接通是什麼意思? ?
無法言喻是什麼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