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產品定價?

General 更新 2024-06-03

如何給商品定價

商品定價直接決定著企業的銷售情況,那麼,企業如何定價商品,才能取得一個好的銷量呢? 世界工廠網彙總了,商品定價的十二種方法,以供參考。 一、同價銷售術 英國有一家小店,起初生意蕭條很不景氣。一天,店主靈機一動,想出一招:只要顧客出 1 個英鎊,便可在店內任選一件商品,不過他店內商品都是同一價格的,這就抓住了人們的好奇心理。儘管一些商品的價格略高於市價,但仍招徠了大批顧客,銷售額比附近幾家百貨公司都高。在國外,比較流行的同價銷售術還有分櫃同價銷售,比如,有的小商店開設1 分錢商品專櫃、l 元錢商品專櫃,而一些大商店則開設了10 元、50 元、100 元商品專櫃。 注意:討價還價是一件挺煩人的事,一口價乾脆簡單。目前,在國內已興起了很多這樣的店,方法雖好,但據筆者觀測,生意卻不太好。實質上,策略或招數只在一定程度上管用,關鍵還是要貨真價實。 二、分割法 沒有什麼東西能比顧客對價格更敏感的了,因為價格即代表他兜裡的金錢,要讓顧客感受到你只從他兜裡掏了很少很少一部分,而非一大把。價格分割是一種心理策略,賣方定價時,採用這種技巧,能造成買方心理上的價格便宜感。 價格分割包括下面兩種形式: 1.用較小的單位報價。例如,茶葉每公斤10 元報成每50 克0.5 元,大米每噸1000 元報成每公斤1 元等等。巴黎地鐵的廣告是:“只需付30 法郎,就有200 萬旅客能看到您的廣告。” 2.用較小單位商品的價格進行比較。例如,“每天少抽一支菸,每日就可訂一份報紙。”“使用這種電冰箱平均每天0.2 元電費,只夠吃一根冰棍!” 注意:記住報價時用小單位。 三、特高價法 獨一無二的產品才能賣出獨一無二的價格。特高價法即在新商品開始投放市場時,把價格定得大大高於成本,使企業在短期內能獲得大量盈利,以後再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來調整價格。某地有一商店進了少量中高檔女外套,進價580 元一件。該商店的經營者見這種外套用料、做工都很好,色彩、款式也很新穎,在本地市場上還沒有出現過,於是定出1280 元一件的高價,居然很快就銷完了。 注意:如果你推出的產品很受歡迎,而市場上只你一家,就可賣出較高的價,不過這種形勢一般不會持續太久。暢銷的東西,別人也可群起而仿之,因此,要保持較高售價,就必須不斷推出獨特的產品。 四、低價法 便宜無好貨。好貨不便宜,這是千百年的經驗之談,你要做的事就是消除這種成見。這種策略則先將產品的價格定得儘可能低一些,使新產品迅速被消費者所接受,優先在市場取得領先地位。由於利潤過低,能有效地排斥競爭對手,使自己長期佔領市場。這是一種長久的戰賂,適合於一些資金雄厚的大企業。對於一個生產企業來說,將產品的價格定得很低,先打開銷路,把市場佔下來,然後再擴大生產,降低生產成本。對於商業企業來說,儘可能壓低商品的銷售價格,雖然單個商品的銷售利潤比較少,但銷售額增大了,總的商業利潤會更多。 注意:在應用低價格方法時應注意:(1)高檔商品慎用;(2)對追求高消費的消費者慎用。 五、安全法 價值10 元的東西,以20 元賣出,表面上是賺了,卻可能賠掉了一個顧客。對於一般商品來說,價格定得過高,不利於打開市場;價格定得太低,則可能出現虧損。因此,最穩妥可靠的是將商品的價格定得比較適中,消費者有能力購買,推銷商也便於推銷,安全定價通常是由成本加正常利潤購成的。例如,一條牛仔褲的成本是80 元,根據服裝行業的一般利潤水平,期待每條牛仔褲能獲20 元的利潤,那麼,這條牛仔褲的安全價格為100 元。安全定價,價格 適合。 注意:在實際操作中,如果企業商品名氣不大,即使安全定價......

如何給一個商品定價??

作為一個商家,在企業沒有制訂市場指導價格的情況下,自己為商品確定一個合理的價格,有利於市場的拓展和產品的銷售;商品定價的方法和依據很多,憑經驗給你一些建議:

計算出這個商品的進購成本:  進購成本=進購的商品單價 進購的單位費用2、計算出這個產品的單位費用:

單位費用=全年預計花掉的最低費用/全年預計的最低銷售數量3、計算出這個產品的最低售價:

最低售價=進夠成本 銷售費用4、計算出你期望獲得的單位利潤:

單位利潤=全年期望獲得的利潤/全年預計的最低銷售數量5、計算出這個產品的最高售價:

最高售價=最低售價 單位利潤當你把這個商品的最低售價和最高售價計算出來以後,最終的銷售價格即可以在這兩者之間來確定;當最高售價不利於市場拓展而顯得偏高時,應適當的調低你全年期望獲得的利潤值,降低商品的單位利潤,使最高售價得到調低,以適應市場及用戶的需要;如果單位利潤已調整至零時,仍然無法打開銷路,則應及時調整你的銷售方案或者放棄該產品(產品已不適合你當地市場,沒有必要再花過多的精力去操作了);當最高售價確定完成後,即可根據渠道層次進行利潤劃分,讓各渠道都獲得合理的利潤,以便產品市場的順利拓展;如果你本人就是商品的銷售終端,則價格可以在最高售價和最低售價之間自由浮動,以適應市場需要為依據;如果該商品在當地的接受度較高,而且沒有競爭需求,則可以適當上調單位利潤,以便獲得高於期望利潤的額外收益;商品定價非常關鍵,如果不經過仔細的核算,很有可能出現有銷售卻無錢賺的結果,也會出現有市場需求卻無法售出產品的局面!很多企業就是在定價上出現失誤,而把自己的企業給玩死了!

商家如何把自己的商品定價?

一、同價銷售術

這個不用我多說了吧。是人都知道了。

二、分割法

沒有什麼東西能比顧客對價格更敏感的了,因為價格即代表他兜裡的金錢,要讓顧客感受到你只從他兜裡掏了很少很少一部分,而非一大把。

價格分割是一種心理策略。賣方定價時,採用這種技巧,能造成買方心理上的價格便宜感。

價格分割包括下面兩種形式:1、用較小的單位報價。如茶葉每公斤10元報成每50 克0.5元。巴黎地鐵的廣告是:"只需付30法郎,就有200萬旅客能看到您的廣告。" 2、用較小單位商品的價格進行比較。例如,"每天少抽一支菸,每日就可訂一份報紙。""使用這種電冰箱平均每天0.2元電費,只夠吃一根冰棍!"

三、特高價法

獨一無二的產品才能賣出獨一無二的價格。

特高價法即在新商品開始投放市場時,把價格定得大大高於成本,使企業在短期內能獲得大量盈利,以後再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來調整價格。

某地有一商店進了少量中高檔女外套,進價580元一件。該商店的經營者見這種外套用料、做工都很好,色彩、款式也很新穎,在本地市場上還沒有出現過,於是定出1280元一件的高價,居然很快就銷完了。

四、低價法

便宜無好貨。好貨不便宜,這是千百年的經驗之談,你要做的事就是消除這種成見。

這種策略則先將產品的價格定得儘可能低一些,使新產品迅速被消費者所接受,優先在市場取得領先地位。由於利潤過低,能有效地排斥競爭對手,使自己長期佔領市場。這是一種長久的戰賂,適合於一些資金雄厚的大企業。

▲在應用低價格方法時應注意:(1)高檔商品慎用;(2)對追求高消費的消費者慎用。

五、安全法

價值10元的東西,以20元賣出,表面上是賺了,卻可能賠掉了一個顧客。

最穩妥可靠的是將商品的價格定得比較適中,消費者有能力購買,推銷商也便於推銷。安全定價通常是由成本加正常利潤購成的。

六、非整數法

差之毫廈,失之千里。

"非整數價格法"確實能夠激發出消費者良好的心理呼應,獲得明顯的經營效果。因為非整數價格雖與整數價格相近,但它給予消費者的心理信息是不一樣的。

七、整數法

疾風知勁草,好馬配好鞍。

對於高檔商品、耐用商品等宜採用整數定價策略,給顧客一種"一分錢一分貨"的感覺,藏以樹立商品的形象。

八、弧形數字法

"8"與"發"雖毫不相干但寧可信其是,不可信其無。滿足消賽者的心理需求總是對的。

據國外市場調查發現,在生意興隆的商場、超級市場中商品定價時所用的數字,按其使用的頻率排序,先後依次是5、8、 0、3、6、9、2、4、7、1。這種現象不是偶然出現的,究其根源是顧客消費心理的作用。帶有弧形線條的數字,如5、8、0、3、 6等似乎不帶有刺激感,易為顧客接受;而不帶有弧形線條的數字,如l、7、4等比較而言就不大受歡迎。所以,在商場、超級市場商品銷售價格中,8、5等數字最常出現,而1、4、7則出現次數少得多。

九、分級法

先有價格,後有商品,記住看顧客的錢袋定價。

商品價格是否合理,關鍵要看顧客能否接受。只要顧客能接受,價格再高也可以。

十、調整法

好的調整猶如潤滑油,能使暢銷、平銷、滯銷商品都暢通無阻。

如,奧斯登剛推出1萬套內衣外穿的時裝時,定價超過普通內衣價格的4.5—6.2倍,但照樣銷售很旺。這是因為這種時裝一反......

出口產品如何定價

有簡單點的:

出廠價(成本+利潤+商檢費)+ 集裝箱運費 + 貨運代理費用 + 銀行結算費用 = FOB出口港價

FOB出口港價 + 出口港至目的港運費 = 釘FR目的港價

CFR目的港價 + 保險費 = CIF目的港價

軟件產品如何定價?

1.生產成本:包括設備,人工等.

2.包裝成本.

3.宣傳成本.

4.什麼行業用的,大眾軟件價格低,專業軟件價格高

如何給產品定價?

產品(或服務)的定價的合理與否關係到企業的成敗,這對任何企業都一樣。面對市場上眾多的競爭者和不同類型的顧客,企業唯有隨時應變,嚴格控制成本,管理進貨和庫存,方能成功。商品定價的基本原則誠如美國汽車大王福特一句名言,-要使一個企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在每一元成本里為顧客提供儘可能多的效用和服務。想用扣斤減兩去多賺一元錢是不能夠長期穩定地贏利的。

以一個零售商為例。他每賣出一件商品所帶來的毛利是售價減去進貨成本,即:

加價=零售價-進貨成本

毛利(%)=加價/零售價

例如一件襯衣進貨價為40元,零售價定為50元的話,則加價為10元,毛利(百分比)則為20%。

從這個簡單的公式,人們似乎能夠依靠提高零售價來增加或保證利潤。在進貨價上加一個較大的百分比來得到較高的零售價。但是在市場競爭中,這通常是行不通的。要維持一個合理的利潤,可行的辦法是控制進貨成本。如果有充分的市場競爭,難以找到更便宜的貨源,那麼更可靠的方法是控制和降低固定成本,節約管理和銷售費用,從而在一個較小的加價上仍然能夠維持甚至增大淨利潤。畢竟,淨利潤才是創業者所真正關心的,

制定參考加價%的經驗公式是:

參考加價%=(運營開支+折扣+利潤)/(淨銷售收入+折扣)

例如:

企業的銷售收入 180000元

運營開支 40000元

折扣 20000元

目標利潤 30000元

參考加價(%)=(40000+20000+30000)/(180000+20000)

=90000/200000=45%

超市商品如何定價?

“所有超市負責人在一起協商決定的”我看見這句話我就對你無語了,看來你對於超市真是一無所知。

其實超市的價格相對統一的這種情況,肯定不是各個超市願意看到的情況,可以說每個超市都希望自己的商品比別人便宜。但是是由外在因素影響了他就導致了現在的這種局面。

這種外在因素可以粗淺的理解為,超市彼此的競爭和商品本身的限制。

首先先來說說關於超市彼此的競爭。超市之間比拼的除了服務最明顯、最敏感也是最能吸引顧客就是價格,一個給顧客留下東西都比別人貴的超市很快就會滾蛋出局。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超市會定稜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所謂的市場調查也就是市調。針對自己周別同行業者的價格進行比對。

其次就是商品,雖然超市是不同的,但是他們的提供方,至少是本地商大體是相同的,也就是說,是由一個供應商來提供相同的商品給不同的超市。在這種情況下想差距大也是不可能的。還有商品本身是有定位的,我們通常將商品按照他們的品牌來分類,分為一線,二線,三線,一線比如有:金龍魚,康師傅之類,為大眾熟悉的,這類商品的價格,廠商有規定的,不能低於某個標準。如果你這個超市違反這個標準太多,一旦查實,甚至會不給你供貨,原因是你影響到了他們品牌的形象,對於供應商來說,這類商品價格太低,他們的收入也降低了,也同樣會和你抗議。所以嘛。。。這些東西,至少是你所熟知,廣告天天見的產品價格大體相同。

零售商品如何定價呢?

產品定價公式

1、不含稅:進價*(1+毛利率)

2、含稅:進價*(1+毛利率)*稅率1.17

進價是指進貨成本(含運費) “1-銷售毛利率”。

例如:一件商品的成本價是8元,規定銷售毛利率是20%,則該商品的銷售價格應該為:

銷售價格=8/(1-20%)=10元。

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X100%=(10-8)/10X100%=20%

怎樣確定產品成本?定價?

成本計算是通過計算分配,把費用歸集到產品成本項目“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製造費用”中,然後,採用適合本單位產品生產特點和生產管理需要的成本計算方法,計算總成本和單位產品成本。

產品定價要考慮生產成本、稅金、同行水平、市場價格等多種因素。

成本很低,不要想辦法提高。弄虛作假,後患無窮。

製造企業怎麼對自己的產品定價

製造企業在做價格決策時應以準確、及時的財務會計記錄為依據。通常製造企業最常用的定價方法是成本加成法。產品價格是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和銷售管理費用和預期利潤所組成。

採用成本加成法定價優點是簡單易行。在核算成本之後,計算產品價格就相對較容易,同時將期望利潤加入成本來計算價格可以保證企業不會虧本。採用這種定價方法的缺點是不利於企業有效利用資源。即使企業沒有充分合理的使用資源,仍然能夠獲得預期利潤,這樣就不能激勵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降低成本。由於製造企業的成本結構各有不同,成本加成法不能有效的將競爭考慮在內。但是儘管存在許多弊病,這種方法在很多行業(如建築和印刷業)還是很通行的。

吸收成本法

製造企業定價策略的成功需要有可靠的會計系統。會計系統能為決策提供及時的原材料成本信息。一種傳統的計算產品成本的方法叫做吸收成本法(absorption costing),就是將所有的製造成本和日用開支都打入最終產品成本之中,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部分固定和可變製造費用。完全成本法可用於年報和納稅報告,也很適合用於財務分析。但完全成本法對進行價格決策和探尋價格變動的影響幫助不大。

變動成本法(或直接成本法)

變動成本法對於製造企業的管理決策來講對企業幫助更大。這種方法只將隨產量變動的那部分成本計入產品的單位成本。產品變動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隨產成品產量而變動的一般管理費用。固定的一般管理費用(如租金、折舊、保險)不包含在單位成本中,而是作為期間費用。

製造商的定價目標是為了發現銷售價格的成本構成,以及銷售額是否超過產品可變成本足夠多,可以用來彌補固定成本併產生一定的利潤。完全成本法將固定成本也包括在單位成本中,由此產生的一個問題是,即掩蓋了價格、銷量和成本3者之間的真實關係。直接成本法不管生產量的高低,單位產品成本固定不變,因此可以清晰顯示價格一銷量一成本三者之間的關係。定價的起點是直接成本收入。通常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計算出來的淨利潤額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計算公式。完全成本法將廣告費、租金和其他花費按照支出原因分配到不同的產品成本中去;變動成本法則將支出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種。固定成本是不隨產品產量而變動的成本,而變動成本隨產量變動而發生變動。

製造企業應根據自身企業的特點來採取適合的定價方式。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給產品定價?
如何查產品的真偽?
如何拍產品照?
如何給自己定位與規劃?
如何給手機定位?
什麼是新產品定價?
怎樣副食店給商品定價?
產品定價訂低了怎麼辦?
怎樣給商品定價?
如何給自己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