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節是哪個民族的?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五月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我國人們以祛病防疫的節日,後來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也同時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但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且吳越之地以龍舟競渡在此日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更是早於春秋。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五月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洛薩節是藏族的節日,五月節即端午節是漢族的傳統節日。

麻煩採納,謝謝!

五月節是哪個少數民族的節日 20分

五一勞動節 五月初五端午節 五月節日有很多 不知道樓主說哪個?

五月節一般統指端午節,不是少數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部分蒙古、回、藏、苗耽彝、壯、布依、朝鮮、侗、瑤、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納西族、達斡爾、仫佬、羌、仡佬、錫伯族、普米、鄂溫克、裕固、鄂倫春等少數民族也過此節。

哪些民族過什麼節

這個太多了,建議你想找什麼族,用百度搜一下就可以,漢族的節日就很多了,其他少數民族的也不少。潑水節、清明節、端午節等等等等

五月節是什麼民族的節日?

五月節就是端午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五月節是什麼地區和什麼民族的節日?

黑龍江的漢族人將五月節看成每年中的三大節日、即春節、五月節、八月節(中秋節)之一,非常重視這個節日。所以,這個節日便特別熱鬧。

節前很長一段時間,人們便開始籌備節日:準備雞蛋;準備棕葉、糯米、糖、紅棗,包粽子用;準備新衣服、節日穿;做五彩紙葫蘆等等。等到端午節的凌晨,不管是城鎮還是農村,男女老少都身著盛裝,爭先恐後地奔向河邊、江畔、山林、草地,遊玩一番,名曰“踏青”。有的在江邊、小河劃綵船;有的在草甸子上採艾蒿、香蒲、野花;有的聚一幫朋友在草地上圈著篝火唱歌跳舞,盡情戲鬧;有的觀看各種文藝演出;有的攝影錄相,留下這美好的瞬間……那場面,那氛圍,真有說不出的風月。

漢族人的端午節最有意思的是“踏青”,在太陽出來前,人們就來到郊外的河畔、草地、或山坡遊玩,腳踏早春嫩嫩的青草、有說有笑,祝福一年裡運氣好。每個人都用草葉上的露水珠洗洗眼睛,說這樣能夠心明眼亮。每人都要採折幾棵香氣濃郁的艾蒿,回家後插到窗戶或房檐下,再配掛上五彩葫蘆,生機昂然,充滿了節日氣氛。人們認為這樣做能祛邪免災,一家人平安吉利。

踏清活動從凌晨一直持續到中午,尤以太陽出來前人數最多,場面最壯觀、景象最熱鬧。

在端午節這天,黑龍江省的漢、滿、朝鮮、達斡爾等民族民間,則有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做成“五色縷”,拴掛於兒童手腕或胸前,以求免災、長壽。有的用紅、黃布剪成古錢,再用蒜薹莖或醬杆(高粱穗的細杆)剪成竹節狀,將布片放於杆的兩端,用線穿起,長尺許,尾端綴以絲穗,形狀像龍,名叫“龍尾兒”。在端午節早晨,將“龍尾兒”佩帶在兒童胸前,以表望子成龍的殷殷之情。還有的用彩紙剪成葫蘆形狀,倒貼到自家的門上,認為這樣可以排洩毒氣,一家人免病免災。有的用彩紙疊成小猴子,掛在門楣上,風吹人行,小猴就晃動,活的一般,這叫“把門猴”,它的作用被認為是驅邪求祥。

另外,端午節這天,人們都在路邊小攤上買些彩色氣球、彩色葫蘆、彩色小動物玩具掛在室內,以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

這天家家都要吃煮雞蛋,並在扒皮兒前用它在身上滾動一番,認為這樣做可以消除晦氣。家家都要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龍船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漢族的有個端午節,有賽龍舟,但只是端午節的活動,紀念屈原的,但節日不叫龍舟節。

龍舟節是苗家村寨舉行的一項節日活動。每個村寨都專門製作了一兩隻龍船,停放於蓋瓦的長廊形船棚內,等到節期下水劃賽。

苗族人民的龍舟節歷史悠久。清乾隆徐家翰著的《苗疆聞見錄》記載說:“苗民好鬥龍舟,歲以五月二十日為端節,競渡於清水江寬深水處。其舟以大整木刳成五六丈,前安龍頭,後置鳳尾,中能容20多人。短撓激水,行走如飛。”

關於苗家龍舟節的由來,在黔東南流傳著兩個民間傳說。有一傳說,說代天降雨的龍王有一次行錯了雨步,下雨時間違反天意。天公大怒,令雷公把龍王劈成數段拋入江中。從此天大旱,苗民即造龍船沿清水江劃渡,象徵被雷公劈死的龍王復活了,又按常規降雨人間。這是一種賽龍舟求雨的古老風俗。另有一傳說,說有父子2人在江中打魚,兒子被龍王抓去當了枕頭,父親一怒之下放火燒龍宮,將龍砍成幾段,浮屍江中。大家檢龍肉分吃。但吃了肉後九天九夜天全黑,不分白晝黑夜。有一天,一位婦女帶小孩到江邊洗衣,孩子用棒槌拍打江水,並不停地念著模仿擊鼓的“咚咚”聲,不久天就亮了。以後,這條江附近的苗民都過龍舟節,敲著鼓點子賽龍船。

關於龍舟節,苗族人民傳說著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傳,在遙遠的過去。江河邊住著一個名叫保的苗家漁民,他有一獨子名叫九保。一天,他帶著獨子下河打魚,突然陰霆遮天,狂風大作,江河巨浪拍天,從深潭中躍出一條惡龍把九保拖進龍洞,保悲痛萬分,於是潛水人洞尋找。見龍已把他兒子殺死,並把屍體當作枕頭酣然入睡了。保憤怒已極,決心為子報仇。他上岸拿了火鐮,火草再次潛入龍洞,趁惡龍酣睡時放火將龍燒死。龍洞的煙霧瀰漫整個地區。此時,大雨滂濃,一連九天九夜天昏地暗,大家很是發愁。當時有一個婦女帶著孩子摸黑到江邊濯衣。天真的孩子將她媽媽的捶衣棒在水裡劃上劃下地嬉戲著,嘴裡唸叨著:”‘咚咚多!咚咚多!”誰知他這一喊,天上頓時雲消霧散。東方萬道霞光,一輪鮮紅的太陽高高地升起來了,大家高興得歡呼省躍。隨後,人們看到被燒死的惡龍飄浮在水面,便先後趕到江邊分龍肉。勝秉寨最早發現,分得龍頭(也有說龍頭先分給不畏龍威、殺死惡龍的保),施洞去晚一步,分到了龍尾,楊家寨也去得較晚,只分得龍腸子。因此,楊家寨的龍舟均塗以深綠色,算是青龍。當人們把龍肉分走之後,那惡龍便託夢對大家說:“我喪了老人的獨子、我已賠了生命。但願你們老少行好,用杉樹仿照我身軀,在清水江、小江河一帶劃上幾天,就象我活著時一樣在江河嬉遊,我就能興雲作雨,保你們五穀豐登。”這個夢傳開後,人們議論紛紛,都說龍被降服了,仿它製作來劃,能得雨水,保住豐收,二者得兼有何不可?起初,他們做幾隻船試劃,果然遇有大雨,於是各寨都做起龍船來了。人們商定在農曆五月初五初六……。這時正值農事大咫忙季節,妨礙生產,於是各寨又互相協商,除勝平、平挑按五月初五劃船外,平寨改為農曆五月二十四日,塘龍二十五,榕山十六,施洞定為“分龍”的二十六日。後來,龍舟節活動便按這樣次序傳世於今。

共同的地域,是一個民族長期共同生活併發生內部聯繫的空間條件。我國許多民族傳統文化體育活動,就是在共同地域內形成與發展的。我國自古有諺雲:“南人善舟,北人善馬”,就是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具有地域性的生動概括。我國北方自古以來是遊牧民族的棲居之地,遊牧生活養成了他們善於騎馬的習性,形成了刁羊賽馬的民族體育活動,而南方民族多靠水而居,舟船是他們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勞動生產中逐漸形成賽龍舟的體育活動,形成獨特的“龍舟文化”。如臺江、施秉的苗族人民長期生活的清水江畔,生活中的部分來源是依靠清水江......

端午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是什麼節?

端午節(英文為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稱為端陽節,為每年的農曆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貴 端午賽龍舟活動州、四川一帶,端午節又分為大端午與小端午。小端午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為每年農曆五月十五日。2010年,6月14日,6月15日,6月16日為法定放假日子。2010年6月16日為端午節。 時至今日,端午節在中國人民中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中國端午節成功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端午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是什麼節

五月節就是端午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相關問題答案
五月節是哪個民族的?
三月節是哪個民族的?
十月節是哪個民族節日?
篝火節是哪個民族的?
三月街是哪個民族的?
廟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節是哪個民族的?
達努節是哪個民族的?
火把節節是哪個民族的?
淋浴節是哪個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