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堅持文化自信?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如何堅持文化自信,促進文化繁榮

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之神,文以鑄之。文化的力量是深沉的,也是持久的。要想從文化中汲取力量和智慧,首先要有文化自信。“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對自己的文化有堅定信心,才能獲得堅定的從容,鼓起奮發進取的勇氣,煥發創新創造的活力。作為文藝工作者,堅持文化自信,就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創作出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以此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一個民族的文化,凝聚著這個民族對世界、對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是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的積澱。古往今來,每一個偉大的民族都有自己源遠流長的文化,每一個現代國家都會把文化作為推動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文化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紐帶,流淌在民族的血脈之中,始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文化對思想解放起著引領作用,對經濟發展起著先導作用,對社會和諧起著滋潤作用,對人的進步起著催化作用。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和根基,對國家發展和民族的昌盛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如何打造先進文化,讓文華這顆大樹枝繁葉茂呢?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首先要樹立文化自信,只有對國家的文化充滿自信和驕傲,文化才能得到更好地繼承和弘揚,才能提高國家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其次,想要使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就要善於學習,學會創新,用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傳播優秀文化,獲得人們的欣賞和滿足;另外,對於國外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會鑑別,兼容幷蓄,實現文化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從而使我國文化事業得到長足發展。

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波瀾壯闊,深化改革如火如荼。只有蘊藏在人民群眾心中的文化創造熱情和活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凝聚起來,才能聚沙成塔,推動我國各項事業向前發展。

談談怎樣增強文化自信

①批判的繼承傳統文化,保持發展中華文化的民族特性,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

②立足於社會實踐,堅持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群眾首創精神。

③尊重文化多樣性,面向世界,博採眾長,不斷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④克服“守舊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

為什麼要堅持文化自信

歷史和現實表明,一個民族的覺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覺醒;一個政黨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文化自覺的程度。可以說,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覺,不僅關係到文化自身的繁榮興盛,而且決定著一個民族、一個政黨的前途命運。要通過深刻認識文化發展規律來增強文化自覺,深刻認識初級階段文化建設的基本特徵,科學把握髮展中國特色文化的內在規律。要通過深刻認識黨領導文化建設的歷史責任來增強文化自覺,更好地闡明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是我們黨的重大使命,進一步增強做好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中華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氣度,正是有了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保持自己、吸納外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華文化。要禮敬自豪地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和提煉有益思想價值,大力繁榮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優秀文化。要倍加珍惜我們黨領導在艱辛革命歷程中形成的光榮革命傳統,使之深深融入人們的精神世界,不斷彙集新的精神力量。要大力弘揚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新思想新觀念新風尚,不斷賦予中華文化以鮮明的時代特色。要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外來文化,廣泛參與世界文化的對話和交流,大膽吸收一切有利於我國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和優秀成果,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實現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

談談如何從自身實際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一、堅持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闡述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必須牢牢把握的八個方面的要求時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五千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我們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使用“文化自信”一詞。2014年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提出要“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2014年10月,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要“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2014年12月20日,他在澳門大學考察時再次強調文化自信,指出“五千多年文明史,源遠流長。而且我們是沒有斷流的文化。建立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還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礎”。今年5月,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他又指出,“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把文化自信作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後的第四個自信提出來,並把文化自信作為前三個自信的基礎提到更高地位,意義極為深遠;也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更趨成熟,給我們的自信提供堅實基礎。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和民眾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敬畏與信仰。今天的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中國道路來自以史為鑑的發展進步,中國方案來自立足本土的實踐成就,中國文化來自古為今用的文化傳承,中國精神來自源遠流長的精神志氣。堅持文化自信來源於源遠流長的民族記憶和圓融大氣的中國智慧,來源於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也會讓我們在這一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堅定。

二、文化自信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

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是人類生命繁衍、財富創造的物質文明發展史,更是人類文化積累、文明傳承的精神文明發展史。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昇華,無不鐫刻著文化進步的烙印。社會主義從它一誕生就是一種嶄新的文化現象。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表現在它的文化、科學技術水平應該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更先進,這才稱得起社會主義,稱得起先進的社會制度。”社會主義文化是區別於資本主義、封建主義的一種文化形態,是社會主義社會文化的主流、主旋律,體現了社會主義的社會意識形態、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是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並積極地反作用於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它的靈魂、精髓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六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文化大約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馬克思主義(包括毛澤東思想等);二是中國傳統道德文化;三是民族主義,也就是愛國主義。

中國文化蘊涵著實現中國夢的中國精神,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需要我們有民族文化的自信,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中國精神激發中國力量,讓中國文化成為海內外中華兒女最大的思想公約數,成為統領和融通各族人民的文化血脈與......

如何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實現

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脈絡和基本走向,能夠為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提供實踐遵循和路徑所依。

一是要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根基。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兩千多年前,諸子百家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強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中華文明之所以歷經數千年而長盛不衰,其奧祕就在於中華傳統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的獨特品質。因此,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而這些亙古及今始終綿延的文化傳統和文脈根本也是我們的精神命脈。

二是要傳承弘揚紅色革命文化。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無論是“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敢於勝利”的井岡山精神,“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還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抑或是“敢於鬥爭、敢於勝利,依靠群眾、團結統一,戒驕戒躁、艱苦奮鬥”的西柏坡精神,究其實質而言,都是中華文明在特定歷史時空下的具體展現,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不同時期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紅色革命精神,不僅是5000年中華文明發展脈絡上獨具時代意義的一環,還是我們不斷增強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實依託。

三是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無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是紅色革命文化,都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時代價值。今天我們所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對這些寶貴精神財富的傳承發展和創新昇華,是中華優秀文化在當代中國的深度拓展和集中展現,也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理論表達和意義建構。由此可見,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首先應認識到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是增強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也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一般而言,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取決於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其次,正是從這一意義出發,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關鍵在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又要從紅色革命文化中獲得智慧滋養和精神砥礪。

吸吮著中華民族長期奮鬥積累的豐富文化養分,使我們繼續前進的征途具有無比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偉力。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如何進行文化自信教育

教育改革的文化自信是一種建立在對自己國家悠久教育文化傳統的認識、瞭解和認同基礎上的一種改革立場、態度和行為方式。

教育改革中“堅持文化自信”,體現的是一種信念、一種追求和一種持之以恆的精神。具體而言,教育改革中要做到堅持文化自信,特別需要突出強調教育改革的文化自覺、文化自省、文化自強和文化擔當。

剛剛閉幕的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提出:“全黨同志必須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作為畢生追求,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教師節回到自己的中學母校看望師生,就教育工作發表重要講話,也明確提出:“我們的教育改革要堅持文化自信,好的經驗要堅持,不足的要補齊。”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提出了當前和今後我國的教育改革應當予以堅持的正確立場、觀點和方法論主張,值得教育界認真學習、深入思考和努力實踐。

什麼是教育改革的文化自信

什麼是教育改革的文化自信?自信與自卑相對,文化自信與文化自卑相對,教育改革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卑相對。

教育改革的文化自卑比較容易理解,它是指這樣一種現象:在教育改革過程中,對於自己國家歷史上和現實中的教育理想、教育價值觀、教育制度、教育模式和教育關係等,都持較為否定的態度和觀點,希望用國外的某一種或某些教育作為標準、模型或樣板來改造我們自己的教育。這種態度和觀點,就其對本國教育的歷史和現狀所持的強烈批判立場來說,也有其積極的意義。但就其對教育問題的診斷方式以及隨後開出的改革藥方來說,則很難說是對症下藥,甚至出現病急亂投醫、“言必稱希臘”的局面,其結果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有可能使得原有問題更加嚴重。

教育改革的文化自信就是這種態度和觀點的撥亂反正,是一種建立在對自己國家悠久教育文化傳統的認識、瞭解和認同基礎上的一種改革立場、態度和行為方式。有文化自信的教育改革者在設計、推進和評價教育改革時,既能夠充分吸收歷史上教育文化的優秀遺產和經驗,不犯歷史虛無主義錯誤,又能夠審慎學習國外一切先進的教育文化觀念、政策和做法,不犯陶行知當年所批評的“拉洋車”“依型他國”的錯誤。

教育改革為什麼要堅持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為什麼要強調堅持教育改革的文化自信?這一方面反映了他對中國社會的教育改革要走一條什麼樣的道路的認識,與他之前一直強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一脈相承,是“四個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在教育改革領域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可能與我國既往教育改革中出現的一些盲目借鑑外國經驗和做法、過於忽視本國教育優秀傳統和現實中一些寶貴經驗有關係,有比較鮮明的現實針對性和政策指導性。

毋庸諱言,回顧歷史,20世紀以來中國教育改革的歷史實踐中,確實存在一種比較極端的態度傾向或思維模式,認為現代教育是外國的好,中國的教育——從歷史上到現實,都是有問題的。評價中國某個階段、某個類型的教育,總是拿外國的教育做標準,忽視不同國家的教育體系與其社會經濟文化背景之間的內在關聯。在這種態度或思維模式的支配下,人們在不同層次、範圍、領域設計和推進教育改革時,不太注重從中國社會和教育的實際問題出發,沒有仔細考察教育問題發生的具體社會環境與條件,並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一味向國外學習,唯國外的教育改革馬首是瞻。

清末教育改革師法日本,廢科舉、改書院、興學校;20世紀20年代學制改革又學習美國,照搬照抄美國的學制;1949年解放以後,新中國教育制度變革向蘇聯“一邊倒”,蘇聯有的我們可以有,蘇聯沒有的我們也不能有,連學校裡設置什麼學科都向蘇聯看齊;195......

如何堅持文化自信的最新相關信息

其實自信很簡單. 制定一些很容易實現的小目標,然後逐步把目標變大,你就會對做任何事都充滿自信的,試試吧。

自信者自強,每天對自己說:別人能做到的事我一定也能做到?,並且不要怕失敗,要有面對失敗的勇氣,告訴自己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失敗乃成功之母.希望能幫到你. 自信來源於成功的暗示,自卑來源於失敗的暗示。

培養自信的六個步驟:

1.尊重自己,鼓勵自己

2.讚美自己,從潛意識做起

3.用言行激發自信

4.從成功裡獲取自信,從失敗裡增加自覺

5.制定具體目標,由自覺道道自信

6.發揮優勢,放飛自我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如何理解堅持“文化自信”與實現

文化自信是實現中國夢之源動力日新月異的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之重要歷史當口,文化於綜合國力較量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顯、愈發關鍵。一國家、一民族、一政黨欲蓬勃生機、煥發活力、穩健發展,於世界上擁有強大影響力、吸引力、感召力、正能量,必須充分激活、放大,用好用足文化之偉力。

怎樣堅定中國特色文化自信,推動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意義。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要求我們更好地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倍加珍惜、始終堅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理論。我們應該倍加珍惜、始終堅持這個理論體系。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必須充分發揮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的巨大作用,用這一理論體系統一全黨全國人民的思想。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推動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大力弘揚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引導黨員、幹部把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同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讓科學理論在實踐中發揮巨大威力;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加快構建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面臨難得機遇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當前,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面臨十分難得的機遇。

從國際看,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國外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研究出現新的熱潮,不少西方學者開始從馬克思的思想中尋找走出危機的出路,從社會主義理論中尋找資本主義的替代方案。這為我國學者推進理論創新、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從國內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成效顯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經驗、改革開放30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和黨的十六大以來形成的新鮮經驗,為推進理論創新、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開闢了廣闊天地,提供了寶貴資源。只要我們立足實踐的新發展不斷作出新的理論概括,就能不斷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目前,隨著我們黨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正處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的重要時期,面臨極好的機遇。

當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繁重。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於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繼續前進,開創工作新局面,取得事業新勝利,具有根本性意義。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應把握好以下幾個著力點。

如何建設文化強國,樹立文化自信

眾所周知,在今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的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這一講話在黨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熱烈的討論。在講話中,習總書記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這次大會如此濃墨重彩地提出文化自信的問題,可謂高屋建瓴,意義深遠,需要全黨同志認真學習,並有力貫徹落實。

其實,這並非“文化自信”這一概念和提法的首次亮相,倘若仔細回顧大會召開前一個半月間的公開報道就會發現,這至少是習總書記第三次提“文化自信”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貴州代表團審議工作時,在第二屆“讀懂中國”國際會議期間會見外方代表時,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等場合多次提及文化自信,並把它擺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文化自信是指人們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它在中國有著深厚的土壤和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一個充滿自信、追求自尊自強自立的偉大民族,這種自信大量體現在各種遠古神話傳說、經典古籍、歷史故事和文藝作品之中。《墨子》曰:“君子進不敗其志,內究其情,雖雜庸民,終無怨心,彼有自信者也”。國人所熟知的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夸父逐日、毛遂自薦等傳說和典故,以及“天生我材必有用”,“一蓑煙雨任平生”,“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等千古名句,無不是中華民族自信自強精神的充分體現。我國古代文化強調要以飽滿的自信來面對人生,當然這也就意味著要以飽滿的自信來面對中國文化本身,其實也就反映出了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傳統美德和倫理精神。

當然,這絕不意味著黨在今天所提出的文化自信不過是古代文化自信的一個翻版。習總書記論及的文化自信至少在兩個方面超越了古人,彰顯出獨特的富有時代特色的理論內涵。

一方面,習總書記提出的文化自信的內涵極為豐富,它至少包括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個層面的自信。

首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泱泱中華,歷史悠久,文明博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於中華民族的歷史實踐,是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異彩紛呈的思想文化的總和,是多種思想彼此交流融合、同其他文化交流互鑑而形成的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歷史性,展現為不同的歷史形態,大體經歷了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兩漢經學興盛、魏晉南北朝玄學流行、隋唐儒釋道並立和宋明理學發展等幾個歷史時期。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它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同時也蘊含著許多可以為人類共享的具有普遍性的生存智慧。正如習總書記所言:“學史可以看成敗、鑑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

其次是革命文化。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革命文化是中國革命實踐的光輝產物,它科學地指引著中國革命發展的方向。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始終高揚集體主義精神和艱苦奮鬥、不怕犧牲的革命作風。與時俱進是革命文化最重要的理論品質,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似,革命文化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著不同的樣貌。從革命根據地時代的開闢精神到長征時代的大無畏革命理想,從抗日戰爭時期的延安精神到解放戰爭時期的西柏坡精神,革命文化從草創初擬一步步走向系統成熟,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

最後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它同樣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堅持文化自信?
如何提升文化自信?
如何堅持協調發展論文?
如何堅持鍛鍊身體?
毛概如何堅持科學發展?
如何提高孩子自信心?
論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
如何用英文做自我介紹?
如何變得陽光自信?
如何堅持創新發展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