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闋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五十闕詞是指什麼

請先看例句

據《嫏環記》載,趙明誠接到後,歎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

這裡的【五十闕詞】就是

【五十首詞】

具體解釋:

一闋詞,人們通常將一片詞稱為一闋,“前後闋”實為前後半闋的省稱,作為雙調詞段落稱謂的“前後闋”即前闋、後闋,合為一闋,稱“一闋詞”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3421061.htm

臨江仙:雙調,五十四字,上下闋各五句,三平韻。雙調什麼意思?五十四字,上下闋各五句是指將五十四個字

雙調:元明以來,一般人常把兩疊的詞稱為“雙調”。這是填詞之格式。詞之由前後兩闋相疊而成者,謂之“雙調”,有前後同段、換頭與前後不同之分;僅一段者謂之“單調”。

臨江仙:臨江仙源起頗多歧說。最初是詠水仙的,調見《花間集》,以後作一般詞牌用。雙調,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任二北據敦煌詞有句雲“岸闊臨江底見沙”謂辭意涉及臨江;明董逢元輯《唐詞紀》謂此調“多賦水媛江妃”故名;黃升《花菴詞選》卷一雲“唐詞多緣題,所賦《臨江仙》則言仙事……”唐教坊曲,用作詞調。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庭院深深》、《採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敦煌曲兩首,任二北《敦煌曲校錄》定名《臨江仙》,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作《臨江仙》。《樂章集》入“仙呂調”,《張子野詞》入“高平調”。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韻。約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被柳永演為慢曲如《臨江仙慢》、《臨江仙引》等,九十三字是別格,常見的有三體,一是六十字,如蘇軾詞。二是五十八字,上下片第四句較蘇軾詞少一字,如李煜詞,三是五十八字,上下片起句較蘇軾詞少一字,如晏幾道詞。前人也有在後片換韻的。

P.S:

1.詞的格式要求比較高,有無上下闕,每闕幾句,每句幾個字,基本上看詞牌名就該知道,偶爾會有少字多字出現。

2.補充上文講字數時提到的幾首詞及最著名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蘇軾《臨江仙·一別都門三改火》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李煜《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後,望殘菸草低迷。爐香閒嫋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晏幾道《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是明代文學家楊慎所作《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後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將其放在卷首。老版電視劇《三國演義》將其作為主題歌歌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派派小說論壇為您解答

西江月是什麼意思

西江月是詞牌名。

“西江月”詞牌名的由來——

“西江月”取自李白《蘇臺覽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西江是長江的梗稱,吳王西施的故事。唐教坊曲,用作詞調。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

西江月雙調五十字,前後闋各兩平韻,一仄韻,同部平仄互押,前後闋起首兩句例用對仗。

浪淘沙是什麼意思?

詞牌名

例:

浪淘沙

作者: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江中浪底來。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九曲】河圖“黃河九曲,長者入於渤海”

【如今】《博物志》“近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乘槎而去。十餘月至一處,有城郭狀,宮中有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飲之,因問此是何處,答曰:‘訪嚴君平則知之。’因還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其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亦作詞牌

【江隈】江曲處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有時候,同一個格式而有幾個名稱,那隻因為各家叫名不同罷了。

關於詞牌的來源,大約有下面的三種情況:

⑴本來是樂曲的名稱。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於唐代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象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據說唐宜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於這一類的。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

⑵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後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後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於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後三個字是“酹江月”。

⑶本來就是詞的題目。《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唉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更漏子》詠的是夜。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註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一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注出詞題。在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不發生任何關係。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講到浪,也不講到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講到江南。

參考資料:野外運動聯盟--紅塵小築

古代服闋的制度

《儀禮·喪服》所規定的喪服,由重至輕,有斬衰(cuī)、齊(zī)衰、大功、小功、緦(sī)麻五個等級,稱為五服。五服分別適用於與死者親疏遠近不等的各種親屬,每一種服制都有特定的居喪服飾、居喪時間和行為限制。

1.斬衰

這是最重的喪服,適用於子為父、未嫁之女為父、嫁後因故復從父居之女為父,嗣子為所嗣之父、承重孫為祖父,妻妾為夫,父為長子。明清二代,規定子(包括未嫁之女及嫁後復歸之女)為母(包括嫡母、繼母、生母)也服斬衰。子女為父母服最重之喪,這容易理解,妻妾為夫也不難理解,因為這都是以卑對尊,但父為長子卻是以尊對卑,為什麼要服斬衰呢?長子指嫡妻(正妻)所生的第一個兒子,如嫡妻無子,則“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可在妾所生之子中立最年長的一個為長子。長子是家族正統所繫,同被稱為庶子的其他諸子相比,具有特殊的地位。“父為長子”,這裡所稱的父,必須本身就是長子,是上繼父、祖、曾祖、高祖的正嫡,他的長子將來要繼承正嫡的地位,是先祖正體的延續,承受宗廟付託之重。在這種情況下,長子先死,父為之服重喪,一則表示為自己的宗族失去可以傳為宗廟主的重要人物而極度悲痛,二則表示對祖宗的尊敬。秦漢以後,隨著典型的宗法制度的瓦解,斬衰中父為長子服重喪這一項,一般說來也就不再實行了。

持斬衰之服的男子全套喪服是:

斬衰裳,苴絰(jū dié)、杖、絞帶、冠繩纓、菅屨。衰亦作縗,是麻質喪服上衣,裳為下衣。斬是不加縫緝的意思。斬衰裳用每幅(二尺二寸為一幅)三升或三升半(八十縷為一升)的最粗的生麻布製作,都不縫邊,簡陋粗惡,用以表示哀痛之深。斬衰裳並非貼身穿著,內襯白色的孝衣,後來更用麻布片披在身上代替,所以有披麻戴孝的說法。苴絰,指用已結子的雌麻纖維織成的粗麻布帶子,共兩條,一為腰絰,用作腰帶,一為首絰,用以圍發固冠,有繩纓下垂。杖,也就是後世俗稱的哭喪棒,斬衰所用之杖為苴杖(苴有粗惡之意),竹製,高與胸齊。用杖有兩重意義,一是表示喪主的身份,在傳統喪禮中,只有孝子用杖;二是表示“孝子喪親,哭泣無數,服勤三年,身病體羸,以杖扶病也”。(37)絞帶,是以絞麻為繩作帶,與腰絰相似。古時祭服用帶,有大帶、革帶之分,革帶用來系韍(fú,革制蔽膝),大帶用絲織品製成,加於革帶之上。喪服中的絞帶代替革帶,腰絰則代替大帶。冠繩纓,指以麻繩為纓的喪冠,冠身也是用粗麻布製作。菅屨,是用菅草編成的草鞋,粗陋而不作修飾。

如持喪者是女子,絰、杖、絞帶、菅屨與男子相同,但不用喪冠,而是用一寸寬的麻布條從額上交叉繞過,再束髮成髻,這種喪髻叫做髽(zhuā)。髽用一尺長的小竹為笄,叫做箭笄。另外還要用粗布包住頭髮,叫做布總。女子的外衣原先都是連裳於衣,斬衰裳也無上下之分,連為一體。

斬衰之服的喪期是三年,但並非三個週年,只要經過兩個週年外加第三個週年的頭一個月,就算服滿三年之喪,所以實際上是二十五月而畢。也有一種意見認為,三年之喪應服二十七個月,唐代以後多從二十七月之說。開始服喪,叫成服、持服;服喪期滿,叫釋服、服闋。行三年之喪據說是因為“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38)所以,父母死後,為人子者要服喪三年以報答養育之恩。《荀子·禮論》有這樣一段話:“三年之喪,人道之至文者也,夫是之謂至隆,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一也。”近世學者認為,最重之喪,喪期三年,可能是殷人或東夷的傳統,經儒家竭力提倡(孔子是殷人之後),到戰國時逐漸推廣,而真正成為制度被社會普遍接受,則在漢代以後。

持斬衰之服者,在三年喪期中的飲食起居日常行為也有制度規範。飲食方面,《禮記·間傳》說:“斬衰三日不食。”《......

西江月是什麼意思

西江月是詞牌名。

“西江月”詞牌名的由來——

“西江月”取自李白《蘇臺覽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西江是長江的別稱,吳王西施的故事。唐教坊曲,用作詞調。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

西江月雙調五十字,前後闋各兩平韻,一仄韻,同部平仄互押,前後闋起首兩句例用對仗。

四十五中語文闕老師

那是古代的說法,現在不能這麼說哦,否則要捱罵的哦!呵呵,古時的"女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什麼都不知道,而且"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作祟,所以見識短淺,並且男尊女卑啊那時,所以以前的男人說出這樣的話,諷刺女人,也源於那時的女人都長髮沒有短髮的,"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不得有半點損傷,否則謂之不孝:,到了這個時代,可是完全大變樣了,男女都在一個平臺上,到底誰見識是否短淺可就難說了,看個人的經歷和閱歷了古人云:女子無才便是德;而古代所有的人都不剪頭髮的,男人頭髮長,但是他們可以學習,有見識;而女子不能學習,所以沒有見識,所以才有了這樣的說法吧.女性自古以來就是男性的附屬品,所以沒有受教育的權利,也自然沒有見識,還有,科學上對於營養方面,頭髮越長,營養的需求量越多,這樣使大腦的營養供給不充分,使大腦無法更好的發育,多多少少的影響智力.為古代女性一般不會受到教育,也不常常出門戶,所以大多見識短淺,這是一種文化積澱出的詞語,只是沿用到今天而已,到今天已經成為了一種對女性不尊重的說法.古時很長一段時間都存在男尊女卑的習俗,古時的人認為女人只能帶孩子做家務,一切事務都由男人做決定,他們都認為女人沒有什麼長遠的見識.從不對女性做知識教育,在身處貧寒家境的女子尤是如此.再加上頭髮長是女性的身體特徵,而見識短是女性的思想特徵.概括起來自然就是頭髮長見識短拉.最主要的還是體現了古時社會對女性壓迫和不尊重.滿意請採納

釵頭鳳什麼意思?

一:陸游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閒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託,

莫、莫、莫。

二:唐婉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淚痕殘,

欲箋心事,獨語斜欄,

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

角聲寒,夜闌珊,

怕人詢問,咽淚裝歡,

瞞、 瞞、瞞。

陸游年輕時娶表妹唐婉為妻,感情深厚。但因陸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後的一天,陸游沈園春遊,與唐婉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陸游“悵然久之,為賦《釵頭鳳》一詞,在沈園的粉壁上曾題著兩闋《釵頭鳳》。 ”

傳說,唐婉見了這首《釵頭鳳》詞後,感慨萬端,亦提筆和《釵頭鳳·世情薄》詞一首。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又過了四十年,陸游七十多歲了,仍懷念唐婉,重遊沈園,並作成《沈園》詩二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什麼意思?

你好,“莫道不銷魂”,意思是此時此地怎麼能不令人傷感呢?

運用發問法,醒人耳目。

“簾卷西風”,意思是西風乍起雞捲簾而入.既寫人又寫景,創造了一個悽清寂寥的深秋境界。

“人比黃花瘦”,既摹形又傳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用黃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三句之妙,在於取義新奇傳神,言情含蓄.以人比花,並不始自李清照,但由於李清照詞中的黃花是眼前之物,即景設喻,及其自然;加上菊花以優雅高潔為品,與作者精神有相通之處嗎.時值重陽,丈夫任遠宦在外,不能歡聚,思念難抑,形容憔悴,比黃花更瘦.寫西風,寫黃花,此情此景,都為寫思念之深切作襯托,令人神往.

才疏學淺,只知道這些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的重陽《醉花陰》詞相傳有一個故事:“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明誠歎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見《元伊世珍·琅嬛記》)。這個故事不一定是真實的,但是它說明這首詞最好的是最後三句。

現在先看看它的全首。詞的開頭,描寫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環境。“薄霧濃雲”是比喻香爐出來的香菸。可是香霧迷朦反而使人發愁,覺得白天的時間是那樣長。這裡已經點出她雖然處在舒適的環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悶。“佳節又重陽”三句,點出時間是涼爽的秋夜。“紗廚”是室內的精緻裝置,在鏤空的木隔斷上糊以碧紗或彩繪。下片開頭兩句寫重陽對酒賞菊。“東籬”用陶淵明“採菊東籬下”詩意。“人比黃花瘦”的“黃花”,指菊花。《禮記》月令:“鞠(菊)有黃花”。“有暗香盈袖”也是指菊花。從開頭到此,都是寫好環境、好光景:有金獸焚香,有“玉枕紗廚”,並且對酒賞花,這正是他們青年夫妻在重陽佳節共度的好環境。然而現在夫妻離別,因而這佳節美景反而勾引起人的離愁別恨。全首詞只是寫美好環境中的愁悶心情,突出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寫,目的是加強刻畫她的離愁。

在末了三句裡,“人比黃花瘦”一句是警句。“瘦”字並且是詞眼。詞眼猶人之眼目,它是全詞精神集中表現的地方。

在詩詞中,作為警句,一般是不輕易拿出來的。這句“人比黃花瘦”之所以能給人深刻的印象,除了它本身運用比喻,描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句子安排得妥當,也是其原因之一。她在這個結句的前面,先用一句“莫道不消魂”帶動宕語氣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寫動態的“簾卷西風”,這以後,才拿出“人比黃花瘦”警句來。人物到最後才出現。這警句不是孤立的,三句聯成一氣,前面兩句環繞後面一句,起到綠葉紅花的作用。經過作者的精心安排,好象電影中的一個特寫鏡頭,形象性很強。這首詞末了一個“瘦”字,歸結全首詞的情意,上面種種景物描寫,都是為了表達這點精神,因而它確實稱得上是“詞眼”。以煉字來說,李清照另有《如夢令》“綠肥紅瘦”之句,為人所傳誦。這裡她說的“人比黃花瘦”一句,也是前人未曾說過的,有它突出的創造性。(夏承燾)

小重山什麼意思

岳飛《小重山》賞析岳飛詞《滿江紅》豪放十足,另一首詞《小重山》則婉約有加。《滿江紅》以壯懷激烈而著稱,慷慨激昂,英雄氣色橫溢,是其早年之作。《小重山》則是他多年征戰並受掣肘時惆悵心理的反映,是用一種含蓄蘊藉的手法表達他抗金報國的壯懷。有人評論岳飛的詞說:“一種壯懷能蘊藉,諸君細讀《小重山》。”用“一種壯懷能蘊藉”來評論《小重山》的藝術風格,可謂切中肯繁。所謂“一種壯懷能蘊藉”指的是岳飛的《小重山》用含蓄的手法、低膽的格調錶達了壯志難酬的孤憤,表達抗金報國的心志,卻表現出一種沉鬱含蓄的風格。《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將欲心事付瑤箏。知音少,絃斷有誰聽?上闕寓情於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前三句寫作者夢見自己率部轉戰千里,收復故土,勝利挺進,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興奮不已。後三句夢醒後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以景物描寫來烘托內心的孤寂,顯得曲折委婉,寄寓壯志未酬的憂憤。下闕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前三句感嘆歲月流逝,歸鄉無望。“阻歸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難以歸去,實際暗喻著對趙構、秦檜等屈辱求和、阻撓抗金斗爭的不滿和譴責。後三句用俞伯牙與鍾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全詞表現了作者不滿“和議”,反對投降,以及受掣肘時惆悵。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昨天夜裡冬蛩止不住的鳴叫聲將我從遙遠的夢境中驚醒,已是三更時分起來獨自繞著階亭前行外面沒有人聲,窗外月色朧明頭髮白了也是因為沒有實現功名的緣故舊山上的松竹已經長大變老了,它們不願意抗金志士就這樣放棄(以此來意會出詩人無法實現北上抗金收復舊山河報以憂國憂民卻又無可奈何的思想)想將心中的報負志向用琴聲表達出來但是沒有知心的朋友,把弦彈斷了又有誰來聽呢? -yuchuxie

相關問題答案
五十闋是什麼意思?
五代十國是什麼意思 ?
白細胞十一是什麼意思?
第五道冶是什麼意思?
內涵五指山是什麼意思?
傳銷五行幣是什麼意思?
九九八十一是什麼意思?
票房十億是什麼意思?
三月十九是什麼意思?
五筆字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