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中國第二次革命?

General 更新 2024-06-07

辨析題: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正確。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這是鄧小平於1985年3月28日在會見日本自由民主黨副總裁二階堂進時提出的論斷,他闡述道:“現在我們正在做的改革這件事是夠大膽的。但是,如果我們不這樣做,前進就困難了。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須做的事,儘管是有風險的事。”

為什麼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呢?鄧小平於1985年9月23日在《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中闡述道:“改革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引起了經濟生活、社會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狀態的一系列深刻變化。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範圍內也發生了某種程度的革命性變革。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們已經開始找到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路子。”因此,如果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來看,“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這體現的是量變,而“在一定的範圍內也發生了某種程度的革命性變革”,這講的是量變中的部分質變。可見,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量變中有部分質變的過程。

為什麼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簡答題:

改革的實質就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各種具體制度,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無論從改革在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看,還是從引起我國社會關係和社會生活變革的深度和廣度看,都可以說是開始了一場新的革命。

第一,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對於新民主主義革命而言的。改革的性質同過去的革命一樣,也是為了掃除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障礙,使中國擺脫貧落後的狀態。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第二,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從解放生產力,掃除發展生產力的障礙這個意義而言。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

第三,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從改革的深刻性和廣泛性而言。經濟體制及相關體制的改革調動了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引起了整個社會關係和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

論述題:

我國社會主義改革的性質,從解放生產力、改革的深度和廣度的看,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對舊體制的革命性變革;從改革的發動、主體、過程和效果作用看,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社會主義自我發展的直接動力。

一、改革也是一場解放生產力的革命

1、改革是解放生產力的第二次革命。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同樣存在著束縛生產力發展的若干因素,同樣存在著解放生產力的問題。舊體制的各種弊端的最大的危害,就是束縛了生產力。消除各種弊端就是解放生產力。消除這些弊端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革。社會主義革命是解放生產力的第一次革命,改革是解放生產力的第二次革命。

2、改革不是對舊體制的細枝末節的修補。

改革具有深刻性,改革不是原有體制的細枝末節的修補,而是根本性變革;改革具有全面性,從經濟體制到政治體制以及其他體制都進行改革;改革具有持久性,社會主義革命發生在資本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轉折時期。因此,改革在人類歷史上的作用在歷史的跨度上遠遠地超過了革命。

二、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1、改革是自覺運用社會規律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實踐。

社會主義改革,就是依據社會發展規律,特別是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自覺地調整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使之與生產力狀況和經濟基礎相適應。社會主義改革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強大的生命力。改革極大地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經濟與社會得到了迅速而全面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人民基本民主權利得到保障。

2、改革是社會主義自我發展的直接動力。

改革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動力,是辯證唯物主義關於社會基本矛盾是人類社會發展動力的原理具體化,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學說的新貢獻。改革直接推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使中國現代化發展與市場化、全球化和信息化形成了緊密的互動關係,引起了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社會主義建設巨大的成就充分說明,改革是社會主義自我發展的直接動力。

鄧小平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那第一次革命指的是什麼?

新民主主義革命把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變成了一個獨立自主的新中國。隨後,新中國又成功地實現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這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偉大革命,是鄧小平所指的第一次革命。這次革命的偉大作用是極大地解放了中國社會的生產力。改革也具有解放生產力的重大意義。今天的改革目的同過去的革命一樣,實質上也是一場革命,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為什麼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鄧小平明確指出,“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實質就是要從根本上改革束縛我國生產力和社會發展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科技體制、教育體制、文化體制等各種具體制度,以適應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怎樣理解“改革是中國第二次革命”

改革是一場新的革命。1978 年 10 月,鄧小平指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

化,是一場根本改變我國經濟和技術落後面貌,進一步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

偉大革命。這場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變目前落後的生產力,就必然要多方面

地改變生產關係,改變上層建築,改變企業的管理方式和國家對工農業企業

的管理方式,使之適應於現代化大經濟的需要。1985 年 3 月,鄧小平提出“改

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的論斷。社會主義改革作為第二次革命,是相對第

一次革命而言的。

(1)從改革的對象和任務看,第二次革命不同於第一次革命。第一次革命

的對象是舊的社會制度。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

資本主義的統治;而第二次革命即社會主義改革的對象是舊的體制。當舊的

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束縛生產力發展時,必須對其進行改革。中國共產黨領

導的第一次革命的任務是把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變成了一個社會主

義新中國;黨領導的第二次革命的任務是要把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社會

主義中國變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

(2)從改革的深度和廣度來看,第二次革命與第一次革命都是一場革命。

改革對於制度是改良和完善,而對於體制則是有深度的革命性的變革。我國

經濟體制改革要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替代傳統的計劃經濟,而計劃經濟與市

場經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資源配置方式和經濟體制。前蘇聯經濟改革長期衝

不破計劃經濟姓“社”、市場經濟姓“資”的觀念束縛,總是在完善計劃體制

上做文章,結果改革走入了死衚衕。我國的經濟改革是以市場為取向的,我

國市場取向的體制改革既是漸進的又是根本性的變革,如此深刻的變革,當

然是一場革命。改革是一項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會引起社會全面的、廣泛

的變革。體制改革具有廣泛性和全方位性,經濟體制改革就涉及生產、分配、

交換、消費等社會再生產和各個環節;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包括企業制度、市

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社會保障制度等各個方面;社會結構是多層次的,

改革的內容除了經濟體制改革,還有政治體制、教育體制、文化體制、科技

體制的改革等;改革會引起生活方式、思想道德觀念等的重大變化,促使體

制轉軌。從改革的全面性和廣泛性看,改革是一場革命。

(3)從改革的方式和目的看,第二次革命與第一次革命既有區別又有聯

系。第一次革命一般採取的是政治大革命和群眾性階級鬥爭的形式;而第二

次革命即改革必須在黨和政府領導下,既大膽又慎重,既積極又穩妥,有計

劃、有秩序、有步驟地進行,不能採取群眾性政治運動的方式。任何革命都

是掃除生產力發展的障礙。鄧小平說,改革的性質同過去的革命一樣,也是

為掃除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障礙,使中國擺脫貧窮落後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

說,改革是革命性的變革。

怎樣理解“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第一,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對於新民主主義革命而言的.改革的性質同過去的革命一樣,也是為了掃除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障礙,使中國擺脫貧落後的狀態.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第二,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從解放生產力,掃除發展生產力的障礙這個意義而言.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第三,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從改革的深刻性和廣泛性而言.經濟體制及相關體制的改革調動了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引起了整個社會關係和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

怎樣理解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把我國今天進行的改革稱為“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這是同我國的第一次革命相對而言的。我國的第一次革命,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改造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次革命的結果是,改變了舊社會的基本制度,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政治統治,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沒收了官僚資本,把它轉變為國有經濟;通過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地主所有制,建立了新民主主義經濟制度。後來,我們又進行了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到了這個時候,我國已經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和社會體制,解放了生產力,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所以,第一次革命的實質是社會基本制度的變革,改變舊社會的基本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制度。 在基本制度的變革完成以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是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體制與生產力的矛盾日益突出起來了,它逐步地由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積極力量轉變為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桎梏。為了促進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必須改變原來的社會體制,進行社會體制的改革,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第二次革命。所以,第二次革命是完成社會基本制度革命以後,進一步完成社會體制變革的這樣一種革命。 把改革叫做第二次革命,還因為改革是有風險的。既然改革是社會體制的根本性變革,涉及到了各個階層之間的利益調整,必然要帶來各種新的社會矛盾。所以,發起改革,是有風險的,因而也是大膽的。但如果不這樣做,前進就困難了,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須做的事。

相關問題答案
改革是中國第二次革命?
中國第二大半島是什麼?
怎麼改微信號碼第二次?
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是最強大的嗎 ?
微信號怎麼第二次修改?
我是歌手第二季名次?
現在中國第一歌手是誰?
中國第一人是誰?
中國第四個皇帝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