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基尼原來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比基尼”的名字是怎樣來?

比基尼(Bikini,香港稱為“比堅尼”)一般指女性游泳時穿著的泳衣,亦即比基尼泳衣,也稱作“三點式”和“兩件頭”。比基尼的名稱本來指太平洋的馬紹爾群島的無人島嶼比基尼島。2006年是比基尼泳裝(Bikini)“誕辰”60週年。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比基尼泳裝一直成為女性時尚服飾的標誌。比基尼泳裝被譽為20世紀世界服裝界這一最偉大的“發明”。

女人為什麼要穿比基尼

因為凸顯身材沖涼嘍。當然一般情況下都是為了,沖涼或者就是專門的比賽要穿。大街上也不會有人穿。

女子游泳衣又稱“比基尼”,這個名字來源於什麼名字?

比基尼(Bikini,香港稱為“比堅尼”)一般指女性游泳時穿著的泳衣,即比基尼泳衣。

比基尼的名稱本來指太平洋的馬紹爾群島的無人島嶼比基尼島。 2006年是比基尼泳裝(Bikini)“誕辰”60週年。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比基尼泳裝一直成為女性時尚服飾的標誌。比基尼泳裝被譽為20世紀世界服裝界這一最偉大的“發明”。

***參考資料的網址上還有更多的內容,希望是你想要的!***

參考資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094.html?wtp=tt

什麼是比基尼?百度百科說的太玄看不下去啊- - 我以前理解的上下分離的是不是就是比基尼啊- -

比基尼是美國的一個小島,因為是美國二戰時試爆原頂彈而出名,同時在美國有一場三點式內衣秀,其裸露尺度產生的轟動,不亞於比基尼試爆的原子彈,人們都說三點式內衣的震撼效果和比基尼爆炸一樣,久而久之,三點式內衣也就叫成了比基尼。

比基尼最初是啥東西(最初的)

比基尼的歷史演變

今天的比基尼成為泳服的中流砥柱,一件式的泳服早已被摒於時尚門外,而比基尼,似乎只有變成四塊三角形的遮羞布才獲得青睞,我們似乎愈來愈喜愛展示自己的身體了———當然這是一件美事,要不人們怎會對自己的身體用心?

在對二十世紀人類生活產生著巨大影響的發明中,比基尼泳裝的誕生,是不可小覷的。

中世紀:光著身子去澡堂

中世紀歐洲的男女在洗澡之前先在家中脫掉衣服,然後光著身子穿過大街跑到澡堂裡去:有一位目擊者說:“除了褲子外什麼都沒穿的父親多次帶著裸體的妻子兒女從家裡跑到澡堂裡去……我多次在中午看見10歲、12歲甚至18歲的姑娘只穿著一件下面開口的短襯衣,雙手背在身後穿過長長的街道從家裡跑到澡堂裡去,她們身邊跟著跑的是一群十幾歲的男孩。”

這種拿洗澡和游泳不當回事的態度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當羞恥觀進入服裝規則後,這種情形開始發生變化。在18世紀,男人仍然在游泳時赤裸著身體,可他們在岸上時卻穿著衣服(上衣或背心加上長褲或短褲)。只是到了19世紀的中葉,男人們才被迫穿著衣服游泳。早期的游泳褲看上去好像是用厚嗶嘰做成的短褲,這說明了為什麼男人會面對道德譴責而強烈地反對這種游泳褲。這種游泳褲腰間沒有鬆緊帶,因此經常會下滑,甚至在水下會褪到腳跟上!(可想而知,這種人們不得不穿的游泳褲並不受人歡迎。)只要有可能,男人們還是會赤裸著身體游泳。

女權運動改變泳裝設計

在20世紀的早期,就有人反對並嘲笑男子泳裝必須有袖子、褲腿、緊身褲和上衣的做法,但只是到了30年代,社會才接受只穿游泳褲游泳的現象。

婦女泳裝與男子泳裝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一直以其性特徵引起關注和爭論。

20世紀泳服的改進變遷與女權運動息息相關,在歐美大部分國家給予女性平等社會地位及投票權後,女性可自由地從事更多戶外活動,她們藉此擺脫以往強加在她們身上的種種規範,女性時裝在這個時代掀起了大革命,泳服除了更方便女性進行海浴外,更顯示了女性不可同日而語的地位和投入社會的積極性。

1870年到1900年之間的年代是女式泳裝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款式仍然保持原樣,只是變得越來越簡單,而婦女們在泳裝下面仍然穿著緊身胸衣———一種有袖子和護腿,類似兒童睡衣的連體編織服裝。儘管它只是在20世紀20年代才被時裝評論家們接受。而政府的立法機構通過法律嚴格禁止了這種“放蕩”的服裝,這些法律規定游泳衣必須覆蓋從頸部到膝蓋的人體部位。有些婦女因為沒穿絲襪、鞋子或長裙而受到罰款。

女子游泳於1912年首次成為奧運會項目。穿著有半長褲腿的無袖連體泳裝的範妮.杜拉克在許多項目中獨佔鰲頭。澳大利亞出生的女游泳選手安妮特.凱勒曼也打破了常規。她於1907年在波士頓由於穿一件大膽的連體泳裝而被逮捕。

20世紀20年代初期歐美國家的經濟富裕使人們紛紛追求生活享受,一般“海空熱潮”更成為中產階級追捧的玩意,富裕的年輕一族不是跑去學習駕駛飛機就是跑到海灘去習泳或進行海浴。

尼龍衣物生產商Jantzen於當時創制了革命性的新泳服物料及奠定了往後的泳服款式,將以往多利用棉質、毛布、甚至沒有彈性的防水人造纖維統統摒棄,改以高彈性、高透氣度、低吸水力的尼龍佈料製造更貼身、易於穿著及輕便的泳服。這些一件式的連身迷你裙褲和兩件式的背心配平腳小短褲不但提高了女泳客的安全,更是大大增加了女性泳服的可觀性,亦從旁助了女性社交地位一把。

比基尼的誕生

人所共知比基尼在20世紀60年代的新一代革命浪潮底下成為時尚,但它早於40年代已經發明,這套如內衣般分為上下二截的泳......

三點式的比基尼的來歷

1946年6月30日,太平洋的比基尼島(Bikini Atoll)上爆炸了原子彈,18天后,一位名叫路易斯·里爾德(Louis Reard)的法國人推出了胸罩樣式上衣和三角褲泳裝。那天他僱了一名應召女郎做模特,在一個公共泳池展示了他的作品。一週後,比基尼就風靡了歐洲。比基尼的發明者是兩位法國人———雅克·海姆和路易斯·里爾德。可他們並不是最先想到比基尼這個點子的人。早在公元前1600年,就有比基尼式樣的泳衣的壁畫。海姆是一位來自法國戛納的女服裝設計師,她設計了一種很小的泳衣併為它起名為“Atome(原子彈)”。她僱了一架在空中放煙寫字的飛機為她的設計打廣告,飛機在空中寫道:“Atome——世界上最小的泳裝。”3周後,機械工程師里爾德也用飛機在空中寫道:“比基尼——比世界上最小的泳衣還要小。”比基尼的歷史1946年之前,比基尼只是一個地名———杜魯門總統批准進行核彈試爆的小島的名稱。那一年上半年,女人只敢穿著立領、平腳的緊緊包裹著身體的“泳衣”到海邊游泳,沙灘景象是烏黑一片。在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島原子彈爆炸後的第18天,法國人路易斯·里爾德於1946年7月18日在巴黎推出了一款由三塊布和四條帶子組成的泳裝。這種世界上遮掩身體面積最小的泳衣,通過胸罩護住乳房,背部除繩帶外幾乎全裸,三角褲衩的胯部儘量上提,最大幅度地露出了臀腿胯部。它形式簡便、小巧玲瓏,僅用了不足30英寸布料,揉成一團可裝入一個火柴盒中。在那之前,泳裝還是保守的,遮蓋著身體的大部分。而里爾德的設計則裸露上腹部的大部分。該泳裝選用的是印有報紙內容版塊的面料,精明的設計者暗示著他的大膽設計將會在世界報紙上佔有大量版面。由於穿上後近似全裸,故而當時巴黎的許多專業時裝模特都對這種泳裝望而生畏。然而,一位名叫米查爾·伯娜蒂妮的脫衣舞女卻勇敢地向傳統觀念挑戰,在一家游泳池邊穿上比基尼,讓記者照相,另一件比基尼則穿在了塑料模特的身上。比基尼的面世令世界震驚的程度不亞於那一顆原子彈爆炸。別出心裁的里爾德不失時機地利用比基尼島原子彈爆炸的影響,果斷命名這種兩片三點式泳衣為“比基尼”,從而大發橫財。儘管這種新款式引起了很大爭議,它還是在法國受到了“那些點綴了海灘的頑皮姑娘”的歡迎。在早期的轟動平息下來後,作為婦女們在海灘上和游泳時穿的泳裝,比基尼泳裝迅速取代了連體泳裝。事實上,這套被命名為“比基尼”的泳裝,確實震撼了全世界。地中海沿岸國家視其為瘟疫,意大利明令禁止,西班牙海岸警衛隊驅逐穿比基尼泳裝者,甚至美國也曾為比基尼抓過人。澳大利亞設計師保拉·斯塔福德於1952年將比基尼泳裝引入澳大利亞,引起了軒然大波。海灘巡查約翰·莫法特立即就抓了一個穿著保拉設計的短泳裝的模特。“太短了!”他一邊聲嘶力竭地叫著,一邊押送這個模特離開海灘。保拉並沒有被嚇倒。她讓另外5個姑娘穿上比基尼泳裝,通知了當地報社並邀請了市長、一位牧師和警察局長到現場。結果什麼事也沒發生,但她卻取得了驚人的宣傳效果。從中世紀起人們就用一系列理由阻止婦女游泳甚至洗澡。17世紀,一些與醫療有關的洗浴方式增加了婦女的洗澡機會。但婦女們必須穿上長及腳踝的厚襯衫外加一頂帽子來保持體面。她們一出水面,侍者們就會給她們穿上長袍。直到19世紀還有人穿這種浴裝。到了19世紀,襯衣式泳裝被一種有皮帶、長度及膝的泳裝所代替。婦女們在這種泳裝的下面還穿著褲子和絲襪。她們頭戴游泳帽,腳上穿著類似芭蕾舞鞋的繫帶拖鞋。這樣,泳裝終於於19世紀80年代進入時裝雜誌和商店目錄。但新式女泳裝的裙子非常寬大,其溼重可達30磅。1870年到1900年,是女式泳裝歷史上的一個轉折期,款......

以前12個穿著比基尼唱閩南語歌曲的組合叫什麼

12大美女

早期臺灣的

兩邊有繩子的比基尼 叫什麼?

方便比基尼

相關問題答案
比基尼原來是什麼?
原來是什麼意思?
蘭博基尼標誌是什麼?
四個基本原則是什麼?
人原來是什麼東西?
高爾基的原名是什麼?
中國基尼係數是什麼?
輸血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法律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四項基本原則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