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榫結構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17

榫卯和卯榫有什麼不同?

一樣的啊 沒有不同

凸出來的部分稱為“榫”,凹進去的部分叫做“卯”

卯榫結構的卯榫結構大致分類

抱肩榫:抱肩榫是有束腰傢俱的腿足與束腰、牙條相結合時使用的榫卯結構。也可以說是傢俱水平部件和垂直部件相連接的榫卯結構。抱肩榫是結構複雜的榫卯結構,因為要解決腿足與面板、腿足與束腰、腿足與腿足之間的連接。以有束腰的方桌為例,腿足的上端,做出兩個相互垂直但不連接的半榫頭,這是與桌面相連的。在與束腰相接的部位,要做出45度角的斜肩,並鑿三角形榫眼,以便與牙條的45度的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相接。斜尖上還留做上小下大、斷面為半個銀錠形的‘‘掛銷”,與開在矛條背面的槽口套掛。明及清前期的有束腰傢俱,牙條與束腰是用一塊獨木做出的,憑此掛銷,可使束腰及牙條和腿足牢固地連接在一起。這是抱肩榫的標準做法。清中期以後,抱肩榫的做法就開始簡化,掛銷省略不做了,為了省料,牙條和束腰也改為用兩塊木條單獨做了。到清代晚期,抱肩榫的做法進一步簡化,連牙條上的榫舌也沒有了,只靠用膠粘合。桌子的牢固程度大大降低。霸王棖:霸王棖是用於方桌、方凳的一種榫卯,也可以說是一種不用橫棖加固腿足的榫卯結構。在製作桌子時,為增加四條腿的牢固性,一般要在桌腿的上端加一條橫棖即可。但有時要製作造型清秀的桌子,又嫌四條橫棖礙事,但又要兼顧桌子牢固,於是就可採用“霸王棖”。霸王棖為s形,上端與桌面的穿帶相接,用銷釘固定,下端與腿足相接(位置在本來應放橫棖處)。棖子下端的榫頭為半個銀錠形。腿足上的榫眼是下大上小。裝配時,將霸王棖的榫頭從腿足上榫眼插入,向上一拉,便勾掛住了,再用木楔將霸王棖固定住。夾頭榫:是製作案類傢俱常用的榫卯結構。腿足在頂端出榫,與案面底面的卯眼結合。腿足上端開口,嵌夾牙條及牙頭,故其外觀腿足高出在牙條及牙頭之上。此種結構,是利用四足把牙條夾住,連接成方框,上承案面,使案面和腿足的角度不易變動,並能很好地把案面板的重量分散,傳遞四條腿足上來。插肩榫:是製作案類傢俱的榫卯結構。腿足頂端有半頭直榫,與案面大邊上的卯眼連接;腿足上端的前臉也做出角形的斜肩;牙板的正面上也剔刻出與斜肩等大等深的槽口;裝配時,牙條與腿足之間是斜肩嵌入,形成平齊的表面;當面板承重時,牙板也受到壓力,但可將壓力通過腿足上斜肩傳給四條腿足。棕角榫:棕角榫因其外形像粽子角而得名,從三面看都集中到角線的是45度的斜線,又叫“三角齊尖”。多用於框形的連接。另外,明式傢俱中還有“四平式”桌,其腿足、牙條、面板的連接均要用棕角榫。栽榫:又叫“樁頭”、“走馬銷”,是一種用於可拆卸傢俱部件之間的榫卯結構。由於要拆卸,榫頭易磨損,甚至損壞,出於維修方便,也避免因榫頭損壞而使傢俱部件報廢的情況,一般都採用另外一種木料來製成榫頭,然後將榫頭栽到傢俱部件上。栽榫多采用掛榫結構。羅漢床圍子與圍子之間及側面圍子與床身之間,多用栽榫。楔釘榫:是用來連接圓棍狀又帶弧形的傢俱部件,如圓形扶手的榫卯結構。雖然也是兩根圓棍各去一半、作手掌式的搭接,但每半片榫頭的前端,都有一個臺階狀的小直榫,可插入另一根上的凹槽中。這樣便使連接部不能上下移動。然後在連接部的中間位置鑿一個一端略大的方孔,再做一個與此等大的四稜臺形長木楔,插入後,便能保證兩個小直榫不會前後脫出。製作圈椅的扶手、圓形傢俱都要用楔釘榫。暗榫:兩塊木板兩端對接,使用燕尾榫而不外露的,叫“暗榫”或“悶榫”,是製作幾、案、箱子之類必用之榫。套棒明清椅子的搭腦不出挑,與腿交接處不用夾頭榫,常用腿料作方挖出榫,搭腦部位則挖方形榫眼,套接,故名。掛榫:掛榫屬楔形榫的一種,榫頭一邊成斜面,眼口鑿成同形,但再需放長一倍鑿直眼,榫頭入直眼後拍進原榫眼,上提或掛拉都不能脫出,若拆裝時可重新將榫頭移入直眼探出。明清傢俱......

卯榫結構的基本信息

榫sǔn名詞榫眼;榫頭 。竹、木、石制器物或構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處凸出的部分,學名:稱“榫”。如:榫卯(榫頭和卯眼)框架結構兩個或兩個以上部分的接合處剡木入竅也。俗謂之“榫頭”。卯 mǎo名詞卯眼木器上安榫頭的孔眼 [mortise]。如:卯筍(即卯榫。比喻兩部分的連接處);卯眼,或榫眼。“凡剡木相入,以盈入虛謂之筍。以虛入盈謂之卯。故俗有筍頭卯之語。”

卯榫結構 非要說符合系統學的什麼特徵

榫卯是在兩個木構件上所採用的一種凹凸結合的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連接作用。而支架結構是一種起支撐作用的結構

誰知道這個怎麼拼?卯榫結構!

上網查

卯榫結構的傢俱中的榫卯結構

龍鳳榫加穿帶將不夠寬的薄板加寬時,就用到了“龍鳳榫加穿帶”。將薄板的一段刨出斷面為半個銀錠形的長榫,再將其相鄰的薄板開出下大上小的槽口,用推插的方法將兩板拼合,可不使其從橫的方向拉開。拼合粘牢之後,在其上開一個上小下大的槽口(帶口),裡面穿嵌的是一個一面是梯形長榫的木條(穿帶),穿帶的梯形長榫一面稍寬一面稍窄,為了使其穿緊,長榫都是從寬的一邊推向窄的一邊。穿帶兩邊出頭,留做榫子。攢邊打槽裝板 (一)中的“龍鳳榫加穿帶”拼成的板可用“攢邊打槽裝板”的方法裝入攢邊的木框。其具體做法:木框四根,兩根長而出榫的叫“大邊”,兩根短而鑿眼的叫“抹頭”。在木框的裡口打好槽,以便容納木板的邊簧(在拼板的四周刨出的榫舌)穿帶出頭部分則插入大邊上的卯眼內。這樣即可以用“攢邊打槽裝板”的方法把木板裝入木框。楔釘榫兩種不同的楔釘榫抱肩榫抱肩榫是有束腰傢俱的腿足與束腰、牙條相結合時使用的榫卯。具體做法:以有束腰的方桌為例,腿足在束腰的部位以下,切出45度斜肩,並鑿三角形榫眼,以便與牙條的45度斜肩及三角形的榫舌拍合。斜肩上還留做上小下大、斷面為半個銀錠形的“掛銷”,與開在牙條背面的槽口掛套。霸王棖桌子上常常用到這種方法。霸王棖的上端託著桌面的穿帶,用銷釘固定,下端交代在腿足中部靠上的地位。棖子下端的榫頭向上勾,並且做成半個銀錠形。腿足上的榫眼下大上小而且向下扣。榫頭從榫眼下部口大處插入,向上一推,便勾掛住了。空隙墊塞木楔,使之固定。用來連接弧形彎材,例如:圈椅的扶手。基本做法:兩片榫頭交搭,同時榫頭上的小舌入槽,使其不能上下移動。然後在搭口中部剔鑿方孔,將一枚斷面為方形,一邊稍粗,一邊稍細的楔釘插貫穿過去,使其也不能左右移動即可。夾頭榫案形傢俱中最常見的榫卯結構。如圖可見,腿足上端開口,嵌夾牙條與牙頭;頂端出榫,與桌案案面的卯眼結合,結構穩固,桌案和腿足角度不易變動,又可將桌面的重量分擔到腿足上來。插肩榫除夾頭榫之外,插肩榫也是案形傢俱的一種榫卯結構。其結構和夾頭榫的結構相似,也是腿足上端開口,嵌夾牙條;頂端出榫,與桌案案面的卯眼結合,不同的是在插肩榫中,腿足的上端外側被削出斜肩,牙條與腿足相交處剔出槽口。當腿足與牙條相結合時,槽口便與斜肩正好契合。當腿足承受桌案壓力的同時,牙條便和斜肩咬合的更緊。這樣,桌案的結構便愈發牢固起來。走馬銷羅漢床圍子與圍子之間或圍子與床身之間常用到走馬銷。是“栽銷”的一種,指用一塊獨立的木塊做成榫頭栽到構件上去,來代替構件本身做成的榫頭。一般按在可裝卸的兩個構件之間。獨立的木塊做成的榫頭形狀是下大上小,榫眼的開口是半邊大,半邊小。榫頭由大的一端插入,推向小的一邊,就可扣緊。

傢俱卯榫結構和釘子連接傢俱有何差別?

傢俱當然是卯榫結構比較好,卯榫結構運用的是木件之間多與少、高與低、長與短的巧妙組合,這種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間向各個方向的扭動,這讓傢俱使用起來更結實、耐用。而且便於維修,不會損壞傢俱和木材,至於金屬釘子和螺絲其本身就很容易生鏽、腐蝕,不太適合。

什麼是卯榫結構,比一般的傢俱還好嗎?

中國木質古建築常用的結構,這種結構也常用於傢俱的製作,如最簡單的木質小方凳,其特點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釘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恭不像現在的傢俱,都會用上一些金屬的連接件,如果相比的話,還是卯榫結構的結實。

相關問題答案
卯榫結構是什麼意思?
純板式結構是什麼意思?
複式結構是什麼意思?
語文中結構是什麼意思?
能力結構是什麼意思?
間架結構是什麼意思?
壓樑結構是什麼意思?
甩的結構是什麼意思?
產品線結構是什麼意思?
捲菸提結構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