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總督是幾品官?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中國古代官員分幾品

九品十八階

古代官分九品,每品有正、從之分,共十八級。未入流者為吏。

正一品: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

從一品: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書、督察院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從二品:各省巡撫、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時、各省布政使。

正三品:督察院左、右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尹、奉天府尹、各省按察使。

從三品:光祿寺卿儲太僕寺卿、各省鹽運使。

正四品: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傅寺少卿、各省道員。

從四品: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內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

正五品:左右春房左右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監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隸知州。

從五品:鴻臚寺少卿、各道監察御使、翰林院侍讀、侍講、各部院員外郎、各省知州。

正六品:國子監司業、內閣侍讀、左右春房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縣知縣、各省通判。

從六品:左右春房左右善贊、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州同。

正七品:翰林院編修、各部院七品筆貼士、順天府學教授、訓導、京縣縣丞、外縣知縣、各府學教授。

從七品:翰林院檢討、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國子監博士、直隸州州判、州判。

正八品:太醫院御醫、各部院八品筆貼士、外府經歷、外縣縣丞、州學正、縣教諭。

從八品:翰林院典簿、府、州、縣訓導。

正九品:各部院九品筆貼士、縣主簿。

從九品:翰林院侍詔、刑部司獄、州吏目、巡檢。

未入流:京外縣典吏、驛丞、和泊所所官。

古代的幾品官是什麼意思?哪個品最大?

一品

清朝官員品級

大清朝官員等級分“九品十八級”,每等有正從之別,不在十八級以內的叫做未入流,在級別上附於從九品。

正一品: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武職外官:無

從一品:

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各部院尚書、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內大臣

武職外官: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內務府總管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

文職京官: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

文職外官:巡撫、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正三品:

文職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驍騎參領、王府長史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

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僕寺卿

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遊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正四品:

文職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鴻臚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

文職外官:順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員、

武職京官:二等侍衛、雲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太僕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侍衛領班

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

從四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

文職外官:知府、土知府、鹽運使司運同

武職京官:城門領、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四品典儀、二等護衛

武職外官: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給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醫院院使

文職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隸州知州

武職京官: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礮官、分管佐領

武職外官:關口守禦、防禦、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

從五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鴻臚寺少卿、司經局洗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員外郎

文職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

武職京官:四等侍衛、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委署前鋒侍衛、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印物章京、三等護衛

武職外官:守禦所千總、河營協辦守備、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副千戶

正六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左右春坊中允、國子監司業、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經歷、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經歷、太常寺滿漢寺丞、欽天監監判、欽天監漢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樂署署正、僧錄司左右善事、道錄司左右正一

文職外官:京府通判、京縣知縣、通判、土通判

武職京官: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長官使、長官......

古代的 文官和武官的叫法是什麼 是幾品官

1、正一品

1)文京內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

文京外官:無

2)武京內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武京外官:無

2、從一品

1)文京內官: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師、少傅、少保、各部院尚書(部長)、都察院左右都御使(最高檢查院長)、協辦大學士(政治局W員)。

文京外官:加銜總督

2)武京內官:九門提督(衛戍司令)、內大臣。

武京外官:將軍、都統、提督。

**** 以下以a表示文京內官,b表示文京外官,c表示武京內官,d表示武京外官****

3、正二品

a: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內務府總管、鑾儀使

b:各省總督、漕運總督、河運總督。

c:八旗護軍統領、(左、右)翼前鋒統領。

d:副都統、總兵。

4、從二品

a:內閣學士、散秩大臣、翰林院掌院學士、各部院左右侍郎。

b:巡撫、布政使司布政使。

c:無

d:副將。

5、正三品

a: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通政使、詹事府詹事、上駟院卿、大理院少卿

b:順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步軍翼尉、各省提學使。

c: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驍騎參領、武備院卿、參領。

d: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6、從三品

a:太僕寺卿、光祿寺卿。

b: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參政道。

c: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侍衛。

d:遊擊、下五旗參領、協領、指揮同知、宣慰使.

7、正四品

a:通政使司副使、鴻臚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六科給事中。 b:順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員、鹽法道、副使道。

d: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土都司、兵備道、代本。

8、從四品

a: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光祿寺少卿、國子監祭酒。

b:知府、土知府、都轉鹽運使司運同、參議道。

c:城門領、包衣護軍副參領、包衣驍騎副參領、包衣佐領、四品典儀。

d: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9、正五品

a:各部院郎中、太醫院院使、左右庶子、僉事道、欽天監監正。

b:直隸州知州、同知、土同知、順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監掣同知。

c:步軍副尉、步軍校。

d:關口守禦、防禦、守備、宣撫使司同知、千戶、宣慰使司僉事。

10、從五品

a:鴻臚寺少卿、各部院部外郎、翰林院侍講、翰林院侍讀、詹事府洗馬。

b:各州知州、都轉鹽運使司副使、土知州。

c: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驍騎參領、下五旗包衣參領。

d:副千戶、宣撫使司副使、招討使、安撫使、長官司長官使、河營協辦守備、守禦所千總。

11、正六品

a:太醫院左右院判、內閣侍讀、左右中允、主事、都察院都事。

b:京府通判、土通判、京縣知縣、通判。

c:藍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護軍校、前鋒校、驍騎校.

d: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招討使司副使、長官司副長官、百戶、土千總、門千總、營千總。

12、從六品

a:左右贊善、翰林院修撰。

b:土州同、州同、運判、理同。

c:內務府蘭翎長、六品典儀。

d:盛京遊牧副尉。

13、正七品

a:內閣典籍、主簿、評事、通政使、太常寺典簿司知事、太常寺博士、御醫。

b:知縣、京縣縣丞、順天府滿州教授、訓導、土知縣、縣視學。

c:城門吏、太僕寺馬廠協領。

d:把總、土把總、安撫使司副使。

14、從七品

a:五官靈臺郎、光祿寺典簿、布政使司都事、翰林院檢討、國子監博士。

b:土州判、州判。

c:七品典儀。

d:衛千總、安撫使司僉事。...

古代侯爺是幾品大員

...這問題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你了,太外行了。

首先,侯不是官位而是爵位,然後不同的朝代侯代表的等級也不一樣。

比如在漢朝,爵分二十等,侯是最高的二十等。次一些的比如十八等關內侯,十七等關外侯等等。

曹魏則是九等,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侯、關內侯,侯排在第三的位置上。之後的晉朝在這個基礎上更加複雜了一些。

唐朝,分親王、嗣王(承襲親王的為嗣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縣侯、縣伯、縣子、縣男,地位就更低一些。

宋朝和唐朝差不多,同時代的遼應該差不多。

到了元朝,基本上國公往下的爵位都封爛了,不值錢。

明朝的爵位,宗室和功臣分的相對開一些,公、侯、伯三等專授功臣。不過明朝宗室那些鎮國將軍這類的爵位反倒是有品級,比如剛才的鎮國將軍就是從一品,往下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從二品等等。

清朝的侯爵倒是有品級的,不過沒啥意義,因為公、侯、伯這三等爵位是超品,還在正一品之上,和那些實權的總督和巡撫沒辦法比較。

哦,補一句,關於縣侯,如果你把它也當成你口中的“侯爺”的話,晉朝開國縣侯二品、縣侯三品;隋朝開國縣侯正二品;唐朝從二品;遼承唐制;宋朝從三品。明朝和清朝的侯一樣也是超品。

兩江總督是幾品官職?治所在那裡?

清朝兩江總督是加銜總督所以是從一品,當時全國設八大總督,分別為直隸、兩江、閩浙、兩湖、陝甘、四川、兩廣、雲貴總督。這就不難看出浙江事實上是歸閩浙總督管的。新華通字典中說兩江總督管轄的是:江蘇、安徽、江西三省。 如果不是加銜總督的話就是正二品,其它總督管轄的地方應該很容易就能看出來。

古代一二三四五六七品官分別對應現今哪些職位的官員?

公務員級別

一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國務院總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全國政協主席

二級: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員 書記處成員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國務院副總理 國務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全國政協副主席

最高法院院長 最高檢察院檢察長

三級:國務院各部部長 部黨組書記 省委書記 省長 省人大主任 省政協主席 最高法院部級副院長 最高檢察院部級副檢察長 中紀委副書記

四級:副部級 副省級 最高法院副部級副院長 最高檢察院副部級副檢察長 省高院院長 省檢察院檢察長

五級:司長 廳長 地級市長 巡視員

六級:副廳級 副市級 助理巡視員

七級:處長 市局長 縣長 調研員

八級:副處級 副縣級 助理調研員

九級:科長 市處長 縣局長 鄉鎮長 主任科員

十級:副科長 股長 鄉鎮助理 副主任科員

十一級: 科員 縣以下公務員

十二級: 辦事員 及其他人員

最高行政首長對應的行政級:省、自治區與直轄市的省長為省級(部長級,或稱省軍級);副省級城市的市長為副省級(副部級);一般地市級行政區的最高行政長官為行政級別為地市級(地廳級,或稱地師級);縣級行政區最高行政長官為縣級(或稱縣團級),但是直轄市下屬的區、縣享受地級市待遇(重慶部分縣除外);基層政權鄉鎮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為科級,直轄市的鄉鎮享受處級待遇,其他依次對應。

因此,實際上中國的行政區域和官員的行政級別,有正省(部)級、副省部級、地市級、副地市級、縣級、副縣級、科級和副科級共計8個層次。

清代官職對照

(1)、清總體情況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集各種權力於一身的皇帝,總結歷史上各朝代的經驗,為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分化大臣權利,以防權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別於以前各朝的官制。

(2)內閣【相當於國務院的領導班子】:明朝時為了進一步集權而不設宰相、中書省等機構,宰相的權利轉移到內閣,由內閣來處理國家政務。清朝繼承了這一做法,內閣的首輔大學士以及協辦大學士都被稱為中堂,即宰相的別稱,但實權則由軍機處掌握,在軍機處任職的官員稱為軍機大臣,統稱大軍機,軍機大臣的僚屬稱為軍機章京,又稱小軍機。【這些宰相相當於政治局常委】。

(3)中央行政機構:

清朝沿襲明朝傳統,設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各部長官(管部的大學士及尚書、侍郎等)稱堂官。【由於部比較少,所以這些堂官相當於主抓某線條的副總理兼部長】。部下屬各司的郎中、員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一下的七品小京官稱為司官。

在六部之外和六部並立的中央行政機構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國子監、欽天監、翰林院、太醫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內務府。【相當與中央的直屬機構】。

(4)軍事系統:

清朝軍隊主要分八旗和綠營兩個系統。八旗又分京營和駐防兩部分,京營中侍衛皇帝的稱為親軍【北京衛戍區】,由侍衛處(領侍衛府)領侍衛內大臣和御前大臣分掌,而御前大臣持掌乾清門侍衛和皇帝出行隨扈【中央警備團】,權位尤重。其他守衛京師的有驍騎營、前鋒營、護軍營、步兵營、健銳營、火器營、神機營、虎槍營、善撲營等。驍騎營由八旗都統直轄;前鋒營、護軍營、步兵營各設統領管轄;健銳營、火器營、神機營由於都是特種兵,設掌印總統大臣或管理大臣管轄;虎槍營專任扈從、圍獵等,設總統管轄;善撲營則專門練習摔角。

駐防八旗【大軍區】駐紮於全國各重要......

部長在如果古代是幾品官?

差不多相當於尚書.二品

古代御史是什麼幾品官

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 1.中央官職 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察和祕書工作。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有九聊,分管各方面政務,後世又演變為三省六部制。三省為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宋代中書省職權擴大,同樞密院分掌文武大權,門下,尚書省遂廢。明代內閣為最高政務機構,內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即宰相)。清代有軍機處,王、公、尚書等為軍機大臣,掌握政府大權。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事;禮部,管典禮、科學、學校等事;兵部,管軍事;刑部,管司法刑獄;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郎中,副職稱員外郎,下屬官員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還設有專門機構和官員,負責管理圖書、編修歷史、制定曆法等工作。如司馬遷、張衡曾任太史令。高啟為翰林國史編修等。 2.地方官職 秦漢主要行政區是郡。郡的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區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等。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鎮。設節度使,屬官有行軍司馬、參謀、掌書記等。宋代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明清改州為府,稱知府。 此外,漢代也設州,天下分十幾個州,基本上是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去刺探情況,稱刺史。隋唐全國分十幾個道,也稱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前往巡視,稱黜陟使。宋代全國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設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務。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叫行中書省,明代改稱承宣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稱為“省”。 【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後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如漢初劉邦既封皇子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為王,彭越為樑王,英布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為陳王;唐郭子儀被封為汾陽郡王;清太祖努爾哈赤封其子阿濟格為英親王,多鐸為豫親王,豪格為肅親王。再如宋代寇準封萊國公,王安石封荊國公,司馬光為溫國公;明代李善長封韓國公,李文忠封曹國公,劉基封誠意伯,王陽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國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鴻章封一等肅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相國,常與宰相通稱,簡稱“相”。如《陳涉世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廣《廉頗藺相如列傳》:“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指南錄> 後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後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如宋代趙普、文彥博等曾被加太師銜。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顏太師以兵解”,顏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師銜,故稱。再如明代張居正曾有八個虛銜,最後加太子太師銜;清代洪承疇也被加封太子太師銜,其實並未給太子講過課。 【太傅】參見“太師”條。古代“三公”之一。又指“東宮三師”之一,如賈誼曾先後任皇子長沙王、樑懷王的老師,故封為太傅。後逐漸成為虛銜,如曾國藩、曾國荃、左宗棠、李鴻章死後都被迫贈太傅。 【少保】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後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職,故稱。其二,古代稱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為“東宮三......

乾隆年間鹽曹總督是幾品官職

總督是一品

鹽曹總督應該算是兩江總督

兩江總督兼管兩淮鹽政

所謂兩江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操江、統轄南河事務,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由於清初江蘇和安徽兩省轄地同屬江南省,因此初時該總督管轄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務,因此號兩江總督。

相關問題答案
古代總督是幾品官?
直隸總督是幾品官?
明朝總督是幾品官?
古代通判是幾品官?
清朝總督是幾品?
秦代尚書是幾品官?
市長在古代是幾品官?
宋代禮部侍郎是幾品官?
清朝的巡撫是幾品官?
吏部員外郎是幾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