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論語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5-23

論語·里仁篇的詳解

4.1【原文】子曰:“里仁為美①,擇不處仁②,焉得知③?”【註釋】①里仁為美:裡,住處,借作動詞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②處:居住。③知(zhì):同“智”。【譯文】孔子說:“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麼能說你是明智的呢?”【評析】每個人的道德修養既是個人自身的事,又必然與所處的外界環境有關。重視居住的環境,重視對朋友的選擇,這是儒家一貫注重的問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會受到仁德者的影響;反之,就不大可能養成仁的情操。4.2【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①,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②。”【註釋】①約:窮困、困窘。②安仁、利仁:安仁是安於仁道;利仁,認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譯文】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能長久地處在貧困中,也不能長久地處在安樂中。仁人是安於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則是知道仁對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評析】在這章中,孔子認為,沒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長久地處在貧困或安樂之中,否則,他們就會為非作亂或者驕奢淫逸。只有仁者安於仁,智者也會行仁。這種思想是希望人們注意個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環境下都做到矢志不渝,保持氣節。4.3【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①人,能惡②人。”【註釋】①好(hào):喜愛的意思。作動詞。②惡(wù):憎惡、討厭。作動詞。【譯文】孔子說:“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愛人和恨人。”【評析】儒家在講“仁”的時候,不僅是說要“愛人”,而且還有“恨人”一方面。當然,孔子在這裡沒有說到要愛什麼人,恨什麼人,但有愛則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對立而存在的。只要做到了“仁”,就必然會有正確的愛和恨。4.4【原文】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譯文】孔子說:“如果立志於仁,就不會做壞事了。”【評析】這是緊接上一章而言的。只要養成了仁德,那就不會去做壞事,既不會犯上作亂、為非作惡,也不會驕奢淫逸、隨心所欲。而是可以做有益於國家、有利於百姓的善事了。 4.5【原文】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譯文】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就不會擺脫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麼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評析】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觀。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這一段內容,似乎孔子主張人們只要仁、義,不要利、欲。事實上並非如此。任何人都不會甘願過貧窮困頓、流離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貴安逸。但這必須通過正當的手段和途徑去獲取。否則寧守清貧而不去享受富貴。這種觀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價值。這一章值得研究者們仔細推敲。4.6【原文】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譯文】孔子說:“我沒有見過愛好仁德的人,也沒有見過厭惡不仁的人。愛好仁德的人,他的仁德已經達到了極限,不能再增加什麼;厭惡不仁的人,在實行仁德的時候,不讓不仁德的人影響自己。有能一整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實行仁德上的人嗎?我還沒有看見力量不夠的。這種人可能還是有的,但我沒見過。”【評析】孔子特別強調個人道德修養,尤其是養成仁德的情操。但當時動盪的社會中,......

《論語》里仁篇中關於“仁”的大概理解

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為“仁”的實現而獻身,即“殺身以成仁”的觀點,對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論語.顏淵》:“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又“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又《衛靈公》:“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莊子.在宥》:“親而不可不廣者,仁也。”清譚嗣同《仁學.界說》:“仁為天地萬物之源,故虛心,故虛識。”仁的產生  仁的產生是社會關係大變動在倫理思想上的表現,是對子與父、君與臣以及國與國關係的倫理總結,因而具有很豐富的內容。從另一個角度說,仁學思想的產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結果,生產力的發展必然促使生產關係的變革,這種社會變革引起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劇烈變化,從而出現了“禮崩樂壞”的局面。在之前的周禮被破壞後,有識之士便站了出來,尋求一種新的理想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孔子就是這樣從春秋時代大量有關仁的思想資料中加以取捨,提煉和綜合,使仁真正成為一個範疇,並以此為邏輯起點,構築了早期的儒家思想體系。  在孔子提出系統的仁學思想之前的春秋時代就出現了許多關於仁的思想記載。《詩經·鄭風·叔于田》曰:“洵美且仁”《詩經·齊風·盧令》曰:“其人美且仁”,兩處提到仁,且都和美字聯繫一起,顯然在這裡,仁是儀文美備的意思,有“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意義。《尚書》有“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藝,能事鬼神”,“予仁若考”就是“予仁而巧”,“巧”就是多才多藝,也就是《論語》中所說的:“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國語晉語一》:“愛親之謂仁”,仁體現在父子關係上就是愛親就是孝。《國語晉語二》中申生拒絕逃亡說:“仁不怨君”“逃死而怨君不仁”。仁體現在處理國與國關係上,就是保護小國,救助鄰國。此外,仁還有其他含義。如《國語晉語二》說“利國之謂仁”。  可見,仁包含的範圍是相當廣泛的,他包括了各種具體的宗法道德為主的行為規範,在當時他已經涉及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問題。孔子正是在此基礎進一步提出仁的倫理道德意義。  1.同情友愛:仁心,仁義至盡  2.果核的最近部分:杏仁兒.   不仁:(1)不仁慈,無仁德如不仁不義  (2)手足痿痺,為能運動:麻木不仁,四體不仁. 3.人、仁  “最初只有人字,後以二人相愛,人旁加二為仁,故仁由人而來。仁固可作‘仁義’解,也可作人解。我認為‘克己復禮為仁’的仁字,宜作‘人’解。以孔子之話作本論,《論語》中如‘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觀過斯知仁矣’、‘井有仁焉’,這些仁字,都應作“人”解。而一般學者以其字之為仁,多曲為之解,求其說,而不得要領。故上例我以‘仁’字應作“人”解。否則,‘井有仁焉’,作仁義之‘仁’解,難以解通。又以其他著作為旁證,可知人、仁同義。例如《禮記表記》說,人也謂施以人以忠恩也。人與仁同義……《論語》所謂‘人者仁也’、‘仁者愛人’,即本此義。皆由於人、仁同出於一源,且關係密切。把仁字均解為‘仁義’,難以自圓其說、令人信服”(引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第464-465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4.仁,就是二個人字,從這個字的形我們看到了這個意思。那為什麼這樣寫這個字呢,古人的意思是什麼呢?我認為這是對“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我害人人,人人必將害我。”的簡寫。這句......

里仁的論語 里仁

1、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4、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6、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7、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8、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9、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10、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11、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12、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13、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14、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15、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16、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17、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18、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19、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20、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23、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24、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25、子曰:“德不孤,必有鄰。”26、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原文】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點點體會】鄰居和環境很重要,要選擇品行高尚的人做鄰居,選擇崇尚真善美的地方居住。【譯文】孔子說:“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麼能說你是明智的呢?”2.【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點點體會】一個人的學問和修養達到仁的境界,才能安處困境。【譯文】孔子說:“一個沒有道德修養的人,不能長久過窮困的生活,也不能長久過安樂的生活。一個天生有仁德的人,以仁德為他生活中最大的快樂。一個聰明的人,把仁德當做最有利的生活規範。”3.【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點點體會】一個人有了仁愛的心,才會真正喜愛和願意幫助好人,遠離和厭惡壞人。【語言註釋】惡,wu,四聲,厭惡的意思。【譯文】孔子說:“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愛人和恨人。”4.【原文】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點點體會】真正有了仁德修養,就不會特別討厭別人,會設法感化他。這句話和上一句“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連在一起,才是“仁”的全部含義。【譯文】孔子說:“如果立志於仁,就不會做壞事了。”5.【原文】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點點體會】有仁才會取得成績,失敗也要依靠仁才能安穩。【譯文】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就不會擺脫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麼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

論語中的里仁講的是什麼論語中的里仁主要

里仁篇第四

【本篇引語】

本篇包括26章,主要內容涉及到義與利的關係問題、個人的道德修養問題、孝敬父母的問題以及君子與小人的區別。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範疇、原則和理論,對後世都產生過較大影響。

【原文】

4·1 子曰:“里仁為美(1),擇不處仁(2),焉得知(3)?”

【註釋】

(1)里仁為美:裡,住處,借作動詞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2)處:居住。

(3)知:音zhì,同智。

【譯文】

孔子說:“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麼能說你是明智的呢?”

相關問題答案
里仁論語什麼意思?
阿里西班牙語什麼意思?
糗百里再生是什麼意思?
益西拉姆藏語什麼意思?
夢囈鄉語什麼意思?
討論是什麼意思?
阿里財年是什麼意思?
獵豹網絡用語什麼意思?
麻辣油韓語什麼意思?
海布里之王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