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總是不快樂 ?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中國人為什麼總是不快樂

1、沒有信仰

為什麼我們周圍的黑人、墨西哥人靠領救濟,甚至街頭要錢度日卻整天樂樂呵呵?為什麼這麼多華人有些人事事順意,卻仍然鬱鬱寡歡?說到底是華人的思想意識出了問題。我們中國人,拋棄了信仰,又沒有建立起新的人生哲學,人生失去了方向,也就失去了駕馭快樂手段,導致很多人在幸福中選擇了不快樂。我們每個人的快樂、煩惱和痛苦都不是因為事情的本身,而是我們看問題的觀念和態度。就像彌爾頓說的:“意識本身可以把地獄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騰成地獄。”

沒有信仰就容易把價值觀建立在一些外在事物上,甚至是相互比較上,仰望別人的成功,感覺自己的卑微;仰望別人的幸福,慨嘆自己的不幸;比較別人的得志,憤然自己的失意;比較別人的快樂,放大自己的苦痛。

2、愛攀比

中國人的一生似乎都用來攀比。孩子從小就被拿來和“別人家孩子”比較,比較成績、能力、拿的獎狀多還是少,以及考上的是不是名校。等畢業出來工作,又被比較工作夠不夠好、薪水優不優厚、福利多不多......長期置於父母對自己的要求和比較之下,久而久之,自己也就習慣性地養成攀比的習慣:我比不比別人優秀?我的吃穿用度比不比別人好......

攀比成習慣,自然不快樂。別人有了自己沒有,於是要努力去擁有,擁有了如果能快樂固然好,最怕是擁有了之後發現別人又上了新的層次,從而又增煩惱。更別說有些東西是人窮盡一生都沒辦法擁有的。當人們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別人更幸福時,快樂就要遠離我們了。

3、對美好的事物不感動

“東風無一事,妝出萬重花”。我們可能沒有創造美的能力,但對於大自然創造的美,對於他人創造的美,我們是否去欣賞了呢?我們似乎總是腳步匆匆,對自然美、藝術美、心靈美、生活美、創造美,我們常常視而不見,渾然不覺。

如果我們能為了欣賞路邊的美麗花朵而停一下匆忙的腳步,因為葉子隨風搖曳飄落的美態而心頭柔軟,看到小孩純真無邪的笑臉而心生喜悅......那麼,我們能感受到快樂的時刻將會多很多。

4、不懂得施捨

宋代張商英說“樂莫樂於好善”,一個懂得付出而不是單單索要的人才會快樂。施捨不是富人的專利。向災區捐贈幾個億是施捨,給陌生人一個微笑也是施捨。

“大嘴美女”姚晨擔任聯合國難民署中國區代言人的第三個年頭,過去三年,她先後到過菲律賓、泰國和衣索比亞的難民營。她說:每當我背起揹包,到世界各地,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也感到正能量回到了我身上,做上這份工作,有夢想成真的感覺。”

姚明則說:“我做公益、做慈善的最終目的是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淨化自己,使自己昇華,到最後,得到幫助的是我自己,讓我感覺到我對這個社會有用。”

5、單調與規律

中國人缺少生活的熱情與娛樂,生活通常是按部就班。學生的生活是三點一線,為了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而活,人生單調得似乎只有學習和書本。職場人的生活也是上班、吃飯和睡覺,寶貴的週末時光僅用來休息也不夠,而難得出去郊遊或娛樂。也許到了老年,才有大把的時間可以遊玩,卻是身體不爭氣,經不起四處出遊、大吃大喝了。

6、焦慮無處不在

7、壓力太大

中國文化一向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責任總會或多或少地賦予到中國人的身上,形成他們的壓力。中國人面對的壓力非常多,工作的壓力、成家的壓力、撫養子女的壓力、人際交往的壓力等等,而在這些重壓之下,他們忙得幾乎沒有時間去緩解這些壓力,日積月累,這些壓力帶給中國人的不僅僅是不快樂,甚至傷及他們的健康。

8、不敢堅持做自己

中國人被很多人期望著,從而不能堅持做自己。一個人要成為父母的好兒子、妻子的好丈夫、兒子的好爸爸......

中國人你為什麼不快樂怎麼樣

書還沒看到,只是想先說說書的作者——行走40國。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是一篇書託文,託就託吧,隨你了。 不過這個人的書我必須託,一定要託,而且要狠狠的託。因為我欠他的。 他對我幫助太多,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行走40國,恐怕我連念大學的錢都拿不出。這不是什麼關於希望工程的血淚故事。我也並不是想把行走40國捧成慈善大使。主要是我倆的關係太特殊: 因為他是我舅舅。 記得老爸總跟我說:“以後一定要對你舅好,你舅沒小孩,你就是他半個兒子。咱家欠他太多,你得記得孝順。”父母很多年前就下崗了,家境一直不是很好,得到了舅舅很多幫助,也包括上大學的那筆錢。 小時候有句話叫“三窮三富過到老”,我舅這幾十年也是幾起幾浮,經歷過成功,更遭受過巨大的打擊,聽他的故事好像看勵志電影。我覺得這些經歷也成為他選擇旅遊,並最終會出書,而且是一本關於快樂的書的原因。 姥爺是重慶步校的轉業官兵,抗美援朝後,就都去了北大荒,在中俄邊境的一個小農場住下了。舅舅他們姐弟三個,我媽是老大,舅舅最小。那時候的小學都是平房,夏天天熱教室的窗戶都開著,當時只有舅舅5歲,我媽和二姨都已經到了上學的年紀,只有舅舅一個人在家,他就拿著煙盒紙趴在窗戶外面聽課,跟著學寫字,這一下子也堅持了幾個月,老師都覺得有趣,也就常常拿出來講,以至我上小學的時候,還會聽到老師講起,那時每次聽到這事,都覺得壓力很大,好像總要拿自己跟舅舅做個比較。這些年來,自己對夢想也非常努力,也是起五更爬半夜的,總怕浪費一點時間,仔細想想,可能還是在跟他比吧,不過自認再怎麼拼命,仍然不如他努力,無論是過去工作,還是現在四處旅遊、寫部落格,他一直是個精力極其旺盛的人,每天最多也就四五個小時的睡眠,就這一點,可能我就吃不消了。 舅舅上高一的時候,姥爺去世了,姥姥又一直生病在家。二姨和媽媽也剛剛工作,根本沒錢讓舅舅繼續讀書,最終,這個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的學生只能選擇以退學結束自己的學生生涯。那時的舅舅一定很恨吧,尤其是他那麼愛學習的人。有時還在想,如果沒有退學,熱愛電影的舅舅會不會像姥姥一樣也去報考北影,最終成個大導演呢?當然這都是假設。他還是退學了,那年,他只有16歲吧。 去工廠接班,年紀太小,人長得又黑又瘦,還架了副大大的近視眼鏡,根本做不來這些重體力的工作。恰好工廠廣播站缺人,舅舅的嗓音很好,文章寫得也不錯,很順利就去了廣播站,當起了播音員。不過他一直是個閒不住的人,業餘時間報了N多函授和夜校之類的課程,印象中有作曲、寫作、好像還有服裝設計(記不太清了),之後他還學過攝像、播音、後期等許多東西,只要是他喜歡的,他都報了去學,算給自己補個大學吧。 都說技多不壓身,他學的這些也確實對他工作幫助很大。先是農場廣播站招人,一有空就往農場通訊投稿的舅舅也終於打動了廣播站的領導,從工廠的廣播站進入農場廣播站,最終進入農場電視臺,記者、攝像、主持人、導演,一步步的就做起來了。那時候,有個電視臺工作的舅舅真是讓人驕傲啊,沒事跑去電視臺看他們在玻璃上寫字做字幕,有時還會小心翼翼的摸摸攝像機,回來還可以跟同學吹上幾句。印象中,舅舅一直是全能電視人,很早的時候,就能自己做一個節目,自己攝像,自己導演,自己撰稿,自己剪輯,自己主持,自己加字幕,全活。影視介紹節目、旅遊節目、兒童節目、人物訪談、包括綜藝晚會,他好像什麼都試過,而且都有所成就。 之後的他一直在上升期,先是想去央視,可惜地方不放,於是辭職去了湖北,在當地一個地方臺做起,還成了那裡的知名主持人,印象中走在街上總會有人要簽名。之後去了廣州,一直在廣州電視臺做編導。慢慢做成了廣州臺的知名編導,手裡一直有一個王牌節目......

中國人為什麼不快樂

為什麼我不快樂:都是心態惹的禍心態左右思想;思想指揮行為;行為形成習慣;習慣導致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都說,中國人是個不快樂的民族。其實,好心態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一種良好的處世態度的最佳表現。心卷好的人,即使遭遇苦難,也能看到苦難難背後的陽光。成功與失敗的差別只是:成功人士習慣用積極的恩考、樂觀的精神和豐寓的經驗控制自己的人生。失敗者則剛好相反,他們的人生總是受過去的各種失敗與疑慮所支配。

健康心態的8個祕訣

第一、生活中,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換一個角度去想,儘量為自己找一個快樂的理由。

第二、不要動不動就批評、指責或抱怨,不管任何事情,選擇了,對與錯都要面對。

第三、父母在,要懂得孝順;兄弟姐妹在,要相親相愛;朋友在,要相互包容。

第四、受到上帝眷顧時,要懂得感恩,受到上帝捉弄時,也要懂得感恩。

第五、儘可能地對每一個人都付出真誠。

第六、可以不主動去幫助別人,但當別人請求你幫助時,只要有能力,請儘量!

第七、珍惜當下的快樂。

第八、不管人生多麼可笑,不管世事變化如何無常,一定要善待自己。

蔣方舟:為什麼中國人不快樂

本文選自《訪與思——中國人成熟嗎》邱震海著在道德體系嚴重動搖的同時,今天中國的許多人似乎都感到不快活。曾有報道稱,調查顯示,中國的許多階層,其中甚至包括公務員和警察,都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在這種情況下,幸福指數就成為媒體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談幸福,在今天的很多場合成了一種時髦。我無意追問這一趨勢的來源,我感興趣的只是,為什麼中國越發展,很多人越發覺得自己不幸福?所謂國民幸福指數(GNH),最早是20世紀70年代由南亞的不丹王國的國王提出的,他認為“政策應該關注幸福,並應以實現幸福為目標”,人生“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包括科學技術帶來的種種好處)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在這種執政理念的指導下,不丹創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四級因素組成的“國民幸福總值”(GNH)指標。用通俗的話來說,國民幸福指數,是衡量人們對自身生存和發展狀況的感受和體驗,即人們的幸福感的一種指數。今天的中國,從支撐滿意感的收入來說,普通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減緩,價格上漲感受加劇,生活經濟負擔越來越重。有資料顯示,從1997年到2005年,中國連續9年出現居民人均收入增速明顯低於GDP增速的現象。同時,就業壓力、下崗威脅、看不起病、上不起學、養老無著落、買不起房或者揹負鉅額貸款買房等壓力越來越重,根本談不上生活的滿足感,也根本體驗不到快樂感。“活著不容易”,更遑論潛能實現的價值感了,這恐怕是許多中國城市人的共同心聲。然而,這裡的幸福感主要是指社會發展給人帶來的心理壓力。我們似乎很少真正關心自己除實際生活之外的快樂程度。有人曾這樣形容漢藏兩個民族之間的區別:“藏人應從漢人那裡多學習一點如何賺錢,漢人則應從藏人那裡多學習一點如何快樂。”顯然,漢人有極強的致富願望和能力,然而我們卻似乎不太懂得如何快樂。沒錢的時候,我們不快樂,因為沒錢;有錢了,我們還是不快樂,因為錢不夠,或者別人比我們更有錢,或者錢的分配機制尚不公平。總之,我們的快樂標準基本上是圍繞著錢的問題而展開的。而藏人則似乎不怎麼懂得賺錢,而且也不在乎是否有錢;他們看重的是內心的滿足和快樂,而這種滿足和快樂往往不來自,或者根本就不來自金錢和財富。這其實涉及我們的幸福觀和財富觀。誰也不能否認實際生活對幸福指數的重要作用,但若將此作為幾乎唯一的衡量指標,那麼我們的思維無疑就陷入了某種陷阱之中。這一道理,對於一般收入水準的人如此,對富人階層同樣如此。一百多年前,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出版《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首次揭示了在資本主義成功與宗教精神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一般人們認為,宗教講究虔誠和信仰,尤其強調精神世界,而資本主義則是物慾橫流,兩者可謂水火不容。但韋伯卻通過考察和研究發現,在美國成功的企業家大都是清教徒,顯然兩者之間有一定內在聯絡。韋伯進一步發現,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在追求物質的同時,也講求遊戲規則和誠信,而清教徒的節儉、誠實和信念卻正好符合資本主義的這一深層成功因素,因此兩者的一拍即合也就成為自然之事。幾年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和“股神”巴菲特到中國,向中國富豪宣揚捐款和慈善理念,一時間巴比兩人的宴請被不少中國富豪解讀為“鴻門宴”,出席者寥寥,巴比兩人似乎自知沒趣,也就悄然收場。有人說,中國的富豪階層目前不具備捐款和慈善文化,乃中國的發展階段使然。換言之,待中國的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富人階層慈善文化的建立將會水到渠成。此話只說對了一半。如若沒有更為深層的精神世界的成熟,那麼發展階段的提升也許會改變人們的某些外在行為規範,但卻不會有助於其內在的成長。正如人類歷史上......

《中國人,你為什麼不快樂》txt全集下載

中國人,你為什麼不快樂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百度網盤,點選免費下載:

捫心自問:中國人為什麼總是不快樂

因為人口多,壓力山大,能快樂才怪

中國人為什麼總是不開心

喜歡攀比,朋友攀比,親人攀比,女人攀比,所以你覺得能開心嗎,有錢了朋友圈裡的人就會更有錢,所以永遠覺得別人好,沒錢的你覺得人家恩愛也讓你心裡不平衡,一堆一堆的不平衡,如何開心,放下需要勇氣,沒幾個能做到。。。

中國人為什麼總是不開心

主要是教育不同,歐洲自小的教育是要認識到自我,先做好自己才能做好其他的各種社會角色,如果自身還在迷茫困惑中,還能有什麼事情做得好呢? 中國人看中的是面子,而不是人本身,很多事不是為了喜歡或者是對的而去做,完全是為了面子,或者是別人的眼光看法。 為了自己而活的人快樂呢還是為了別人而活的人快樂呢? 你說呢?

他行走17年發現中國人為什麼不快樂

不是每個人都不快樂人是有慾望的

得不到就會悲傷

得到了就不去珍惜

快樂跟痛苦只在一念之間

中國人為什麼不快樂

1、沒有信仰

為什麼我們周圍的黑人、墨西哥人靠領救濟,甚至街頭要錢度日卻整天樂樂呵呵?為什麼這麼多華人有些人事事順意,卻仍然鬱鬱寡歡?說到底是華人的思想意識出了問題。我們中國人,拋棄了信仰,又沒有建立起新的人生哲學,人生失去了方向,也就失去了駕馭快樂手段,導致很多人在幸福中選擇了不快樂。我們每個人的快樂、煩惱和痛苦都不是因為事情的本身,而是我們看問題的觀念和態度。就像彌爾頓說的:“意識本身可以把地獄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騰成地獄。”

沒有信仰就容易把價值觀建立在一些外在事物上,甚至是相互比較上,仰望別人的成功,感覺自己的卑微;仰望別人的幸福,慨嘆自己的不幸;比較別人的得志,憤然自己的失意;比較別人的快樂,放大自己的苦痛。

2、愛攀比

中國人的一生似乎都用來攀比。孩子從小就被拿來和“別人家孩子”比較,比較成績、能力、拿的獎狀多還是少,以及考上的是不是名校。等畢業出來工作,又被比較工作夠不夠好、薪水優不優厚、福利多不多......長期置於父母對自己的要求和比較之下,久而久之,自己也就習慣性地養成攀比的習慣:我比不比別人優秀?我的吃穿用度比不比別人好......

攀比成習慣,自然不快樂。別人有了自己沒有,於是要努力去擁有,擁有了如果能快樂固然好,最怕是擁有了之後發現別人又上了新的層次,從而又增煩惱。更別說有些東西是人窮盡一生都沒辦法擁有的。當人們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別人更幸福時,快樂就要遠離我們了。

3、對美好的事物不感動

“東風無一事,妝出萬重花”。我們可能沒有創造美的能力,但對於大自然創造的美,對於他人創造的美,我們是否去欣賞了呢?我們似乎總是腳步匆匆,對自然美、藝術美、心靈美、生活美、創造美,我們常常視而不見,渾然不覺。

如果我們能為了欣賞路邊的美麗花朵而停一下匆忙的腳步,因為葉子隨風搖曳飄落的美態而心頭柔軟,看到小孩純真無邪的笑臉而心生喜悅......那麼,我們能感受到快樂的時刻將會多很多。

4、不懂得施捨

宋代張商英說“樂莫樂於好善”,一個懂得付出而不是單單索要的人才會快樂。施捨不是富人的專利。向災區捐贈幾個億是施捨,給陌生人一個微笑也是施捨。

“大嘴美女”姚晨擔任聯合國難民署中國區代言人的第三個年頭,過去三年,她先後到過菲律賓、泰國和衣索比亞的難民營。她說:每當我背起揹包,到世界各地,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也感到正能量回到了我身上,做上這份工作,有夢想成真的感覺。”

姚明則說:“我做公益、做慈善的最終目的是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淨化自己,使自己昇華,到最後,得到幫助的是我自己,讓我感覺到我對這個社會有用。”

5、單調與規律

中國人缺少生活的熱情與娛樂,生活通常是按部就班。學生的生活是三點一線,為了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而活,人生單調得似乎只有學習和書本。職場人的生活也是上班、吃飯和睡覺,寶貴的週末時光僅用來休息也不夠,而難得出去郊遊或娛樂。也許到了老年,才有大把的時間可以遊玩,卻是身體不爭氣,經不起四處出遊、大吃大喝了。

6、焦慮無處不在

7、壓力太大

中國文化一向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責任總會或多或少地賦予到中國人的身上,形成他們的壓力。中國人面對的壓力非常多,工作的壓力、成家的壓力、撫養子女的壓力、人際交往的壓力等等,而在這些重壓之下,他們忙得幾乎沒有時間去緩解這些壓力,日積月累,這些壓力帶給中國人的不僅僅是不快樂,甚至傷及他們的健康。

8、不敢堅持做自己

中國人被很多人期望著,從而不能堅持做自己。一個人要成為父母的好兒子、妻子的好丈夫、兒子的好爸爸......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攀比?
中國人為什麼需要信仰?
中國人為什麼要過端午?
中國人為什麼反對薩德?
中國人為什麼不團結?
中國人為什麼愛面子?
中國人為什麼穿秋褲?
中國人為什麼要學英語?
中國人為什麼愛打麻將?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