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為什麼不在中國上市 ?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阿里巴巴為什麼不在中國上市

親,滿意請採納哦~內地股市另一個非常大的缺陷是,其審批製為了給予一個審批的理由或方便,設定了一些非常荒謬的指標,比如盈利能力、成長性、資產規模等等,證監會和發改委就是通過這些指標,來替投資者作出判斷。這樣一個非常荒唐的制度設計,導致了像騰訊等很多網際網路公司在創業的初期,不符合內地的上市標準,也導致了內地網際網路概念的公司幾乎全部流失到了美國和中國香港去上市。這對中國內地股市來說,是一個非常慘痛的教訓。

另外,正如我們所知,一個上市公司在其成長過程中,需要不斷融資。但在內地市場,企業通過IPO之後,其再融資也要受到很嚴厲的限制。這其實對很多企業都非常不利。相反,如果在美股上市,企業再融資的便利性非常靈活。所以,美國的資本市場,實際上是優秀公司的孵化器。而中國內地的資本市場,基本上就是圈錢的遊戲場。

阿里巴巴上市時間 阿里巴巴為什麼不在中國上市

阿里巴巴集團由馬雲於1999年帶領17人創立。第一次上市是在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1688 HK)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之後由於阿里巴巴在集團實行戰略轉型升級,對其上市子公司阿里巴巴B2B的私有化操作,在2012年6月20日撤銷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的上市地位,阿里巴巴網(1688 HK)在香港聯交所退市。

2014年9月20日,阿里巴巴集團(NYSE:BABA)正式在紐約股票交易所掛牌交易。如果只拿登陸紐交所來算的話,阿里巴巴集團從創立到上市用了15年時間。

馬雲為什麼跑到美國上市 為什麼不在國內

主要有以下原因:

1、務在中國,管理層在中國,但是資金來源與註冊點都是境外。中國目前禁止外資控制資訊企業,外資風投一般都會拒絕被投資企業在國內上市(事實上,被外資實際控制的網際網路企業不可能在國內上市,可變實體在中國證監會看來是非法的)。

2、從監管的角度看,中國對於上市企業的要求比較高,要求企業連續盈利。企業結構不會那麼複雜。阿里巴巴的控股結構牽扯很多子公司,相互控股。

3、從企業註冊的角度,中國目前是工商登記,而美國是商事登記,後者對於企業本身的要求很低。在上市環節,國內審批時間非常長。而2009年紐交所向納斯達克看齊之後,上市要求比國內低得多。作為全球最激進的交易所,納斯達克甚至允許雙重股權(阿里巴巴沒有在香港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港交所堅持同股同權)阿里巴巴管理層股份不是很多,但是表決權卻比一般股東還要大。主要是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VIE結構,所謂VIE,是指通過一系列合同,將一個公司的經濟效益傳遞給第三方。日本軟銀集團和美國雅虎公司正是通過這種結構持有阿里巴巴實行有效的“多數所有權”。)

4、美國是巨大的融資市場,阿里巴巴認為其融資額217.6億美元,在中國很難實現。

5、牽扯到的稅務、審計和時間成本高昂。阿里巴巴集團之前為上市所做的準備,包括檔案、期權等方面,都是按照境外規則設計。如果轉回境內,一是面臨大量稅收,二是需要按照境內的會計準則重新設計。“稅務、審計的成本都是非常驚人的,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6、登陸A股也不利於阿里巴巴的國際化程序。

阿里巴巴這類龐然大物,最終還是國內的上市制度不適合他們的發展。或者說這類網際網路企業不適合中國的上市制度。

阿里為什麼不在中國上市

不在A股上市的理由很簡單,因為A股還未對外資企業開放,阿里巴巴為了避稅及規避其他風險等因素,其公司註冊地是在開曼群島,這種情況在中國非常常見。某種程度上說,這是西方資本為了規避包括中國在內的相關國家的一些政策所採取的規避措施。鑑於阿里註冊地不在中國,所以阿里根本現在不具備在A股上市的條件。

至於A股為何不開放外資企業在中國上市,原因是資本專案還不能自由兌換。為什麼不能自由兌換?為了保證國家金融體系安全,中國正在開放中。未來國際板、現在的自貿區都是試驗。限於篇幅,這裡對這些問題就不再深入討論了。

那麼,阿里為何不在香港上市呢?

阿里之前也準備在香港上市,但是由於阿里是合夥人制,這一制度香港證交所不容易通過,這種模式對股民風險較大。所以,客觀上是因為阿里的雙軌制及合夥人制不符合當前港交所的上市規定,港交所也不準備為一家公司開綠燈。而馬雲若一定要到港交所上市,則可能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經過談判,雙方難以達成一致意見,最終阿里巴巴到美國上市去了。

當然,我們都知道,規則是人定的,只要利益足夠大,規則都是可以修改的。阿里上市這麼大的事無法撼動港交所,根本原因還是相比當前的現實規則利益,阿里在港上市並沒那麼重要。這個原因其實從戰略角度觀察會更清晰。

為什麼bat不在中國上市

阿里巴巴在境內上市的可能性幾乎為。首先,拆除VIE結構技術複雜。將境外權益轉到境內,過程中涉及到系列協議的終止、廢除等諸多法律問題,需要付出相應的對介。軟銀、雅虎持有阿里巴巴開曼公司股份,阿里巴巴開曼公司通過VIE結構控制境內阿里巴巴集團的權益。“如果把阿里巴巴開曼公司變成空殼,權益轉回到境內,不再向其輸送利益,軟銀、雅虎持有的是空殼,需要獲得什麼樣的收益?是不是該在境內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團中,也持有0%股份?但問題就在於,當初設定VIE結構就是不讓外資投資境內的公司。”且不說軟銀、雅虎願不願意退出,假設二者願意退出,阿里巴巴集團按照上市的介贖買股份,如果阿里巴巴集團估值達到千億美元,雅虎軟銀所持股份加起來估值幾百億美元。通常拆除VIE架構,可以通過內地人民幣基金接盤。“但阿里巴巴體量這麼大,沒人能接這個盤子。”其次,牽扯到的稅務、審計和時間成本高昂。阿里巴巴集團之前為上市所做的準備,包括檔案、期權等方面,都是按照境外規則設計。如果轉回境內,一是面臨大量稅收,二是需要按照境內的會計準則重新設計。“稅務、審計的成本都是非常驚人的,超出很多人的想象。”登A股也不利於阿里巴巴的國際化程序。“如果在美國上市,可以用美國上市的股份直接做股權併購,成本很低。如果轉移到國內,對未來在國際上併購無正面影響,轉移到國內不是理性的做法。”再來看看阿里巴巴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10月1日的公開說法:中國資本上市環境有幾個技術問題。首先,貨幣不是完全流通的,阿里要成為國際公司,就必須讓國際資本進入,但是A股市場對外資交易有很大限制;而從法律的角度來說,中國上市的公司主體必須在中國,但是和很多其他網際網路公司一樣,阿里也是VIE結構,母公司註冊地點並不在國內。

京東為什麼不在大陸上市

因為大陸上市有很多條件限制和管制

阿里巴巴為什麼不在A股上市

國內上市要排隊,而且要排好幾年

阿里巴巴為何不在中國上市? 請問,阿里巴巴為什

第一,阿里巴巴這種股東結構不符合中國的股市體系,第二,由於當初阿里巴巴國內投資機構無人能認識和理解,馬雲只得求助於外國投資者,現在外國股東肯定要求到美國上市,便於套現。

百度阿里騰訊為什麼要在美國上市?他們為什麼不在其他國家上市能比如中國?

很多中國投資者經常抱怨,為什麼象騰訊、百度(BIDU)、新浪(SINA)這些 “好公司”,都不在A股上市,而是跑到美國、香港資本市場上去上市?

最初始的原因很簡單,這些公司在A股根本上不了市。

上不了市的原因主要是幾個:

1,財務指標達不到A股的上市標準,只好去美國上市。

2005年8月,百度在美國上市的時候,就有人提出這個疑問。我們來看看吧,百度2003年才宣佈盈利,至上市時盈利的記錄只有兩年。而直到上市當年前一個季度,百度的淨利潤才只有30萬美元,相當於240萬元人民幣,這根本達不到A股中小板的上市條件“最近3個會計年度淨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最近3個會計年度經營性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累計超過人民幣5000萬元,或最近3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累計超過人民幣3億元”,甚至達不到現在創業板的上市條件:“最近2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淨利潤累計不少於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或“最近一年盈利,且淨利潤不少於五百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五千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於百分之三十”;“發行前淨資產不少於兩千萬元”。

百度還算好的,新浪搜狐(SOHU)網易(NTES)在美國上市的時候,公司不要說盈利,連盈利模式都說不清呢,更說不上達到A股的上市標準。

2,因為A股不堪“圈錢”。

比如某次股市暴跌之後,很多投資者要求停上ipo,以阻止“資金被分流”。沒想到監管部門從善如流,真把ipo給停了。但企業還是得融資啊。所以這段時間,中石油(PTR)中移動這些比較優秀的央企都跑到香港去圈錢,此後也去美國發行了adr.

從以上事實可以看出,中國的監管部門是最為投資者著想的監管部門,特別害怕投資者買到質量不好的股票,所以不厭其煩地設定了嚴格的上市稽核程式;還害怕投資者在二級市場上炒股虧錢,所以不但設定了漲跌停板這樣的“保護措施”,還經常為了二級市場的穩定“調整ipo節奏”。

這樣美好的設想,結果卻完全背離初衷。A股上市公司質量並不如人意,而成長性最好的公司,給投資者帶來最高回報的公司,基本都跑到國外去上市了。而A股依然是全球波動最大的資本市場之一。

結論可能也比較簡單:監管機構不應該也不可能通過上市稽核對上市公司的質量負責,企業的經營風險,不是過往財務資料這些固態指標可以鎖定的;監管機構不應該也不可能對二級市場的波動負責,市場的波動也不是漲跌停板或者“ipo節奏”可以遏制的。

不過,在監管部門的精心呵護下,A股確實有它的神奇之處,就是現在的融資功能超強,尤其是去年以來炙手可熱的創業板,市盈率搞到幾十上百倍易如反掌,家家超募,有幸上市的公司一個個笑開了花。

在這種人傻,錢多,速上市的格局下,還會有公司去境外上市嗎?

我認為還會有。

首先還有很多公司永遠達不到A股的上市標準。對於真正急需融資的成長型企業來說,即使現在創業板的上市門檻,也還是高不可攀。

即使達到A股的上市標準,也還有很多企業會到境外上市,原因為可能是企業的境外投資結構,而更重要可能是上市的過程、感受和隱性成本。

一家公司要上市,就是把自己的一部分股權賣給願意買的人,本來是再普通不過的生意,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成了中國難度最高的事情之一,上一次市相當於脫一層皮。在漫長的排隊,等待審批的過程中,上市公司能深深體會到自己的“乙方”角色,不但要面對無數的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還要承擔數額不菲的表外成本。當初想為投資者負責的制度設計,對每個上市公司進行嚴格稽核,已經異化成一個制度怪獸,不知是為誰服務。而選擇去海外上市,除了海外上市的中國部分審批環節之外,上市公司很清楚自己的......

相關問題答案
塔利班為什麼不惹中國?
麥當娜為什麼不來中國?
日本為什麼不怕中國?
奧巴馬為什麼不連任?
巴西為什麼不說英語?
阿里眾包為什麼要實名?
任天堂為什麼不出中文?
為什麼不喝水會上火?
美國為什麼要打中國?
為什麼只有中國有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