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為什麼會在印度消失 ?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佛教為什麼會在印度消失

為什麼佛教會在印度消失?不同的人會提出不同的解釋。例如,因為外敵入侵壓迫佛教。但我不認為是這樣,為什麼我們國家經歷幾次大的滅佛運動,反而更加有生命力呢?我想佛教從印度消失的主因是因為佛教徒錯誤地解說法義,將佛教的中心思想──緣起,解釋為印度教或婆羅門教三世輪迴及梵我的思想。我相信,這才是使佛教從印度很快消失的真正原因。當緣起錯解為有個主體或自我時,印度的佛教就完全消失了,而且什麼都不遺留,只是印度教的附屬品罷了,這也是我們要吸收的教訓。

錯誤的解釋必定是從一些這類的情況開始,而這事件是不是有意造成的呢?這就難以得知了。婆羅門教為佛教之敵且想併吞佛教是一個事實,因此很可能有人故意要毀滅佛教。我無心誹謗婆羅門教,但是這種推測的可能性很高。佛教並不主張常見,它不說有個「人」、「我」或「眾生」,沒有人在生死輪迴中流轉。佛教中無人、無眾生,但現在既然把緣起解說成貫通三世,就有個流轉其間的「眾生」或「人」,這實在是佛教真正的滅亡!

在《清淨道論》以前,沒有任何可依據的文獻記載結生識是緣起的開端,接著產生新的有,並在果報之後隨著煩惱招感來世。這樣清楚的文字證據是在一千五百年前,只有在《清淨道論》中,才出現三世輪迴和結生識的記載。

如果你要《清淨道論》之前的證據,則應該到第三次結集會議上去找。那時某些所謂「假的僧人」被命令離開僧團,而那些「真的僧人」則不必,在篩選過程中,僧人被要求表達對佛法的觀念。如果有任何僧人不是「分別論者」【譯註二】,未把生命分析為緣生法、蘊、界、六入,而像漁夫之子嗏帝比丘認為有個輪迴生死的主體,那麼他就會被視為「非分別論者」,而因抱持常見的邪見,被逐出僧團。

也就是說,在第三次結集時,那些認為有個主體的僧人被去除僧籍,只留下那些不這樣認為的僧人。我們由此可知,常見始於二千二百多年前的第三次結集,那時有許多人偽裝成佛教僧人,他們認為有個主體或自我,這個事實本身就足以被視為是導致佛教教團以自我來詮釋緣起的根本關鍵。雖然這些僧人被逐出僧團,但很可能仍然有些人(僧團中或僧團外都有)相信有個自我,並以此教導別人。

總之,我很想說明,在佛曆三百年第三次結集之前,基本教義還保持純正。但從那之後,佛法漸漸傾向主體、自我的觀念,而開始變得模糊不清。錯誤的佛法就從當時開始傳播,如各位所知,佛教最後從印度消失了。然而為什麼耆那教【譯註三】, 或更適合稱為塞那教( Saina ),卻沒有從印度消失?那是因為它的原始教義從未被改變過。

佛教的基本教義從主張「無我」轉變到有「我」時,佛教便消失了。自我的觀念進入佛教當下,佛教隨即自然而然地從印度消失。這就是緣起被錯解的現象,而文獻證據則是由《清淨道論》開始。以上我所要說的是,緣起的詮釋在何時開始違背佛陀本懷。

佛教在印度為什麼沒落

佛教在印度沒落,大體上有下面幾個原因:

第一,早期佛教在一些根本的問題上教義不徹底

印度民族的思想基礎是婆羅門教建立起來的.婆羅門教的一個重要觀點,或者說是本質的觀點就是享受人生,強調縱慾的正當性,並神化縱慾過程中產生的快感.

而釋迦牟尼創立佛教,其理論核心就是針對享受人生而提出人生是苦海的理論.但佛教並沒有完全拋棄婆羅門教的基本理論,因此佛教在禁慾和縱慾之間一直搖擺不定.釋迦牟尼采取的是中道原則,既不禁慾,也不縱慾,早期佛教在這個問題上模糊態度,造成佛教本身就存在巨大的不可調和的矛盾.比如,佛教的某些教派仍然把性慾神聖化,作為成佛修行的一個法門,就是這個原因.

但是在佛教傳入中國後,特別是在中國化的過程中,比較徹底地破除了性慾的神聖性,將世俗的東西完全消除,這樣就為佛教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第二,早期佛教的修行方式造成憎侶成為印度社會的負擔,進而失去存在的基礎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堅決反對僧侶從事生產活動,認為生產活動是修行的大敵.因此憎侶在印度的生存方式只能靠乞討,這是唯一的生存方式.但大量的僧侶存在而又不從事生產,必然形成社會的負擔.實際上從社會經濟的角度看,早期佛教的這種修行方式,只可能有兩個結果,一個是社會照此傾力維持,而最終整個社會生產水平和生產力枯竭,而導致民族滅亡,還一個是佛教被社會排斥而自己消亡.那麼在印度的最終結果是,佛教在印度消亡.

一個相近的例子是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地區仍然比較多的保持著佛教的最初形態.在僧侶從事生產活動問題上,比較堅決地貫徹了釋迦牟尼佛的意圖.僧侶的生活需要完全由社會負擔.那麼,僧侶們在這樣的條件下是否都實現涅磐,我們不得而知,但藏傳佛教地區社會經濟不堪重負到是由此可以看得出來.根據社會歷史資料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個地區的人口自唐朝以來是逐漸遞減的,上個世紀初時統計的人口數,僅為唐時人口零頭.

佛教傳入中國後,在佛教憎侶生存和修行方式上進行了重大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僧侶進行生產活動列為修行的必須功課之一.每個僧侶每天必須完成規定的勞動時間,直到今天仍然是這樣.當然有些條件好的寺院可以不再進行田間勞動了,有些腐化了,但打掃庭院等內部還是必須的功課.要知道,就連這種活動,也是釋迦牟尼堅決禁止的.

中國的佛教,由於僧侶門自己進行生產活動,有了其長期存在的經濟基礎.這是印度佛教根本沒有的一個主要生存條件.

第三,佛教領袖自釋迦牟尼佛逝世後,後繼無人

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所提出的佛教理論,都是由其弟子口耳相傳流傳下來的.而釋迦牟尼佛自己沒有任何著述流傳下來.口耳相傳就造成了在流傳和理解上的歧義.佛教後期宗派極多,有學者統計在五位左右,但每一派人數卻不多.特別重要的是,當時缺乏一個具有領袖水平的缺乏領軍人物能夠改變這種局面.

實際上基督教在耶穌去世後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但基督教出現了一個叫保羅的猶太人,是他引入希臘哲學改造了耶穌的思想,並整理了基督教內部檔案,在這個基礎上主持編寫了 <新約,<新約對統一基督教各教派的思想起了重大的作用.再如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對<論語的編寫也起到了這個作用.可惜佛教沒有出現能承擔這樣歷史責任的人物.< p>

佛教的整個宗教體系並不完整,存在很大的缺陷,佛教內部混亂,缺乏領軍人物,這也是造成佛教在印度無力抵禦印度教替代佛教的一個根本原因.

實際上佛教在中國完成了自己最後的發展階段.釋迦牟尼佛提出實現涅磐要靠人自己的頓悟,是所謂佛者,覺也.但如何頓悟,釋迦牟尼佛沒說,大概他的本意是想讓他的學生們頓悟一下.結果他的那些門徒學生提出了無數的辦法,卻沒有一個人說到......

佛教為什麼被趕出印度

佛教在印度沒落,大體上有下面幾個原因:

第一,早期佛教在一些根本的問題上教義不徹底

印度民族的思想基礎是婆羅門教建立起來的.婆羅門教的一個重要觀點,或者說是本質的觀點就是享受人生,強調縱慾的正當性,並神化縱慾過程中產生的快感.

而釋迦牟尼創立佛教,其理論核心就是針對享受人生而提出人生是苦海的理論.但佛教並沒有完全拋棄婆羅門教的基本理論,因此佛教在禁慾和縱慾之間一直搖擺不定.釋迦牟尼采取的是中道原則,既不禁慾,也不縱慾,早期佛教在這個問題上模糊態度,造成佛教本身就存在巨大的不可調和的矛盾.比如,佛教的某些教派仍然把性慾神聖化,作為成佛修行的一個法門,就是這個原因.

但是在佛教傳入中國後,特別是在中國化的過程中,比較徹底地破除了性慾的神聖性,將世俗的東西完全消除,這樣就為佛教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第二,早期佛教的修行方式造成憎侶成為印度社會的負擔,進而失去存在的基礎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堅決反對僧侶從事生產活動,認為生產活動是修行的大敵.因此憎侶在印度的生存方式只能靠乞討,這是唯一的生存方式.但大量的僧侶存在而又不從事生產,必然形成社會的負擔.實際上從社會經濟的角度看,早期佛教的這種修行方式,只可能有兩個結果,一個是社會照此傾力維持,而最終整個社會生產水平和生產力枯竭,而導致民族滅亡,還一個是佛教被社會排斥而自己消亡.那麼在印度的最終結果是,佛教在印度消亡.

一個相近的例子是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地區仍然比較多的保持著佛教的最初形態.在僧侶從事生產活動問題上,比較堅決地貫徹了釋迦牟尼佛的意圖.僧侶的生活需要完全由社會負擔.那麼,僧侶們在這樣的條件下是否都實現涅磐,我們不得而知,但藏傳佛教地區社會經濟不堪重負到是由此可以看得出來.根據社會歷史資料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個地區的人口自唐朝以來是逐漸遞減的,上個世紀初時統計的人口數,僅為唐時人口零頭.

佛教傳入中國後,在佛教憎侶生存和修行方式上進行了重大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僧侶進行生產活動列為修行的必須功課之一.每個僧侶每天必須完成規定的勞動時間,直到今天仍然是這樣.當然有些條件好的寺院可以不再進行田間勞動了,有些腐化了,但打掃庭院等內部還是必須的功課.要知道,就連這種活動,也是釋迦牟尼堅決禁止的.

中國的佛教,由於僧侶門自己進行生產活動,有了其長期存在的經濟基礎.這是印度佛教根本沒有的一個主要生存條件.

第三,佛教領袖自釋迦牟尼佛逝世後,後繼無人

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所提出的佛教理論,都是由其弟子口耳相傳流傳下來的.而釋迦牟尼佛自己沒有任何著述流傳下來.口耳相傳就造成了在流傳和理解上的歧義.佛教後期宗派極多,有學者統計在五位左右,但每一派人數卻不多.特別重要的是,當時缺乏一個具有領袖水平的缺乏領軍人物能夠改變這種局面.

實際上基督教在耶穌去世後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但基督教出現了一個叫保羅的猶太人,是他引入希臘哲學改造了耶穌的思想,並整理了基督教內部檔案,在這個基礎上主持編寫了 <新約,<新約對統一基督教各教派的思想起了重大的作用.再如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對<論語的編寫也起到了這個作用.可惜佛教沒有出現能承擔這樣歷史責任的人物.< p>

佛教的整個宗教體系並不完整,存在很大的缺陷,佛教內部混亂,缺乏領軍人物,這也是造成佛教在印度無力抵禦印度教替代佛教的一個根本原因.

實際上佛教在中國完成了自己最後的發展階段.釋迦牟尼佛提出實現涅磐要靠人自己的頓悟,是所謂佛者,覺也.但如何頓悟,釋迦牟尼佛沒說,大概他的本意是想讓他的學生們頓悟一下.結果他的那些門徒學生提出了無數的辦法,卻沒有一個人說到......

為什麼佛教在印度消失

在印度,主要是信奉印度教。印度教是一個綜合產物。

佛教興起於公元前500年左右,為釋迦摩尼所創立。

佛教在印度流行了1000多年,之後商羯羅吸收了佛教和之前的婆羅門教的觀點,創立了印度教

為一種多神宗教,以祭祀為主要活動,流派很多,為現在印度的主要宗教。

佛教在印度命運多舛,它逐漸衰落是由自身“無常”的思想所致。“萬事皆空”是佛教的核心理念,它暗含無常的概念。無論消逝的是暗喻、象徵、還是實物,佛教其最初的狀態發生了改變。可能正是由於這一思想,導致了佛教在被頑固種姓製度分割的古印度社會舉步維艱,當年印度文明和婆羅門傳統都認為一個人一生的道路是由他生來歸屬的種姓所註定的。佛教卻拒絕這一看法,提供了一條不因人的天生種姓而歧視,反而重視通過個人嚴格道德要求和取向自律的普世道路。

另外一個讓佛教在印度衰落的重要原因是1323年後在北印度克什米爾和東印度孟加拉發生的Bhakti運動(虔誠派運動)。作為對古代印度種姓製度的矯正,一個更加集體而先驗的印度教從部分隱匿的吠陀經中誕生。“Advaita Vedanta”(不二,梵語為單數)傳播一種形式的覺悟。達到這種覺悟可能更依賴於通過了解自身所有的組成和特徵。不二形式的印度教不以種姓、民族、宗教或其他社會分割而歧視。在這種思想下,婆羅門(最高種姓)和首陀羅(最低種姓)都可以接收到不二形式的印度教永恆智慧,從而獲得“Moksha”或涅槃。

更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印度民族主義與印度教普遍主義在英國殖民時代的融合。英國人對印度的殖民導致了19世紀的印度教復興,改變了東方和西方對印度教的理解。為了反抗壓迫,印度教改革者強烈地主張通過一種具有統一性的吠陀力量來闡述印度教核心的思想。這不僅粘合了一個統一的,分享普遍性真理的宗教團體的概念,也催生出了一個想要超越固有印度特質(如種姓系統)的民族。這些印度教改革者創立了“Brahmo Samaj”(基於Brahman——萬物靈魂),並因共通的理念和思想觀感取得了一神會的支援。

漸漸地,吠檀多(終極吠陀)成為印度教和不二的精髓,這門多層面宗教真正的形而上學哲學。因為流行思想不二論在印度和西方傳播的緣故,印度教有了一個機會:在構建民族意識形態的同時,使得印度可以擺脫英國殖民的壓迫與桎梏,並掃清佛教在神學上的潛在威脅。

《佛教之於印度教的偏移》 作者:Banerjee

為什麼佛教在印度幾乎消失了

佛教在印度(天竺)滅亡之後,卻流傳至西藏、蒙古、中國、東南亞、東北亞、韓國、臺灣、日本及小部分流傳到世界各地。

佛教在印度的滅亡,是亡於穆斯林的入侵。公元十世紀,阿富汗回教入侵印度,哥奇林的蘇丹王,征服印度「旁遮普」,在印度西北部建立穆斯林王朝,佛教在該地土崩瓦解,蕩然無存。穆斯林征服北印度,穆斯林的國家及軍隊,攻佔北印度、南印度、克什米爾、旁遮普等等地區。

佛教失去當局政權的支援,於是北印度,全盤伊斯蘭化。

為什麼佛教在印度幾乎是消亡了

眾生因緣

法運使然

佈施得財富報!偷盜貪小貧窮報!

吃肉多病,殺生短命!放生者壽!

吃素健康不欠債!

千百年來碗裡羹 冤深似海恨難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 試聽屠門夜半聲

種善因得善果!

種惡因得惡果!

禮佛一拜,罪滅恆沙。

唸佛一句,添福無量!

祝六時吉祥,福慧圓滿!

南無不大呀(皈依佛)

南無達摩呀(皈依法)

南無僧伽(ga第一聲)呀(皈依僧)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音拿摩,阿音a第一聲

為什麼佛教產生於印度,又在印度消亡了呢?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它經歷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四個時期。在公元8、9世紀後逐漸衰微,13世紀在印度消亡,其在印度共持續了1500餘年。佛教在印度的衰微消亡,主要有三個原因:一、社會原因。公元5世紀後,由於外族的入侵,地方封建勢力的興起,統一王朝瓦解,政治上出現了許多小國,各小國間兵戎相見,崇尚武力。這樣,非暴力的理論對他們來說便不再適應了。神權沒有王權的支援,自然得不到發展,從而走向衰落。二、內部原因。佛教僧團在經歷了嚴守戒律、過清貧生活後,到大乘佛教時期,隨著教義上的某些改變,也由於世俗貴族、商人的支援,寺院經濟逐步發展起來,不少僧眾過著奢侈豪華的生活,發展到密教後,更從禁慾走向縱慾,這樣自然不會為一般群眾所擁護。同時,再加上婆羅門教的衝擊,於是佛教逐漸失去了社會影響。三、外部原因。由於中亞伊斯蘭教諸王的入侵,他們對佛教採取了殘酷的鎮壓政策,強迫倖存者改信伊斯蘭教,佛教的寺院文物又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僧眾離散,到1203年,佛教在印度本土終於消亡了。

佛教 為什麼在印度消亡

並沒有消失 只是佔據的百分比 少了很多 佛教還是一直存在 但 興盛是在中國的

佛教在印度是什麼時候消失的?

佛教衰落的原因在於印度教的崛起和伊斯蘭教對印度的入侵,

要知道,在古印度的正統教派是印度教,而佛教只是異端教派。所以印度佛教自戒日王死了以後便開始走下坡路,並始終被印度教所打壓排斥。

而默罕默德在622年創立伊斯蘭教直到750年,佛教信仰範圍被逐漸蠶食,中亞的佛教徒完全改信了伊斯蘭教。並在公元9-13世紀,阿拉伯人和突厥人不斷地入侵印度的情況下,佛教在印度徹底的消亡了。

好像是知道20世紀50年代,才又開始恢復,但是可以看出信奉佛教人的階級:首陀羅!!不可接近的人群。所以,佛教在印度重新發展比較艱難。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會出現市場失靈?
中國為什麼不打印度?
為什麼恐龍神祕消失?
聯結在佛教是什麼意思?
痘印為什麼會變黑?
竺字在佛教是什麼意思?
臉上為什麼會有痘印?
關羽在佛教叫什麼名字?
達摩在佛教是什麼位置?
為什麼會長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