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迴圈經濟 ?

General 更新 2024-05-29

什麼是迴圈經濟

迴圈經濟是對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的簡稱,是由“資源——產品——再生資源”所構成的、物質反覆迴圈流動的經濟發展模式。其基本特徵是低開採、高利用、低排放。其基本行為準則是“3R”原則,即“減量化(reduce)”,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過程的物質量,從源頭節約資源,減少汙染物排放;“再利用(reuse)”,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利用效率,產品和包裝容器以及初始形式多次使用,減少一次性用品的汙染;“再迴圈(recycle)”,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後能夠重新變成再生資源。其執行通過“3R”原則實現全社會的物質閉環流動。迴圈經濟與傳統經濟不同,傳統經濟是由“資源——產品——汙染排放”所構成的物質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其特徵是高開採、低利用、高排放,對資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高強度地開採和消費資源以及高強度地破壞生態環境。在這種經濟模式下,對經濟執行中所產生的廢物採取“邊汙染邊治理”或“末端治理”的方式。迴圈經濟則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迴圈來發展的經濟,使物質和能量在整個經濟活動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使整個經濟系統以及生產和消費過程基本上不產生或者只產生很少的廢物,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和環境的配置效率,根本解決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衝突,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它把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和可持續消費等融為一體,強調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因此本質上是一種不同於傳統經濟的生態經濟,是對傳統物質資料經濟發展模式的革命,是一種新型的、先進的、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經濟形態,是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協調發展和“共贏”發展的經濟執行理想模式。

什麼叫迴圈經濟?

迴圈經濟是對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的簡稱,是以物質能量梯次和閉路迴圈使用為特徵,在環境方面表現為汙染低排放,甚至汙染零排放。迴圈經濟把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和可持續消費等融為一體,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因此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隨著本世紀 60年代以來生態學的迅速發展,使人們產生了模仿自然生態系統、按照生態系統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的想法,以使經濟系統被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過程中,建立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到 90年代,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普遍倡導、採納,發達國家正在把發展迴圈經濟,建立迴圈型社會,作為實現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

在發達國家,如德國和日本,迴圈經濟正成為一股潮流和趨勢。德國採取嚴格的立法手段加強廢棄物的管理和再利用,德國法律明確規定,自 1995年 7月 1日起,玻璃、馬口鐵、鋁、紙板和塑料等包裝材料回收率必須達到 80%。在德國的影響下,歐盟和北美國家相繼制定旨在鼓勵二手副產品回收、綠色包裝等法律,同時規定了包裝廢棄物的回收、複用或再生的具體。法國法律規定, 2003年應有 85%的包裝廢棄物得到迴圈使用,奧地利的法規要求對 80%的回收包裝材料進行再利用。在發達國家中,日本是迴圈經濟立法最全面的國家,其所有相關的法律精神,集中體現為“三個要素、一個目標”,即資源再利用,舊物品再利用,減少廢棄物,最終實現“資源迴圈型”的社會目標。

從區域上看,通過企業間的工業化代謝和共生關係形成生態工業國,最為典型的是丹麥卡倫堡生態工業園。據餘德輝司長介紹,該園區以發電廠、煉油廠、製藥廠等核心企業,通過貿易方式把另一家企業的廢棄物或副產品作為本企業的投入或原料,建立產業鏈,這樣在降低企業的治汙費用的同時,企業也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迴圈經濟的概念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迴圈經濟的概念是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

“迴圈經濟”一詞,首先由美國經濟學家K·波爾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迴圈來發展的經濟。

K·波爾丁1960年提出的“宇宙飛船經濟理論”可以作為迴圈經濟的早期代表。宇宙飛船經濟理論指出,地球只是茫茫太空中一艘小小的宇宙飛船,人口和經濟的無序增長遲早會使船內有限的資源耗盡,而生產和消費過程中排出的廢料將使飛船汙染,毒害船內的乘客,此時飛船會墜落,社會隨之崩潰。為了避免這種悲劇,必須改變這種經濟增長方式,要從“消耗型”改為“生態型”;從“開放式”轉為“封閉式”。經濟發展目標應以福利和實惠為主,而並非單純地追求產量。這就是所謂迴圈經濟思想的源頭。

迴圈經濟產業具體指什麼

迴圈經濟(cyclic economy)即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是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矗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迴圈來發展的經濟

什麼是“迴圈經濟”?

.......迴圈經濟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當時的環境保護正在興起,美國經濟學家波爾丁提出了“迴圈經濟”這一概念。它是對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的簡稱,指的是物質、能量進行梯次和閉路迴圈使用,在環境方面表現為低汙染排放,甚至零汙染排放。迴圈經濟的模式可簡化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迴圈利用模式。相對於傳統經濟的兩高一低,即高消耗、高汙染、低利用,迴圈經濟則表現為兩低兩高,即低消耗、低汙染、高利用率和高迴圈率,其本質是生態經濟。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是建立在對資源能源的高消耗,生態環境的破壞的汙染上,單位GDP的資源消耗遠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每年因生態破壞帶來的經濟損失佔GDP的比重高達6%以上,這意味著是對生態環境的一種透支。

50多年經濟發展走的是傳統模式之路,已不能為我國新世紀經濟發展帶來更新更持久的推動力,而迴圈經濟概念一跳入中國人的視界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通過在區域性地區、區域性行業的試驗,證明了樹立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必走迴圈經濟之路。

參考資料: 江蘇海國節能審計事務有限公司

名詞解釋:什麼是迴圈經濟

迴圈經濟即物質迴圈流動型經濟,是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迴圈來發展的經濟。

迴圈經濟的本質是什麼

迴圈經濟(cyclic economy)是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礌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迴圈來發展的經濟。

迴圈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機械論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

另外,它不單純是生態經濟,更確切地說,本質上是可持續發展經濟。迴圈經濟就其生態倫理公正理念來看,本質上是一種“公正”經濟。

迴圈經濟的本質是什麼經濟

迴圈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機械論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迴圈經濟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迴圈經濟促進法》明確了迴圈經濟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三個基本原則。

發展迴圈經濟應當遵循統籌規劃、合理佈局,因地制宜、注重實效,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企業實施、公眾參與的方針。發展迴圈經濟應當在技術可行、經濟合理和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前提下,按照減量化優先的原則實施。在廢物再利用和資源化過程中,應當保障生產安全,保證產品質量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並防止產生再次汙染。

迴圈經濟要滿足什麼條件

推薦答案:迴圈經濟的核心

迴圈經濟的核心是資源的高效利用和迴圈利用

迴圈經濟的實施必須有五大體系支撐。

1、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的支撐。

2、技術的支撐。

3、資金的支撐。

4、管理和監督的支撐。

5、迴圈經濟鏈條中的企業必須有經濟效益的支撐,必須盈利,必須不斷地增值擴大,才能保證迴圈經濟持久廣泛地開展下去。

高效利用和迴圈利用資源是迴圈經濟的核心。因此回收廢金屬、廢電子、廢塑膠,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對於企業來說,香港回收這些廢品又比國內回收更具有經濟意義,以為為企業減少關稅支出,同時又環保節能,可謂一舉多得。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是發展經濟?
什麼是非公經濟?
什麼是國際經濟與貿易?
什麼是微觀經濟學問題?
什麼是農村經濟管理學?
什麼是非公經濟組織?
簡述什麼是宏觀經濟學?
什麼是政府經濟?
什麼是社會經濟結構?
什麼是規模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