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禁摩 ?

General 更新 2024-06-15

中國為什麼禁摩

中國的“限摩、禁摩”歷程是北京從1985年開始的,後來者接踵而至,目前已經有148個城市加盟,禁限封殺沒商量,使整個行業膽戰心驚,岌岌可危。在文明、民主、有序的名義下,禁摩限摩何時休?引起了民眾的質疑和關注。

“禁摩”與國法民權

作為與“禁摩令”關係密切的普通公民,自己駕駛摩托車上路行駛到底違反了哪條法律?令人困惑;而“禁摩令”又是根據哪條法律?有無合法依據?令人費解。

一、按現行《道路交通管理法》的規定,摩托車是有權掛牌照上路行駛的,而不給摩托車上牌照則明顯違反了該法的相關規定。國家對機動車輛實行登記制度,只要車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准予登記的各項條件,有關部門就應依法為之辦理登記手續。法律為最高準則,權威性是最高的,地方性法規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不能相違背,否則無效。車管部門如果不給摩托車發牌照,那就是行政不作為,是胡亂作為,是違法行為。交管部門如果處罰上路的摩托車,那是濫用權力,同樣也是違法行為。

如果把一個本來違法的決定,再送入聽證程式,更是錯上加錯。但是,聽證程式,可能把決定的“違法性”給洗掉,彷彿一下子就名正言順了,好像經過聽證的事應該沒有問題。執行者執行決定的時候更會理直氣壯地以經過聽證為由壓倒一切疑問。聽證就像一塊遮羞布,成了一種偽程式。令人遺憾的是,我們至今還沒有出臺《行政程式法》。程式正義是實質正義實現的保障,只有具體的規定,但沒有完善的程式,具體規定實行起來難免會大打折扣,甚至落空。尤其當聽證發展成一種運動的時候,各種聽證會魚龍混雜,掛羊頭賣狗肉的事自然會有的。

二、從我國頒佈的所有政策法規看,也從未有禁、限摩的任何規定。城市禁摩已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及今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嚴重侵害了中國摩托車產業的生存權和發展權。《行政許可法》給政府提出的最嚴峻挑戰,就是它必須徹底放棄一禁了之的做法。

禁摩僅僅是《行政許可法》給地方政府帶來的無數麻煩的冰山一角。目前並沒有一個嚴格的驗收程式,用更加公平公正、符合法律法規的方式去分配城市資源,協調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衝突,保障每一個公民在國家法律框架下的生活生存空間。

三、我國《憲法》要增添保護公民私有財產的內容,而禁摩這樣的做法,似有變相剝奪公民私有財產的嫌疑。文明理性有它固有的精神品質。行政行為應該如何管理,應該如何受到法律監督?假如每一個人都失去了個體的尊嚴和選擇,那麼任何一種制度都可能成為群體性暴虐的藉口。然而,抱著法不責眾的心理,儘管正當性遭遇質疑,禁摩還遠遠沒有成為過去式。

四、政府應該出臺相關交通法規管理協調引導,而不是限制交通工具。摩托車的行駛安全問題,並不是摩托車本身造成的,而是駕駛人員、路況等多種因素造成的,難道我們能因為刀能傷人就限制或禁止生產刀具嗎?這種禁摩行為無疑是因噎廢食。

五、“禁摩令”專門針對著特定的公民使用群體,是具有對公民劃分等級之實質的差別性行政法規,從根本上違背了普遍性、公平性、公正性這一基本法治精神。用聖奧古斯丁的話來說,“就等於無法無天。”按官場的潛規則而不是有關法規行事,其力量是巨大的,遠遠重於法律,沒有想到廣大民眾利益,以及他們應享有的“知情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能忽視人們的客觀需求,不能僅僅靠行政權威,用強制命令來規定人們只能這樣不能那樣。“群眾利益無小事”的指示時刻提醒公僕們:在制度設計時,應體恤人性,顧慮現實,恪守客觀。

六、現代社會有許多相互衝突的利益要調節,符合法治精神的行政意志不能是由什麼部門“批發”給......

中國為什麼要禁摩?

贊成禁摩的三個理由

贊成禁摩的市民主要考慮的是交通安全、改善治安和環保三個方面的問題。

資料顯示,“大大減少交通事故”和“解決飛車搶奪問題”是多數市民表示贊成的兩大理由,分別有79%和74%的市民持這一意見。分別有66%和64%的受訪市民認為“禁摩”可以“消除摩托車尾氣汙染”和“消除摩托車噪聲汙染”。

而在兩成不贊成“禁摩”計劃的市民中,出行的不方便成為他們不贊成的首要原因。80.2%的受訪者認為“現在公交體系不完善,禁摩造成出行不方便”。調查還顯示,近三成受訪者認為應給予車主合理賠償。

罪一:摩托車違章現象突出,嚴重擾亂正常的交通秩序。

罪二:利用摩托車進行搶奪等違法案件多發,極大地擾亂社會治安秩序,危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罪三:摩托車交通事故居高不下,事故傷亡率極高。

罪四:摩托車噪音汙染嚴重,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

罪五:摩托車單位載重每公里的汙染排放量要比其他交通工具多,對城市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造成的汙染比較嚴重。

罪六:摩托車聚集營運搭客現象難以管理、屢禁不止,擾亂了正常的客運,並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和治安問題。

罪七:摩托車不僅影響交通,也影響了廣州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形象。

(無牌無證摩托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廣州的交通秩序)

中國為什麼禁摩?

中國沒有禁摩,中國也沒有禁摩的法律,禁摩是中國地方政府行為,是地方土政策,是不得民心的地方性規定,且有違法多項國家法律的嫌疑。

據說已經有一百多個城市甚至縣城禁摩或限摩,那麼為什麼地方都熱衷於禁限摩托呢?

摩托稅收少而管理難,禁摩(包括所謂“限摩”)是為了使更多人轉用小汽車,從而令地方稅收短期內井噴,地方主管官員更容易高升。因此,我們不難發現,禁摩的理由都是莫須有的,“汙染”、“危險”、“阻塞交通”、“犯罪工具”等等禁摩藉口,其實在汽車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但為了GDP,誰管藉口是真是假呢?反正禁這些基層群眾又不用問責。

實踐證明,禁摩的後遺症是非常明顯和嚴重的。一部分人從開摩托改為開汽車,會令城市更擁堵,空氣更差,且禁摩造成的出行和物流難題對民生產生嚴重衝擊,長遠來說影響實體經濟。禁摩不僅涉嫌違反多項國家法律,還令群眾對正府產生反感,最終喪失民心。

在香港,總共才有50萬輛汽車,澳門僅有22萬,同時他們不禁摩,所以你上街會感覺交通很通暢。相反,大陸的城市不論大小,乃至小城鎮,都瘋狂禁摩限摩,甚至禁國標電動車,禁這個限那個,無非就是逼更多的人買汽車推動馬路經濟。更有甚者超過100萬輛還要搞個頒獎典禮,媒體報道汽車擁有量排行榜帶著奔走相告,互相攀比的口氣,彷彿這不是危機而是喜訊。當你看到眾多城市動輒以百萬計的汽車擁有量時,你不難理解為何到處是塞車和搶車位。

總體上來說,禁摩者絞盡腦汁,勉強羅列了摩托的七條罪狀,猛一看貌似有點道理,然而仔細推敲卻發現都是莫須有的謬論。下面挑幾條來反駁一下(其實已經無數人反駁過了):

【第一,摩托車不安全,對交通安全造成隱患,闖紅燈之類的太多】這條錯誤很明顯,一看就知道是沒接觸使用過摩托的人的主觀遐想。摩托比汽車還安全(按設計車速遵紀守法的行駛),因為汽車有視覺盲區,而摩托沒有。摩托通常是手剎,汽車通常用腳剎,從生物學的角度,手到大腦的神經比腳短,所以反應更快捷靈活,新聞大量報道的油門當剎車就是最好的證明。看看每天新聞都有汽車事故死人,想想為什麼汽車培訓和考牌那麼嚴格,大家就清楚真正的“不安全”是什麼?

闖紅燈更是無稽,有人闖紅燈就把其他守規矩的人都禁止了?這是什麼鬼邏輯?行人闖紅燈更多,是不是要禁止步行?

【第二,不法分子利用摩托車的高機動性作案,很難抓到】這就是秀智商下限了,罪犯機動性高,警察就沒有更高機動的大排量摩托和直升機?況且搶銀行等重大犯罪更多的是用汽車,怎麼不先禁止了汽車?況且在當今到處是攝像頭的社會,這已經不能成為藉口了,社會在發展,思想也應與時俱進。還有就是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不能為了自己管理的方便而侵犯廣大群眾的利益。

【第三,摩托車非法營運,導致計程車生意不好,在利益的驅動下必須禁止】這就更傻了,非法營運就管非法營運,把普通群眾的摩托禁止了算什麼?你小區有人殺了人,整個小區都要去坐牢嗎?更重要的是因維護計程車生意而禁,就是政府利用公權力為企業某利益,涉嫌違反《反壟斷法》。

【第四,行政需要,政府需要乾淨整潔的市容市貌,到處亂擺亂放的摩托車影響市容】這是典型的面子工程思維,早就被人唾棄了。為了面子而影響數以萬計的人的生計和出行,是無論如何都站不住腳的。如果說亂擺放的摩托影響了市容,那麼亂擺放的汽車卻是阻礙了交通,甚至阻礙了消防通道,給群眾的生命財產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誰輕誰重就不言而喻了。

中國大陸為什麼要禁摩

不禁摩行政管理成本太高。2.摩托車行程長,擁有代價小,容易成為主要違法或者作案輔助工具。3.當年禁摩是有一定的歷史條件背景的,主要與發展和稅收有關。4.也暴露了z府執行力與蓬勃發展的經濟之間的不協調。

我個人是非常喜歡騎摩托車的。但是我不敢快,帶護具最多80碼,因為80碼摔了,運氣最不好的情況下才會死,如果撞上當然就直接完蛋了。這點汽車要安全的多,80碼汽車撞上,人完犢子機率在百分之七十以上,當然汽車不會操作失誤使駕駛員摔著地上。其次我非常討厭半夜三更不睡覺,拿個破車改個破鑼鍋似的排氣半夜轟油門的人。我覺得那些人不是真正的愛摩托,摩托車在他們手中只是相對保守的文化條件下用來宣洩多餘荷爾蒙的工具!

我認為要想解除摩托車的禁令,讓那些真正愛摩托車的人能夠自由上路,必須淘汰掉上面說的那些人,而要做的就是要讓摩托車精品化,價值化。可w國要做到這點不容易。在大眾眼中摩托車就是個低端商品。誰花個10萬買個摩托車就會被周圍的人攻擊和嘲笑!

中國大陸為什麼要禁摩

不禁摩行政管理成本太高。2.摩托車行程長,擁有代價小,容易成為主要違法或者作案輔助工具。3.當年禁摩是有一定的歷史條件背景的,主要與發展和稅收有關。4.也暴露了z府執行力與蓬勃發展的經濟之間的不協調。

我個人是非常喜歡騎摩托車的。但是我不敢快,帶護具最多80碼,因為80碼摔了,運氣最不好的情況下才會死,如果撞上當然就直接完蛋了。這點汽車要安全的多,80碼汽車撞上,人完犢子機率在百分之七十以上,當然汽車不會操作失誤使駕駛員摔著地上。其次我非常討厭半夜三更不睡覺,拿個破車改個破鑼鍋似的排氣半夜轟油門的人。我覺得那些人不是真正的愛摩托,摩托車在他們手中只是相對保守的文化條件下用來宣洩多餘荷爾蒙的工具!

我認為要想解除摩托車的禁令,讓那些真正愛摩托車的人能夠自由上路,必須淘汰掉上面說的那些人,而要做的就是要讓摩托車精品化,價值化。可w國要做到這點不容易。在大眾眼中摩托車就是個低端商品。誰花個10萬買個摩托車就會被周圍的人攻擊和嘲笑!

中國大城市都禁摩,為什麼還有摩托車比賽?

你好,我也是摩托車愛好者,我對於禁摩有更多理性的思考,也許我的觀點你並不滿意,但是客觀的說,很多摩友列舉的摩托車的優點,比如環保、省地方,機動靈活,大眾化(沒汽車那麼多事情)。恰好就是禁止的原因,越是這麼列舉,越是會禁止。

一、環保問題,摩托車排量小,固然排放少,但是單位體積排放大於汽車,當然環保問題,並不是最主要的禁摩原因。

1、摩托車自2010年7月1日起全國範圍內實行國三標準,三輪摩托延長到2011年7月1日。但是發動機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汙染物會明顯上升。摩托車加裝OBD成本比較高。單車成本會增駕400-600元。

2、小型汽車早在2008年7月1日起就實行了國三標準。並且加裝OBD,隨時監控汽車是否尾氣超標。

二、摩托車僅僅在停車時省地方,上路也要佔用比較大的面積。

1、因為摩托車屬於機動車,所以所以要佔用一個完整車道。無論是法規要求,還是安全操作角度,摩托車都應在車道正中央行駛,不允許2輛摩托在一個車道內行駛。並且前後要保持安全車距。所以摩托車上路佔用面積和小汽車相同

2、相反摩托車是動平衡,所以在超車、會車、變更車道的時候,不但絕對不能侵犯摩托車車道,還要保持比汽車更大的安全距離。

三、摩托車機動靈活,不容易堵車理解是錯誤的。因為按照國際慣例和我國法律要求,摩托車在堵車或者行駛緩慢時,不能隨意穿插。在美國、歐洲,堵車的時候,摩托車一樣跟在汽車後面慢慢的走,很少見到國內的隨意穿行。另外歐美國家右轉摩托車看到前方堵車,也不會借用非機動車道右轉。

四、有人認為摩托車方便,沒有汽車那麼多事,也是錯誤的。國外不禁摩托,但是大環境不同。國外摩托車沒有我們國家這麼多問題

1、牌照問題:就算禁摩前的北京上海也不能保證全都上牌。

2、駕駛證問題:無照駕駛人非常多,城市裡面也不少,更別說農村。

3、保險問題:萬一撞了人怎麼辦,也不可能讓保險公司對無照、無牌車輛賠付。

4、頭盔問題:一個小事故,就能造成嚴重傷亡。戴頭盔不但對自己,也是對其他道路參與者負責。不至於自己的嚴重傷亡給其他家庭帶來麻煩。

5、道路通行問題:這個是最嚴重的,雖然國際上和中國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都要求摩托車和機動車通行規定完全一致,但是實際國內這麼做是可笑的。

五、如果讓所有摩托車駕駛者都明白以上問題。並且照做(大多數時間照做即可),也是一個非常有難度的事情。所以越來越多的城市在禁摩。不過我相信,隨著主管部門的管理、法律的普及、國民素質的提高,摩托車遲早會解禁的。

為什麼中國要禁摩呢?

摩托稅收少而管理難,禁摩是為了使更多人轉用小汽車,從而令地方稅收短期內井噴,地方主管官員更容易高升。

但禁摩的後遺症是非常明顯和嚴重的。一部分人從開摩托改為開汽車,會令城市更擁堵,空氣更差,且禁摩造成的出行和運輸難題對民生產生衝擊,長遠來說影響實體經濟。禁摩不僅涉嫌違反多項國家法律,還令群眾對正府產生反感,最終喪失民心。

中國有些地區為什麼要禁摩?禁摩的好處 是什麼?

首先你說的情況我也很贊同。我認為造成很多社會問題的原因就是私家車過多,反而乘坐公共交通的比較少。像我們這邊的三線城市,就不禁摩。禁摩的大多都是一線城市以及一些省會城市。

我理解的禁摩的好處估計是下面吧!

1,摩托之類的容易闖紅燈,多數的交通事故都是由這一類,引起的。就是不愛遵守交通規則吧尤其是青年人,應該見過有些城市到晚上的時候騎著摩托,然後把摩托改裝的特別的炫酷,而且噪聲還特別大。摩托車開的特別快。

2,有些一線城市的市區裡面,經常有一些人,騎著摩托車搶路邊行人的包裹,也就是造成社會犯罪的一種原因之一。請注意,我說的是市區裡面。

我只能想到這兩個,不好的地方。我不支援禁摩,我感覺這一點很扯淡。有些私家車一個人佔了一個長方形的面積,一個摩托車佔了一小片的面積,雖然說,社會空間是公共資源,但是明顯開車的人佔的空間更大。一個公交車能容下四十個人,而一輛普通公交車的話應該是四輛轎車的面積,但是容納了四十個人,所以我感覺更支援公共交通反對更多的私家車。更不支援禁摩!!!請那些想禁摩的人不要那麼自私。

為什麼中國要實施禁摩令?

政府,包括公安等強力部門,既無法又無能,只好一禁了之!不過稍微糾正一下,並不是全國所有城市都是禁麾的。

根據《行政許可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城市禁摩是不合法的歧視性政策;摩托車相較小轎車更加高效,能促進城市節能減排、緩解擁堵;至於“摩的”非法載客、飛車搶劫等,更是城市需要加強管理的問題,城市管理者豈能將這盆汙水潑到摩托車頭上,更不可“把孩子連同洗澡水水一起潑掉”!

政府必須撥亂反正了!

摩托車,如果老百姓不需要,自然就沒人騎了,明明生產生活有需求,民眾出行有需求,憑什麼禁止?凡事不能一禁了之,到底是疏還是堵?是納入規範管理還是強力打擊?是響應民生需求還是繼續漠視而高懸“禁摩令”?

臺灣為啥不禁摩?

臺中丘逢甲大學都市設計系的林教授大惑不解地反問:“為什麼要禁摩?怎麼可以禁摩?”

林教授說,摩托車是很便利的交通工具,最重要的是很便宜,臺灣一個工人或剛畢業的大學生,花一個月的薪水就能買上一部。對他們來說,摩托車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上班通勤都靠它,如果禁了,他們的生計怎麼辦? “城市看起來亂,那不是民眾的責任,是政府規劃管理不好;政府不能因為要打造一個‘好看’的城市,就枉顧社會百姓的需求。”

另一名教公共行政的陳教授笑著說:“在臺灣哪一個市長敢禁摩,那他的政治生命就完了。看看路上滿街跑的摩托,那上面載著的是一張張的選票啊!”

民生連著民心。尊重民生,尊重民意,是城市交通管理乃至整個政府管理的最終歸宿。

中國為什麼禁摩

中國沒有禁摩,是地方政府禁摩,禁摩是地方的土政策而已,至於這些地方官進入中央決策層後,會不會由土政策變成國家政策,就很難說了。

那麼地方政府為什麼不顧民意,熱衷於禁摩禁電呢?

摩托稅收少而管理難,禁摩(包括所謂“限摩”)是為了使更多人轉用小汽車,從而令地方稅收短期內井噴,地方主管官員更容易高升。因此,我們不難發現,禁摩的理由都是莫須有的,“汙染”、“危險”、“阻塞交通”、“犯罪工具”等等禁摩藉口,其實在汽車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但為了GDP,誰管藉口是真是假呢?反正禁這些基層群眾又不用問責。

實踐證明,禁摩的後遺症是非常明顯和嚴重的。一部分人從開摩托改為開汽車,會令城市更擁堵,空氣更差,且禁摩造成的出行和物流難題對民生產生嚴重衝擊,長遠來說影響實體經濟。禁摩不僅涉嫌違反多項國家法律,還令群眾對正府產生反感,最終喪失民心。

根據2015年的資料,在香港,總共才有50萬輛汽車,澳門僅有22萬,同時他們不禁摩,所以你上街會感覺交通很通暢。相反,大陸的城市不論大小,乃至小城鎮,都瘋狂禁摩限摩,甚至禁國標電動車,禁這個限那個,無非就是逼更多的人買汽車推動馬路經濟。更有甚者超過100萬輛還要搞個頒獎典禮,媒體報道汽車擁有量排行榜帶著奔走相告,互相攀比的口氣,彷彿這不是危機而是喜訊。當你看到眾多城市動輒以百萬計的汽車擁有量時,你不難理解為何到處是塞車和搶車位。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為什麼禁摩 ?
中國為什麼禁止摩托?
中國為什麼禁韓令?
中國為什麼禁谷歌? ?
中國為什麼不禁菸?
中國為什麼要禁韓?
中國為什麼不全面禁菸? ?
中國為什麼不能多黨制?
中國為什麼只會譴責?
中國為什麼屏蔽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