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車有哪些稱呼?車輪又叫什麼?古代又有哪些和車有關的名詞? ?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古代車有哪些稱呼?車輪又叫什麼?古代又有哪些和車有關的名詞?

輿

中國古代車的各部分名稱都是什麼?

古車作為載車部分的車廂,叫“輿”。“輿”的左右兩邊立的欄杆和木板,叫軫〔yǐ以〕, 車的運轉部分主要包括輪和軸。輪的中心是一個有孔的圓木,叫轂,用以貫軸。車輪的邊框,叫輞〔wǎng網〕。連線輞和轂的是輻。車輪的輻條有多有少,一般為30根。《老子》曰:“三十輻,共一轂”。四周的輻條都向車轂集中,這叫輻輳〔còu湊〕。車軸是一根橫樑,上承車輿,兩端套上車輪。軸的兩端露出轂外,末端套有青銅或鐵製的軸頭,叫軎〔wèi衛〕。軸頭上有孔,用來納“轄”,以防車輪脫落。轄一般用青銅或鐵製成,呈扁平長方形,長約三四寸,俗稱銷子。車軸橫在輿下,固定的方法是在輿的底部安上兩塊木頭,用繩索把軸綁在上面。它的形狀像個爬伏著的兔子,所以叫伏兔。也叫輹〔fù復〕。

車輛的構造和組成,除了上面介紹的有關載車和運轉部分的構件外,還要包括駕車的構件。駕車部分的構件主要有轅、軛。轅又叫輈〔zhōu舟〕,為一根直木或稍彎曲的木槓。轅轅的後端連著車軸,前端拴著一根彎曲的橫木叫軛,又叫衡或橫。轅和軛相連靠的是銷子,叫?,小車的叫軏〔yuè月〕。軛要卡在牛馬的頸上。另外還有“軔”〔rèn刃〕,它是阻止車輪轉動的一塊木頭。行車時必須先將軔木拿開,車子方能轉動。所以啟程又叫發軔。以後用“發軔”泛稱事情的開端。古代車輿上可以有蓋子,用一根木棍支撐,形似大傘。蓋為車所專用,輿中可以鋪席,車席叫茵,後來也泛指一般的席墊。據說古時婦人之車,往往在輿的四周加上帷。後來車蓋被取消,在帷上加了頂(類似現代的車篷),叫作幔,又叫幰〔xiǎn顯〕。此外,古代車馬還常常有許多裝飾性的附件,如裝在衡和軛上的響鈴,叫做“鑾”。在西周時期,最高階的馬車上要裝八個鑾,走起來聲音很好聽。古車上的許多部件製作精美,如有的銅車軎,甚至用金銀絲鑲嵌成美麗的紋飾,異常華麗。

參考資料:gb.cri.cn/3601/2005/05/18/[email protected]

古代的車輪是誰發明的

車輪的起源

古代車輪

通常輪子被視做人類最古老、最重要的發明,以至我們經常把它和火的使用相提並論。實際上,人類馴服火的歷史超過150萬年,而開始使用輪子只有區區六千載光陰。

輪子的誕生地

在掌握鋒利而堅固的工具以前,人類是不可能擁有輪式車輛的。用石器工具難以將木頭加工成合適的圓柱形,更不必說複雜到帶輻條的輪子了。所以,車輪的出現只能是青銅時代以後的事情。

美國著名人類學家羅伯特·路威曾斷言:凡使用輪車的民族,無一不是直接間接從巴比倫學來的。美洲的印第安人知道在滾木上拖船,也使用紡輪,又有滾鐵環之戲,但以輪行車這個意思始終沒有想到。

路威對輪子起源的觀點也是大多數考古學家的觀點。但新的考古發現往往顛覆陳舊的理論。德國Flintbek巨石墓下的車轍是公元前4800- 4700年間留下的。在波蘭Bronocice發現的帶車形圖案的罐子被定位在公元前4725年以前,但是對該地層的七次碳-14測年傾向於公元前 4610-4440 年的結論。而近東出現輪式運輸工具的最早證據是美國考古學家Baldia在位於敘利亞的晚期Uruk遺址發現的。那裡出土了一個帶有輪子的模型和“貨車” 的壁畫。這些東西是先民在距今6400-6500年前留下的。

所以,輪式車輛很可能是在歐洲與出現的,而後才傳到近東,或是由東方人再次發明。

從陶輪到車輪

讓我們暫且不管考古學家的爭論,先來看看他們的共識有哪些:

車輪的前身是製陶用的輪子,古人用它可以成批製作陶器[01 在陶輪上製作陶器],這是人類最早的工藝品和容器。最簡單的陶輪只需一對盤形的車輪,輪盤之間裝一根軸,軸直立豎放;陶工一面用腳旋轉下面的輪盤,一面用手將柔軟的粘土置於上面的輪盤中,塑捏成形。

美索不達米亞最早的輪子只是一些圓形的板,和軸牢牢地釘在一起。到公元前3000年時,已將軸裝到手推車上,輪子不直接和車身相連。以後不久,又出現了裝有輪輻的車輪。這種原始的手推車雖然笨拙得很,但比從前一直使用的人的肩膀和馱獸(通常是驢子)要好得多。

車輪還很早就用於製造戰車。這種戰車先是用來衝入敵陣,迫使敵人潰散;後來又當作戰臺使用,戰車兵可以站在戰車上朝敵人擲標槍,殺死敵人。

車輪的影響

也許車輪的最偉大作用是使人可以搬動大大超過自身重量的物體。

在陶輪上製作陶器輪子最普遍的用途是運輸。在車輪發明以前,古人要藉助滑撬搬運重物。最簡單的滑撬就是一個斜面,複雜一些的還會在重物下墊幾根滾槓——古埃及人就是用這種方法把巨大的石料堆成金字塔的。雖然古埃及人更應該受滾槓的啟發而發明車輪,但最早使用車輪的卻不是古埃及人。

車輪使用促成的技術進步與相應的影響深遠的制度變革相伴而行。人口的增長使某些村落得以發展為由新的宗教顯貴及後來的軍事首領和行政首腦統治的城市。城市的出現之所以可能,是由於農業生產率的增長。農業生產率增長使食物有了剩餘,能夠供養新產生的祭司階級、士兵和官吏。這一發展過程不是突然的或單方面的。近來有不少人展開爭論:究竟是技術變革決定製度變革,還是制度變革決定技術變革?這使人聯想起關於人類進化的一個早期階段的爭論:是否先有了人的大腦,然後才創造出人類文化,包括語言和工具製造恭現在大家已一致同意,前者與後者相互作用,語言和工具製造是大腦發展的原因,也是大腦發展的結果。看來技術變革和社會變革也是如此,先是相互作用,最後促使城市革命和文明到來。新石器時代的耕種者向居統治地位的顯貴們提供剩餘物品,從而由部落成員轉為農民,並不是由於他們從某個時候起同意這樣做,或被迫這樣做;相反,這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在這一發展......

中國古時車輪的軸距是多少

中國古代的馬車用於戰鬥之中。一般為獨輈(轅)、兩輪、方形車輿(車箱),駕四匹馬或兩匹馬。車上有甲士三人,中間一人為驅車手,左右兩人負責搏殺。其種類很多,有輕車、衝車和戊車等。戰車最早在夏王啟指揮的甘之戰中使用。以後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戰車成為戰爭的主力和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標準,到春秋時出現了“千乘之國”、“萬乘之國”。到了漢代,隨著騎兵的興起,戰車逐漸退出了戰爭舞臺。1980年陝西臨潼秦始皇陵西側出土了一前一後縱置的兩輛大型彩繪銅車。前面的一號車為雙輪、單轅結構,前駕四馬,車輿為橫長方形,寬126釐米,進深70釐米,前面與兩側有車欄,後面留門以備上下。車輿右側置一面盾牌,車輿前掛有一件銅弩和銅鏃。車上立一圓傘,傘下站立一名高91釐米的銅御官俑。其名叫立車,又叫戎車、高車,乘車時立於車上。

輕車,又稱輕式車。英宗天順四年(1460年)並造火銃火炮置於車上。其制轅條二根,長9.2尺,闊0.25尺,厚0.22尺;前琵頭一根,長3.3尺,闊0.16尺,厚0.13尺;前遮牌一扇,高4.6尺,闊4.6尺,板厚0.06尺;立柱二根高5.2尺,方耳0.18尺;車廂橫幅二根長2.6尺,厚0.0.6尺;車耳二個,長2.4尺,闊0.4尺,厚0.15尺;車輪兩面,徑過3.8尺;車網14塊,厚0.18尺,闊0.4尺;輻條28根,長1.9尺,厚0.13尺;車頭2個,徑過0.8尺,長0.8尺;火箭匣一個,長4.5尺,闊0.25尺,厚0.15尺;橫檔兩根,長4.4尺;槍桿3根,長3.7尺;下拒馬橫檔一根,長5.2尺;槍桿四根長三尺。

馬車的速度取決於馬的速度,馬越好車速越快,一般是一小時近20公里。一般馬車一天200多公里。但當有急事,並在驛站不停換好馬晝夜行駛的話,最快一天可跑1000多公里。馬跑的時速約20公里,最快時速可達60公里,可連續奔跑100公里,具有名副其實的“馬力”。

戰車最早在夏王啟指揮的甘之戰中使用。以後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戰車成為戰爭的主力和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標準,到春秋時出現了“千乘之國”、“萬乘之國”。到了漢代,隨著騎兵的興起,戰車逐漸退出了戰爭舞臺。

1980年陝西臨潼秦始皇陵西側出土了一前一後縱置的兩輛大型彩繪銅車。前面的一號車為雙輪、單轅結構,前駕四馬,車輿為橫長方形,寬126釐米,進深70釐米,前面與兩側有車欄,後面留門以備上下。車輿右側置一面盾牌,車輿前掛有一件銅弩和銅鏃。車上立一圓傘,傘下站立一名高91釐米的銅御官俑。其名叫立車,又叫戎車、高車,乘車時立於車上。

中國最早的車輪是什麼樣子

奚仲,東夷薛國人,造車鼻祖。

據《滕縣誌》記載:"當夏禹之時封為薛,為禹掌車服大夫。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以木為車蓋仍纘車正舊職,故後人亦稱奚仲造車。"奚仲因造車有功,被夏王禹封為"車服大夫"(亦稱"車正")。

奚仲發明了車,其貢獻不亞於"四大發明",奚仲是古薛國地面上出現最早的,也是最大的發明家、政治家,過世後被百姓奉為車神,後人在薛城區千山頭修建了奚公祠常年祭拜,以求出行平安。"祭拜奚仲,平安出行"的民諺流傳至今。

基本資訊

古代是誰第一個造的車輪

據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考證的結論,約在四千五百年到三千五百年前,中國出現了第一輛車 奚仲 子。而《左傳》中提到,車是夏代初年的奚仲發明的,如果記載屬實,那是四千年前的事情。在殷代(距今三千多年前)文物中,考古學家也發現了殉葬用的車,當時的車子由車廂、車轅和兩個輪子構成,已經是比較成熟的交通工具了。 中國古代有傳說是軒轅黃帝把木頭插在圓輪子中央,使它運轉,因而造成車輛。但鑑於歸功於黃帝的發明實在太多,我們也不能輕易把這個說法當真。 有一天,狂風大作,有人發現在風的吹動下,圓滑的石頭或圓木滾動的比別的東西快。這個自然現象給人們很大啟示,人們用石斧把圓木截短,並把砍下的兩端圓木在中間個鑿一個圓洞,再在洞裡穿上一根細一點的木棍把它們連線起來。這樣,一種滾子橇被製造成功了,用它拖東西比過去那種輕橇又輕快多了,這種滾輪出現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當用這種滾輪裝運太重的物品時,就會被壓裂,因此,後來人們又想到這種輪子套上銅箍或鐵箍。相傳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中亞地區就已經使用帶輪的車,但當時文明發達的埃及並不知道,仍是用滾木為輪拖運貨物,公元前1600年時,北方的海克索斯人用馬拉戰車進攻埃及,使埃及人大吃一驚。從此,埃及人也開始使用帶輪的車。並首先使用了輪輻和輪緣來加固車輪。不過當時還都是木製的,後來隨著鋼鐵的出現,木輪發展成為鋼製輪,外加橡膠輪胎,內充空氣,車輪日臻完善。

古代是誰發明輪子的…

車輪的起源 古代車輪 通常輪子被視做人類最古老、最重要的發明,以至我們經常把它和火的使用相提並論。實際上,人類馴服火的歷史超過150萬年,而開始使用輪子只有區區六千載光陰。 輪子的誕生地 在掌握鋒利而堅固的工具以前,人類是不可能擁有輪式車輛的。用石器工具難以將木頭加工成合適的圓柱形,更不必說複雜到帶輻條的輪子了。所以,車輪的出現只能是青銅時代以後的事情。 美國著名人類學家羅伯特·路威曾斷言:凡使用輪車的民族,無一不是直接間接從巴比倫學來的。美洲的印第安人知道在滾木上拖船,也使用紡輪,又有滾鐵環之戲,但以輪行車這個意思始終沒有想到。 路威對輪子起源的觀點也是大多數考古學家的觀點。但新的考古發現往往顛覆陳舊的理論。德國Flintbek巨石墓下的車轍是公元前4800-4700年間留下的。在波蘭Bronocice發現的帶車形圖案的罐子被定位在公元前4725年以前,但是對該地層的七次碳-14測年傾向於公元前4610-4440 年的結論。而近東出現輪式運輸工具的最早證據是美國考古學家Baldia在位於敘利亞的晚期Uruk遺址發現的。那裡出土了一個帶有輪子的模型和“貨車” 的壁畫。這些東西是先民在距今6400-6500年前留下的。 所以,輪式車輛很可能是在歐洲與出現的,而後才傳到近東,或是由東方人再次發明。 從陶輪到車輪 讓我們暫且不管考古學家的爭論,先來看看他們的共識有哪些: 車輪的前身是製陶用的輪子,古人用它可以成批製作陶器[01 在陶輪上製作陶器],這是人類最早的工藝品和容器。最簡單的陶輪只需一對盤形的車輪,輪盤之間裝一根軸,軸直立豎放;陶工一面用腳旋轉下面的輪盤,一面用手將柔軟的粘土置於上面的輪盤中,塑捏成形。 美索不達米亞最早的輪子只是一些圓形的板,和軸牢牢地釘在一起。到公元前3000年時,已將軸裝到手推車上,輪子不直接和車身相連。以後不久,又出現了裝有輪輻的車輪。這種原始的手推車雖然笨拙得很,但比從前一直使用的人的肩膀和馱獸(通常是驢子)要好得多。 車輪還很早就用於製造戰車。這種戰車先是用來衝入敵陣,迫使敵人潰散;後來又當作戰臺使用,戰車兵可以站在戰車上朝敵人擲標槍,殺死敵人。 車輪的影響 也許車輪的最偉大作用是使人可以搬動大大超過自身重量的物體。 在陶輪上製作陶器 輪子最普遍的用途是運輸。在車輪發明以前,古人要藉助滑撬搬運重物。最簡單的滑撬就是一個斜面,複雜一些的還會在重物下墊幾根滾槓——古埃及人就是用這種方法把巨大的石料堆成金字塔的。雖然古埃及人更應該受滾槓的啟發而發明車輪,但最早使用車輪的卻不是古埃及人。 車輪使用促成的技術進步與相應的影響深遠的制度變革相伴而行。人口的增長使某些村落得以發展為由新的宗教顯貴及後來的軍事首領和行政首腦統治的城市。城市的出現之所以可能,是由於農業生產率的增長。農業生產率增長使食物有了剩餘,能夠供養新產生的祭司階級、士兵和官吏。這一發展過程不是突然的或單方面的。近來有不少人展開爭論:究竟是技術變革決定製度變革,還是制度變革決定技術變革?這使人聯想起關於人類進化的一個早期階段的爭論:是否先有了人的大腦,然後才創造出人類文化,包括語言和工具製造?現在大家已一致同意,前者與後者相互作用,語言和工具製造是大腦發展的原因,也是大腦發展的結果。看來技術變革和社會變革也是如此,先是相互作用,最後促使城市革命和文明到來。新石器時代的耕種者向居統治地位的顯貴們提供剩餘物品,從而由部落成員轉為農民,並不是由於他們從某個時候起同意這樣做,或被迫這樣做;相反,這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原因和結果相互作用、密切關聯。 輪子概......

春秋戰國時期的車輪是什麼形的

戰國早期的古墓驚現古城壽縣,日前,古墓披上“雨衣”,做好入冬的準備。

2009年9月,壽縣在新城區建設明珠大道拓寬施工中,在壽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西圈古墓群附近,發現了一座古墓。據壽縣文物管理局李鳳鑫局長介紹,發現古墓後,省考古研究所對該古墓進行了發掘。

發掘初期,根據挖出的灰白花土,考古人員初步判斷髮掘地系墓葬。經過進一步的發掘,考古人員發現了古車輪,得知發掘地是車馬坑。

發掘的巨大古車輪,引起了考古人員的興趣。考古人員在對一輛完整的馬車的兩個車輪的間距進行測量後,發現車寬2.3米,車輪直徑為1.26米,單獨的前車輪直徑為1.4米,車輻有30多根。

由此,考古專家初步判斷,該車馬是春秋晚期到戰國早期時段的物品。據悉,該車馬坑的發現屬於我省首例。李鳳鑫還說,按照周朝的葬制,該古墓主人至少屬於士大夫以上的“級別”。

車馬坑發掘後,引起了壽縣相關部門的重視。下週,有關專家將趕赴壽縣,召開論證會,提出對該古墓的保護意見。

昨天,記者發現,該車馬坑的上方披上了厚厚的雨布。看護車馬坑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蓋上雨布是為了防止嚴冬惡劣天氣對古墓造成損害。(江淮晨報—魯皖、談廬生、王永權) (來源:中安線上)

古代是怎樣製造車輪的?

需要具有一定韌性的木頭,(這是重點)然後給它加熱,逐漸柔軟後調整需要的曲度,冷卻後就OK了。

相關問題答案
稱呼人為串子什麼意思?
魚古代又叫什麼?
車前子的別名又叫什麼?
踏青古時又叫什麼?
剎車又叫什麼?
古代稱中國叫什麼?
英語中的名詞有哪些?
古代稱蚊子的嘴叫什麼?
英語的名詞有哪些?
車在古代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