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負債 ?

General 更新 2024-06-06

什麼叫負債

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在財務會計中,負債是財務會計上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和業主權益共同構成對特定企業資產的要求權。這種要求權對企業來講具有強制性,使之不存在避免未來犧牲的可能,因此,負債一般都有明確的受償物件和償付日期,企業必須在未來的某個時刻以資產或者勞務償付,表現為資產的犧牲或是對預期收入的放棄。

負債經營的前提條件

負債經營的前提條件:公司必須具有償付長、短期到期本息的流動資產;進行負債生產經營所獲得的資產淨利率必須大於負債利率,或者即使個別債務利息過高,但企業整體仍有利可獲;資產負債雖然高於同行業水平,但能控制權益資本不被債權人收購;舉債生產經營是在促使企業效益最大化,而不是為了借新債還舊債,造成企業財務狀況的惡性迴圈。這樣,負債經營才有利可圖,為此,公司應做好以下具體工作:第一,通過合理分析,確定資金的需要量。認真確定投人產出比是籌集資金的重要步驟。公司在確定資金需要量時,不僅要注意產品的生產規模,而且要注意產品的銷售趨勢,搞好市場調查與預測,以防止盲目生產造成資金積壓。第二,要周密研究投資方向,提高投資使用效果。資金的使用範圍和專案,應避免分散,應該投入到重點產品生產中去,還要認真考慮投入多少才能起到發展生產的作用,生產出來的產品又能為公司贏得多少利潤以及償還能力,等等。第三,公司在籌措資金時,要認真選擇負債資金的來源,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資金成本。不同的資金來源,其資金成本不同。因此,在選擇資金來源時,要考慮籌集資金的渠道和方式,這是控制資金成本的保證。企業用股東投入的錢和從銀行借來的錢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所以企業的資產等於負債加所有者權益,這個所有者權益指的就是股東投入的錢。首先,利用負債可以擴大生產規模,如果公司收益率大於利息率的話,股東就會賺取額外的利潤。其次,同樣的投資僅來自於股東與來自於股東和債權人,進行相同的經營活動,最終得到的利潤是不同的,因為利息費用是可以稅前列支的,即利息抵稅效應。這種情況下不應當考慮支付利息問題,因為利用負債獲得的是額外利潤。那麼,既然負債經營有這麼多好處,企業為什麼不空手套白狼,全部利用負債經營呢?從公司角度來看,借債越多,需要定期償還的利息越多,一旦由於某種原因不能按時還上,企業破產的風險會很大。即負債越多,財務風險越大。負債經營還有一個前提是企業資產的收益率要大於利息率,對我國的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面對各種稅費、壓力和競爭,利潤早已如薄冰一般,所以這一點並不容易做到。從債權人角度來看,他們絕對不會輕易放債,資產負債率過高的企業不放,經營風險過大的企業不放。即使放,根據風險越大收益越高原則,利率也會高的出奇。當企業要貸款時,銀行會考察企業的償債能力。企業用資產來償債,所以銀行會考察企業資產的價值或資產與負債的比率。這裡需要區分短期和長期負債,這兩者是不同的。企業真正需要償還的其實只有短期負債(包括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這些短期負債用什麼來償還呢?流動資產,當然逼急了也會賣長期資產。所以,銀行要考察的是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用來還債的是流動資產或者說變現能力比較強的流動資產,變現能力一般用週轉率來考查。銀行當然不會無視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總資產一百萬的公司要貸一億的長期借款明顯是不可能的。考察長期償債能力,銀行會看看企業的長期資本有多少,也就是股東投入的錢和長期資產的和,流動資產一般用來償還流動負債,故不考慮。這個時候,長期資本負債率這個指標就很重要,長期資本負債率=非流動負債/(長期資產+股東權益)。負債經營對於企業來說猶如“帶刺的玫瑰”,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問題焦點是如何得到“玫瑰的芳香”,而不被扎傷。負債經營對於公司經營的好處主要體現在增加公司收益,較快提高每股收益水平和增加資本結構的彈性。而負債經營對於公司經營不利方面主要體現在具有財務風險,償債風險等。如何發揮負債經營的優勢,減少負債經營風險,對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難題。從一般原理出發,適度的負債經營有利於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的實現......

短期負債的籌資形式

短期負債籌資的兩種形式:短期負債主要包括商業信用籌資和短期借款籌資兩種基本形式。(一)商業信用籌資商業信用是指在企業間的商品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或預收貨款進行資金結算而形成的資金借貸關係,它是企業間的直接信用行為。由於商業信用產生於企業經常發生的商品購銷活動之中,因而應用廣泛,在短期負債籌資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商業信用籌資的具體形式有應付賬款籌資、應付票據籌資和預收賬款籌資等。1.應付賬款籌資應付賬款是企業購買商品暫未付款而對賣方的欠賬。如果賣方允許買方在購進商品後的一定時期內支付貨款,就構成了賣方與買方的商業信用所形成的資金結算關係,這種資金結算關係的實質是資金借貸關係。對於賣方來說,可以利用這種方式促銷;而對於買方來說,延期付款則等於向賣方借用資金購進商品,可以滿足短期資金的需要。對於持續正常經營的企業而言,應付賬款籌資是一種持續性的商業信用籌資形式。其主要優點在於:一是容易取得,公司不需要辦理任何手續即可取得商業信用;二是公司享有很大的自主權,在信用期內,是享受現金折扣,還是放棄現金折扣,或者是超過信用期,請求延期支付等都有很大的靈活性;三是應付賬款籌資的規模可隨著企業經營活動的變化而自動地調節。當然,應付賬款籌資也有風險,特別是當企業過度延期支付其應付賬款時,可能帶來信用損失、利息罰金支出,有時還會導致供貨方停止送貨,甚至還會利用某些法律手段迫使公司不得不尋求破產保護等。2.應付票據籌資應付票據是企業按照延期付款的結算要求,所開具的反映債權債務關係的票據。根據承兌人的不同,應付票據分為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兩種。支付期限一般為6個月,最長不超過9個月。應付票據可以帶息,也可以不帶息。應付票據的利率一般比銀行借款的利率低,所以應付票據籌資的成本低於銀行借款成本。但是應付票據到期必須歸還,如若延期便要交付罰金,因而風險較大。3.預收賬款籌資預收賬款是賣方企業在交付貨物之前向買方預先收取部分或全部貨款的信用形式。對於賣方來講,預收賬款相當於向買方借用資金後用貨物抵償。預收賬款一般用於生產週期長、資金需要量大的專用裝置訂購和市場緊俏商品銷售。需要指出的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往往還存在一些自發性籌資的應付費用,如應付工資、應交稅金、應付利息、其他應付款等。應付費用使企業受益在前、費用支付在後,相當於享用了無息借款,構成了企業無代價籌資。應付費用的期限通常具有強制性,不能由企業自主斟酌使用。(二)短期借款籌資短期借款是指企業向銀行或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內的借款。短期借款按照有無擔保,可分為信用借款和抵押借款。1.信用借款信用借款,又稱無擔保借款,是指企業憑藉自身的信譽而從銀行取得的借款。信用借款分為有附加條件的借款和沒有附加條件的借款兩種。如果銀行發放短期信用借款帶有不同的信用條件,則構成了不同信用條件的信用借款,主要包括:(1)信用額度信用額度是指借款企業與銀行之間協議規定的企業向銀行借款的最高限額。信用額度的有效期限通常為一年。企業在信用額度有效期內,可隨時申請使用銀行借款。但是,銀行並不承擔必須提供全部信用額度保證的義務。如果企業信譽惡化,或者銀行信貸資金吃緊,即使銀行曾同意按信用額度提供貸款,企業也可能得不到借款,銀行並不為此承擔法律責任。(2)週轉信貸協議週轉信貸協議是指銀行具有法律義務,對協議簽訂企業提供不超過某一最高限額的貸款協議。因此,協議簽訂企業在週轉信貸協議的有效期限內,只要其借款累計總額未超過最高限額,銀行必須滿足企業任何時候提出的借款要求。企業之所以可享用週轉信貸協議所規定的權利,是因為企業承諾要按照貸款限......

負債的概念是什麼?

負債(Liabilities)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有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目錄 1 負債特徵

2 確認條件

3 負債分類

4 負債來源

5 深入瞭解

1 負債特徵

引起負債的交易或事項已經發生,即負債是現有的負債,而不是預期的負債;負債的清償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犧牲)。

2 確認條件

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

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3 負債分類

流動負債

長期負債

4 負債來源

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的資金,除投資者投入以外,向銀行或金融機構借入資金也是一個重要來源。另外,公司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由於購買材料、商品等或接受其他單位勞務供應而結欠其他單位的款項;公司由於接受投資者投入資金而應付給投資者的利潤,以及應交納的稅金、應付給職工的工資、福利費等,都屬於公司的負債。負債一般具有確切的債權人和到期日。有些負債在其確立時,並無明確的債權人和確定的日期,但其債權人和日期是可以預計的,稱或有負債。如售出產品的保修業務,在其保修期內,購買該產品的單位和個人都可能成為其債權人。負債往往是與資產或費用連帶產生的,在確認負債的同時,還要確認相應的資產或費用。

負債即連帶產生資產,也可以產生費用。比如說,預提費用可能連帶產生待攤費用或長期待攤費用,在資產負債表中確認負債(預提費用)的同時需要確認相應的資產;也可能連帶產生需要在本期核銷的費用,在資產負債表中確認為負債(預提費用)的同時在利潤表中確認相應的費用。因此,負債通常不會等於資產。

5 深入瞭解

負債的一個基本特點,是企業具有當前的義務。義務是以某種方式行動或辦事的職責或責任。作為約束性合同或法定要求的一種結果,義鼎可能具有法律上的強制性。例如,收到貨物或勞務而發生的應付款項,通常就是這種情況。然而,義務還可能來自於正常的經營實踐、習慣和保持良好業務關係或公道行事的願望。例如,如果企業定了一條方針,即使產品在保修期期滿後才發現缺陷,也決定修理,那麼,預計在這類已售產品上面將要花費的金額就是負債。

需要對當前的義務與未來的承諾作出區別。企業管理當局作出的在將來購買資產的決定,其本身並不會產生當前的義務。只有當資產交付時或者在企業簽訂了一份購買資產的不可撤消的.協議時,通常才會產生義務。在後一種情況下,協議不可撤消的性質意味著不履行義務的經濟後果。例如由於存在著一筆鉅額罰款,使企業對如何避免將資源外流到對方毫無考慮餘地。

對當前義務的結算通常涉及企業交付含有經濟利益的資源,以便滿足對方的要求。結算當前的義務可以採用若干方式,例如:(1)支付現金;(2)轉讓資產;(3)提供勞務;(4)以另一義務替換該項義務;(5)將義務轉為權益。義務也可以用其他方式了結,例如,債權人放棄或喪失其權利。

負債來自於過去的交易或其他過去事項。因此,舉例來說,購買貨物和使用勞務會產生貿易應付款(除非已經預付或者在交貨時支付),接受銀行貸款會導致歸還貸款的義務。企業也可能根據客戶當年的購貨情況將未來的折扣確認為負債,在這種情況下,過去貨物的銷售就是產生負債的交易。

有些負債只能採用較大程度的估計才能予以計量。有些企業將這些負債稱作準備金。在某些國家,這類準備金並不被認為是負債,因為負債的概念被定義得非常狹窄,以致負債僅包括不需作出估計就可確定的金額。因此,當一項準備金涉及當前的義務,並且能夠滿足定義的其餘內容時,即使其金額有待估計,這項準備金仍然是負債。例如,為現有保修單需支付款項作出的準備金和為了承擔退休金義......

負債和債權的含義?

負債(Liabilities)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有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債權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法律術語,是從外國傳過來的,與我們平常所理解的含義有所不同。它在法律上的定義是,“債權”是一方請求他方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通俗地說,債權就是你可以要求他人做某件事,或者要求他人不做某件事的權利。提出要求的一方就是“債權人”,被要求的一方就是“債務人”。需要強調的是,這裡所說的債權和我們常說的欠債是有區別的。欠債僅僅指欠錢,就是所謂的欠債還錢。而你對某人享有債權,則這種債權不僅可以是別人欠了你的錢,而且還可以是別人欠了你的房子等財產,還可以是別人欠了為你提供勞動,甚至還可以是別人欠了向你賠禮道歉等等,所以你有權要求他們去做這些事。由此可見,債權的意思包含了欠債的意思。 債務和債權是相對的,是你欠別人的意思。 一、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有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1、負債特徵 引起負債的交易或事項已經發生,即負債是現有的負債,而不是預期的負債;負債的清償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犧牲)。 2、確認條件 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 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3、負債分類 流動負債 長期負債 4、負債來源 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的資金,除投資者投入以外,向銀行或金融機構借入資金也是一個重要來源。另外,公司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由於購買材料、商品等或接受其他單位勞務供應而結欠其他單位的款項;公司由於接受投資者投入資金而應付給投資者的利潤,以及應交納的稅金、應付給職工的工資、福利費等,都屬於公司的負債。負債一般具有確切的債權人和到期日。有些負債在其確立時,並無明確的債權人和確定的日期,但其債權人和日期是可以預計的,稱或有負債。如售出產品的保修業務,在其保修期內,購買該產品的單位和個人都可能成為其債權人。負債往往是與資產或費用連帶產生的,在確認負債的同時,還要確認相應的資產或費用。 負債即連帶產生資產,也可以產生費用。比如說,預提費用可能連帶產生待攤費用或長期待攤費用,在資產負債表中確認負債(預提費用)的同時需要確認相應的資產;也可能連帶產生需要在本期核銷的費用,在資產負債表中確認為負債(預提費用)的同時在利潤表中確認相應的費用。因此,負債通常不會等於資產。 5、深入瞭解 負債的一個基本特點,是企業具有當前的義務。義務是以某種方式行動或辦事的職責或責任。作為約束性合同或法定要求的一種結果,義務可能具有法律上的強制性。例如,收到貨物或勞務而發生的應付款項,通常就是這種情況。然而,義務還可能來自於正常的經營實踐、習慣和保持良好業務關係或公道行事的願望。例如,如果企業定了一條方針,即使產品在保修期期滿後才發現缺陷,也決定修理,那麼,預計在這類已售產品上面將要花費的金額就是負債。 需要對當前的義務與未來的承諾作出區別。企業管理當局作出的在將來購買資產的決定,其本身並不會產生當前的義務。只有當資產交付時或者在企業簽訂了一份購買資產的不可撤消的.協議時,通常才會產生義務。在後一種情況下,協議不可撤消的性質意味著不履行義務的經濟後果。例如由於存在著一筆鉅額罰款,使企業對如何避免將資源外流到對方毫無考慮餘地。 對當前義務的結算通常涉及企業交付含有經濟利益的資源,以便滿足對方的要求。結算當前的義務可以採用若干方式,例如:(1)支付現金;(2)轉讓資產;(3)提供勞務;(4)以另一義務替換該項義務;(5)將義務轉為權益。義務也可以用其他方式了結,例如,債權人放......

會計中負債和費用怎麼區別

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有義務,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它代表著企業償債責任和債權人對資產的求索權。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負債是資產負債表專案,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費用則是利潤表專案,反應企業的經營成果

稅收因為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有義務 ,所以是負債

求 企業負債的利與弊 的各種分析

企業負債經營的利弊分析:

負債經營就是債務人或企業通過銀行信用或商業信用的形式,利用債權人或他人資金,從而達到企業規模擴張,增加企業經營能力和競爭力。因此,負債經營理所當然地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企業的必然選擇。然而,債務是要償還的,企業負債經營又必須以特定的償付責任和一定償債能力為保證,並講求負債規模、負債結構及負債效益,否則,企業可能由此陷入不良的債務危機當中。因此,對企業負債經營,有必要對其利弊進行分析,以便採取措施加以預防、解決。

企業負債經營的益處

——企業負債經營能有效降低企業加權平均資金成本。這種效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對投資者來說,債權收益率固定,除非企業資不抵債破產清算外,一般都能到期收回本金,其風險要比股權投資小,相應地要求報酬率也低,而且債務籌資費用也較股權籌資為低。因此,債務資金成本較股權資金成本為低。另外,負債經營可以從“減稅效應”中獲益。由於債務的利息支出是稅前支付,能使企業獲得減少交納所得稅的好處。在這兩方面因素影響下,當資金總額一定時,一定比例的負債經營能有效降低企業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負債經營給企業帶來“財務槓桿效應”。由於對債權人的利息支付是一項與企業贏利水平高低無關的固定支出,當企業的資金利潤率高於債務資金成本時,企業收益將會以更大程度增加,即財務槓桿效應。同時,企業可利用負債節省下來的自有資金創造新的利潤。因此,一定程度負債經營對提高企業收益率有著重要作用。

——負債經營能使企業從通貨膨脹中獲益。在通貨膨脹環境中,貨幣貶值,物價上漲,而企業債務償還仍然以其賬面價值為準而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這樣,企業實際償還款項真實價值低於其借入款項的真實價值,使企業獲得貨幣貶值的好處。

——負債經營有利於企業控制權的保持。在企業籌集資金時,如果以發行股票方式籌集資本,勢必帶來股權分散,影響到現有股東對企業的控制權。而負債籌集在增加企業資金來源的同時又不影響企業控制權,有利於現有股東對企業的控制。

——負債經營同時也是公司改善治理機制的一種外在監督因素的引入。企業負債不僅是一種融資手段,而且通過資本結構的優化,可以引入債權人的監督來減少股東與經理人員的代理成本。債權人為了保證自己資本的回收和增值,必定會對企業的執行進行關注,這無形中就起到了對經理人員的監督,從而減少股東對經理人員的監督成本。負債不僅是企業融資的一種手段,也是公司改善其治理機制的一種外在監督因素的引入。

負債經營的風險

——“財務槓桿效應”的負面作用。當企業面臨經濟發展低潮或者其他原因帶來的經營困境時由於固定額度利息的負擔,在資金利潤率下降時,投資者收益率將會以更快速度下降。

——無力償付債務風險。對於負債經營,企業負有到期償還本金和利息的法律責任。如果企業利用負債籌集到的資金進行的投資專案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率,或企業整體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惡化,或企業短期資金運作不當等,這些因素不僅會造成企業利潤額大幅下降,而且會使企業面臨無力償債的風險。其結果可能導致企業資金緊張,被迫低價拍賣或抵押資產。

——再籌資風險。由於負債經營使企業資產負債率增大,對債權人保證程度降低,企業投資者也因企業風險增大而要求更高報酬率,作為可能產生風險的一種補償,會使企業發行股票,債券等借款籌資成本大大提高,難度加大。

企業應如何適度負債

——增強風險意識,按需舉債,量力而行。權益資金與借入資金的根本區別在於:借入資金是要償還的,由於負債取得與償還在時間上的先後分離,極易造成企業樂於舉債,不思償還。目前......

erp 簡述負債及權益的內容

一、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要素的"產權觀"

"企業主體"理論的最大特點是既明確了債權人權益(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或業主權益)的區別,也承認了二者的共性,即"一種產權存在"。

債權人權益(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是體現在企業資產上的一種產權安排。按照現代產權理論,產權是對個人財產行為權利的界定,以解決人們在交易中如何受益、如何受損以及如何補償的問題。完整的產權包含著一組權利,如在法律和規則所允許的範圍內以各種方式使用屬於自己的財物,即使用權;在不損害他人權利的條件下享受從財物的使用中所獲得的利益,即收益權;自由決定對財物的交易和使用方式,即決定權;自由轉讓或出售財物,即讓渡權,等等。債權人、投資者等通過一定的"合約"將其財產借人、投入至企業,形成相應的財產關係即產權關係,它表明著作為產權主體的債權人、投資者等對企業財產權的要求權。債權人產權與投資者產權的共同之處在於:

(1)二者的權利體現在企業的全部資產上。"企業是以全部資產承擔其債務責任",而"所有者權益"同樣是為了追求企業全部資產整體功能發揮所帶來的"盈利"。

(2)無論是債權人產權還是投資者產權,其相關權利(如使用權、讓渡權等)的行使都受到企業"法人財產權"的限制,但其法律上的最終所有權權利不變。

(3)二者共同構成企業的產權結構,以企業資產的存在作為產權存在的基礎,並相互制約。

(4)無論債權人產權還是投資者產權,其產生和存在以追求其自身的收益最大化為目的。

然而,債權人和投資者作為具有各自產權權利的產權主體,其行為具有兩方面特徵:

①是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由權利。

②是其各自權利的行使或實現要受到他人權利的約束。

只有"在這種對自己利益的最大追求和受他人權利的制約的規則下,經濟活動趨於有序和高效"。鑑於此,債權人產權與投資者產權的合理存在,必須以二者之間合理的"制度安排"為前提。債權人產權與投資者產權之間的這種安排是:

(1)在法律上優先保證債權人產權權利的行使或實現,特別是收益權利。當然這種安排是以犧牲債權人收益的規模為前提的。

(2)投資者產權權利的實現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及其成果密切相關,體現投資者利益與企業效益"同舟共濟"的法律約定。

(3)在約定債務償還期內,債權人對其產權相關權利的行使只具有"理論"上的意義,而投資者產權則不同。在投資者產權存在期間,投資者能夠依照法律規定行使與產權相關的"決策權",並能藉助於市場讓渡投資權,對原有的財產權利進行處置。

(4)在企業處於非持續經營狀態時,投資者產權的權利體現在企業資產扣減債權人產權數量後的剩餘部分。

二、負債:一種"清償責任"

(一)負債的本質

在會計學中,負債可能是最少引起爭論的要素。其主要原因可能在於:

(1)負債的形成一般以條款明確的"契約"為基礎;

(2)除了"民法"相關條款作出法律規定外,"借債還錢"不僅是一種經濟秩序,而且也是一種"道德秩序";

(3)負債的價值一般由既定數額或既定計量模式確定,計量方法的主觀性相對較小。然而,諸多學者仍然對負債要素的本質及其特徵進行了系統研究。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認為,負債的重要特徵有三個:

(1)"蘊蓄著對一個或幾個其他個體承擔的現時義務或責任";

(2)"使其將來要放棄的經濟利益,不能或很少可能迴避";

(3)"使該個體承擔義務的交易或其他事項已經發生"。

多數會計學者在認同負債是"一種需要在未來時日償付資產或勞務的現有義務"的同時,將負債要素的基本特徵歸結為:

(1)負債反映了債權人對企業資產的求償權;

(2)負債是企業必須在未來特定時日歸還或交付經......

如何看懂一份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表是反映一家公司在一定時期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動態狀況的報表。其組成內容與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相一致。通過現金流量表, 可以概括反映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對企業現金流入流出的影響, 對於評價企業的實現利潤、財務狀況及財務管理, 要比傳統的損益表提供更好的基礎。

現金流量表的作用

披露企業現金的來龍去脈。有助於報表使用者獲取企業現金的真實流動和結存的情況,彌補了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靜態狀況下不能反映的企業現金流動狀況。

披露企業真實的獲利能力。雖然損益表可反映企業的獲利水平,但種種原因的影響,利潤表中所反映出來的資料有可能是有彈性的甚至是虛的,而以現金流量表能夠更好地反映企業的獲利能力。

披露企業的償債能力。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財務指標很多,比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但這些指標大多都是相對數,在實踐中需要以一個更直接的角度去看企業的償債能力,即看企業在一個會計期內到底償還了多少債務,這在現金流量表中有更直接的表達。

揭示了企業的支付能力。企業在一個會計期內的支付活動是多方面的,比如進貨、發放工資、交納稅金等,這些支付專案的規模和結構如何,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經營的情況,對於這類重要的會計資訊,現金流量表均給予了較全面的反映。

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基礎編制的現金流量表,以現金為同一口徑,有利於不同行業企業的可比性。

現金流量表分析

絕對數比較分析法

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投資活動現金淨流量、籌資活動現金淨流量三者的正負是否正常不能夠一錘定音。

企業建立時期產品還處在市場開發階段,這一時期為開發產品需要大量的投資和籌資,所以生產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的現金淨流量一般均為負,籌資活動則為正。在高速增長期,產品銷售快速增長,經營現金流量為正,同時為擴大市場份額企業不斷追加投資,投資現金流量依然為負,但經營現金流量很可能不足以滿足投資所需現金,因此籌資活動現金流量可能繼續為正;在產品成熟期,產品銷售穩定,並進入投資回收期,因此經營現金流量和投資現金流量均為正,由於現金被用來償債,籌資現金流量為負;進入衰退期後,市場萎縮,銷售下降,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為負,企業大規模收回投資並償還債務,因此企業投資活動現金流量為正,籌資活動現金流量為負。

現金淨增加額。如果企業的現金淨增加額主要是由於經營活動產生的,可反映出企業收現能力強,壞賬風險小,其營銷能力一般也不錯,如果企業的現金淨額主要是投資活動產生的,即是由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引起的,這反映出企業生產經營能力衰退,從而處置非流動資產以緩解資金矛盾,但也可能是企業為了走出不良境地而調整資產結構,還應結合其餘二表作深入分析,如果主要由於籌資活動引起的,這意味著企業將支付更多的利息或股利,它未來的現金流量淨增加額必須更大,才能滿足償付的需要,否則,企業將承受較大的財務風險。

結合資產負債表看存貨。比較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與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所支付的現金,從而掌握企業大體的供銷狀況,如果後者明顯大於前者,就有可能說明企業處於庫存積壓狀態,反之,如果後者明顯大於前者,那麼企業有可能在本會計期內因產品提價使收入增大,如果沒有提價,企業可能在吃庫存,這時應結合資產負債表看存貨的進出情況,若庫存正常,就要看是否本期收回大量的前期的應收賬款。

通過“收回投資所收到的現金”、“取得投資收益所收到的現金”與企業原始投資的對應關係,就是要結合資產負債表中“長期投資”、“短期投資”帳戶餘額的變化率分析,企業的對外投資是否獲利。

相對數——財務比率分析法......

預收賬款確認為收入的年限有強制規定嗎

問:無法發貨的預收賬款,確認為企業所得稅應稅收入的年限有強制規定嗎? 答:原《企業財產損失所得稅前扣除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令第13號)第五條規定,企業已申報扣除的財產損失又獲得價值恢復或補償,應在價值恢復或實際取得補償年度併入應納稅所得。因債權人原因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包括超過三年以上未支付的應付賬款,如果債權人已按本辦法規定確認損失並在稅前扣除的,應併入當期應納稅所得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後,原來的政策已不再執行,但新法下對此並沒有明確規定,新下發的《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57號)第四條規定,企業除貸款類債權外的應收、預付賬款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減除可收回金額後確認的無法收回的應收、預付款項,可以作為壞賬損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三)債務人逾期3年以上未清償,且有確鑿證據證明已無力清償債務的;《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的通知》(國稅發[2009]88號)檔案第十八條規定,逾期三年以上的應收款項,企業有依法催收磋商記錄,確認債務人已資不抵債、連續三年虧損或連續停止經營三年以上的,並能認定三年內沒有任何業務往來,可以認定為損失。 根據以上檔案的分析,逾期三年以上的應收款項一定條件下可以認定為損失,那麼對對方來講,三年以上未支付的應付款項(含預收款項)也應該要確認為收入才合理。 各地對此也有延續以前政策的處理規定,如:《大連市國家稅務局關於明確企業所得稅若干業務問題的通知》(大國稅函[2009]37號)第七條關於應付賬款、壞賬損失的確認問題規定,企業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超過三年以上),應併入當期應納稅所得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已經併入當期應納稅所得的應付賬款在以後年度支付的,可在支付年度稅前扣除。超過三年是指合同到期後的下一年度起的連續三年。 《寧波市地方稅務局關於明確2008年度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若干問題的通知 》(甬地稅一[2009]20號)第十一條關於長期掛賬未付的應付賬款核銷的有關問題規定,企業已申報扣除的財產損失又獲得價值恢復或補償,應在價值恢復或實際取得補償年度併入應納稅所得。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叫負責任?
什麼叫流動負債?
什麼叫債權轉讓不過戶?
什麼叫甜蜜的負擔?
什麼叫次級金融債券?
什麼叫首問負責制?
什麼叫債券合格投資者?
什麼叫業務能力?
為什麼叫公雞杯?
為什麼叫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