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為什麼是國父 ?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孫中山為什麼是國父

國父也就是國家之父,指為締造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領導人。孫文——曾任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中國國民黨總理、中國國父孫中山廣州革命政府大元帥。他是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制”。孫中山關於國家統一的思想,對共產黨和國民黨來說應是共識!孫中山先生對中國共產黨採取支援政策,其遺孀宋慶齡女士更是透過實際行動表達對共產黨的支援立場,一起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在中國的主流輿論中是享有崇高名望的中範國民黨革命人士之一。

為什麼孫中山被稱為我國國父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

名文,字載之(乃自取“文以載道”之義),譜名德明,號日新,改號逸仙,幼名帝象,後化名為中山樵,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民主先行者,也是中華民國建國元勳,死後並在1940年被國民政府奉為國父。

生平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於中國廣東省香山縣(現改名中山市)。1878年,孫中山少年時受長兄的接濟赴夏威夷工作。後在當地英國聖公會開辦的用英語授課的小學修讀英語,英國曆史,數學,化學,物理,聖經等科目。1881年,孫中山以全級英文文法第二名成績畢業,進入中學繼續學業。1883年年中被兄長送回家鄉,後世一部分人認為這是由於孫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1892年7月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香港大學的前身),並獲當時之香港總督羅便臣親自頒獎,間接奠下日後以香港作為革命大後方的方便之門。之後他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

1894年孫中山上書李鴻章提出多項改革建議,遭拒絕後於11月赴檀香山募款組織興中會,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口號。次年孫中山密謀在廣州發動起義未遂後被迫流亡海外。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再組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政綱,並首次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創辦了《民報》,與梁啟超、康有為等改良派激烈論戰,此後在國內組織發動多次起義均告失敗。

經歷了十次失敗之後,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日)的武昌起義終於獲得成功,各省反應熱烈,為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畫上了句點。

在南京被17省代表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月底組成臨時參議院。

然而在南方各省紛紛宣佈效忠中華民國的同時,北方的省份卻還未脫離清政府,孫中山的政府事實上沒有實權。孫中山與其他革命黨人不得不屈服於北方大軍閥袁世凱,於2月13日提出辭職。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孫中山當選理事長。1913年3月宋教仁被袁世凱暗殺,孫中山遂籌劃起兵伐袁,旋即失敗。孫中山不得不再次赴日本尋求援助。1914年他在日本建立中華革命黨,並兩次發表討袁宣言。1915年10月25日與宋慶齡在日本結婚。1917年孫中山回國並在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組織護法政府並當選為大元帥,誓師北伐。1918年被迫去職。1919年改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1920年回到廣州,次年就任非常大總統,1922年陳炯明叛變,孫中山退居上海。

1923年他回到廣州。同年12月29日孫中山接受列寧和中國共產黨的協助重建大元帥府,重組中國國民黨。次年1月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宣佈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11月應邀北上,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9歲。1929年6月1日奉安於南京中山陵。

孫中山一生為國操勞,被全球中國人尊為國父,並且是唯一一位在海峽兩岸都受到尊重的革命家。他為推翻滿清,振興中華所做的努力贏得了舉世的推崇。

不過也有部分史學家認為孫中山為建立民國所做出的努力並不足以被尊為國父。亦有人根據近年發表的史料,質疑孫中山對日本的態度。

為什麼中國人民都稱孫中山為“國父”

因為孫中山是現代中國的精神領袖和引領者

孫中山為什麼叫“國父”

孫中山,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孫中山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鬥爭傳統的影響,嚮往太平天國反清事業,自詡“洪秀全第二”。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10月10日(宣統三年)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暗中聯絡,決定當天晚上起義。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據其生前遺願,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常識人物篇。

為什麼共產黨要稱孫中山為國父?孫中山是國民黨的人啊

對於孫中山的歷史貢獻分析,主要是認為孫中山確係近代倡導共和革命,成功組織成分複雜的各種反滿勢力,並注入西方現代政治理論與憲政思想成分的領導人。

孫中山於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逝世,當時於北京中央公園社稷壇舉行公祭時,豫軍總司令樊鍾秀特致送巨型素花橫額(闊丈餘,高四、五尺),當中大書“國父”二字,他的唁電挽幛,均稱“國父”,這是孫中山在公開場合被尊稱為“國父”之始。

抗日戰爭中期的1940年3月21日,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143次會議決議:尊稱本黨總理為國父,以表尊崇。根據中常會的決議,國民政府以孫中山先生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萬世,於4月1日明令全國自是日起,尊稱總理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國父。

但是各地黨政機關、民眾團體在不同的場合無所適從,不知究竟是稱孫中山先生為總理或是國父?5月29日,國民政府又釋出明令,規定在政府機關、民眾團體應一律改稱國父,在國民黨黨內稱國父或總理均可,民間已印就之圖書文字,不必強令改易。自此之後,孫中山即在中國歷史上確立了其“國父”的地位。

汪精衛於南京建立的親日政權也尊崇孫中山,並作出了一系列規定。1941年5月29日,在汪政府的中央政治委員會第49次會議通過的,由陳公博提出的“手創中華民國之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應尊稱為中華民國國父”的議案,即屬一例,同時規定有關“公牘、教科書籍、報紙、刊物及一切文字稱述總理或孫先生時,均應改稱國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則未以官方名義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的國父為孫中山或其他任何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或中國共產黨在正式的場合或文書上提及孫中山時,通常使用的稱號是“革命的先行者”,從未稱孫中山為國父。不過,中國共產黨無論在推翻中華民國大陸政權前或後,都尊稱孫氏是“中共的老師” 和“革命的旗幟”,民間則有人沿襲民國時代稱孫中山先生為“國父”的這一做法。另外孫中山先生之夫人宋慶齡女士,因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享有較中華民國時期更崇高的地位,有時也被人進而尊稱為“國母”。

中共的[20024]號檔案,2002年11月修訂的《關於正確使用涉臺宣傳用語的意見》中,規定“對臺北“國立國父紀念館”不直接稱謂,可稱臺北中山紀念館。”另外臺灣的教育部也在2007年建議修改不適當用詞,如“國父孫中山”應該為“孫中山先生”。有些人認為是臺灣民進黨政府進行去中國化。

孫中山為什麼被人們稱為國父

您好,孫中山於1925年3月12日病逝後,當時於北京中央公園社稷壇舉行公祭時,豫軍總司令樊鍾秀特致送巨型素花橫額(闊丈餘,高四、五尺),當中大書“國父”二字,他的唁電挽幛,均稱“國父”,這是孫中山在公開場合被尊稱為“國父”之始。

抗日戰爭中期的1940年3月21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143次會議決議:尊稱本黨總理為國父,以表尊崇。根據中常會的決議,國民政府以孫中山先生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萬世,於同年4月1日明令全國自是日起,尊稱總理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國父。同年5月29日,國民政府又釋出明令,規定在政府公家機關、民眾團體應一律改稱國父,在國民黨黨內稱國父或總理均可,民間已印就之圖書文字,不必強令改易。自此之後,孫中山即在中國歷史上確立了其“國父”的地位。望您能夠滿意。

為何孫中山是國父,而不是毛澤東?

孫中山發起辛亥海命,推翻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統治,建立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新興的民主國家,實行民主制度,頒佈憲法,保障民權,這些都是孫中山的創舉。

而且“國父”這個說法大多出現在民國時期,解放以後也不這麼叫了,孫中山創立的同盟會,一手建立起中華民國,是“中華民國之父”,簡稱就是“國父”了啊……

也即是“國父”是表達民國時期人們對孫中山立下的不朽功勳的一種尊敬,是對中華民國的創立者孫中山先生的一個尊稱,這裡的“國”字面意義上說就是中華民國,當然,也可以理解為擺脫了封建王朝統治的“新中國”。

中國的國父是誰,為什麼?

孫中山

為什麼臺灣人叫孫中山國父,大陸歷史書上也寫孫中山國父?

尊稱孫中山為“國父”的由來

尊稱孫中山為“國父”,在孫中山逝世不久即逐漸成為民間的通稱。孫中山逝世後,各界送來的輓聯悼詞中,有好些尊稱孫中山為“國父”,如《民國週刊》同仁的輓聯:“國父雲亡,白叟黃童齊下淚;邦人多難,悽風慘雨浩傷情。”其後,在口頭或文字上尊稱孫中山為國父者更屢見不鮮。據查,最早在報刊上稱孫中山為“國父”的是盧紹稷在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不久寫的《東西兩國父》一文,文中說:“孫先生為三民主義而鬥。四十年如一日,幾死者十餘次,其精神毅力、功績,較之華氏有過之而無不及,戶所當然應為國父”。

國民黨自孫中山逝世後,一直將孫中山奉為導師,尊為“國父”。1929年5月,國民黨中央黨部舉行盛大的奉安大典,26日迎櫬專員林森、鄭洪年、吳鐵城所作的《國父靈櫬奉移文》、《國父靈櫬起靈告辭》中用“維國父之棄世兮……”和“於穆國父,功侔湯武”。

出於各種原因,國民黨對於尊稱孫中山為“國父”推動力度很大。雖然孫逝世後,“國父”漸成民間通稱,但國民政府還是通過法令,將“國父”稱呼固定下來,全國一體遵行。

1939年11月,在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領銜與石瑛、張知本等12人提議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吾人通令各省市,此後應尊稱總理為中華民國國父,以表崇敬”,並列舉“總理誕辰、總理忌辰、總理遺囑、總理遺像、總理遺教、總理陵墓、總理故鄉”各項名稱,應首冠以“中華民國國父”六字,其餘簡稱則敬用“國父”二字。

次年3月,國民政府中央常務委員會上作出決議:“中央以總理孫先生倡導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所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萬世,凡在國民,報本追遠,宜表尊崇,爰經常務委員會一致決議,尊稱總理為中華民國國父”,“由國民政府通令全國,一體遵行”。

國民黨頒佈法令尊孫中山為國父後,人們對具體執行中的許多問題,不知所措。為了解決好在執行中出現的問題,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祕書處又為此事發了專函。其第7573號公函稱:“案查尊稱本黨總理為國父,用表尊崇一案,前經中央常務委員會第143次會議通行遵照有案。惟各地黨政機關、民眾團體以適用場合之不同,每感無所準據,迭據呈請核示前來。爰經中央決定原則三項如左:一、在政府機關,民眾團體一律改稱國父;二、在黨內稱國父或總理均可;三、民間已印就之圖書文字不必強令改易。”

對“國父”之名的質疑

對於孫中山的“國父”尊稱,當時也並不是全部人都認可,雖然“國父”之名在1940年代後已成通稱。1948年曾有人質疑孫中山的國父地位:“敬敷先生……先生屢稱孫文為國父,弟殊不解。我知美國稱華盛頓為國父,系因其無子,國人哀之,故稱他為父,為開國先鋒也。但孫文已有子有孫,何以亦稱他為國父?若曰他是開國元勳,弟知武昌起義時,他仍在海外演說,要打倒滿清。若先生必曰他是元勳,敢問法國之開國元勳,法國人亦稱他為國父乎?以先生之大才,何患不能行其道,何必與國民黨暗送秋波?愚直之言,幸祈見諒!讀者關澤啟”。編者回應道:“泰西各邦,凡有大功於國家而為人民所敬愛感戴者,尊稱之為‘國父’。美國人稱華盛頓為‘國父’,正所以表示‘敬愛感戴’,並非‘哀其無子’。吾人稱孫中山先生為‘國父’,只是表示‘敬愛感戴’而已,絕非對國民黨暗送秋波,因孫中山先生並非國民黨所私有,而其對國家之功績,則史家早有公論也。”

國民黨敗退臺灣之後,繼續推崇孫中山,“國父”成了孫中山的代名詞。本世紀以來,隨著民進黨推行臺獨,一些人糾纏於“孫中山是不是國父”的爭論,孫中山......

相關問題答案
民國孫中山為什麼讓位?
孫中山為什麼會失敗?
孫中山為什麼娶宋慶齡?
陳粒為什麼是國民老公?
泰山為什麼是五嶽之首?
臺灣為什麼是中國的?
孫中山的屬相是什麼?
為什麼美國叫山姆大叔?
什麼是國庫集中支付?
國旗為什麼是五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