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為什麼不是中國的院士 ?

General 更新 2024-05-25

屠呦呦為什麼不是中國的院士

她也多次參加院士評選的,但最後還是沒有評選上。我個人認為,她可能更喜歡自己的科學研究,以致不介於走關係,導致沒有評選上。但諾貝爾獎證明了,只有真才實學的人才會被世界人民公認!

新當選的院士為什麼還是沒有屠呦呦

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為什麼不是院士? 2015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美國科學家William C. Campbell、日本科學家大村智。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84歲,中國籍,中共黨員,中醫研究背景,發現青蒿素,主要學術成果誕生於文革期間……這一系列的關鍵詞都無疑很有新聞性。但網友談論的最大焦點在於,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學者屠呦呦,並不是中科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的院士。 其實,在屠呦呦落選院士的背後,曾有一場學術爭議。隨著諾獎的頒發,這些學術圈裡陳年舊事很可能又被翻炒起來,引發人們的更多的討論和思考。 屠呦呦是誰?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此前媒體介紹屠呦呦的簡歷時,大多說“她自幼耳聞目睹中藥治病的奇特療效,小時候就對中藥有了深刻印象,這促使她後來去探索其中的奧祕。” 考大學時,屠呦呦選擇藥物學專業為第一志願。1951年,屠呦呦如願考入北京醫學院(後改名為北京醫科大學,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系,所選專業正是當時一般人缺乏興趣的藥學。 2009年《中國藥學60年60人》的一篇文章裡這樣介紹她大學畢業之後的經歷: 1955年,屠呦呦大學畢業,分配到衛生部直屬的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從事生藥學研究。1956年,全國掀起防治血吸蟲病的高潮 ,她對有效藥物半邊蓮進行了藥學研究;後來,又完成了品種比較複雜的中藥銀柴胡的藥學研究。 屠呦呦雖身患結核等慢性疾病,但仍堅持工作,無論到野外採集標本,還是在室內進行實驗研究,她都積極主動地完成。1958年,被評為衛生部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 1959年,屠呦呦參加衛生部舉辦的“全國第三期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系統地學習了中醫藥知識。……屠呦呦和同志們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先後發明和研製了新型青蒿素。 瘧疾神藥青蒿素 從歷史的角度看,青蒿素的發現和應用,是屠呦呦和科研組對人類的重大貢獻,因為青蒿素此後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瘧疾是危害人類最大的疾病之一,人類對付瘧疾的最有力的藥物均源於兩種植物提取物,一是法國科學家19世紀初從植物金雞納樹皮上提取出的奎寧,二是我國科學家20世紀70年代從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 今天,瘧疾仍然是危害人類最大的疾病之一,全世界每年有5億人罹患此病,100多萬人因此死亡。瘧疾對世界的危害實在太大,各地的科學家們開始致力於解開植物治瘧的祕密。1820年,法國化學家皮埃爾-約瑟夫·佩爾蒂埃和約瑟夫-布萊梅·卡旺圖合作,從金雞納樹皮中分離出抗瘧成分奎寧,但當時還不知道這種物質的化學結構。1907年,德國化學家P·拉比推匯出奎寧的化學結構式;1945年,美國化學家羅伯特·伍德沃德和其學生威廉姆·馮·多恩合作,首次人工合成了奎寧。 20世紀初,絕大多數奎寧來源於印度尼西亞種植的金雞納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奎寧供應被切斷,從而被迫開始研製奎寧的替代物或簡化化合物。1934年,德國拜耳製藥公司的漢斯·安德柴克博士研製出一個結構簡化但藥效依然很好的奎寧替代物——氯喹。 20世紀,4位科學家因與瘧疾相關的研究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以及生理學或醫學獎。但在人類進步的同時,這種疾病也在演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引發瘧疾的瘧原蟲產生了抗藥性;20世紀60年代初,瘧疾再次肆瘧東南亞,疫情難以控制。科學家們開始尋找對付這種疾病的新葯,傳統中藥青蒿脫穎而出。 1961年5月,美國派遣軍隊進駐越南,越南戰爭爆發。交戰中的美越兩軍深受......

屠呦呦為什麼當不了院士

應該是不願意跌落在這個大染缸裡面吧

據報道是好幾次都落選了的木有拉關係跟團體

單打獨鬥的絕佳成功案例

還是世界級

輝煌的呦呦

打臉啊

屠呦呦為什麼當不上中國院士

屠呦呦不會搞人際關係啊,類似的袁隆平也是個只會埋頭研究雜交水稻,不會搞人際關係的科學家,雖然袁隆平的成就超過了中國一般的兩院院士,也是至今當不了中國的兩院院士,中國現在這幾百個兩院院士幾乎沒有一個能夠像屠呦呦、袁隆平這樣做出過在國際上有影響的科學成就,卻反而能當選兩院院士,悲哀啊!

屠呦呦為什麼拿得了諾獎,卻當不了院士

屠呦呦為什麼拿得了諾獎,卻當不了院士?

我本無意湊熱鬧參與有關屠呦呦教授的討論。對於中國的院士選舉和學術評審,我過去曾作出過強烈的批評。根據現在掌握的文獻材料,我認為屠教授對青蒿素的發現有重大貢獻,是夠格當院士的,屠的落選再次說明中國的院士選舉確實荒腔走板。我由於過去同中國學術界的聯絡對屠當年的落選有一些瞭解,現在根據自己對陳年舊事的記憶提供一點背景資料供大家評論。

我個人認為,屠當時落選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屠在發現青蒿素過程中的關鍵性貢獻有一定爭議,由屠一人將此發現整碗端去確有不妥,而更要命的是屠本人自我介紹也確是言過其實。第二,屠無論在北京或各地同行中特別是當年從事青蒿素研究的同事中聲譽不高,得不到有力的支援。第三,屠試圖通過行政權力施壓受到反彈。

關於第一條,屠的貢獻似在提出乙醚提取方案並在當年的保密會議中介紹,但屠的工作據信是在被調出同事提出的乙醇提取方案的基礎上進行的,屠對分離活性單體及結構測定也可能確實沒有實質貢獻。值得注意的是,屠與協作組內其他同事之間也不是師生、指導或從屬關係,而是互相比較獨立和平等的協作關係。當時沒有PI制,屠作為政治指定的協作組長的義務和責任與今天國內外所認知的真正PI或研究組長是有些分別的。屠能不能代表協作組,應該問當時的組員。屠與研究所內其他協作組以及所外參加協作的其他人,更是相互獨立的。

儘管如此,我個人認為她對發現青蒿素還是有原創性重大貢獻的,但提出乙醇提取的原始思路、獨立分離到活性單體及測定結構的同事功勞也不在其下。在當時組織大協作的歷史背景下,協作組起到任何個人都起不到的作用。作為個人本應更加積極地肯定其他作出重大貢獻者。這方面周維善老師在2008年的訪談中就做得至少要比屠好一些。

關於第二條,我記得當時領導上是做過認真調查的,不但開會,而且私下也廣泛聽取了中醫研究院內內外外方方面面人士的意見,特別是參加協作組對內情有所瞭解的學者。但聽到的幾乎無一例外全是負面的評價,有人指其貪天之功為己有,有人指其壓制他人,有人指其愚昧和學識不足。當時領導上得出的結論是選屠作為當年協作組的代表難以服眾。從屠最近接受美方採訪時的態度和措詞,我可以理解她之所以被人詬病的部分原因。

第三條,屠找國家領導作出詳細明確和措詞嚴厲的批示,指出青蒿素的重大貢獻並明言屠應當選,結果起了反作用。歷年以來控告屠的信件和材料滿天飛,查下來還真有一些事得到證實。根據當時中國院士選舉的慣常做法,屠也就註定要落選,並非有什麼特定的權威人士一定要拉其下馬。想一想在發現HIV過程中真正作出重大貢獻的Robert Gallo,也是由於學術界對其人品和行徑略有微詞就與諾獎無緣(當然我是主張Gallo應獲諾獎的),所以屠有此遭遇也就不足為奇了。

科學家活在同行的心目中,沒有任何獎項比同行心中的形象更重要。一個科學家如果只說自己如何偉大而別人如何渺小,是很難贏得同行尊重的。現在有些人大造輿論,發動新的造神運動,將屠當成新的偶像來崇拜,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其實並不公正。中外學術界都沒有人否定發現青蒿素的價值和意義,但中國學術界對屠的認受程度普遍較低,應該是有其原因的。屠在真正同行中的形象並不會因為得獎或某些人的炒作而完全改變。

由屠的落選可以看到,中國院士選舉的一個弊端就是過於注重學術貢獻以外的問題,有時達到吹毛求疵的地步。如何將焦點放在學術成就方面,將之作為壓倒性的評選標準,應是兩院今後的努力方向。人無完人,評院士主要應該評正面的貢獻,不應扒糞和揪小辮。評院士的標準不應隨心所欲,而要儘量客觀。強調學風是對的,但抓......

《自然地理》屠呦呦不是“兩院院士”,為什麼還能獲

不是中國院士的科學家很多,也許人家恥於與技術官僚為伍。

青蒿素是屠呦呦獲獎的最大原因,首先是她獲得了諾貝爾獎,國內反毛技術官僚才不得不給她一些榮譽,否則“友邦驚詫莫名”有礙官僚院之觀瞻。相比官僚院院士和諾貝爾相比,挽救無數人生命的獎盃何其豐厚!

屠呦呦不是兩院院士,為啥還能獲取諾貝爾獎?

在學術圈內,屠呦呦是否可以作為青蒿素髮現的代表人物仍有很大爭議。比如屠呦呦名為組長,但在工作中是否是研究小組的PI(Principal Investigator)?她是否霸佔組內成員及其他合作者的功勞?是否故意抹殺競爭對手的成就?……因為這些爭議,在評選院士過程中,屠呦呦在學術同行中聲譽不高屢被舉報。有人說她之所以沒有被評為院士,很大程度上就是性格所累……   不過也有人認為,青蒿素的發現應該歸於屠呦呦的。借用北大教授饒毅的話:1、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對於發現青蒿的抗瘧作用和進一步研究青蒿都很關鍵;2、具體分離純化青蒿素的鐘裕容,是屠呦呦研究小組的成員;3、其他提取到青蒿素的小組是在會議上得知屠呦呦小組發現青蒿粗提物高效抗瘧作用以後進行的,獲得純化分子也晚於鍾裕容,所以,青蒿素的發現被歸功於屠呦呦。

“三無”屠呦呦為什麼當年落選院士

這是因為中國是一個人人不講誠信、不遵守規則,每一箇中國人都是抱著想要我承認你的成果,你必須讓我得到相應的好處,否則,我就永遠守口如瓶地封殺你的成果的態度。因此,想要自己的科研成果獲得中國本國人的承認,必須花費大量的精力去把方方面面的關係擺平,否則,就沒有一箇中國人會如實承認你的成果的社會。西方國家非常常見的:大家看見一個陌生人發表的一個科學新見解,先立即公開承認這個陌生人提出的見解是一個偉大的科學新發現,並興奮地到處宣揚,然後才互相打聽這個人是誰的事例,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一個!每一箇中國人看到一個陌生人發表的有價值的科學新見解,必定會先想盡辦法查詢、打聽這個陌生人的身份,以方便自己做出對人不對事的虛假的評論,特別是在網際網路上各種科學論壇上,中國人對陌生人發表的各種科學見解,一律是像淘寶上買家的差評,還要對對方進行各種惡毒的人身攻擊,為了方便貶低、否定陌生人的科學成果,還“發明”出了民科、官科的說法,這樣當有一個陌生人在網上發表一個有科學根據的新見解時,別的中國人就會提醒大家說這是民科的說法,別的中國人看見後就立即心知肚明地對這個陌生人提出的這個有價值的科學新見解守口如瓶的封殺了。而西方國家的人為無論在網際網路上,還是在現實生活中都絕對不會有說某一個人是民科的說法,西方國家的人在評論科學問題時都是非常簡單的,就是根據這個陌生人提出的科學新見解有沒有科學根據,來確定這個新見解是不是偉大的科學新發現,而且,絕對不會有人對陌生人提出了一個錯誤的科學新見解而對這個陌生人進行任何人身攻擊!

實際上,不只是屠呦呦由於只會埋頭搞科研,不會搞人際關係而無法當選兩院院士,另一個有重大的科研成果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同樣因為不會搞人際關係而無法當選兩院院士!還有中國業餘科學愛好者陸家羲的成果,在中國本國他宣傳了幾十年也得不到一箇中國人的承認,而他把論文寄給一個外國人,外國人看了後立即公開承認陸家羲的成果是非常偉大的,這樣所有的中國人才被迫承認了有陸家羲的成果,但是為了繼續封殺陸家羲的成果,所有的中國人都不約而同地在討論陸家羲的成果時,不提及陸家羲這個人,開陸家羲的成果研討會時不邀請陸家羲本人來開會,後來在誠實的西方國家的人的要求下,中國人才不得不邀請陸家羲本人來參加研討會,這樣,陸家羲的成果才真正出口轉內銷獲得中國本國人的承認。

科學王屠呦呦為什麼評不上院士

只能說中國評院士的規則和諾獎的評選辦法有很大的差別

人民網:屠呦呦為什麼落選院士

聽說過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嗎,這個情況類似。

青蒿素的提取和發現,確實是團隊的功勞,其中最主要的有四個人,但是,院士名額只有一個(對這四個人而言),所以,中間的過程和結果你應該不難想象——大家都選不成。

相關問題答案
塔利班為什麼不惹中國?
為什麼我是中國人?
麥當娜為什麼不來中國?
日本為什麼不怕中國?
安慶為什麼不是省會?
我為什麼不是基督徒?
牛奶為什麼不是溶液?
任正非為什麼不是首富?
人為什麼不是分解者?
生鐵為什麼不是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