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 ?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說的是"送給別人一條魚能解他一時之飢,卻不能解長久之飢,如果想讓他永遠有魚吃,不如教會他捕魚的方法",有魚吃是目的,會釣魚是手段。這句話說明。要想幫助他人解決難題。還不如傳授給他人解決難題的方法。

談談“教什麼永遠比怎麼教更重要”的看法

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同樣的教學時間為什麼有的教師課堂效率高,有的教師課堂效率就低呢?同樣的學科而不同教師的成績怎麼就相差那麼大呢?這就是“教”的問題。事實證明在教學中一味地使用講授法,學生參與的少、體會的少或者自己的見解不能得到正視等等,就會造成學生掌握知識困難或不紮實。這就是“怎麼教”原因造成的。其實教師“怎麼教”還可以理解為學生“怎麼學”,二者是緊密聯絡、相互作用的,教學是師生相互活動的過程,即“教學過程”。

例如,教學一年級上冊《認位置》。一年級學生辨別左右的時候,大多數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斷,這是學生年齡、心理髮展特徵的表現。根據我平時的教學的經驗,在這裡有個朝向的問題,大家知道,左右是相對的,我的左不一定就是你的左,兩個人同向的時候,左右相同,相對的時候左右相反。所以,在平時試卷中,會出現一些判斷左右方向的圖片,有老師和一些家長因為這個問題問我怎樣做,我告訴他們,在這裡,我們要一切以學生本身角度為準。這就是教學方法,即“怎麼教”的問題,顯然如果只重視“教什麼”的層面是不夠的,要教會學生怎麼學,怎麼用。

《標準》中明確設立了四個目標領域: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又如,在學習圓的面積和圓柱的體積時,結合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使學生人人動手,人人操作,通過自己擺一擺、拼一拼、量一量的活動去發現規律,通過手、腦、口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不但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學以致用,有很大益處。把教師枯燥的講述或是簡單地演示,轉化為學生的親身體驗,學生真正動手去操作,有利於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有助於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這就明顯地體現了“怎麼教”的重要性。

以上舉的兩例都是“空間與圖形”的例子,《標準》中“空間與圖形”強調不僅要著眼於學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幾何知識,而且強調要使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情感。《標準》提倡以“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現內容,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和“再創造”的過程,不採用“公理、定義—定理、性質——例題—習題”的結構形式。這也指出了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的重要性。

其實“談談教什麼永遠比怎麼教更重要”的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比如在以上兩例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了解該小節內容在本冊、本年級或整個小學數學體系中佔什麼位置,應該教會學生哪些知識,該節知識在數學體系中起什麼作用,這對下一步考慮“怎麼教”起到了鋪墊和引領作用,不熟悉“教什麼”,何談“怎麼教”?比如,第一例中,學習一年級上冊的《認位置》,教師要明白本單元教學簡單的方位知識,使學生能夠分辨自己的前後、上下、左右,並會應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間的相對位置等等。要知道本節知識在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體系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讀書筆記:張齊華《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

讀書筆記:張齊華《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

小學數學小兒科,大學問!——張景中

一、《交換律》課後反思

舉例來發現加法和乘法的交換律,這屬於不完全歸納法。教學目標定位不只是掌握數學事實,還要體會不完全歸納法的出結論的過程,即數學探索。

二、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

要給孩子一杯水,我就得準備好一桶水。(你是否具有一桶水的能力,還是你只是比你的學生快了一課時?)

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這是為什麼?(本位性知識)

答:驗證思路:把圓錐沿高分成n等分,每份是圓柱,最後利用極限思想整合公式,得出圓錐是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忽略事物的自然屬性,重視它的數學屬性。

(一)認識1—5

案例1:

師:數一數,這裡有幾頭犀牛?

師:生活中什麼地方也有2呢?

……

小結:生活中這麼多地方有2啊。這些啊都可以用數字2來表示。

案例2:

師:這裡的犀牛有的大,有的小,你們覺得還能用2來表示嗎?

生:大小沒關係,只要是兩隻,都可以用2表示。

【經過抽象思維概括出來的2,它的意義會更加深刻。數學課堂的特有魅力是讓學生經歷抽象思維的過程,感知獲得抽象思維的方法。】

(二)關於《位置》的教學:

可以把位置定位於座標思想,位置的教學有一維的(第幾個)、二維的(第幾行第幾排)、三維的

(三)《平均數》:

移多補少,求和再平均是算平均數的方法。平均數的內涵是什麼?是一組資料的代表數。

案例:

師:五個組進行套圈比賽。第一組是一個人:“我套中6個”。

如果你是評委,你會在第一個代表隊的記分牌上寫幾?

第二組兩個人,6個、4個。

師:我也贊成用6代表,只是不知道第一組有沒有意見。

生:5是最能代表他們水平的,一個高一點,一個低一點,5是最有代表性。

第三組:4、5、6

第四組:4、5、9

……教授求平均數的方法

談談對“教什麼永遠比怎麼教更重要”看法

教什麼是教學的目的,而怎麼教是教學的方法,目的永遠比方法重要

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小學語文論文

要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切實可行的課題。畢業論文的寫作是一種創造性勞動,不但要有考生個人的見解和主張,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客觀條件。由於考生個人的主觀、客觀條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選題時,還應結合自己的特長、興趣及所具備的客觀條件來選題。具體地說,考生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綜合考慮。首先,要有充足的資料來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缺少資料的情況下,是很難寫出高質量的論文的。選擇一個具有豐富資料來源的課題,對課題深入研究與開展很有幫助。其次,要有濃厚的研究興趣,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可以激發自己研究的熱情,調動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以專心、細心、恆心和耐心的積極心態去完成。最後,要能結合發揮自己的業務專長,每個考生無論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業務專長,選擇那些能結合自己工作、發揮自己業務專長的課題,對順利完成課題的研究大有益處。

素質提高全員培訓 數學作業談談教什麼永遠比怎麼教更重要

學生就像一個嶄新的作業本,老師寫什麼,上面就有什麼,因此教什麼很重要。

淺談“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

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同樣的教學時間為什麼有的教師課堂效率高,有的教師課堂效率就低呢?同樣的學科而不同教師的成績怎麼就相差那麼大呢?這就是“教”的問題。事實證明在教學中一味地使用講授法,學生參與的少、體會的少或者自己的見解不能得到正視等等,就會造成學生掌握知識困難或不紮實。這就是“怎麼教”原因造成的。其實教師“怎麼教”還可以理解為學生“怎麼學”,二者是緊密聯絡、相互作用的,教學是師生相互活動的過程,即“教學過程”。

例如,教學一年級上冊《認位置》。一年級學生辨別左右的時候,大多數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斷,這是學生年齡、心理髮展特徵的表現。根據我平時的教學的經驗,在這裡有個朝向的問題,大家知道,左右是相對的,我的左不一定就是你的左,兩個人同向的時候,左右相同,相對的時候左右相反。所以,在平時試卷中,會出現一些判斷左右方向的圖片,有老師和一些家長因為這個問題問我怎樣做,我告訴他們,在這裡,我們要一切以學生本身角度為準。這就是教學方法,即“怎麼教”的問題,顯然如果只重視“教什麼”的層面是不夠的,要教會學生怎麼學,怎麼用。

《標準》中明確設立了四個目標領域: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又如,在學習圓的面積和圓柱的體積時,結合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使學生人人動手,人人操作,通過自己擺一擺、拼一拼、量一量的活動去發現規律,通過手、腦、口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不但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學以致用,有很大益處。把教師枯燥的講述或是簡單地演示,轉化為學生的親身體驗,學生真正動手去操作,有利於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有助於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這就明顯地體現了“怎麼教”的重要性。

以上舉的兩例都是“空間與圖形”的例子,《標準》中“空間與圖形”強調不僅要著眼於學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幾何知識,而且強調要使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情感。《標準》提倡以“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現內容,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和“再創造”的過程,不採用“公理、定義—定理、性質——例題—習題”的結構形式。這也指出了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的重要性。

其實“談談教什麼永遠比怎麼教更重要”的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比如在以上兩例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了解該小節內容在本冊、本年級或整個小學數學體系中佔什麼位置,應該教會學生哪些知識,該節知識在數學體系中起什麼作用,這對下一步考慮“怎麼教”起到了鋪墊和引領作用,不熟悉“教什麼”,何談“怎麼教”?比如,第一例中,學習一年級上冊的《認位置》,教師要明白本單元教學簡單的方位知識,使學生能夠分辨自己的前後、上下、左右,並會應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間的相對位置等等。要知道本節知識在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體系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林金炎

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同樣的教學時間為什麼有的教師課堂效率高,有的教師課堂效率就低呢?同樣的學科而不同教師的成績怎麼就相差那麼大呢?這就是“教”的問題。事實證明在教學中一味地使用講授法,學生參與的少、體會的少或者自己的見解不能得到正視等等,就會造成學生掌握知識困難或不紮實。這就是“怎麼教”原因造成的。其實教師“怎麼教”還可以理解為學生“怎麼學”,二者是緊密聯絡、相互作用的,教學是師生相互活動的過程,即“教學過程”。

例如,教學一年級上冊《認位置》。一年級學生辨別左右的時候,大多數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斷,這是學生年齡、心理髮展特徵的表現。根據我平時的教學的經驗,在這裡有個朝向的問題,大家知道,左右是相對的,我的左不一定就是你的左,兩個人同向的時候,左右相同,相對的時候左右相反。所以,在平時試卷中,會出現一些判斷左右方向的圖片,有老師和一些家長因為這個問題問我怎樣做,我告訴他們,在這裡,我們要一切以學生本身角度為準。這就是教學方法,即“怎麼教”的問題,顯然如果只重視“教什麼”的層面是不夠的,要教會學生怎麼學,怎麼用。

《標準》中明確設立了四個目標領域: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又如,在學習圓的面積和圓柱的體積時,結合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使學生人人動手,人人操作,通過自己擺一擺、拼一拼、量一量的活動去發現規律,通過手、腦、口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不但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學以致用,有很大益處。把教師枯燥的講述或是簡單地演示,轉化為學生的親身體驗,學生真正動手去操作,有利於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有助於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這就明顯地體現了“怎麼教”的重要性。

以上舉的兩例都是“空間與圖形”的例子,《標準》中“空間與圖形”強調不僅要著眼於學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幾何知識,而且強調要使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情感。《標準》提倡以“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現內容,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和“再創造”的過程,不採用“公理、定義—定理、性質——例題—習題”的結構形式。這也指出了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的重要性。

其實“談談教什麼永遠比怎麼教更重要”的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比如在以上兩例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了解該小節內容在本冊、本年級或整個小學數學體系中佔什麼位置,應該教會學生哪些知識,該節知識在數學體系中起什麼作用,這對下一步考慮“怎麼教”起到了鋪墊和引領作用,不熟悉“教什麼”,何談“怎麼教”?比如,第一例中,學習一年級上冊的《認位置》,教師要明白本單元教學簡單的方位知識,使學生能夠分辨自己的前後、上下、左右,並會應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間的相對位置等等。要知道本節知識在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體系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有人說語文課堂教學中怎麼教很重要,有人說課堂中教什麼更重要,談談你的看法

兩者都很重要,教什麼體現出丁師對教材理解的程度,教師不知道教什麼,學生就學不到什麼,怎麼教也很重要,教師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不買賬,那麼,教什麼也是白教。

在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中,是教什麼重要還是怎麼教重要?為什麼

在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中,教比教什麼重要。因為教是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學生只有掌握這些,才能舉一反三。而教什麼是課本內容,如果單一地為了教內容而教,會讓學生思想僵化,不靈活,視野窄狹。所以教比教什麼重要。

相關問題答案
駕駛教練英語怎麼說?
請多指教用日語怎麼說?
幼兒園教案總結怎麼寫?
一對一教學計劃怎麼寫?
高校教學大綱怎麼寫?
環球教育雅思怎麼樣?
試講教學過程怎麼寫?
幼兒教學特色怎麼寫?
幼兒教師論文怎麼寫?
教聊微信怎麼找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