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中視場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光學系統中什麼是單視場,什麼是雙視場啊,有什麼不同麼?

視場代表能夠觀察到的最大範圍,通常以角度來表示,視場越大, 觀測範圉越大。例如有些攝像頭的視場是50度,而有些是58度,後者相比前者在同等距離的情況下就能拍攝到更大的景物範圍。目前一般的攝像頭的視解均在52度左右,更有甚者可達180度、360度(攝像頭底座固定,鏡頭可以作一週旋轉)。

一個光學系統在視場中心是否會有彗差像散

在理想情況下,中心視場是不會出現彗差或象散的,因為彗差和象散屬於軸外點像差,中心視場一般就是沿光軸方向的視場,所以不會有彗差或象散;

但是在實際光學加工和裝調過程中,光學鏡片在加工過程中不能保證光軸一致,本身會存在偏心和傾斜;在裝調過程中,也會引入元件之間的偏心和傾斜,所以在中心視場可能會有彗差和象散- -醬紫回答,你可滿意?

簡述和光學系統的視場有關的像差的種類

你問題問的很模糊,能簡潔一點嗎,就是你想知道什麼?

孔徑光闌 視場光闌 之間有什麼聯繫? 如何確定一個光學系統的視場光闌?

根據提問,首先要先明確兩個光闌的定義:

孔徑光闌——在光學系統中,描述成像光束大小的參量為孔徑,當物體在有限遠時其孔徑的大小用孔徑角U表示,若物體在無限遠時孔徑的大小用孔徑高度h來加以表示。我們稱光學系統中限制軸上物電成像光束大小的光闌為孔徑光闌,該光闌實際上限制的是成像光束立體角的大小。如果在子午面內(軸外點與光軸所構成的平面)進行分析,孔徑光闌決定了軸上點發出的最大孔徑角U的大小,例如,人眼的瞳孔就是孔徑光闌。

視場光闌——視場通常描述的是成像光學系統物、像平面上(或物、像空間中)成像範圍。在光學系統中一般將安置在物平面或者像平面上用以限制成像範圍的光闌成為視場光闌,它可能是光學系統中的某個或者某組透鏡邊框,也可能是專設的光孔。例如,測量顯微鏡的分劃板、照相機的底片邊框都起到視場光闌的作用,其形狀多為圓形、矩形或方形。

那麼孔徑光闌和視場光闌的比較和聯繫為:

1、孔徑光闌限制成像光束的孔徑,即決定成像的照度、分辨率;

2、視場光闌決定視場,及物體成像的範圍;

3、孔徑光闌縮小時,每一物點成像光束孔徑角變小,像面照度減小,但成像範圍不變;

4、視場光闌縮小時,成像範圍變小,但成像物點的孔徑角變小,及像的照度不變。

如何判定視場光闌:

假設入瞳為無限小,則判斷光學系統的視場光闌的方法為,將光學系統中所有的光學元件的通光孔徑(鏡框)分別通過其前面的鏡組成像到整個系統的物空間,根據各像的位置和大小求出對入瞳中心的張角,張角最小的像即為光學系統的入射窗,與入射窗相共軛的元件(或鏡框)即為視場光闌。

孔徑和視場的區別

視場是鏡頭正常工作的範圍,而徑是指鏡頭能通過光線的口徑。

視場:看到的範圍。

孔徑:孔(筒)的直徑

光學系統中,有效控制成像光束光能量者,稱為孔徑光闌。那麼,怎樣判斷那個光孔是孔徑光闌呢?這必須在同一空間才能正確判斷。將所有的光孔成像到第一個光孔的物空間,對軸上物點張角最小的那個光孔“像”所共軛的光孔就是孔徑光闌,這個光孔“像”叫入射光瞳,這個張角叫物方孔徑角。也可以把所有的光孔成像到最後一個光孔的像空間,對軸上像點張角最小的那個光孔“像”所共軛的光孔就是孔徑光闌,這個光孔“像”叫出射光瞳,這個張角叫像方孔徑角。

視場(Field of view)是指在一定的距離內觀察到的範圍的大小。視場越大,觀測的範圍就越寬廣越舒適,視場一般用千米處視界(可觀測的寬度)和換算成角度(angle of view)來表示,常見的有三種表示方法:一是直接用角度,如angle of view:9°;二是千米處的可視範圍,如Field of view:158m/1000m;三是千碼處英尺,實際上和第二種差不多,如Field of vies:288ft/1000y.一般來講,口徑越大,倍率越低,視場就越大,但目鏡組的設計也很關鍵。

一般在望遠鏡的鏡體上您會看見7°,8°……這樣的數字,這表示這個望遠鏡所能觀測的角度視場。當您知道了角視場,想得出線視場,用角視場乘以52.5,而實際上1°=52.365英尺@1000碼。

線視場=角視場 X 52.5

視場越大,您所看到的成像區域就越廣

一個光學系統在視場中心是否會有慧差和像散

理論上,近軸光線是沒有各種像差的。所以,視場中心不會有慧差和像散,只有軸外光線才有。

相關問題答案
光學中視場是什麼?
光學中色度是什麼意思?
數學中合算是什麼意思?
數學中樣本是什麼?
小學中心句是什麼意思?
化學中純度是什麼意思?
哲學中矛盾是什麼意思?
醫學中靶點是什麼意思?
數學中倒角是什麼意思?
化學中脫脂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