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許姓的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歷史上許姓的有哪些名人

許由:許姓的始祖。堯舜時代的賢人。帝堯在位的時候,他率領許姓部落活動在今天潁水流域的登封、許昌、禹州、汝州、長葛、鄢陵一帶,這一帶後來便成了許國的封地,他從而也成為許姓的始祖。

據說帝堯曾多次向他請教,後來想把君位傳給他,遭到了他的嚴詞拒絕。他逃到了登封的箕山隱居起來,再也不願意與世俗社會交往。帝堯派人找到了他,想請他出任九州長官,他跑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願意聽這種話。許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節操贏得了後世的尊敬,從而被奉為隱士的鼻祖。戰國時代的思想家荀子就曾稱讚說:“許由善卷,重義輕利行顯明。” 許衡:許衡生於金衛紹王大安元年(宋寧宗嘉定二年、元太祖四年)四月初三,即公元1209年5月8日,卒於至元十八年三月初三,即公元1281年3月23日,字仲平,學者稱之魯齋先生,祖籍懷洲河內李封(今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李封村)人。他是中國十三世紀傑出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和天文學家(陳正夫、何植靖著《許衡評傳》)。

贊助廣告

據《元史》,《許文正公世家譜》,《元朝名臣事略》,《元文類》,《蒙兀兒史記》以及《辭源》,《辭海》,《中國人名大辭典·歷史人物卷》等記載,許衡年幼時即勤奮好學,聞人有書既前往觀之,及長,凡經傳、子史、禮樂、星曆、兵刑、食貨之類,靡不精研,後與姚樞、竇默等講程朱理學,慨然以道為己任;元世祖忽必烈為親王時任京兆提學,於關中大興學校;世祖即位後,任中書省議事、中書左丞,與劉秉中等定朝儀官制,籌劃立國規模,上書言立國必行漢法;犯顏諫諍,剛毅不屈,有元代的“魏徵”之稱;主持元初國學,任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培育人才,善教,眾多弟子如姚遂、耶律有尚等皆學有成就;對漢蒙文化交流,程朱理學傳播和朱陸合流有較大影響;晚年領太史院事,與王恂、郭守敬、楊恭懿等改定曆法,主編《授時歷》,製作新儀象圭表等;治家嚴謹,教子有方,其子孫皆學有所成,第四子師敬先後三居相位,階光祿大夫,為元仁宗推行科舉制度及使天災頻生的泰定時期呈現治平的盛世,起了較大作用。許衡對政治、哲學、文化、教育、天文曆法、文學、歷史、醫學、周易等均有研究與著述,諡文正,封魏國公,著有《魯齋集》,《魯齋心法》,《讀易私言》等,經後世多次修訂編輯再版並易名為《魯齋遺書》、《魯齋全書》,《許文正公遺書》等並收入《四庫全書》。

贊助廣告

許劭:三國魏大名士。好評論人物,每月更換一名,時稱汝南“月旦評”。曾評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句話幾乎稱為曹操一生的定論,“一代奸雄”也成了曹操的代名詞。

許渾:唐代詩人。其詩作中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句為世人傳唱。

許夫人:元初畲民起義女英雄。1278年,她聯合黃華起義。當時,元軍已入福建,宋臣蒲壽庚降元。抗元將領張世傑轉戰至閩西南,在她的支援下,討伐蒲壽庚及元軍,屢次獲勝。

許道寧:宋代畫家。以擅寫林木、平遠、野水三景聞名。張士遜曾贈詩有“李成謝世范寬死,惟有長安許道寧”之句,以贊其作。

許敬宗:唐初為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助武后逐褚遂良,逼殺長孫無忌、上官儀等。

許 行:最早出現於史籍的許姓著名人物,是戰國時楚國人,主張“賢者與民耕而食,饔飧(自理炊事)而治”,反映了古代社會中農民的一種理想,有學生數十人。

許諸:萬歲亭侯,遷武衛將軍 故號曰虎痴

許楊:西漢末年著名的水利專家,曾修復鴻隙坡。

許仕龍:筆名朗朗的清風,雅稱白龍,暱稱清風。1991年生於廣州。現就讀於廣州市財經職業高階中學。長於詩詞文歌、善於唱誦書棋。浪漫主義詩人、90後新秀作者、優秀朗誦者、演講者、攝影師、優秀網路寫手、80後90後聯合發展促進會主......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許的名人?

許行:戰國時楚國人,農家著名代表。

許楊:西漢末著名經學家、文字學家,有“五經無雙許叔重”之稱,著《說文解字》。

許衡:宋元之際著名的理學家、能臣,管至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石酸,有《魯齋遺書》傳世。

許廣平:魯迅夫人,生前出版過四本書《欣慰的紀念》、《關於魯迅的生平》、《魯迅回憶錄》和《遭難前後》。

許地山:現代作家、學者,筆名落花生,著有散文名篇《落花生》,散文集《空山靈雨》等。

許世友:革命家、軍事家,一代名將。

許勝發:臺灣實業家,發起併成立了世界許氏宗親總會,任理事長。

許智明:香港國際投資商會會長,全國政協委員,被評為全國十大扶貧狀元。

許芥昱:美國學者、作家。

許晴: 著名演員、藝術家。

古代許姓名人有那些多

戰國 許行

約前372-289

楚國 最早出現於史籍的許姓著名人物

西漢 許平君

前88-前71

昌邑(今山東)

皇后,漢宣帝劉詢結髮夫妻,漢元帝母,被毒死。

許娥

?-前8 昌邑 漢成帝皇后,許平君的侄女,被逼服毒自殺。

許揚

不詳 不詳 水利專家,曾修復鴻隙坡。

東漢 許慎

約58-147 汝南 經學家、文字學家,著《說文解字》。

三國魏

許劭

約150-約195

汝南

名士。好評論人物,每月更換一名,時稱汝南"月旦評"

許褚

不詳 毫州 萬歲亭侯,遷武衛將軍故號曰虎痴

許攸

?~204

南陽

本為袁紹帳下謀士,官渡之戰時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

許敬宗

592-672

杭州 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

許天正

649-718

豫州汝陽

漳州第一任別駕,官至泉漳團練使兼翊府記室

許渾

不詳 潤州 詩人。其詩作中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句為世人傳唱。

北宋

許申

不詳 海陽縣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狀元,潮州八賢之一。著《高陽集》

許道寧

不詳 長安 畫家。以擅寫林木、平遠、野水三景聞名。

許衡

1209~1281

懷洲河內

中國十三世紀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和天文學家

南宋 許夫人

1252-1282

莆田

元初畲民起義女英雄。

元朝 許有壬 1286-1364 湯陰

政治家。歷官七朝,官至中書參知政事、集賢殿大學士

明朝

許天賜 不詳 閩縣 弘治年間進士,為官剛直不阿,著有《黃門集》

許孚遠

1535-1604 浙江德清 官至南京兵部左侍郎,著有《敬和堂集》。

許自昌

1578-1623 吳縣

好奇文異書,作傳奇《水滸記》、《靈犀佩》等

許國 1527年-1596 歙縣 明代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清朝

許維新

1551-1628

山東聊城

文章高古,力尤工書。

許伯政 1700~1784

湖南巴陵

歷擢山東道監察御史。

許鴻磐

不詳 山東濟寧 歷任安徽同知、泗州知州,有《方輿考證》等。

許宗揚

不詳 廣西

太平軍將領。隨韋昌輝殺楊秀清,後不詳

許景澄

1845-1900 浙江嘉興

出使法、德、意、奧、荷等,後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

許德珩

1890-1990

臺灣

實業家,世界許氏宗親總會發起者、理事長

許雪秋

1875-1912 廣東海陽 近代民主革命者,曾任職中華革命軍東江都督...餘下全文>>

許姓的歷史名人和現代名人有哪些

許行:戰國時楚國人,農家著名代表。

許楊:西漢末著名經學家、文字學家,有“五經無雙許叔重”之稱,著《說文解字》。

許衡:宋元之際著名的理學家、能臣,管至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石酸,有《魯齋遺書》傳世。

許廣平:魯迅夫人,生前出版過四本書《欣慰的紀念》、《關於魯迅的生平》、《魯迅回憶錄》和《遭難前後》。

許地山:現代作家、學者,筆名落花生,著有散文名篇《落花生》,散文集《空山靈雨》等。

許世友:革命家、軍事家,一代名將。

許勝發:臺灣實業家,發起併成立了世界許氏宗親總會,任理事長。

許智明:香港國際投資商會會長,全國政協委員,被評為全國十大扶貧狀元。

許芥昱:美國學者、作家。

許晴: 著名演員、藝術家。

歷史上姓許的名人有哪些

許巍,許志安,許晴,許茹芸,許戈輝,許冠傑,許冠文,許冠英,許紹洋,許飛,許慧欣,許美靜,許昱華,許海峰,許地山,許紹雄

許智巨集:北京大學現任校長

許 行:最早出現於史籍的許姓著名人物,是戰國時楚國人,主張"賢者與民耕而食,

饔飧(自理炊事)而治",反映了古代社會中農民的一種理想,有學生數十

人。

許 衡:元朝理學家。元世祖即位後,與劉秉忠等定朝儀官制,為元統治者策劃"立國

規模"。與劉因、吳澄並稱為元朝三大理學家。

許劭:三國魏大名士。好評論人物,每月更換一名,時稱汝南"月旦評"。曾評曹操

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句話幾乎稱為曹操一生的定論,"一代奸

雄"也成了曹操的代名詞。

許 渾:唐代詩人。其詩作中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句為世人傳唱。

許夫人:元初畲民起義女英雄。1278年,她聯合黃華起義。當時,元軍已入福建,宋

臣蒲壽庚降元。抗元將領張世傑轉戰至閩西南,在她的支援下,討伐蒲壽庚

及元軍,屢次獲勝。

許道寧:宋代畫家。以擅寫林木、平遠、野水三景聞名。張士遜曾贈詩有"李成謝世

范寬死,惟有長安許道寧"之句,以贊其作。

許敬宗:唐初為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助武后逐褚遂良,逼殺長孫無忌、上官儀等。

姓許的名人、歷史上的

諸侯國許國雖然國力薄弱,但歷史上許代的業績卻不弱,名人輩出

戰國時農學派的代表人物許行,是最早出現於史籍的許姓著名人物,楚國人,有學生數十人,他主張“賢者與民耕而食,饔飧而治”,即人人都必須勞動,反映古代社會中農民的一種理想;東漢有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說文解字》就是出自他手,集古文經學訓詁之大成;許劭,評論家,喜評論人物,曾評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後人多沿襲此評論;三國時有魏將許褚,曾為魏國立下不少戰功,以勇力知名;西晉有道士許遜,宋時被封為“神工妙濟真君”,人稱許真君;唐時詩人許渾,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佳句傳世;睢陽太守許遠,在安祿山攻城時堅守數日,留下美名;北宋畫家許道寧,以擅長畫林木、山水聞名;元朝三大理學家許衡,有《魯齋遺書》傳世;及清末反覆古的學者許楣,外交官許景澄等,亦是許氏中的佼佼俊傑

古代名人有誰姓許

兩漢時期許姓名人

許平君: 漢宣帝皇后,追封為“恭哀皇后”為漢元帝生身母親。

許娥 : 漢成帝皇后。

許瘈:【西漢】許瘈公,宋子侯,漢高祖功臣,用趙右林將,初擊定諸侯,受封五百三十戶,卒諡惠,子留,孫九( 坐罪免 ),曾孫乃( 四世復家 )。

許盎:【西漢】許盎公,柏至侯,漢高祖功臣,以駢鄰,從起昌邑,說衛入漢,以中尉擊項籍,受封千戶,卒諡靖。子祿,孫昌,曾孫福( 坐奸論鬼薪 ),玄孫建( 六世復家 )。

許猜:【西漢】許猜公,封嚴侯,漢高祖功臣,以楚將降,從起臨濟。以郎中擊項羽,陳豨,受封六百戶,卒諡敬。生子恢,恢公子則,孫周,曾孫廣宗( 坐酣金兔 )玄孫任壽,( 六世復家 ) 許昌:【西漢】許昌公,盎之孫,漢高祖功臣,列為?至侯,武帝建元二年壬寅( 公元前一三九年 )繼嬰蚡為相,六年丙午( 公元前一三五年 )寶太后崩,與御史莊青翟,同坐喪事不辦免,以蚡代卒諡哀侯。

許廣漢:【西漢】廣漢公,昌邑人,少為昌邑王郎,從武帝上甘泉,誤取郎它鞍以被其馬,詔下蠶室。後為宦者丞,又以罪論鬼薪,翰掖庭,後為暴室嗇夫。時宜帝養於掖庭,號皇曾孫,廣漢以女妻之。及即位,以皇太子外祖父,受封為昌成君,侯五千六百戶,卒諡戴,亡後。生三子:長奚之、次玄之、三京之。

許舜:【西漢】許舜公,博望侯,為廣漢之次弟,延壽之兄,封博望侯,以皇太子樂衛尉,有舊恩,侯一千五百戶。生三子:長孚榮、次孚華、三孚貴。

許延壽:【西漢】延壽公,樂成侯,為廣漢與許舜之三弟,以皇太子外祖父同產弟,而受封為樂成侯,有舊恩,一千五百戶,擢大司馬車騎將軍輔政。元帝即位,復封延壽四子伯嘉為平恩侯,率戴侯後,亦為大司馬車騎將軍。生五子:長伯阜、次伯臬、三伯準、四伯嘉、五伯謨。

許熒:【西漢】,字元亮,諡武靖,河南中州人西漢武帝元狩三年辛酉( 公元前一二○年 )時,朝為左翊將軍,駐師於郡( 泉州 )之西南百里境上,世傳其址為營城( 蓋?與營同音 ),按營城,又名營城巷,( 即今之城西鎮小西門 )以便宜排程,鎮守十年,至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庚午( 浮元前111年 )南越平,以反覆叛為邊患,復蒙敕旨永鎮斯土,銅符虎節,兵衛森嚴,以久戍,爰卜居於五爐山下( 即是今縣城之葫蘆山 )遂家焉。

許坤明,妣白氏,分居安溪官橋,為官橋東霖始祖。

許宗緒,生於元大德癸丑年,生二子:長衝、次漢,早亡。宗統生子闕,傳四世孫許閃,字大成,諡基先,遷居仙地鄉西庚開基,為龍門仙地西庚始祖。

許商:【西漢】字建夏,世居高陽,( 一說長安人 )。從周堪授尚書,通大義,得淵微,為孔氏之學號,善為算,著五行論,歷位至九卿,號其門人沛唐林子高為德行,平陵吳章偉君為言語,重泉王吉為政事,齊炔欽幼卿為文學。王莽時林吉為九卿,自表上師許冢,大夫博士郎史,為許氏學者,各從門人會車數百輛,儒者榮之。公與子許綱徙居於汝南之平輿,( 今河南省光州府固始縣 )為河南太始祖也。

許章:【西漢】許章公,為侍中,見載:( 漢書蕭望傳記 )

許後:【西漢】許後公,名平君,昌邑人氏,宣帝皇后,生元帝,。後又有娠,病,霍顯令女醫淳于衍以毒藥後飲,遂崩,卒諡恭哀。

許負:【西漢】許負公,老嫗,河內溫人也,工相術。周亞夫,為河內守時,負相之曰:君後三歲而封侯,八歲為將拜相,其後九歲而君將餓死!”後果如其所言,漢高祖封為鳴雌亭侯。 許飛:【西漢】許飛瓊,古時仙女也,漢武帝內傳載:‘王母娘娘乃命侍女許飛瓊,鼓震靈之簧。’本事詩:‘許渾嘗夢登崑崙山,見數人飲酒,賦詩云:“曉入瑤臺露氣清......餘下全文>>

姓許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許劭:東漢末年名士。

許慎:東漢文字學家,著作《說文解字》是中國首部字典。

許褚:三國時代魏國猛將,外號虎痴。

許遜:晉代著名道士,道教淨明道尊奉的祖師。

許渾:唐代詩人,著名詩句:「山雨欲來風滿樓」

許國:明朝大學士。

許攸: 三國時袁紹謀士,官渡之戰中的重要角色.

許 行:(生卒年待考),最早出現於史籍的許姓著名人物。

許行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主張“賢者與民耕而食,饔飧(自理炊事)而治”,反映了古代社會中農民的一種理想,有學生數十人。

許道寧:(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畫家。

以擅寫林木、平遠、野水三景聞名,張士遜曾贈詩有“李成謝世范寬死,惟有長安許道寧”之句,以贊其作。

許 衡:(公元1209~1281年),字仲平,號魯齋,懷州河內人(今河南沁陽)。著名宋元之際學者,著名的理學家、政治家和傑出的教育家,世稱“魯齋先生”。

許孟容:(生卒年待考),京兆長安人(今陝西西安),官至吏部侍郎、東都留守等職。

許敬宗:(生卒年待考),杭州新城人(今浙江富陽)。

歷任著作郎、中書舍人、侍中、中書令等職。唐初為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助武后逐褚遂良,逼殺長孫無忌、上官儀等。參與編撰了《武德實錄》、《貞觀實錄》、《晉書》等。

許叔微:(生卒年待考),真州人(今江蘇儀徵),宋代醫學家。

著作有《傷寒發微論》等。

許夫人:(公元1252~1282年),姓陳名淑楨,南宋興化籍閩廣招撫使陳文龍之女,因嫁給許漢青為妻,故俗稱“許夫人”。元初畲民起義女英雄。

許有壬:(生卒年待考),湯陰人(今河南湯陰),元朝著名政治家。

他歷官七朝近五十年,官至中書參知政事、集賢殿大學士。

許天賜:(生卒年待考),閩縣人(今福建閩侯)。

明朝弘治年間進士,為官剛直不阿,著有《黃門集》。

許孚遠:(生卒年待考),浙江德清人。

明朝官至南京兵部左侍郎,著有《敬和堂集》。

許自昌:(生卒年待考),明朝吳縣人(今江蘇蘇州)。

好奇文異書,作傳奇《水滸記》、《靈犀佩》等,另著有《樗齋詩鈔》、《樗齋漫錄》、《捧腹編》等書籍。

許鴻磐:(生卒年待考),山東濟寧人,清朝歷任安徽同知、泗州知州,作品有《方輿考證》、《西遼記》等。

許宗揚:(生卒年待考),廣西人,太平軍將領。

曾隨石達開赴皖,隨韋昌輝殺楊秀清,後不詳。

許景澄:浙江嘉興人,清末外交大臣,曾出使法、德、意、奧、荷等國,後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

許雪秋:(生卒年待考),廣東海陽(今廣東潮安),近代民主革命者,曾任職中華革命軍東江都督。

許廣平:(公元1898~1968年),原名許霞,筆名景宋,魯迅夫人;廣東番禺人。著名近現代婦女運動先驅。

許姓的來源及歷史上的許姓名人及許姓人口數量及許姓族譜

許姓,百家姓第二十位,在現今中國姓氏排行第26位。許姓南遷始於魏晉南北朝之時。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有河南許姓將佐隨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戶。唐僖宗時,侍御史許愛鎮守漳州招安,後入晉江石龜。唐代以後,許姓已大舉南遷繁衍於今江蘇、浙江、湖北、福建、廣東等省地。宋末元初,許氏有一支徙居廣東。明代,福建人許沖懷、許申移居臺灣,此後許氏又多次向臺灣遷徙,進而又有移居海外者。遷至湖南、廣東、廣西、福建的許氏,有的融入侗、壯、布依、土家等少數民族。

朝代

姓名

生卒年

籍貫

經歷/成就

戰國 許行

約前372-289

楚國 最早出現於史籍的許姓著名人物

西漢 許平君

前88-前71

昌邑(今山東)

皇后,漢宣帝劉詢結髮夫妻,漢元帝母,被毒死。

許娥

?-前8 昌邑 漢成帝皇后,許平君的侄女,被逼服毒自殺。

許揚

不詳 不詳 水利專家,曾修復鴻隙坡。

東漢 許慎

約58-147 汝南 經學家、文字學家,著《說文解字》。

三國魏

許劭

約150-約195

汝南

名士。好評論人物,每月更換一名,時稱汝南"月旦評"

許褚

不詳 毫州 萬歲亭侯,遷武衛將軍故號曰虎痴

許攸

?~204

南陽

本為袁紹帳下謀士,官渡之戰時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

許敬宗

592-672

杭州 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

許天正

649-718

豫州汝陽

漳州第一任別駕,官至泉漳團練使兼翊府記室

許渾

不詳 潤州 詩人。其詩作中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句為世人傳唱。

北宋

許申

不詳 海陽縣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狀元,潮州八賢之一。著《高陽集》

許道寧

不詳 長安 畫家。以擅寫林木、平遠、野水三景聞名。

許衡

1209~1281

懷洲河內

中國十三世紀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和天文學家

南宋 許夫人

1252-1282

莆田

元初畲民起義女英雄。

元朝 許有壬 1286-1364 湯陰

政治家。歷官七朝,官至中書參知政事、集賢殿大學士

明朝

許天賜 不詳 閩縣 弘治年間進士,為官剛直不阿,著有《黃門集》

許孚遠

1535-1604 浙江德清 官至南京兵部左侍郎,著有《敬和堂集》。

許自昌

1578-1623 吳縣

好奇文異書,作傳奇《水滸記》、《靈犀佩》等

許國 1527年-1596 歙縣 明代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清朝

許維新

1551-1628

山東聊城

文章高古,力尤工書。

許伯政 1700~1784

湖南巴陵

歷擢山東道監察御史。

許鴻磐

不詳 山東濟寧 歷任安徽同知......餘下全文>>

關於許姓的歷史

姓氏源流

許(Xǔ 許)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為炎帝的後裔,以國為氏。據《元和姓纂》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許氏與齊氏同祖,為上古四嶽伯夷後。“四嶽”(堯舜時四方部落首領)是由姜姓發展出來的四支胞族,他們和姬姓部落結成聯盟,跟“子姓”商族平行發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為主的盟軍打敗了商紂王,建立了姬姓國--西周。周成王時,大規模地分封諸侯,其中商的舊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諸侯國和姜姓諸侯國,許國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諸侯國之一,其始祖為文叔,也稱為許文叔。春秋時,許國稱為楚國的附庸,戰國初期被楚所滅。許國亡國後,子孫以國為氏,稱許氏,史稱許姓正宗。

2、出自堯帝時許由的後代,以祖名諱為氏。據文獻史料及考古發掘所證,許由相傳是堯舜時期的高士賢人,居住在箕山。他死後被葬在箕山,後人稱為許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動於穎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當年許國之地。其後人在許由死後取其名諱為氏,稱為許姓。

3、出自其他源流有許氏。清代廣西泗城府(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凌雲縣西南)土司及滿、黎、瑤、彝、土家、阿昌、回、蒙古、朝鮮等少數民族均有許姓。

得姓始祖:許由。許由亦稱許繇,是堯舜時期的高士賢人。堯帝老了以後,曾打算把帝位讓給許由,許由堅決不接受,逃到了箕山下面,自己農耕而食。後來堯又請他做九州長官,他就到穎水河邊去清洗耳朵,表示不願聽到這件事。許由死後被葬於箕山,後人稱為許由山。許由的後代子孫便以其名諱為姓,稱為許姓,許由則被紀念為許姓始祖。

二、遷徙分佈

許姓最初的發源地是今河南省許昌東。春秋時,源於姜姓後裔文叔一支,被鄭、楚所逼,多次輾轉於葉(今河南省葉縣西南)、城父(今安徽省亳縣東南)、荊山(今屬湖北省)、容城(今河南省魯山東南)等地,後被楚所滅,子孫有流落於今湖南省新晃、芷江一帶者。這可以說是許姓第一次的繁衍遷徙。秦漢時期,許姓已遍佈河南、河北兩省的絕大部分地區,後形成許姓歷史上最大望族:汝南郡望。此郡望又分支出高陽郡、太原郡、會稽郡等許姓發展中佔據主要地位的名門望族。據載,汝南郡的祖先秦末高逸之士許猗,其玄孫許德任西漢安定(今甘肅省平涼、寧夏回族自治區西部一帶地區)、汝南(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淮河以北一帶)太守,在汝南平輿縣定居。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隨著為避北方戰禍而南徙的人群,許姓遷居於今江蘇、浙江、湖北、福建、廣東等地。汝南一支後裔許猛任曹魏幽州刺史,許式任平原(今山東省平原縣西南地區)太守,許茂任高陽(今屬河南省)太守,許王圭任南朝桂陽太守,許彥任相州刺史,許永慧蕭齊時被封為晉陵縣侯,許宗之任北魏定州刺史,許懋任樑朝天門太守。隋唐時期,社會趨於穩定,不管是居於北方的許姓,亦或是遷居南方的許姓,都得到了相當的發展,許姓人口日益增長。上述汝南許姓一支後裔也有新的發展,如許遜任平原(今屬山東省)太守,許弘周任楚州刺史,許遠任睢陽太守,許峴任袁州刺史。宋元至明清之際,許姓主要特點為南遷及移居海外。宋元時的南遷,促使許姓在南方長於北方的發展趨勢,清代移居臺灣的許姓,多出汝南一郡,集居於臺北、屏東、高雄等地。至此,許姓可謂枝遍天下,廣播各地。今日許姓以江蘇、山東、雲南、廣東、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七省許姓約佔全國漢族許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五。許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五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五三。

三、歷史名人

許行:最早出現於史籍的許姓著名人物,是戰國時楚國人,主張“賢者與民耕而食,饔飧(自理炊事)而治”,反映了古代社會中農民的一種理想,有學生數十人。

許慎:汝南召陵(今河南省郾城)人,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歷史上許姓的名人?
歷史上肖姓的名人?
歷史上曹姓的名人?
歷史上汪姓的名人?
歷史上孫姓的名人?
歷史上何姓的名人?
歷史上周姓的名人?
歷史上楊姓的名人?
歷史上余姓的名人?
歷史上朱姓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