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有什麼禁忌?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各地二月二都有什麼忌諱?

明天在陽曆中是普通的一日,但是農曆中卻是一個重要的漢族傳統節日。那就是二月二,龍抬頭。記得小時候,我們那邊是過這個節的,具體怎麼過已不記得了,只記得是要吃硬的乾的東西的。聽媽媽說,她們小時候是吃臘月裡供過神佛的麵點。至於為什麼吃,我也記不得媽媽的解釋了,反正我當時就認為,一定是老古人們節儉,捨不得扔掉已經風化幹了的麵食,才哄小孩子們一起來完成任務的。 因為這一天沒什麼好吃的,所以在記憶中它很模糊,甚至從小都對它有些牴觸,寧願不過這個節。長大之後自然就更不過了。今天偶然翻檯歷發現明天就是“二月二”,有關“二月二”的記憶才又復甦起來,竟然還有些溫馨。於是到google上搜了一下,才知道這本是我們漢民族很重要的一個節日,也才知道了它的由來和風俗。

贊助廣告

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昇天,興雲佈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贊助廣告

這天,河南農村的婦女一般都不動剪刀,不做針線活,怕動了刀剪傷龍體。按老年人的說法。這是為了表示對龍的尊敬。在這個節日裡,人們到田野裡採野菜,包餃子,煎煎餅,炒黃豆,煎臘肉,蒸棗饃,改善生活成為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在眾多的食俗活動中,這天攤煎餅和吃炒豆的人最多。民間認為,這天是東海龍王的生日, 煎餅是龍王的胎衣。吃煎餅,是為龍王嚼災,扔煎餅,是為了掩埋龍王的胎衣。

至於“金豆開花”則是一個與武則天有關的傳說。相傳武則天奪唐室江山以後,改國號為周,自稱周武皇帝。天上玉帝知道後大發雷霆,命太白金星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這一下可苦了天下百姓,人們怨聲載道,不禁失聲痛哭。——你說這玉帝重男輕女的思想也太嚴重了,一點都不唯才是用!——司管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遭難,喝足天河水,噴灑人間,拯救萬民。玉帝得知此事,將玉龍打下了凡界,壓在山下,並立石碑一座,上寫:"玉龍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百姓為救玉龍,想盡了辦法。這年的農曆二月二,人們發現玉米和黃豆都是金黃閃亮,很像金豆。如將豆一炒,不就是金豆開花了嗎?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各家各戶都炒了許多玉米和黃豆,有的供到院裡,有的端到玉龍身邊。鎮壓玉龍的大山是太白金星的拂塵,這天,太白金星發現天下金黃一片,以為金豆開花了,便收了拂塵。玉龍這才騰空而起,回到了天上。此時,正是春雨貴似油的季節,玉龍不顧玉帝禁令,又"嘩嘩"下起雨來。

傳說很美麗,也反映了我們重農的祖先與自然界的密切關係,他們依賴自然也尊敬自然。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都相信“人定勝天”,反而對自然漸漸輕蔑起來。解凍的大地什麼時候托出了第一片草葉,回蘇的柳條什麼時候裂出了第一顆嫩芽,我們已不在關注,水泥格子裡無春夏秋冬之分。但是提醒大家,明天別忘了吃麵條、餃子、煎餅,和爆玉米花。

農曆二月二有什麼講究

恭祭華胥氏過“龍頭節”,充滿了崇拜龍的思想觀念,以為龍治水行雨,決定莊稼豐歉

二月初二龍抬頭

,萬萬得罪不可得罪。舊時這天早晨,人們要敬奉碾子,傳說碾子是青龍的化身。有的還把磙子支起來,表示“龍抬頭”。俗話說:“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所以大人小孩多在這天剃頭理髮,意思是剃“龍頭”,以顯尊貴、圖吉利。婦女忌做針線怕“扎瞎了龍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車,怕“砸斷了龍腰、龍尾”。

其實,“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一說實為訛傳,其中的“死舅”其實是“思舊”的變音,這種說法的起因也與瀋陽有關。清朝成立後,當時不少漢人為懷念明朝,就在正月裡不剪髮以表示“思舊”,但又不敢公開與清朝政府對抗,於是就有了“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並一直流傳下來。[1]

二月二這天大多數農家都吃“鼓撅”(手搓麵條),俗稱“頂門棍”。為什麼吃“鼓撅”?有人說,吃了“頂門棍”,把門頂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說,過春節大家都吃悶了、玩昏了,吃一頓“鼓撅”頂靈性,就開始幹活過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這天吃攪團的,說是給龍糊鱗整甲,使龍抖擻精神昇天降雨。有幾句諷刺懶婆娘的民謠說:“過了正月二十三,懶婆娘愁得沒處鑽。又想上了天,沒鞋穿;又想鑽了地,沒鏵尖;又想上了吊,丟不下二月二那頓油攪團。”當地還有在這天炒豆子的習俗,民謠曰:“二月二,龍抬頭,家家鍋裡嘣豆豆,驚醒龍王早升騰,行雲降雨保豐收。”有人還在附近的藥王廟裡燒香叩頭,祈保平安。

地方風俗:山東聊城一帶二月二這天男性都要理髮,龍抬頭這天理髮希望一年好運。青島地區吃棋子和炒豆,象徵著“金豆開花”。

炒玉米:傳說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傳統,就是紀念義龍為解人間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條。傳說玉龍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義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並立下規條,只有金豆開花才會予以釋放。人民因感激玉龍義舉而齊集一起炒玉米,因樣子像金豆開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錯,並釋放了玉龍。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傳統亦保留了下來。

二月二龍抬頭禁忌

你是問=月=龍抬頭有什麼禁忌吧\

在我們這裡早晨太陽出耒以前不準去井裡打水\而且早晨也不允掃地\這=樣活

只能太陽出束後才可以去幹。

二月二忌不忌洗衣服

二月二不忌洗衣服

二月二龍抬頭有哪些禁忌,

1.女子結婚後,忌在孃家過二月二。

2.婦女不得在孃家分娩。

3.女子結婚選女送客和嫁娘忌用孕婦。“回頭”和寡婦。

4.從春節到二月二不得空鍋。

5.走親訪友。看望病人忌初一。十五,下午不探望病人。

6.商店忌說“關門”,晚上關門叫“靠門”。

7.造房木材忌用桑木(“桑”諧音“喪”)。槐木(“槐”諧音“壞”)。

8.為人賀喜忌穿白鞋,忌扎白腿帶或白腰帶。父母死後,一月之內不能為人賀喜。

9.漁民或船戶忌說“翻過來”,稱“滑過來”。

10.忌說“吃醋”,叫“用忌諱”。

11.春節下餃子忌說“破哩”,叫“掙哩”。

12.到茶館打水忌說“白開”,叫“白水”。

13.肩挑小販忌邁扁擔(因“邁”諧音“賣”)。

14.借用水桶送還主人時,不得擔空桶入門,應一手提空桶,一手拿扁擔,或挑擔水送去。

15.借用熬中草藥的銚子,送還時須押上點食品。有的地區不準送還,等用者來取。

16.給客人倒茶。斟酒,壺嘴不能朝向客人。

17.向陌生人問路,不得尊稱“大哥”。

18.進行交易忌說“買相應”。

19.中年人忌說41歲,百歲老人忌說“百歲”。

20.兄與娣忌詼諧,忌以別人的姐妹為笑料。

21.結婚忌遇出殯。

22.吃飯忌面向人背,忌背朝鍋臺。飯桌。

23.有舅父在世,忌正月剃頭。

二月二有哪些風俗習慣?

此俗唐代已有記載白居易《二月二日》詩:二月二日新雨暗草牙菜甲時生輕衫細馬青年少十字津頭字行當時及其民間刀尺、百穀、瓜種籽、迎富貴子等相問遺並有挑菜、踏青、迎富等活動元費著《歲華紀麗譜》:二月二日踏青節韌郡人遊賞散四郊……又汪灝《廣群芳譜?天時譜》引《翰墨記》:洛陽風俗二月二日花朗節士庶遊玩又挑菜節明二月二又有關於龍抬頭諸多習俗諸撒灰引龍、扶龍、薰蟲避蠍、剃龍頭、忌針刺龍眼等節俗故稱龍抬頭日清咸豐《武定府志》:……(二月)二日春龍節取灶灰圍屋龍蛇狀名曰引錢龍招福祥也此外尚有上工、試犁、炒蠍豆、戴蓬草、祭龍王、敬土地、謁高禖、嫁女住春、童子開筆等節俗活動布依族二月二要進行三天要祭祀土地神

節日活動簡介

節日當天家家殺雞敬祖吃兩色(黑、白)糯米飯祈求土地神保佑全寨安寧 日有許多關於龍活動故稱龍抬頭日二月二龍抬頭之俗早見於明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二月二日曰龍抬頭放元旦祭餘餅薰床炕曰薰蟲兒謂引龍蟲出也清代仍沿其俗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二月二日古之和節也令人呼龍抬頭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麵者謂之龍鬚麵閨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

關於龍

龍國古代文化地位顯赫神物祥瑞之物更和風化雨主宰俗雲龍抬頭天雨龍抬頭意味著雲興雨作而天地交泰、雲興雨作萬物生育條件又古龍鱗蟲之精百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二月初正值春回大地、農事開始之時又百蟲出蜇、蠢蠢欲動之時故民間有扶龍頭、引青龍、剃龍頭之舉又有食龍皮、龍鬚、龍子、龍鱗餅之俗還有停針、忌磨等禁忌

二月二屬龍禁忌注意什麼事

沒任何事,死舅舅一說是假的。

二月二傢俱廠有禁忌嗎

二月二屬蛇的有什麼禁忌

-------------無忌!

二月二習俗的民諺裡的二月二

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二月二”也是農村的農事節。農諺曰:“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但也有一些地方春旱較嚴重,春雨貴如油。倘春雨充沛,預示著一年的大豐收。所以又有農諺道:“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二月二,照房樑,蠍子蜈蚣無處藏在北京地區漢族民間有民諺說“二月二,照房樑,蠍子蜈蚣無處藏”,老百姓要在這天驅除害蟲,點著蠟燭,照著房樑和牆壁驅除蠍子、蜈蚣等,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掉下來被消滅了。龍抬頭這一天進行驅蟲活動的習俗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二月二在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驚蟄前後,此時各種昆蟲包括毒蟲的活動開始頻繁,為了避免毒蟲的傷害,人們舉行一些含有驅蟲意味的活動。如用棍棒、掃帚或者鞋子敲打樑頭、牆壁、門戶、床炕等,以避蛇蠍、蚰蜒、老鼠等蟲物。通常還要念吟唱歌謠,如“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不露頭。”(天津)、“二月二,敲瓢碴,十窩老鼠九個瞎。”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二月二”也是一個企盼學業有成的日子。過去私塾先生多在這一天收學生,謂之“佔鰲頭”。學生們也會念叨:“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二月二”還是一個媳婦回孃家的日子。舊俗規定,媳婦正月裡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許回孃家。所以漢族民間又有“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的民謠,表現出父母盼女歸的心態。吃龍鱗二月二日既然是“龍抬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北京一帶,這天多食用春餅,叫做“吃龍鱗”,比較講究的還食用時搭配“合菜”。合菜是將瘦肉絲與菠菜、豆芽菜、蒜黃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時將春餅一分為二,抹上甜麵醬,配上大蔥,再夾上合菜,捲成筒狀而食。北方地區還時興食用麵條、水餃等。在天津,還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煎龍鱗。據天津民俗專家王利文介紹,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所以這天的民俗吃食多帶個龍字,如吃餃子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天津人這天的節令吃食獨一份兒:講究吃煎燜子。煎燜子叫煎龍鱗,因為銀白色的燜子切成扁塊狀,排在一起很像龍的鱗片。每片龍鱗的兩面都被煎出黃嘎兒來,以表示對懶龍的懲罰,督促它盡力治水,好帶來豐收。王利文說,天津的燜子跟各地的涼粉、粉皮屬於同類食品,是用澱粉調水熬熟呈流質狀,經冷卻而成的。天津燜子講究用極細的綠豆澱粉。煎燜子要用平底鐺,少加些油,慢火煎到雙面微現焦黃。盛到碟子裡趁熱澆上麻醬汁、蒜泥、醋、醬油等作料,佐以主食大餅或燒餅食用,清香爽口,餘味綿長。民俗專家說,燜子有涼粉一樣的涼性。將近早春,人體裡陽氣萌動,又時有春寒,燜子煎熱了吃,涼熱兼顧,跟節令配合非常得當,盡現中國飲食的養生之功。在山東,二月二家家戶戶炒豆子農諺“二月二,龍抬頭”,傳說古時候關中地區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東海小龍前去播雨。小龍貪玩,一頭鑽進河裡不再出來。有個小夥子,到懸崖上採來了“降龍水”,攪渾河水。小龍從河中露出頭來與小夥子較量,小龍被擊敗,只好播雨。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 吃豆子山東農村人講法是:炒蠍子爪,辟邪祈福的意思。

相關問題答案
陰曆二十三有什麼禁忌?
農曆閏月年有什麼禁忌?
二月二有什麼禁忌?
二手八卦鐘有什麼禁忌?
今年閏六月有什麼禁忌?
十二月份有什麼節日?
二月份有什麼花?
農曆五月有什麼禁忌?
每月初一有什麼禁忌?
每月十五有什麼禁忌?